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早起練習瑜伽更健康

早起練習瑜伽更健康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13日 05:01

通過早睡早起占人體健康的70%,心態(tài)、飲食和調(diào)理各占10%,我們就可以知道早睡早起對我們身體的重要性。

對于我們而言,白天是放電,晚上睡覺是充電。

晚上只沖了50%的電,白天還要釋放100%,那剩下的50%哪來的?就是從五臟借。

五臟在古書中為“五藏”,是“藏”的意思,藏的就是人體的精華,如果總是跟身體借,一般人15年身體就垮了。

年輕的時候什么感覺都沒有,等過了四五十歲,病就全來了。

01

什么時候起床才是早起?

五點:驚蟄起床

一年有24個節(jié)氣,而一天就是一年的縮影,也是有24節(jié)氣的。

3點立春,4點雨水,5點驚蟄,6點春分,7點清明,8點谷雨;

9點立夏,10點小滿,11點芒種,12點夏至,13點小暑,14點大暑;

15點立秋,16點處暑,17點白露,18點秋分,19點寒露,20點霜降;

21點立冬,22點小雪,23點大雪,24點冬至,1點小寒,2點大寒。

驚蟄指“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蟄”為冬眠的動物,“驚蟄”即意味著蟄伏的動物在這個節(jié)氣驚醒,包括狗熊、蛇、青蛙、蟲子等等。

動物能感覺到天地之間陽氣的變化,所以會醒來。

人屬于高級動物,但是人們的過分自我,削弱了對客觀自然的感知度。敏感的人會在早上5點左右醒來,不敏感的人,還是呼呼大睡。

人體內(nèi)蟄伏的是什么呢?是一晚上的陽氣,它需要在5點驚蟄時生起,就像完成春天的播種一樣。

陽氣如何生起來?只有一個途徑,那就是“春主醒、主動”。到5點的時候,你必須醒,而且要起來活動,這樣人的陽氣就生起來了。

不早起,陽氣沒有生起來,人就乏力,但乏力的同時人還愛發(fā)脾氣,因為陽氣憋死為火氣,所以人就脾氣大,體內(nèi)的邪火太大了。

肝主酸,濁酸腐蝕腎,全國有腎病的人大概超過1億,根源就是起床太晚,肝氣沒有生發(fā)出去,憋在了體內(nèi)。

02

長期堅持早起的人

竟會有這種神奇變化

早起的好處,眾多專家們根據(jù)研究結(jié)果總結(jié)了以下幾點:

1. 精力旺盛,不宜犯困

研究發(fā)現(xiàn),早起者通常起床更快,而且頭腦更靈活,能夠快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工作和學習中,也不容易疲勞,精力更旺盛。

2. 學習成績更突出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早起大學生的成績比“夜貓子型”大學生整整高出一個百分點。研究負責人說,早起的學生生活更規(guī)律,準時上課,學習更主動,并且沒有熬夜帶來的健康問題。

3. 處理事務更仔細負責

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早起者頭腦更清醒,遇事提前計劃,行動更加果敢,他們做事情效率更高、組織性更強、目標更明確、更關(guān)注細節(jié)。

4. 白天效率更高

當“夜貓子”們還在床上掙扎的時候,早起者們可能已經(jīng)完成晨跑、搞定早餐、開始處理一些必要的事務。安排當天重大的活動,可以開始提早制訂計劃并及時落實實施。

5. 幸福感更強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任何年齡段的人,早起者的情緒更加積極向上,自我感覺更好,健康意識也更加強烈。這可能和早起者能在陽光中開始一天的生活、學習、工作心情更好有關(guān)。

6. 抑郁風險小

早起的人做事更有條理,提前準備,很少手忙腳亂,因而性格更加開朗。而愛熬夜的人則更容易患抑郁癥,缺少睡眠也是抑郁癥的一大誘因。

7. 為人更和善

悉尼大學的一項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早起者為人通常更友善,更少出現(xiàn)“黑暗性格”。

03

能控制早晨的人

方可控制人生

南懷瑾說: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一個人如果連早起都做不到,你還指望他這一天能做些什么呢?

古人云: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早上都抓不住,怎么能抓住當天。

早上起來,人體從代謝率最低的睡眠狀態(tài)中醒來,如果能適當運動,有利于提升代謝率,改善血液循環(huán)。

其實,早起就是一分鐘的事!

很多人一聽覺得不可能,其實很簡單,你可以試驗一下。

一分鐘就能解決早起問題,獲得無數(shù)種好處,一定要發(fā)給身邊朋友,告訴他們從明天開始,早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guān)知識

孕早期瑜伽 孕期練習瑜伽的好處
早晚的瑜伽練習計劃
家庭健康瑜伽練習.pptx
瑜伽練習身心健康
更年期練瑜伽 保健康
高溫瑜伽夏季練習更好
練習瑜伽的好處,讓你的身體更健康!
練習瑜伽時常用的四種呼吸法,讓你的瑜伽練習更輕松
瑜伽健康飲食 練習瑜伽的好處
瑜伽練習步驟

網(wǎng)址: 早起練習瑜伽更健康 http://www.u1s5d6.cn/newsview483775.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