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你能體會“飽漢不知餓漢饑”的感受嗎?

你能體會“飽漢不知餓漢饑”的感受嗎?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14日 19:45

什么叫“飽漢不知餓漢饑”?

民間有句俗語叫“飽漢不知餓漢饑”,從字面意思上理解為“吃飽的人永遠不知道沒吃飽飯的饑餓感覺”,引申的意思是一些衣食無憂的人永遠理解不了窮人的苦難,這個道理源于古代的一個典故:

晉朝司馬衷當皇帝的時候,有一年鬧饑荒老百姓吃不上飯,顛沛流離,餓死了許多人,難民紛紛擁往京城,社會治安大亂。大臣向皇帝稟報了災情,司馬衷聽完大臣的稟奏后,就退朝回去思考對策。

司馬衷想了一晚上,第二天上朝,對大臣們說,“最近天災人禍很多,百姓吃不上飯,朕也十分憂心,百姓既然吃不上飯,為何不喝肉粥充饑呢?”聽完皇帝的話,各位大臣面面相覷,哭笑不得?;噬险找率碂o憂,過著貴族生活,又怎么會理解那些貧苦百姓的疾苦呢?這就是“飽漢不知餓漢饑”的典故。

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人衣食無憂,飽食終日,美食不斷,而還有一些人卻面對美食無所適從,饑飽無度,忍受著饑餓的痛苦,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們來看看到底什么是饑餓?什么是真饑餓?什么是假饑餓?

營養(yǎng)學上所稱的饑餓是指人體的胃和小腸排空后,機體未能得到或未能充分得到自身營養(yǎng)所需的氧、熱能或營養(yǎng)素的狀態(tài)。一般泛稱的饑餓主要指熱能不足,熱能充足與否是劃分“饑”、“飽”的基本標志,通常飯后2小時后,都被認為處于饑餓狀態(tài)。

饑餓在現(xiàn)代醫(yī)學中被分為生理性饑餓和心理饑餓。

心理性饑餓通常是無意識的進食,即沒有真正品嘗食物,或只是以一種自動的、機械的方式在吃東西,它們只是一種填充物,沒有特別的感受,似乎與胃的飽或空沒有關系,不確定吃東西是因為真的餓了還是因為情緒需要平靜或鎮(zhèn)定。

這種饑餓往往伴隨著某種情緒增加,特別是壓力,或者是為了追求某種記憶中美食的味道,滿足某種心情或意念,平復壓力,適應環(huán)境,機械的重復著吃的動作,甚至在開始吃東西前總有轉瞬即逝的想法,在吃完后還會感覺內疚。比如女性愛吃零食,很多就是滿足心理性饑餓。

生理性饑餓與血糖水平有關,是身體的正常生理反應。對于食物的生理需求源于吃了什么和什么時候吃的,并且隨著時間推移,機體對于食物的需求會逐漸上升。這時,身體會發(fā)出各種生理性饑餓的信號,如胃部咕嚕咕嚕叫,而只要能填飽肚子,可以接受不同的食物選擇去滿足饑餓,而不是渴望某一種特定的味道。當肚子填飽后,就會停止進食。在進食的過程中身體的感覺也會發(fā)生改變——從饑餓變?yōu)轱柛?,并產生進食的快感。滿足生理上的饑餓就像給身體提供燃料一樣,是身體最基本的營養(yǎng)需求。

而還有一種饑餓,在當下富足的生活中,這些人群卻每天面臨著饑餓的糾纏,這就是糖尿病患者的“病理性饑餓”。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越來越豐富,營養(yǎng)也越來越全面,很多人再沒有體會過饑餓的感受,取而代之的是美食終日、美味不斷、飽腹過度、營養(yǎng)過剩,與科學營養(yǎng)、均衡膳食的理念背道而馳。

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粗糧和豆類被精米和白面取代,小麥谷物變成精加工原生糖異構食物,加工糖類日新月異,糖類和脂肪的攝入增加,不健康的油類和加工食物攝入過多,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類食物嚴重缺乏,高強度運動和體力勞動逐漸減少,人類開始出現(xiàn)糖不適應癥狀,包括肥胖、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不斷產生。

其中,糖尿病引起的病理性饑餓已經成為糖尿病防控的一大飲食治療難題。這種病理性饑餓又有哪些特點呢?

糖尿病人“餓得慌”,首先應排除低血糖反應。

雖然飲食是治療糖尿病的基礎,但并不能一味控制飲食,吃的過少,導致身體所需能量不足;而且糖尿病人在治療的過程中,由于使用降糖藥物也會誘發(fā)低血糖反應,輕者出現(xiàn)頭昏、心慌、饑餓感、出汗等癥狀,重者可損傷中樞神經系統(tǒng)甚至危及生命。假如患者經常出現(xiàn)饑餓感,應檢查排除低血糖。

高血糖同樣也會產生饑餓感!原因在于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相對或絕對不足,葡萄糖進入脂肪及肌肉細胞膜需要胰島素作為載體轉運,當胰島素受體不敏感或分泌不足時,血糖雖然高卻不能被送入機體細胞,細胞得不到足夠的能量。

此外,血糖升高后由于其滲透性利尿的作用,大量葡萄糖從尿中被排出,也導致機體細胞能量不足。細胞缺糖的刺激信號就不斷傳入大腦,使大腦不時發(fā)出需求糖的指令,產生“饑餓”信號。此時需要檢測血糖,以鑒別血糖的高低,因為“饑餓”并不等于低血糖,避免過多進食而越吃越餓。

當饑餓產生時,身體在胰島素減少、胰升糖素增加等激素調節(jié)下會出現(xiàn)出現(xiàn)以下代謝變化:

①肌肉分解加強,釋放的氨基酸轉變?yōu)楸彼峒肮劝滨0贰?/p>

②糖異生作用加強,主要在肝內進行,約占異生糖的80%。

③脂肪分解加速,血漿中甘油與脂肪酸含量上升,結果仍是糖異生加強。脂肪分解產生的脂肪酸,約有1/4在肝中轉變?yōu)橥w,因而饑餓時血漿酮體可增高幾百倍。

④組織利用葡萄糖減少,動用脂庫脂肪,人體儲備的脂肪遠比儲備的糖原多。

因此,饑餓時糖異生加強,利用葡萄糖減少,有利于維持血糖水平,維護大腦、中樞神經的功能,有效地進行自身生理性保護。在饑餓過程中,由于生化代謝的激烈變化,人體必然產生體脂消耗和肌肉分解而引起消瘦、乏力等癥狀,特別是糖尿病患者。

對饑餓病人補充葡萄糖是“雪中送炭”,不但能防止酮癥及酸中毒,而且每100g葡萄糖即可節(jié)約肌肉蛋白質約50g ,避免了肌肉作為燃料被分解。但對于糖尿病人呢?快速補充葡萄糖可就是飲鴆止渴了。

所以,當物質高度豐富的時代,一個健康人可以任性的選擇自己喜愛的美食,可以是香甜苦辣咸,可以是煎炸烹煮燴,可以精挑可以細選。作為健康者我們可能體驗過心理性饑餓或生理性饑餓,卻無法體會糖尿病患者那種病理性饑餓的痛苦和糾纏。

而對處于病理性饑餓的糖尿病患者,如果能節(jié)制飲食,合理膳食,少食多餐,適當運動,科學選擇糖尿病適用的特定營養(yǎng)成分的功能食品,低升糖指數(shù),高膳食纖維,均衡均衡,一樣可以享受飽腹,餐后無憂。

所以,當一款糖尿病人適用的功能性營養(yǎng)食品,我們可以用專業(yè)的角度去評判營養(yǎng)特點,而不能用健康人的味覺和食欲去評定其是否美味,有時為了健康我們也要學會放棄一些所謂享受的美食。

我們要體會糖尿病痛苦的饑餓感,和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卻又無助和尷尬的選擇。曾經被所謂無糖食品的傷害,被無良的保健品的欺騙,能有一款真正適合糖尿病的食品,能有更生活化的場景和飲食習慣,已是善莫大焉。

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方案中最具挑戰(zhàn)性又最簡單有效的是“飲食”,飲食療法對于各種類型的糖尿病都是最基本的治療措施。飲食與藥物結合,特別對于病情較輕的患者,經過飲食調控,通常不需服藥或僅需少量服藥,血糖、尿糖水平便可逐漸恢復正常,癥狀消失;病情為中重型的患者,經飲食調控后,可以減少用藥量,促進病情穩(wěn)定,預防或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在各種輔助糖尿病治療卓有成效的食物中,膳食纖維的作用不容忽視,目前在糖尿病輔助治療領域發(fā)揮重要作用。膳食纖維是植物可食部分或碳水化合物的類似物,在小腸中不易被消化吸收但可在大腸中全部或部分被發(fā)酵。

膳食纖維能降低和延緩葡萄糖的吸收,且自身不被消化吸收,不含熱量,還有很好的飽腹感,能輔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有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改善。日常飲食中添加可溶性膳食纖維,可以有效預防糖尿病,降低糖尿病發(fā)病率。臨床營養(yǎng)工作者們一直在致力于研究如何提供人們愿意并且能夠堅持的、靈活的、個性化的飲食治療方案和優(yōu)秀的膳食纖維食物。

曾經,當一款特殊營養(yǎng)專利配方食品——魔遇膳食餅擺在你面前,你沒有珍惜,當饑餓難耐時才后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如果專家再給你一次機會,告訴你就三個字:吃魔遇!如果非要在吃上加一個期限,那就是——堅持吃!長期吃!如果你一定要給個承諾,請讀懂此文并轉發(fā)到朋友圈,因為,你的健康你做主!

謹以此文,作為第七營養(yǎng)平臺科普2018年收官,2019我們繼續(xù)陪伴,傳播醫(yī)學營養(yǎng),我們一直在路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知識

忍受饑餓=脂肪燃燒?別傻了!
消除“隱性饑餓”不能光靠吃飽
飽腹減肥攻略:10種抗餓食物,告別減肥時的饑餓感!
巧妙控制食欲,消滅饑餓感
為什么說制造饑餓感能讓你更健康?
如何讓自己感受不到饑餓
水凝膠微粒:控制你的饑餓感和飽腹感的減肥利器
饑餓感
你真的餓了嗎?四種健康飲食習慣讓你告別饑餓感!
孕婦可不可以吃羅漢果

網址: 你能體會“飽漢不知餓漢饑”的感受嗎? http://www.u1s5d6.cn/newsview525151.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