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們都希望孩子趕快長大,因為這樣他們才能早點解脫。但是隨著年紀增長,孩子也會多出一些“毛病”,比如變得不聽話、變得愛頂嘴等等。有些家長認為,這些都是孩子不好,但事實上如果家長沒有注意好說話的內(nèi)容,那么就可能會傷害孩子,從而導致其不愿聽話。
?? 一、家長不宜說孩子哪些事
?? 1.丟臉的事情
??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發(fā)生各種丟臉出糗的事情,這是由于孩子的經(jīng)驗不足或者熟練程度不夠 ,因此,對于孩子自身來說,這本來就是一件傷心的事情。如果家長拿孩子丟臉的事情來說,只會讓孩子感覺更加尷尬,自信心受到損害,甚至感到自己備受他人嘲笑,所以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育是不好的。
?? 2.做不好的事情
??同年齡階段的孩子,行為能力和智力水平也會有區(qū)別,可能有些孩子很早的時候就什么都懂的,可是有些孩子卻發(fā)育比較遲緩的,所以別人會的東西,自己孩子卻總是學不會。家長不可以拿孩子總是做不好的事情來說, 這樣會讓孩子產(chǎn)生自卑心理,對孩子以后的成長造成傷害。
?? 3.隱私的事情
??大人有自己的隱私有自己的秘密,小孩子也不例外,他們也有想要藏在內(nèi)心深處的小隱私。但是,如果家長總是拿孩子的隱私事情來說,那么這會使孩子對家長失去安全感,而且自尊心也受到傷害。
?? 4.被打罵的事情
??孩子犯錯,家長就應該適當懲罰并且正確引導教育,這樣才能起到知錯認錯改正的作用。但是如果家長總是把孩子被打罵的事情拿來說,那么會讓孩子感覺更加難受,嚴重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甚至會產(chǎn)生叛逆心理。
? 二、家長該如何尊重孩子
??家長教育孩子,同時也要懂得尊重孩子,雖然孩子的年紀小,但是他們也是有感情的動物。如果家長不尊重孩子,孩子的自尊受到傷害,那么不僅不利于孩子的成長發(fā)育,還會影響親子間的關系。因此,家長要懂得正確尊重孩子,平時多放下身段傾聽孩子的訴說,不要對孩子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這樣才是尊重孩子的做法。
?? 1.不要打罵孩子
??孩子被打罵之后并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錯誤,多半是出于對暴力的畏懼惶恐,出現(xiàn)表面上的服從。這種方法不能正確地教會孩子正確的是非觀,反而給孩子做了暴力的不良示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只有正確的親身示范才能真正地教育好孩子。
? ?2.培養(yǎng)孩子學習的熱情
??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也會提出各種各種的問題。耐心而充分地解答孩子的每一個問題,可以保持孩子對學習的滿足感和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從而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孩子對于學習的熱情。
?? 3.營造輕松的聊天環(huán)境
??人的自我表達能力很重要,在孩子年幼時,父母應該為其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暢所欲言的環(huán)境。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能夠放松地表達出自己的情緒,例如困惑、喜悅、壓力等。尊重并理解孩子們的話,在培養(yǎng)孩子自我表達能力的同時還能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
?? 4.堅定的信念
??對于同一個事物,不同的人能看到不同的面。對于同一件事,看法不同往往也會導致不同的觀點。這種時候,便要勇敢的堅持自己的想法見解,不要因為與別人不同便“隨大流”。告訴孩子,有時候真理掌握在少數(shù)人手中,要堅持自己的判斷。因此,父母們從小便該培養(yǎng)孩子的自身判斷力,使之能夠做出準確的判斷并堅持之。
?? 5.不要提“別人家的孩子”
??孩子在任何時候都是討厭被比較的,部分父母總是不斷地對孩子提要求,在孩子的面前夸贊別人的孩子,以此激勵自己的孩子。這常常會激起孩子的叛逆心,從而收到相反的效果。每個孩子都在進步中,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不可冒然“攀比”,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從一個新生命出生開始,父母便要為其負起責任。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時間,保證有充足的時間與孩子相處,補習匱乏的育兒知識,照顧好孩子,改善家庭生活環(huán)境等,總而言之,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做好充足的準備,是每一個父母應當承擔的責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