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謝楊:氣候變化應對健康經(jīng)濟效益分析
經(jīng)濟發(fā)展往往伴隨著大規(guī)?;茉聪模瑢е麓髿馕廴疚锖蜏厥覛怏w大量排放,造成環(huán)境氣候日益惡化,影響公眾健康和社會經(jīng)濟進一步發(fā)展。此背景下,為改善環(huán)境質(zhì)量、保護人類健康、推動社會經(jīng)濟高質(zhì)量發(fā)展,研究團隊積極開展相關研究,探究評估了不同氣候情景下相關減排措施帶來的健康和社會經(jīng)濟影響,以期為氣候變化應對相關政策制定提供科學參考。
一
應對氣候變化及清潔空氣協(xié)同措施可帶來顯著的健康效益
大量研究表明,氣候變化應對措施能夠帶來顯著的健康效益。比如,負排放技術可以顯著降低疾病負擔,在歐美可以減少高溫熱浪導致的健康影響,在非洲和亞洲可以顯著減少營養(yǎng)不良和瘧疾等疾病。在我國,清潔空氣行動廣泛淘汰和升級落后、污染、低效的燃燒設施,促進了能源系統(tǒng)轉型,在治理空氣污染的同時減少了大量碳排放,帶來了顯著健康協(xié)同效益等。在中國,具有雄心的氣候政策(遠低于全球平均氣溫上升2℃)、低碳能源轉型結合嚴格的清潔空氣政策將大幅降低空氣污染相關的健康風險。
為進一步評估氣候變化應對及清潔空氣政策協(xié)同的環(huán)境、健康及經(jīng)濟影響,在現(xiàn)有研究基礎上,研究團隊運用綜合評估模型(圖),分析了不同氣候變化應對情景的環(huán)境、健康及經(jīng)濟影響,并量化了不同減排措施帶來的協(xié)同效益。
1
亞洲地區(qū)實現(xiàn)2℃溫控目標情景下的環(huán)境、健康及經(jīng)濟協(xié)同效益
在亞洲地區(qū)實現(xiàn)2℃溫控目標的情景下,我國東部、中部PM2.5濃度到2050年將大幅下降,而臭氧濃度的改善則較為有限。此情景下,亞洲地區(qū)健康效益顯著,可避免79萬人過早死亡。其中,中國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對健康貢獻最大,可避免過早死亡22萬人;印度碳減排措施可避免45萬人過早死亡;其他亞洲國家健康效益占比較低。就成本而言,2050年絕大多數(shù)地區(qū)的健康效益將遠大于氣候緩解政策的成本。
2
中國部署可再生能源部署的投資成本及其環(huán)境健康協(xié)同效益
發(fā)展可再生能源情景下,2030年PM2.5濃度降低在華北和西南地區(qū)最為顯著,而在西部和東北地區(qū)則較少;2030年中國各地的臭氧濃度下降不明顯,到2050年在大多數(shù)地區(qū)將明顯下降。中國發(fā)展可再生能源可在2050年避免60萬人過早死亡,其中東部和中部的健康收益遠超過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qū)。在經(jīng)濟效益方面,短期投資成本較大,且長期經(jīng)濟效益低于高額的初始投資成本,投資凈效益在2030年為負數(shù)(-0.6萬億元),在2050年為正數(shù)(2.9萬億元)。
與非熱浪日相比,2017年熱浪的全因死亡率增加了23%。中國2852個縣共增加16299人死亡,東部和中部的縣死亡率負擔較為嚴重。在研究的362個中國城市中,2017年極端熱浪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達到613億元人民幣。
寒潮時期,非意外死亡風險則增加17.4%。2018年寒潮引起的非意外死亡人數(shù)為57783人,南方(尤其淮南地區(qū))的超額死亡人數(shù)多于北方。中國寒潮造成的非意外死亡經(jīng)濟損失高達2292億元,占2018年全國GDP的0.25%。
2017年,華北、東北和華中地區(qū)歸因于日溫差的死亡人數(shù)較高,西南、西北地區(qū)較低,且不同疾病的健康風險存在顯著差異,日溫差升高造成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此外,研究團隊預測了SSP3-2.6到SSP1-2.6下未來日溫差相關死亡人數(shù)變化,整體呈現(xiàn)中部地區(qū)健康風險增加,西部地區(qū)和東部地區(qū)略微下降的趨勢。
目前,氣候變化下的健康經(jīng)濟效益研究成果仍需進一步落實到政策制定。未來應持續(xù)開展氣候變化應對與清潔空氣協(xié)同相關措施的健康經(jīng)濟效益分析,并加強科學成果到實踐的轉化工作,為切實的環(huán)境管理及環(huán)境氣候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學參考。
[1] Teng Ma, Silu Zhang, Yilong Xiao, Xiaorui Liu, Minghao Wang, Kai Wu, Guofeng Shen, Chen Huang, Yan Ru Fang*, Yang Xie*, Costs and health benefits of the rural energy transition to carbon neutrality in China,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 14: 6101.https://doi.org/10.1016/j.envint.2019.05.075
[2] Yin Long, Yazheng Wu, Yang Xie*, Liqiao Huang, Wentao Wang, Xiaorui Liu, Ziqiao Zhou, Yuqiang Zhang, Tatsuya Hanaoka, Yiyi Ju, Yuan Li, Bin Chen, and Yoshikuni Yoshida. PM2.5 and ozone pollution-related health challenges in Japan with regards to climate change.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23, 79: 102640. https://doi.org/10.1016/j.gloenvcha.2023.102640
[3] Xie Yang, Xu Meng, Pu Jinlu, Pan Yujie, Liu Xiaorui, Zhang Yanxu and Xu Shasha (2023). Large-scale renewable energy brings regionally disproportional air quality and health co-benefits in China. iScience 26(8): 107459. https://doi.org/10.1016/j.isci.2023.107459
[4]Qi Jinlei, Chen Lili, Yin Peng, Zhou Maigeng, Peng Shushi, Liu Gang, Wang Lijun, Noman Muhammad, Xie Yang, Dong Zhaomin, Guo Yuming. (2023). Projecting the excess mortality related to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A nationwide analysis in Chin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864: 160971. 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2.160971
[5] Zhang Shihui, An Kangxin, Li Jin, Weng Yuwei, Zhang Shaohui, Wang Shuxiao, Cai Wenjia, Wang Can, Gong Peng. (2021). Incorporating health co-benefits into technology pathways to achieve China's 2060 carbon neutrality goal: a modelling study. 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 5(11), e808-e817. https://doi.org/10.1016/S2542-5196(21)00252-7
專家簡介
謝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相關知識
國內(nèi)外氣候變化健康適應策略現(xiàn)狀分析
綠色建筑經(jīng)濟效益分析
健康監(jiān)測檢測設備項目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分析
The Innovation|預測氣候變化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風險,發(fā)展減緩與健康適應目標相協(xié)同的氣候變化應對策略
氣候變化帶來健康風險,我們?nèi)绾螒獙?/a>
氣候變化與健康
專家觀點集錦⑧
Lancet Neu|揭秘:氣候變化悄然改變神經(jīng)系統(tǒng)健康
《國家氣候變化健康適應行動方案(2024—2030年)》印發(fā)
《國家氣候變化健康適應行動方案(2024—2030年)》公布
網(wǎng)址: 專家觀點|謝楊:氣候變化應對健康經(jīng)濟效益分析 http://www.u1s5d6.cn/newsview592237.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