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貼敷臨床常用劑型 健康科普
穴位貼敷臨床常用劑型
1. 生藥劑 采集天然的新鮮生藥,洗凈搗爛,或切成片狀,直接敷貼于穴位之上。如將桃仁、杏仁、梔子、胡椒、糯米搗爛,加蛋清,敷穴位。此法民間應用較多,近來也在一些醫(yī)院中應用價格低廉,獲得較容易,方法簡便,常可囑病人自己進行治療。
2. 散劑 又稱粉劑,是將各味治療需要的藥物分別加工研碎成粉末,以80~100目細篩篩過,混合拌勻而成。本法制作簡便,劑量可隨意增減,藥性穩(wěn)定,儲存時間不受限制。藥物敷貼時,粉末接觸面較廣,易于發(fā)揮藥效,且不易污染衣衫。
3. 糊劑 糊劑,實際上是散劑的進一步加工。它是將藥物研磨成細末后,以賦形粘合劑,諸如醋水、酒、雞蛋清等,把藥粉調(diào)和成糊狀即成。糊劑可增強敷貼的粘著力,并能使藥物緩慢放釋藥效,延長藥物的效果。糊劑制作方便,但要求現(xiàn)制現(xiàn)用,擱置時間不可過長。
4. 餅劑 餅劑是指將藥粉制成圓餅形進行敷貼的一種劑型。其制作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將配好的各種藥物粉碎、過篩混合,加入適量面粉和水攪拌后,捏成小餅形狀,置于蒸籠上蒸熟,然后乘熱貼敷穴位;另一種是,加入適量蛋清或蜂蜜等有粘膩性的賦形劑,捏成餅狀進行敷貼。前者可用于貼敷時間須較長者,并能起到藥物和溫熱的雙重刺激作用;后者制作較為簡單。藥餅與皮膚接觸面積較大,故多用于臍部及阿是穴(多為病灶或其反應區(qū)域)。
5. 丸劑 系將藥物加工粉碎成細末并過篩后,拌和適量的粘糊劑如蜂蜜等,制成如綠豆至黃豆大之小型藥丸,進行穴位敷貼。體積較小,藥量不大,適用于一般體穴及小兒治療之用。
6. 膏劑 膏劑在穴位敷貼療法中亦十分常用,臨床上使用的有三種類型?! ?br>? 硬膏:為中醫(yī)傳統(tǒng)的固體制劑。制作方法為:將治療需要的藥入麻油、豆油或其他植物油中浸泡1~2天,然后移入鍋中加熱,至藥物炸枯,過濾去渣,再將油用文火慢熬,直到滴水成珠,加入黃丹或鉛粉,離火拌勻收膏,將膏攤于厚皮紙、布料塊的中央,冷卻備用。
? 軟膏:為一種半固體制劑,又有三種不同制作類型?! ?一)將治療需用的藥物粉碎過篩后,放入醋或白酒內(nèi)(依據(jù)病情的需要)。入鍋加熱熬成膏狀。用時取膏攤貼穴區(qū)。這種軟膏具有滲透性強、藥物釋放緩慢,且有粘著性和延展性。多用于慢性病灶的治療?! ?二)將應用的藥物研末過篩,加入凡士林調(diào)和成膏狀。用時,可挑取適量進行敷貼?! ?三)將所用藥物研末過篩,加蜂蜜、茶油或麻油等調(diào)成膏狀備用。 (三)膏藥膠布:將藥物按固定成方配制好,經(jīng)過工廠特殊工藝加工制成如醫(yī)用膠布(氧化鋅橡皮膏)樣的膏藥膠布。目前,大陸生產(chǎn)的膏藥膠布有兩種形狀,一為圓形,小如鈕扣,揭下后可直接貼敷于穴位上;一為方形,面積較大,用時可按要求剪成小片貼敷。
7. 錠劑 錠劑是將治療藥物研極細末,并經(jīng)細篩篩后,加水或面糊適量,制成錠形,烘干或晾干備用。用時加冷開水磨成糊狀,以此涂布穴位。錠劑多用于需長期應用同一方藥的慢性病癥,可以減少配藥制作的麻煩,便于隨時應用。錠劑藥量較少,故常用對皮膚有一定刺激作用的藥物。
8. 酊劑 酊劑亦稱酒劑,將藥物粉碎成細末,加入75%醫(yī)用酒精、白酒或3%碘酒內(nèi)浸泡5~10天后,過濾去渣,入瓶密封備用。使用時可用棉球蘸濕,涂敷穴區(qū)或病灶。
9. 煎劑 將藥物配制好后放入砂鍋內(nèi),加水煎煮。水煮沸后,用文火慢煮30~45分鐘,去渣留汁,以棉球或特制的藥棒蘸藥液,點敷穴位。應注意,煎藥時水不可放多,點敷穴位應趁藥汁溫熱之時,才可取得較好的效果。
相關知識
穴位敷貼療法簡史 健康科普
穴位貼敷
臨床常用藥科普
針灸減肥的臨床典型病例
紫德堂瘦身保健膏,中醫(yī)貼敷療法治療肥胖
2016“三九貼”貼敷時間
金氏針灸減肥法的臨床應用
中醫(yī)常用的針灸減肥穴位
針灸減肥的常用穴位
“我是健康科普員”案例丨道縣中醫(yī)醫(yī)院兒科:用心用情呵護患兒健康
網(wǎng)址: 穴位貼敷臨床常用劑型 健康科普 http://www.u1s5d6.cn/newsview544429.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