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祖先在生產(chǎn)力還不發(fā)達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明,至今許多的風俗習慣都帶有不可磨滅的時代印記。俗話說‘大年三十的吃,正月初一的穿’就是農(nóng)耕時代文化特色的生動體現(xiàn)?!褚允碁樘臁?,由于當時生產(chǎn)條件還很不發(fā)達,社會環(huán)境也不穩(wěn)定,吃飽穿暖一直是平常百姓的追求,過春節(jié)也不例外。
春節(jié)是一年當中最大的節(jié)日,被賦予了太多的寄托。春種秋收是農(nóng)耕文化的主要內(nèi)涵,年三十的飯就體現(xiàn)在一個‘收’字上。一家人忙活了一年,今年收成怎么樣?年三十的飯就是一種體現(xiàn)。進了臘月門,家家戶戶就開始準備,雞鴨魚肉準備妥當。平常日子可以將就,但是大年下不能將就。準備的豐盛,吃得舒心滿意,來年才會忙活地有奔頭,有希望。小孩子都盼著過年,就是為了可以穿新衣裳,可以吃好吃的。關上門沒外人,都是自己人,吃好喝好才是最大的愿望。
按照我們當?shù)氐娘L俗,過春節(jié)一家人團聚,遠在外地的親人要趕回來過年,年三十中午一家人吃團圓飯。準備停當,炊煙飄起,三十日上午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這頓飯。老年人聊聊過往,說說從前;年輕人談談打算,聊聊眼前;小孩子放放炮仗,嬉笑喧天。氣氛有了,年味開始蔓延,一年來的辛苦化作幸福的團圓,是對過去的這一年的總結(jié),也是對新一年的期盼。
吃過五更的餃子,就等于過了年。初一凌晨開始,男人拾掇的體體面面,女人打扮的花枝招展,小孩子穿上新衣服,給老人問安,給親戚朋友拜年。新年的開始,預示著新的開端。人們穿上新衣服,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
正月初一穿新衣服,甩掉上一年的晦氣,沾沾新鮮喜氣,預示一個嶄新的開端。再說,走親戚不能叫親戚笑話,忙活一年,一件新衣服都買不上。飯吃到自己肚子里,穿上新衣服讓別人看。
吃飽穿暖是基本需求,幸福安康是永久的心愿?!竽耆某裕鲁跻坏拇恼f法,描述的不僅是節(jié)日的風俗習慣,更是對未來生活美好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