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策略及實踐
#教育啟航計劃#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目前教育界普遍研究的問題。目前,全社會高度關注學生的學習問題,片面追求升學率,忽略對學生行為習慣和個性的培養(yǎng),忽略初中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動態(tài)變化時期,具有較大的可塑性,是養(yǎng)成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如果錯過該階段,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如何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呢?筆者認為初中生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應從行為訓練入手,綜合運用多種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學生個體素質的一種教育模式。下面筆者就從初中生行為習慣的現狀及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內涵,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策略,良好的多種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學實踐三個方面談談看法。
一、初中生行為習慣的現狀及養(yǎng)成教育的內涵
(一)初中生行為習慣的現狀
隨著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快速發(fā)展,一方面廣大青少年接受時代信息的能力在加強,網絡的快速發(fā)展為青少年學生的學習和娛樂開辟了新的渠道,另一方面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通過網絡傳播也直接侵蝕著青少年學生的心靈。在新的歷史時期特有的各種消極因素影響下,一些中學生公民意識淡漠、精神空虛、行為扭曲、道德失范,對事物、事件缺乏必要的道德辨別能力,致使目前青少年存在冷漠、任性、懶惰、自私等問題,青少年犯罪率也逐年增高,青少年犯罪問題已成目前國際三大公害之一。
(二)初中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內涵
“養(yǎng)成教育就是讓受教育者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經過長期的培養(yǎng)訓練,通過個體的感受和實踐,達到不需要外力和內部意志控制,就能自覺表現出良好行為習慣的一種教育?!?養(yǎng)成教育的主要內容就是要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在本質上是一種思想品德教育。
二、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策略
(一)班主任對學生的精神關懷是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能否成功的重要條件
眾所周知,在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過程中,班主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班主任只有真正做到與學生同喜同悲,同甘共苦,才容易進入學生心里,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成為學生精神的關懷者。中國著名教育專家朱小曼認為:“現在班主任似乎有這樣的工作范圍,就是精神關懷工作?!睂W生的精神關懷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守護學生人格
對學生人格的守護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尊重自己的學生,摒棄以往“權威者”的角色,和學生平等相處,互相尊重,以對話方式友好溝通;二是引導同事、家長、學生對學生的人格尊重。
2.張揚學生個性
朱小曼教授說:“班主任管理的最大效率是活生生的人性的展開——班主任水準越高,其班上學生的個性展開越豐富?!币龅竭@一點,班主任要放棄“教育是一種控制”的觀念,對“犯錯”“越軌”的學生要仔細分析,找出“犯錯”“越軌”中的“閃光點”作充分肯定 ,在管理中避免用諸多清規(guī)戒律規(guī)范學生,讓學生的個性得到自由充分的發(fā)展。
3.激勵學生情感
學生是具有豐富情感的人。學校教育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學生情感體驗的過程。體驗到積極情感(如成功、快樂、滿意等)的學生,對學習生活充滿興趣,并能持之以恒堅持下去;而經常體驗到消極情感(如失敗、痛苦、失望等)的學生,往往成為了所謂的“不求上進的”后進生、學困生。因此,班主任要不惜精力,通過各種形式的激勵方式,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生活的樂趣。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從而形成各種良好的習慣,成為學習的主人、生活的主人。
4.疏導學生心理
據調查表明,不少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因此班主任必須意識到心理健康是學生智力活動的基礎和前提,幫助學生調節(jié)好心理,是班主任義不容辭的責任。一方面需要班主任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另一方面要密切關注學生的生活,及時感受到學生的心理變化,找到問題的根源,按心理規(guī)律辦事,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在獨生子女眾多、社會競爭激烈、學習生活壓力異常沉重的今天,班主任還應該重視學生的個性,重視學生個體的心理差異,切實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去聆聽,去觀察,針對不同情況對癥治療,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
(二)提高班主任的自我心理修養(yǎng)是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成功與否的必備條件
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家長的高期望,素質教育的高標準,使班主任的壓力越來越大,如果班主任不注意減壓、調整,其心理健康必將受到較大影響,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學生的心理??梢姡嘀魅卧趯W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過程中的核心領導作用,提高班主任的自我心理修養(yǎng)就勢在必行。
1.悅納自我
人無完人,作為班主任,應該愉快地接納自己包括接納自己的優(yōu)點、長處、缺點、短處,保持健康的心境,維護心理平衡。其次,努力加強自我心理修養(yǎng)、不斷地完善自我。力爭做到無論發(fā)生什么情況“心靜如水”“胸懷博大”。
2.調節(jié)自我
班主任既要照顧學生的衣食住行,又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還要按時開展各項班級活動,又要處理偶發(fā)事件。難免會“焦頭難額”,但是,班主任要保持頭腦冷靜,戒驕戒躁,更不能因為疲倦或不順心而遷怒于學生、厭棄學生。班主任應該學會通過一定的自我調節(jié)方法,隨時主動地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保持相對穩(wěn)定而樂觀的情緒,把沉重復雜化為輕松有趣,成為學生的主心骨,成為學生學習的真正榜樣。
3.控制自我
在班級工作中出現偶發(fā)事件是在所難免的。關鍵是遇到這樣的事情班主任要有自我控制能力。遇到突發(fā)事件,班主任不要被憤怒沖昏了頭腦變得武斷、急躁、不理智。班主任應該做好深呼吸,努力采取冷處理的方法,緩和一定時間再進行處理。如果是必須立即處理的惡性事件,也要理智、機智地處理。 最大程度的控制后果,減少對學生造成的負面影響。
4.反省自我
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的領導者、組織者,必須經常自我反省,準確掌握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及時調整自我,保持健康良好、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用自身的個人魅力去影響和感化學生,成為學生的“陽光使者”及學生心中的“指明燈”。
(三)讀報課和自習課是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主陣地
初一上期,為了深入了解學生,筆者每周利用一節(jié)晚自習收集處理學生定期反饋的信息。該信息包括一周以來學生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感受到的班上的不良現象、好人好事、對老師的意見和建議等。通過這些信息,班主任及時了解情況,制訂修正措施,讓同學們有明確的是非標準:知道了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通過一學期的努力,在班上形成了公開、民主、開誠布公的良好風氣。
同時,筆者根據校紀校規(guī)和實際需要,擬定了一個操行評分表和一份加分、扣分細則。該細則包括清潔、紀律、學習、文明禮儀、其他等五個部分。筆者帶領全班同學認真學習該細則,講解加分扣分細則,然后貼在墻上作為班規(guī)??己私Y果由班級管理小組記載,匯總。每一個月末把最后5名和最好的5名記載在班史本上。由專人每天讀報課在黑板上公示當天的加分、扣分人員。筆者根據實際情況,對癥下藥,每天及時教育學生、誠懇表揚學生。做到有獎有懲、心服口服。最大限度地讓每位同學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另外,讀報課時,筆者常常把養(yǎng)成習慣的要求提出來,幫助學生分析為什么要養(yǎng)成這些習慣,怎樣養(yǎng)成這些習慣。同時根據班上典型的榜樣作用引導表現不好的學生。筆者還在網上找一些好的文章念給他們聽,培養(yǎng)他們的愛心和責任心。筆者盡量正面引導學生,而不是簡單說教:不許這樣,不許那樣。免得學生反感、抵觸。為了陶冶他們的情操,讓他們安靜,筆者經常放一些優(yōu)美、舒緩的古典音樂,讓他們在美的享受中約束并升華自己的境界。筆者還和學生學習了“養(yǎng)成做事成功的10大好習慣”,讓每個同學都摘抄銘記于心,做到學以致用。
(四)監(jiān)督檢查是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能否成功的根本保證。
筆者在班上成立了五大小組,他們是紀律檢查小組,學習檢查小組,清潔檢查小組,安全巡邏小組,公物愛護小組。小組成員都是由學生舉手自愿組成。組成原則是責任心強,各組成員不重復,每組成員6個左右,班委和課代表盡量不參與。每個組有組長,組長負責記錄、檢查、匯報情況。筆者不定期檢查處理記載情況,不定期開組長會議。同時,教會組長管理帶動其組員積極努力干好各自的檢查監(jiān)督工作。期末評比結果,對干得好的組,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這樣,幾乎一半以上的同學都成了班級管理者,做到了各司其職、各盡其能。每個人都自覺或不自覺地養(yǎng)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良好的多種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學實踐
開學初,面對一群懵懵懂懂、嘰嘰喳喳的學生,筆者有些手足無措、無計可施。最讓筆者頭疼的是:學生根本離不開老師。筆者冥思苦想,期望改變這個現狀。眾所周知,最好的管理是自己管理。筆者想學生管理也不例外,于是筆者嘗試著采用這個方法。小試該法后初見成效,筆者便大刀闊斧,從做人為人入手,用品德引領言行,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
(一)文明禮貌習慣養(yǎng)成
首先,講明自私、任性、以自己為中心甚至具有某種破壞性和攻擊性的壞處。
其次,鼓勵學生對人熱情,關心別人,顧及別人的感受。善于控制情緒,約束自己的言行。
最后,強調尊敬師長,團結同學,不忘責任、友善合作。
一年以來,打罵現象逐漸銷聲匿跡,尊敬師長、文明禮儀、友善合作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文明禮貌習慣在學生身上拉開了序幕。
(二)自主學習習慣養(yǎng)成
筆者根據初中生記得快忘得快,急功近利等生理和心理特點,培養(yǎng)了四種習慣。
1.課前預習。要求學生課前知道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課堂上帶著問題聽課。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學能力。
2.積極參與課堂。要求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積極思考,并就自己的理解與同學交流探索達成共識,并且記錄重要知識點。
3.課后鞏固。要求學生能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
4.學會提問。要求學生善于發(fā)現問題,不斷思考。
事實證明,學習習慣一旦養(yǎng)成,學生會情不自禁地學習,從而形成學生會學習,愛學習的學習氛圍。這些行之有效的學習習慣,讓我班每期期末考試遙遙領先。
(三)良好的生活習慣
光有以上的習慣是不夠的,為了保障學生的精力,讓學生體會生活的真諦和樂趣,筆者又不失時機培養(yǎng)了如下的生活習慣。
1.充足的睡眠。要求學生嚴守就寢制度。嚴肅處理晚上違紀不睡覺的學生。
2.健康的飲食。要求學生少吃零食,多吃主食,水果,牛奶,蔬菜等。
3.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周末返校統(tǒng)計回家做了家務的同學。
4.培養(yǎng)學生健康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正確對待得失,學會取舍。
5.開展文體活動,導航學生身心。
此外,筆者還培養(yǎng)了學生自覺守紀、講衛(wèi)生愛勞動等方面的習慣。效果明顯,幾年以來,筆者班男、女生寢室多次評上文明寢室;公地及教室清潔幾乎沒有扣分現象;中午午休和自習課有無老師都安靜。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習慣?!笨梢娊虝说倪^程,就是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過程?!安シN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但是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到達到的,需要長時間去培養(yǎng)、鞏固,同時要遵循一定的教育理論和總結相關的教育策略,再持之以恒地付諸實踐!
相關知識
健康中國戰(zhàn)略下大學生健康教育策略探析
如何引導孩子養(yǎng)成健康飲食習慣?推薦五大策略
健康生活方式的養(yǎng)成:理論,實踐與持久性
我要連接計劃生育政策,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
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中國運動康復和健康專業(yè)的發(fā)展策略分析
如何在幼兒園中培養(yǎng)幼兒健康飲食行為習慣
孕期健康管理指南,確保母嬰安全的實踐策略
健康養(yǎng)生書籍策劃方案.docx
大班健康教案及教學反思《養(yǎng)成好習慣》
網址: 初中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策略及實踐 http://www.u1s5d6.cn/newsview73616.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