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食物特殊動力效應

食物特殊動力效應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19日 22:52

盡管有關食物特殊動力效應產生的確切機制尚未清楚,實驗表明,將氨基酸經靜脈注射后仍然可以看到這種現象,但在切除肝臟后此現象消失。因而認為,食物的特殊動力效應與食物在消化道內的消化和吸收無關,可能主要與肝臟處理氨基酸或合成糖原的過程有關 [1]。

人體的代謝因進食而稍有增加。譬如,某人基礎代謝率為168.80kJ·h-1,當攝取相當于168.80kJ的食物,并處于基礎代謝條件下,經測定,這時的代謝率不是168.80kJ·h-1而是176.40kJ·h-1.顯然,這部分增加的代謝值是因進食引起的。這一現象最早為Rubner發(fā)現,他稱之為“食物特殊動力作用”。  食物特殊動力作用與進食的總熱量無關,而與食物的種類有關。進食糖與脂肪對代謝的影響較小,大約只是基礎代謝的4%,持續(xù)時間亦只1h左右。但進食蛋白質對代謝的影響則較大,可達基礎代謝的30%.持續(xù)時間也較長,有的可達10~12h.食物特殊動力作用的機理,是食物在消化、吸收和代謝過程中的耗能現象。例如,某些酶的活力增加,代謝過程中某些物質在細胞與間質間的主動轉移等,氨基酸的脫氨基作用的耗能現象更加明顯。Krebs曾經報道蛋白質的特殊動力作用引起的能量消耗增加與體內尿素的產生有關;Cairnie等人在股骨骨折的動物實驗中,也觀察到產熱量與氮排出量平行地增加,并且認為這是因組織蛋白分解而增加氨基酸代謝所致。但Garrow等人的實驗又不能說明進餐后代謝率的升高與尿素的產量有任何關系。

對于人體勞動時的食物特殊動力作用,有人在實驗中發(fā)現幾乎是安靜時的2倍。由于這樣,人體進行勞動或運動時,機體不僅要供氧給運動的骨骼肌,而且要耗氧于食物影響的產熱過程,輸氧系統負擔加重,影響人體的耐力。如何使人體避免這種額外的負擔,而又處于供能充分的最佳狀態(tài),所以,食物特殊動力作用仍然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課題。食物特殊動力作用在熱能需要量的計算中,仍然不甚明確,也不統一。首先是食物的種類,食物引起的耗能增加,在熱能需要量應占多少比例?其次是在勞動條件下應如何計算?一般認為對高蛋白飲食習慣者,食物特殊動力作用約占總熱量的10%.我國營養(yǎng)學者主張一般膳食的食物特殊動力作用約占總熱能需要量的6%。計算方法:

設 A為一日熱能需要量;

C為生活觀察一日熱能消耗量;

6A/100為食物特殊動力作用。

計算式為: A=C+6A/100

簡化之則得: A=10C/9.4

相關知識

特殊營養(yǎng)食品
特殊兒童運動康復
特殊膳食到底是什么?
營養(yǎng)與特殊食品
特醫(yī)食品為特殊人群提供專業(yè)、有效的營養(yǎng)支持
健康飲食特殊營需求
特殊瘦身
健康減肥特殊情況應對
特殊營養(yǎng)需要人群膳食配餐
學齡前特殊兒童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

網址: 食物特殊動力效應 http://www.u1s5d6.cn/newsview657414.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