陽春三月,到處山花爛漫,春潮涌動。
看著小城公園里那雪白絲狀的梽木花,自然就想起家鄉(xiāng)薺菜開的小白花,也自然想回家看看我那發(fā)絲早已雪白的老母親。
人還沒進屋,屋里飄出來的清香便讓我陶醉。我心里有數(shù),老母親又煮了薺菜雞蛋在等我呢!走進屋里,望著母親那雪白的絲發(fā)和越來越駝的背,一股說不清的感覺突然涌上了我的心頭。
每年三月三,端起母親遞過來的薺菜雞蛋,碗里冒著熱氣,湯是清的,薺菜是綠的,雞蛋是白的,看著簡直就是一幅畫?!爱嫛崩镞€散發(fā)著濃濃的香味,因為每次煮雞蛋,母親都要配上五香、八角、桂皮等佐料。捧在手里,看著碗里,早已垂涎三尺,但又舍不得立刻就吃了,因為這碗食物飽含著母親偉大的愛。
記得有一年,我在三月初二放學回家的路上,扯了一把鮮嫩的薺菜,心想明天母親就不用一早起床下地扯薺菜了。誰知一進門,母親就說開了:“你這個蠢崽,薺菜要是三月三當天扯的,才有生氣呢!”
后來家里聚的雞蛋逐漸多了,我們中餐吃過了薺菜雞蛋,晚餐還有吃。當我們吃著薺菜雞蛋的時候,母親還哼著小曲:“農(nóng)歷三月三,薺菜煮雞蛋。中午吃了腰桿子好,晚上吃了腳巴子硬?!蔽易匀恢?,母親是希望我們在三月三這天吃了用薺菜煮出的雞蛋,會更加聰明健康。
到了七十年代初,我進城讀書了。每次三月三,母親自然會給我留上一份。當星期六或星期日下午回到家里,母親就把我叫到房里,悄悄將熱過了的薺菜雞蛋給我吃。還特別囑咐沒吃完就不要出來。每當此時,我吃著味道已不那么新鮮的薺菜雞蛋,心里也特別不是滋味兒:母親一心想著的是兒女們,生怕哪個吃塌了,而她自己吃了嗎?只有母親自己知道。
以后,我參加了工作,住進了城里。每次回家,母親總要拿出她積存起來的雞蛋,給兒輩、孫輩以及曾孫兒吃。每當臨近三月三時,一定會反復地叮囑一番,“記得薺菜煮雞蛋呀!”因此,每當三月三,我一定會仿照母親的做法,讓全家人吃上薺菜煮的雞蛋,還偶爾把兒時吃雞蛋的故事講給兒孫們聽。
在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里,似乎雞蛋就代表著愛:親人們出遠門,總是煮幾個熱雞蛋塞進口袋里;鄉(xiāng)親們送別英勇的子弟兵,總忘不了將積攢了多日的雞蛋拿出來;媳婦生了,婆婆端來的是一碗雞蛋;小寶寶滿月了,外婆家的雞蛋還涂得紅紅的呢!而三月三的一碗薺菜煮雞蛋,就蘊含著長輩對晚輩的一份無聲的愛。
在我的生命年輪里,吃著透著母愛的薺菜雞蛋長大,直到現(xiàn)在,我和妻子、兒輩、孫輩仍然享受著這份來自母親無私的愛,而對依舊住在家鄉(xiāng)白發(fā)蒼蒼的母親,我們又付出了什么呢?
三月三,溫暖的往事,恍如昨天,歷歷在目。眼前噴香的雞蛋,又搖晃在薺菜汁里,這是白發(fā)老母親親手煮的呀!
母親呀,您等著,明年的三月三,兒子一定煮上一鍋飄著濃香的薺菜雞蛋,攜著您的兒媳,帶上您的孫輩和曾孫兒,回到您的身邊,再聽您老人家說三月三的故事,聽您哼關于薺菜雞蛋的小曲兒!
圖/文 @莊歌5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