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指出,心血管病死亡占城鄉(xiāng)居民總死亡原因的首位,其中,農(nóng)村為45.50%,城市為43.16%,高于腫瘤和其他疾?。?/p>
心血管危險因素能加重誘發(fā)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而我國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流行趨勢明顯,如控制干預不合理,心血管病患人數(shù)仍將快速增長,嚴重危害國民身心健康。
針對心血管病預防,2021年8月歐洲心臟病學會(ESC)頒布的《心血管疾病預防指南》和2021年美國預防心臟病學專家提出關(guān)于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措施,部分建議如下。
一、控制血壓
長期血壓過高,導致血管壁老化加速,可能會造成心血管堵塞,引發(fā)心絞痛、心肌梗死、甚至心衰等嚴重后果。高血壓是心力衰竭最重要的風險因素,而心力衰竭造成的疾病負擔不可小覷。血壓被分為正常、升高、一級高血壓、二級高血壓和高血壓危象五類。
血壓低于120/80 mmHg為正常;收縮壓120~129 mmHg且舒張壓低于80 mmHg為升高;收縮壓130~139 mmHg或舒張壓80-89 mmHg為一級高血壓;收縮壓≥140 mmHg或舒張壓≥90 mmHg為二級高血壓;收縮壓高于180 mmHg和/或舒張壓高于120 mmHg為高血壓危象。
表1 血壓分類
針對高血壓的管理有以下建議:
(1)減重;
(2)有益心臟健康的飲食模式;
(3)減鹽;
(4)補充膳食鉀;
(5)增加體育運動;
(6)限制飲酒。
二、控制血糖
生活方式改變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至關(guān)重要。
大多數(shù)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目標為<7.0%,老年人和體弱者的血糖目標可適當放寬。
三、控制血脂
低密度脂蛋白(LDL-C)越低越好,應盡早干預。
(1)已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LDC-C控制水平<1.4 mmol/L;
(2)已經(jīng)在服用他汀類藥物并合并服用依折麥布后,LDC-C仍然未達標,推薦聯(lián)合應用PCSK9抑制劑;
(3)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伴有其他嚴重靶器官損害的2型糖尿病,LDC-C控制水平<1.4 mmol/L;
(4)年齡≥40歲,心血管高危的2型糖尿病,LDC-C控制水平<1.8 mmol/L;
(5)年齡<70歲、無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但仍屬于心血管(很高危)疾病的高危的人群,LDC-C控制水平應該盡量<1.4 mmol/L;
(6)年齡<70歲、無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但合并心血管(高危)的人群,LDC-C應盡量控制水平<1.8 mmol/L。
四、抗血栓
A:抗血小板治療:
(1)對40~70歲、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ˋSCVD)高危且無出血風險升高的成年人,可考慮將低劑量(75~100 mg/天,口服)的阿司匹林作為ASCVD的一級預防方式。
表2:ASCVD危險分層
相關(guān)危險因素包括:①收縮壓≥160 mmHg或舒張壓≥100 mmHg;②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5.2 mmol/L;③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 mmol/L;④體重指數(shù)≥28 kg/m2;⑤吸煙。
(2)低劑量(75-100 mg/d,口服)的阿司匹林不應被日常用于70歲以上人群的一級預防。
(3)低劑量(75-100 mg/d,口服)的阿司匹林不應被用于出血風險升高的成年人的一級預防。
B:抗凝治療:主要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藥(NOAC)和華法林。
五、生活方式干預
(1)建議所有成年人(≥18歲)將有氧運動(跑步、游泳等)與抗阻運動(力量、器械運動等)相結(jié)合并減少久坐時間,中等強度到劇烈的體力活動是有好處的。
(2)健康的飲食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
從更多以動物為基礎(chǔ)的食物模式轉(zhuǎn)變?yōu)橐灾参餅榛A(chǔ)的飲食模式可能會減少心血管疾病。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達到和保持健康體重對危險因素(血壓、血糖、血脂)有幫助,并降低腦血管疾病風險。當飲食和體力活動改變效果不佳時,可考慮對大體重基數(shù)人群行減重手術(shù);也可以考慮使用具有心血管保護作用的抗肥胖藥物。
(3)伴有精神障礙患者的生活方式風險急劇增加,需要治療。心理保健可改善壓力癥狀和生活質(zhì)量,降低自殺風險。
(4)戒煙可迅速降低腦血管疾病風險,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建議限制飲酒或戒酒,每周最多飲酒100 g(這里并沒有提及啤酒/白酒)。限制糖攝入,包括含糖飲料,減少鹽攝入。
來源:心臟健康社區(q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