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家教指導:家庭教育不等于家庭教學

家教指導:家庭教育不等于家庭教學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14日 17:12

家教指導家庭教育不等于家庭教學

說到家庭教育的弊端,已經(jīng)有越來越多的人對一句曾經(jīng)流行的話提出了質(zhì)疑:“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钡绻覀儗Α捌鹋芫€”賦予新的內(nèi)涵,這話便是站得住腳的。

我認為,孩子的“起跑線”不是他學習的第一個臺階,而是他最初的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的主體則是其父母。

因此我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線”!

問題一: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誰更重要?

這個問題今天提出來,答案已經(jīng)基本上沒有爭議了,當然是家庭教育。我曾經(jīng)對我的學生家長說過,學校教育非常重要,但無論多么重要,都只是家長教育的重要補充。

我們不要總是認為“優(yōu)生”都是教師教育出來的。

提到傅聰,我們會想到這位鋼琴大師的父親傅雷,而不會去想:他的小學老師是誰?中學老師是誰?傅聰當然是他父母家庭教育的杰作。我們暫且不說傅聰這樣的杰出名人,就說一般的孩子吧!如果一個孩子舉止文雅,善良有禮,文質(zhì)彬彬,富有教養(yǎng),我們很自然地會想,這孩子的家庭教養(yǎng)真好!而不會問:“這孩子是哪個老師教出來的呀?”

因為以品行而言,孩子做人的高下,最重要的依然是取決于其父母的家庭教育。同樣,一個孩子舉止粗俗,言行不一,滿口臟話,不講衛(wèi)生,懈怠懶惰……不能說和學校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但關(guān)系實在不太大,而和他家庭教養(yǎng)太糟糕有關(guān)。但現(xiàn)在家庭教育嚴重地扭曲了。

具體表現(xiàn)在:重智力,輕品格;重理工,輕人文;重知識,輕習慣;重言傳,輕身教。

每個孩子都是其父母的折射。甚至可以說,孩子的一切問題都是家長的問題。比如,前幾天早晨我在家里出來乘坐單元電梯,一進去便看到電梯上扔著一個飲料瓶,觸目驚心。我想,這是誰這么沒教養(yǎng)呢?出電梯的時候我把拿飲料瓶拿走,扔到了垃圾桶里。第二天早晨,我又在電梯里發(fā)了一個飲料瓶,當時我很氣憤,心想可能是昨天那個人扔的,也可能不是;也許是孩子扔的。但是,即使是小孩子扔的,責任也在其父母,是他們的家庭教育出了問題,讓孩子這么沒教養(yǎng)!

然而,現(xiàn)在有的家庭教育似乎只是管孩子的“智力早期開發(fā)”“興趣培養(yǎng)”“潛能發(fā)掘”……總之是想法設法讓孩子“更聰明”,而不是指注重人格培養(yǎng)。因此,我們必須讓所有父母明確——家庭教育不是“家庭教學”。我想到了“家教”一詞的演變。現(xiàn)在我們看到街上常常有大學生打出廣告:“英語家教”“數(shù)學家教”等等。

這里的“家教”是什么意思呢?是“家庭教師”的簡稱,意思是他們愿意到孩子家里來做英語家庭教師、數(shù)學家庭教師,等等。在這里,“家教”是指向知識的。

而在我的小時候,“沒家教”是一句罵人的話,而且罵得很狠。如果誰罵誰“你少家教!”對方一定會跳起來更加兇狠地回一句:“你才沒家教!”

因為那時候,“家教”是“家庭教養(yǎng)”的簡稱,其含義是指向德行的。

說誰“沒家教”,意思是“你爹媽沒把你教好,沒有教會你做人”,這就不只是罵對方了,而且連對方的爹媽都一起罵了。所以說,從幾十年來“家教”一詞含義的演變,我們可以看到,家庭教育發(fā)生了怎樣畸形的變化!

問題二: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呢?

我想和大家分享三位名人的論述。

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一書中對教育的闡述:“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識和認識的堆積。……誰要是把自己單純地局限于學習和認識之上,即便他的學習能力非常強,那他的靈魂也是匱乏和不健全的?!保ā鹅`魂的喚醒,自由的生成——《什么是教育》的思想與啟示》)雅思貝爾斯在這里明確指出,教育關(guān)系著靈魂,而不是“理性知識和認識的堆積”。但我們現(xiàn)在恰恰有太多人,“學習能力非常強”,其靈魂卻“匱乏和不健全”。比如錢理群教授所說的“絕對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2007年新學期開學之際,法國全國85萬名教師同時接到了這樣一封信,寫信者并不是教育工作者,但他對教育有著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他稱自己滿懷信念和激情,要與教師談談兒童及其教育。

在這封信中,他談到了教育目的。他提出一個問題:應當使兒童成為什么樣的人?

在寫信者看來,兒童應當成為“自由的人、渴望知曉美好事物與偉大事物的人、心地善良的人、充滿愛心的人、獨立思考的人、寬容他人的人,同時又是能夠謀到職業(yè)并以其勞動為生的人”。(《真善美——教育離不開的常識》)

你們看,這么多因素,沒有一項是關(guān)于知識的,不是說知識不在教育范圍之內(nèi),而是說從根本上講,教育是超越知識而指向人格的。

特別是最后一句話讓我感慨:“同時又是能夠謀到職業(yè)并以其勞動為生的人。”也就是說,我們的孩子,將來應該是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我想到了小時候老師經(jīng)常給我們說而現(xiàn)在的老師很少說的一句話:“要熱愛勞動人民!”

相反,現(xiàn)在一些家長和老師喜歡這樣訓斥孩子:“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只有去掃大街、蹬三輪車!”這封信是誰寫的?是時任法國總統(tǒng)的薩科齊。作為一個西方的政治家,他和我們當然有許多不同,但在對教育的理解上,應該說是有共通之處的。

薩科奇這封信的主題是“重建學校”。所謂“重建學?!辈皇前褜W校建筑推倒了重修,而是重申教育的使命?!?他這樣寫道:“培育對真、善、美、偉大與深刻事物的欣賞,對假、惡、丑、渺小與平庸事物的厭惡,這便是教育者為兒童所承擔的工作,這便是對兒童最好的愛,這便是對兒童的尊重?!?/p>

我們現(xiàn)在的孩子欣賞“真、善、美、偉大與深刻事物”?是不是厭惡“假、惡、丑、渺小與平庸事物”?值得每一位教育者包括孩子的父母思考。

最后一段話是偉大的蘇霍姆林斯基說的——

共產(chǎn)主義教育的英明和真正的人道精神就在于:要在每一個人(毫無例外地是每一個人)的身上發(fā)現(xiàn)他那獨一無二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源泉,幫助每一個人打開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見、理解和感覺到自己身上的人類自豪感的火花,從而成為一個精神上堅強的人,成為維護自己尊嚴的不可戰(zhàn)勝的戰(zhàn)士?!说某浞值谋憩F(xiàn),這既是社會的幸福,也是個人的幸福。(《閱讀對學校意味著什么?》)這段話比較長,我就不讀了,只是說說我的解讀。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教育是幫助每個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獨一無二的優(yōu)勢,讓他“打開眼界看到自己”,而不是簡單地崇拜別人;要讓孩子相信,我有著別人沒有的自豪與尊嚴。這就是教育?!?/p>

教育,不是讓孩子看不起自己,而是讓孩子為自己驕傲;不是讓孩子自卑,而是讓孩子自豪。

所以家庭教育不是家庭教學。有了對教育正確理解的前提,我向家長們提四條建議:

第一,做孩子人格的榜樣;第二,做孩子知心的朋友;第三,和孩子一起閱讀好書籍;第四,和孩子一起養(yǎng)成好習慣。

一、做孩子人格的榜樣

“最好的管理莫過于示范,最好的教育莫過于感染?!保ā抖唐诳闯煽?,中期看興趣,長期看格局——父母的視野影響孩子的高度》)這話同樣適用于家庭教育。你想孩子成為怎樣的人,你就先做那樣的人!想想,我們給孩子講的,我們信嗎?我們要孩子做的,我們做嗎?

如果我們給孩子一些我們都不信的話,怎么指望孩子真誠;如果我們給孩子提出要求而自己卻不愿去做,怎么指望孩子也言行一致?網(wǎng)上有一句話很刻薄,說一些家長明明自己一灘污泥,有什么資格“恨鐵不成鋼”?這話難聽,有些刺耳,但不無道理。這句話是我說的:“如果以對孩子的要求來要求自己,我們就非常了不起了!”

二、做孩子知心的朋友

我主張父母每天能夠和孩子有“一席話”,“一段路”,“一盞燈”。 

所謂“一席話”就是陪孩子聊天,所謂“一段路”就是陪孩子散步,所謂“一盞燈”就是親子燈下共讀。(《共讀中靜候花開的日子》)

這些都是和孩子的交往與溝通,贏得孩子的信任。當孩子給你說悄悄話的時候,你的教育就開始走向成功了。

為人父母的,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把自己變成孩子。每個家長都問問自己,我和孩子有沒有共同的愛好?

比如,和孩子有共同的讀物嗎?和孩子一起看足球賽嗎?和孩子一起上網(wǎng)嗎?和孩子有共同的喜歡的明星嗎?等等。一定要和孩子保持共同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總想和孩子們呆在一起……如果我跟孩子們沒有共同的興趣、喜好和追求,那么我通向孩子心靈的通道將會永遠堵死?!?/p>

你們看,如果和孩子沒有共同的興趣愛好,你連有效的教育都不可能。不但要保持和孩子的共同愛好,更要理解兒童的精神世界。

三、和孩子一起閱讀好書籍

如果你沒有讀書的習慣,你就沒有任何理由要求孩子讀書。

北大教授陳平原有一句話,可能會讓一些父母心驚肉跳:“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好長時間沒讀書,而且沒有任何負罪感的時候,你就必須知道,你已經(jīng)墮落了?!保ā度斯ぶ悄軙淖?nèi)祟愰喿x嗎?——你在讀書上花的任何時間,都會在某一個時刻給你回報》)

請大家問問自己:“我”墮落了嗎?

所謂“和孩子一起閱讀好書籍”,不一定是說要孩子讀同一本書——當然這也需要,但不是我們閱讀的全部,而是說我們應該和孩子同時保持閱讀的興趣和習慣。

我女兒現(xiàn)在已經(jīng)參加工作,可她至今還保留著閱讀的習慣,經(jīng)常買許多紙質(zhì)書來認真讀。其實,我很少對她說“要讀書要讀書”,但我本人就是愛讀書的人,這對她是一種示范和影響。

那么,父母們應該讀什么書呢?我提倡讀三類書——

第一類是有關(guān)家庭教育的書。孫云曉的書,朱永新的書,尹建莉的書,盧勤的書……它們關(guān)于家庭教育的著作都值得大家讀。當然,我也寫過家庭教育的書,也可以去找來讀讀。(《與人類崇高的精神對話》)

第二類是和你職業(yè)相關(guān)的書。你是會計的,你經(jīng)常拿著財會方面的書讀;你是醫(yī)生,你經(jīng)常拿著醫(yī)學方面的書讀;你是律師,你經(jīng)常拿著法律方面的書讀……想想,如果孩子看到爸爸媽媽都四十多歲了,還捧著自己專業(yè)的書在學習,那是怎樣一種影響?

第三類是孩子喜歡讀的書。通過讀這些書,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同時也可以和他們有共同的話題。

其實,還有第四類,就是人文書籍。哲學的、歷史的、政治的、文學的等等,這能夠拓展你的胸襟,開闊你的視野,豐富你的內(nèi)心,飽滿你的靈魂,至少能夠讓你在孩子面前,有一種源于“學識淵博”的魅力。

四、和孩子一起養(yǎng)成好習慣

父母應該養(yǎng)成的好習慣很多,比如剛才說到的閱讀,還有健身,等等,但這里我特別想重點說要養(yǎng)成反思的好習慣。沒有反思就沒有成長,孩子如此,父母一樣如此。

但這里所說的“反思”不是靜止的冥思苦想,而必須有一個載體,就是“寫作”??梢悦刻旖o孩子寫幾句話,或鼓勵,或表揚,或建議,也可以給孩子說說自己犯的錯誤以及認識;

可以和孩子一起寫日記,記下自己的點點滴滴想法,尤其是對自己教育孩子過程中的得失;

可以和孩子一起寫閱讀筆記,包括直接在書上批注,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和孩子共同閱讀、分享思想的方式;

可以和孩子一起寫作文,不一定是孩子寫的命題作文——如果愿意也可以和孩子寫同題作文,但更多時候是寫家庭教育案例,即蘊含著自己智慧與教訓的故事。我特別想說的是,其實重要的不在于你寫什么,或?qū)懥硕嗌?,重要的是你寫本身,就是在用行動對孩子說:孩子,爸爸媽媽很在乎你,愿意陪著你成長!

說到“和孩子一起養(yǎng)成好習慣”,我想到我曾經(jīng)寫過的一篇文章,題目叫《三個好習慣,幸福一輩子》,我在文中提出,一個人應該養(yǎng)成的好習慣有很多,但至少應該養(yǎng)成三個好習慣:健身的習慣,這讓孩子有一副好筋骨;禮貌的習慣,這是讓孩子與人相處時,懂得禮貌和尊重,這是一種必須的教養(yǎng),或者說“修養(yǎng)”;閱讀的習慣,這是讓孩子終身學習。

孩子有了這三個好習慣,無論從事什么職業(yè),這一生肯定會是幸福的。當然,這三個好習慣,家長也應該養(yǎng)成。

因為——只有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文︱李鎮(zhèn)西)

相關(guān)知識

學校家庭教育指導與家庭教育服務
家庭教育指導
開展學校家庭教育指導 形成教育合力
《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明確各年齡段家庭教育指導要點
《家庭教育指導手冊》首發(fā)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不只是“家事”
家庭教育指導師報考介紹:家庭教育指導師一個非?!疤貏e”的職業(yè)
家庭教育指導師:助力家長帶好娃
班主任如何指導家庭教育

網(wǎng)址: 家教指導:家庭教育不等于家庭教學 http://www.u1s5d6.cn/newsview522562.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