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盡快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 有效應對青少年群體抑郁問題的建議
區(qū)政協(xié)委員***反映:青少年時期是個體由兒童向成年人過渡的重要時期。青少年不僅要應付身體快速發(fā)育所帶來的各種變化,還要負擔現(xiàn)代社會的高強度學習和考試壓力,多重因素疊加導致抑郁癥低齡化趨勢在我國愈加明顯。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我國抑郁癥發(fā)病 率高達5%至6%(世界平均水平4.4%),且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其中72%的患者確診年齡低于25歲,近3000萬兒童和青少年曾經(jīng)或正在遭受抑郁癥的困擾。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已迫在眉睫,亟待關注。
一、存在問題
(一)家庭缺位未做好心理呵護。抑郁癥的成因目前尚沒有定論,專家普遍認為抑郁癥的生物遺傳性病因是次要的,主要原因是應激性心理反應。當前,社會生活節(jié)奏快,競爭激烈、壓力大,雙職工家庭是最普遍的家庭組織形式之一,導致家長陪伴孩子時間減少,對孩子關心不夠,容易引發(fā)青少年的抑郁癥。據(jù)2021年騰訊新聞谷雨數(shù)據(jù)聯(lián)合奧利奧共同發(fā)布的《996城市兒童報告》統(tǒng)計,6—12歲城市兒童成長過程中,父母長期加班的比重高達85%,超過三成父母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不足2小時,52.4%的城市996兒童父母陪伴時長低于孩子預期,“陪伴自由”成為一種奢侈。網(wǎng)絡上甚至有人將“996兒童”稱為城市留守兒童。此外,在傳統(tǒng)的認知中,心理問題通常被污名化,部分家長缺乏對抑郁癥的正確認識,容易忽略孩子在情緒方面的問題,沒有及時有效干預引導,以致孩子患上抑郁癥還不知情。以重慶綦江區(qū)為例,通過對南州中學、陵園小學等7所中小學、1426名學生家長的電話訪問結果顯示,1074名(75.3%)學生家長知曉抑郁癥是一種心理疾病,但不認為孩子內向、厭學、叛逆等行為與其有必然聯(lián)系,不需要通過心理治療等手段進行干預。
(二)中小學心理教育流于形式。目前,“心理熱線”“心理咨詢點”“悄悄話信箱”等是中小學心理教育主要媒介。有條件的學校開設了心理衛(wèi)生課,配備了青少年心理輔導中心,但流于形式居多,普遍存在以安全教育代替心理教育,甚至出現(xiàn)心理衛(wèi)生課被語文、數(shù)學等學科老師占用課時的現(xiàn)象,配備的青少年心理輔導中心使用率偏低。據(jù)湖南省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現(xiàn)狀的研究顯示,在開展調查的8375所中小學校中,僅3009所學校(35.92%)建立了專門的心理輔導室,1849所學校(22.08%)開設了心理教育健康課程,672所學校(8.02%)使用了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此外,部分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缺乏專業(yè)素養(yǎng),在課堂上僅生搬硬套心理學概念以完成教學任務,很少采用情景模擬、心理測試等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中小學心理教育存在課程化、任務化的傾向,未真正發(fā)揮干預引導實效。如基層學校的心理教育工作大多由班主任或思想品德教師擔任,而在歐美、日本等發(fā)達國家,要求小學心理教育輔導教師必須取得相關的教學資格證書,而且必須具備3—5年及以上的教學經(jīng)驗;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則必須取得本專業(yè)的博士學位以及參加一年以上的專業(yè)培訓。
(三)“雞娃”式教育損害身心健康?!半u娃”是2021年十大流行語之一,指父母給孩子“打雞血”,不斷給孩子安排學習任務以及補習班課程,不停鼓勵孩子去拼搏的教育行為。在當今焦慮育兒的大浪潮下,“雞娃”正在成為家長圈中的“流行病”。一邊是家長們不計成本地為子女報名參加培訓班甚至“超前”教育,另一邊是孩子們“全天候”學習“十八般武藝”,不得不“超負荷運轉”,甚至催生了“凡學必賽,凡賽必獎”“花錢買獎杯”等比賽亂象,“幼兒園學習編程”“11歲獲專科文憑”“5歲兒童簡歷長達15頁”等新聞更是時常見于報端。在家長們激烈的教育競爭和“內卷”中,孩子的身心健康無疑成為了攀比的犧牲品。據(jù)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fā)展報告(2019—2020)》顯示,中國青少年睡眠不足現(xiàn)象繼續(xù)惡化,95.5%的小學生、90.8%的初中生和84.1%的高中生的睡眠時長未達標,而近視率、脊柱側彎率等發(fā)病率也隨之上升。據(jù)《2020年度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在11—22歲的青少年中,因學習造成的心理問題位居榜首,主要包括學習壓力、厭學、考試焦慮等。在熱播劇《小歡喜》中,就塑造了一位在母親“高壓政策”下喘不過氣、最終患上抑郁癥的高中生形象,引發(fā)網(wǎng)友熱烈討論。
二、相關建議
(一)進一步提升家長認識。以學校為單位,開設家長心理課堂,聘請專業(yè)人士以講座等形式,線上線下講授與青少年相關的心理健康知識,提升家長干預青少年抑郁癥的能力。開通心理咨詢熱線,為深受抑郁癥困擾的孩子家庭提供心理支持。指導家長多陪伴孩子參與戶外活動,加強體育鍛煉。
(二)加大全社會干預力度。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防治知識宣教,形成學校、社區(qū)、家庭、媒體、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等聯(lián)動的心理健康服務模式。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的必修課,按照要求設置心理輔導室和配備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安排形式多樣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指導學生科學認識抑郁癥,及時尋求專業(yè)幫助等。
(三)建立全過程評估體系。將抑郁癥篩查盡快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建立監(jiān)督約束機制,督促醫(yī)療機構建立行業(yè)標準和信用承諾制,著力將學生患病信息交流限制在最小范圍內,盡可能減少信息泄露風險。
(四)合力破局教育“內卷”。繼續(xù)推進各級各類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注重“寬進嚴出”,減輕升學壓力。規(guī)范各類中小學生競賽活動,嚴禁將競賽獲獎情況作為普通招生入學的依據(jù),防止過度全員參與。建立完善家庭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依托社區(qū)、學校和專業(yè)的家庭教育機構,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積極配合“雙減”政策科學健康育兒。
(2023年第1期)
相關知識
教育部答政協(xié)委員: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
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體檢 越獨立心理越健康
權威發(fā)布!國家衛(wèi)健委:將抑郁癥篩查納入高中及高校學生體檢
青少年抑郁癥
潘曉燕委員建議:關注和加強抑郁癥群體心理康復治療
呵護孩子心理健康 警惕青少年抑郁癥
理解抑郁,有效應對抑郁困擾
【北京時間】心理健康藍皮書(2022版)發(fā)布:青少年群體抑郁風險高于成年群體
關于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測驗納入常規(guī)體檢項目的建議
民生直通車丨呵護孩子心理健康 警惕青少年抑郁癥
網(wǎng)址: 關于盡快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 有效應對青少年群體抑郁問題的建議 http://www.u1s5d6.cn/newsview824756.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