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1月25日 14:58

白勝男    新疆哈密市第六幼兒園)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 兒童的學前教育變得越來越重要。學前教育關系正兒童今后整個人生脈絡的走向,因此學前教育不容被忽視。學前教育的重點在于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正確引導。幼兒的心理發(fā)展一般分為早(3~4歲)、中(4~5歲)、晚(6~7歲)三個時期,這三個時期中,幼兒的心理特點各有其特點。本文通過對幼兒三個時期不同的心理發(fā)展特點的闡述,從而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幼兒教育當中應該著重關注的方法,以達到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幫助學前兒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目的。
【關鍵詞】學前教育,幼兒心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8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1672-2051 (2020)07-125-02

        前言
        學齡前兒童指的是3—7歲的兒童。此期兒童大腦的重量繼續(xù)增加,到6—7歲時腦重量達1280克,基本接近成人。神經(jīng)纖維繼續(xù)增長,分枝加多,長度加長,能更有利于神經(jīng)聯(lián)系。到6歲,神經(jīng)髓鞘基本上發(fā)育完成,神經(jīng)傳導也就更加迅速、準確。大腦各葉的分化到6歲末也漸趨成熟。大腦結構生理的日趨成熟,為兒童行為的發(fā)育打下了良好基礎。學齡前是完整的口頭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也是連貫性語言逐步發(fā)展的時期。在學前期,兒童的情緒、情感雖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但由于皮層下中樞的活動仍占優(yōu)勢,故此期兒童的情緒易激動、不穩(wěn)定,情感也具有易變性和富有沖動性,情感和情緒的受調節(jié)性差,成人有時不得不用轉移的方法消除他們的某種消極情緒。到學前晚期,隨著兒童內抑制和第二信號系統(tǒng)的發(fā)展,情緒的沖動性逐漸減少,自我調節(jié)情緒的能力逐漸增強,情感的穩(wěn)定性和有意性才逐步增長起來,并能多少有意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現(xiàn),甚至控制情感本身。
        一、學前兒童的心理發(fā)展
        (一)幼兒初期的心理特點
        3 歲,對于多數(shù)兒童來講,是生活上的一個轉折年齡。正是從 3 歲起,兒童才開始離開父母入幼兒園, 過起集體生活。這個變化比較大,兒童要有一個適應過程。而適應的關鍵,在于使幼兒與老師、幼兒園、 小朋友建立感情,其中最重要的是師生之間的感情。為什么建立感情就容易適應集體生活呢?這是因為小班兒童有一個突出的特點——情緒性強。
        1、行為具有強烈的情緒性
        小班兒童的行動常常受情緒支配,而不受理智支配。情緒性強,是整個幼兒期兒童的特點,但年齡越 小越突出。   小班兒童情緒性強的特點表現(xiàn)在很多方面。高興時聽話,不高興時說什么也不聽。如喜歡哪位老師, 就特別聽那位老師的話。 小班幼兒的情緒很不穩(wěn)定,很容易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看見別的孩子都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來。老師拿來新玩具,馬上又破涕為笑。了解兒童的以上特點,對教育工作有重要意義。如每年開學初,小班教師都面臨一個接待新入園兒童 的問題。大多數(shù)初次離開媽媽的兒童剛入園的幾天總愛哭,有經(jīng)驗的老師總是一邊用親切的態(tài)度對待每個 孩子,穩(wěn)定他們的情緒,一邊用新鮮事物(如新奇的玩具、兒童喜愛的小動物等)吸引兒童的注意,使他 們不知不覺地加入伙伴的行列。
        2、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
        思維依靠動作進行,是先學前期兒童的典型特點。小班幼兒仍然保留著這個特點。讓他們說出某一小 堆糖 有幾塊,他們就用手一塊一塊地數(shù)才能弄清,他們不會像大些的孩子那樣在心里默數(shù)。由于小班兒童的思維還要依靠動作, 因此他們不會計劃自己的行動, 只能是先做后想, 或者邊做邊想。比如,在捏橡皮泥之前往往說不出自己要捏成什么,而常常是在捏好之后才突然有所發(fā)現(xiàn):“面條!” 小班幼兒的思維很具體,很直接。他們不會作復雜的分析綜合,只能從表面去理解事物。因此,對小班兒童更要注意正面教育,講反話常常引起違反本意的不良效果。例如,上課時,有的孩子要上廁所,其 他幾個孩子一個跟著一個學,也要去。老師不高興了,說:“都去都去!”孩子們一下就全跑光了。對兒 童提要求也要注意具體,最好說“眼睛看著老師!”而不要說“注意聽講!”因為兒童不容易接受這種一般性的抽象的要求。
        (二)幼兒中期的心理特點
        1、愛玩、會玩
        幼兒都喜歡游戲。但小班兒童雖然愛玩卻不大會玩。大班兒童雖然愛玩,也會玩,但由于學習興趣日 益濃厚,游戲的時間相對少了一些。中班處于典型的游戲年齡階段,是角色游戲的高峰期。中班兒童已能 計劃游戲的內容和情節(jié),會自己安排角色。怎么玩,有什么規(guī)則,不遵守規(guī)則應怎么處理,基本都能商量 解決,但游戲過程中產(chǎn)生的矛盾還需要教師幫助解決。
        2、思維具體形象
        中班幼兒的思維可以說是典型的幼兒思維,他們較少依靠行動來思維,但是思維過程還必須依靠實物 的形象作支柱。 譬如, 他知道了 3 個蘋果加 2 個蘋果是 5 個蘋果, 也能算出 6 粒糖給了弟弟 3 粒還剩 3 粒, 但還不理解“3 加 2 等于幾?6 減 3 還剩多少?”的抽象含義。   中班幼兒常常根據(jù)自己的具體生活經(jīng)驗來理解成人的語言。例如,他們常常認為“兒子”一詞的意思 就是“小孩”。當他們聽說某個大人是××的兒子時,常常感到不可思議:“這么大,還是兒子?”為了 使教師說的話能讓幼兒明白,必須注意了解幼兒的水平和經(jīng)驗,避免說過于抽象的語言。語言教學中,盡 量用形象的解釋來幫助兒童理解新詞。教“筆直”一詞,可以豎起一支鉛筆,“筆直”就是像鉛筆一樣直, 這樣幼兒就能懂,而且能牢牢記住。
        (三)幼兒晚期的心理特點
        1、好奇心強烈
        好奇是幼兒的共同特點,但大班兒童的好奇與小、中班有所不同。小、中班兒童的好奇心較多表現(xiàn)在 對事物表面的興趣上。他們經(jīng)常向成人提問題,但問題多半停留在“這是什么”、“那是什么”上。大班 兒童不同,他們不光問“是什么”,還要問“為什么”。問題的范圍也很廣,天文地理,無所不有,希望 成人給予回答。 好學、好問是求知欲的表現(xiàn)。甚至一些淘氣行為也反映兒童的求知欲。家長、教師都應該保護幼兒的 求知欲。不應該因嫌麻煩而拒絕回答孩子的提問。對類似破壞玩具的行為也不要簡單地訓斥了事,而應該 加以正面引導,一面耐心講道理,一面向幼兒介紹一些簡單的機械原理,滿足他們渴求知識的愿望。
        2、抽象思維發(fā)展
        大班兒童的思維仍然是具體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性的萌芽。例如,他們已開始掌握一些比較抽 象的概念(如左、右概念),能對熟悉的物體進行簡單的分類(白菜、西紅柿、茄子都是蔬菜,蘋果、梨、 葡萄都是水果);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關系(針是鐵做的,所以沉到水底下了;火柴棒是木頭做的, 所以能浮上來)。由于大班幼兒已有了抽象概括能力的萌芽,所以可以,也應該進行一些簡單的科學知識 教育,引導他們去發(fā)現(xiàn)事物間的各種內在聯(lián)系,促進智力發(fā)展。


        3、個性鮮明
        大班兒童初步形成了比較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他們開始能夠控制自己,做事也不再“隨波逐流”,顯得 比較有“主見”。對人、對己、對事開始有了相對穩(wěn)定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有的熱情大方,有的膽小害羞, 有的活潑, 有的文靜, 有的自尊心很強,有的有強烈的責任感, 有的愛好唱歌跳舞, 有的顯示出繪畫才能…… 對于幼兒最初的個性特征,成人應當給予充分的注意。幼兒園教師在面向全體幼兒進行教育的同時, 還應該因材施教,針對各人的特點,適當選擇教學方式,使兒童全面地健康地發(fā)展。
        二、學前兒童的教育重點
        (一)幼兒是在與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中學習和發(fā)展的
        在新《綱要》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們周圍的氛圍是一種很好的交易資源,如果能夠很好的利用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兒童的發(fā)展可以被有效的促進?!彼裕蠋煈撎嬗淄瘋兲峁┮粋€溫暖而又和諧的生活環(huán)境,這樣他們就可以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自由的學習和生活,這樣不但可以學習到豐富的文化知識,而且對身心發(fā)展有很大的幫助。
        1、外界物質氛圍環(huán)境的創(chuàng)立
        外界的物質環(huán)境應該具有衛(wèi)生,安全,實用性等特點,在班級的那些與活動有關的哪些材料應該多種多樣,這樣便可以滿足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的需求。那些墻面的布置應該體現(xiàn)兒童的特點,要盡量的兒童化,多樣化,趣味化,而且內容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和改變。因為干凈的,美麗的環(huán)境對兒童的幫助很大,可以喚醒他們對生活的熱愛,這樣可以充實他們的生活,陶冶他們的情操,可以從小就培養(yǎng)他們的習慣,對兒童的求知欲望有很大的激發(fā)作用,讓他們可以更早的去認識這個世界。
        2、內部心理環(huán)境的創(chuàng)建
        在新《綱要》中這樣寫道:“老師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態(tài)度對兒童的心理構建有很大的幫助,越溫馨,這種幫助就越大。老師的言行舉止應該成為孩子們的榜樣?!?,“老師應該以一種寬容的,接納的心態(tài)和孩子們相處”,所以,老師應該積極的去構建兒童的心理活動構建。這里所謂的心理環(huán)境是我們的老師應該以一種平和的,耐心的,親和力強的心態(tài)去構建這種師生關系。一種和諧的老師與兒童的關系需要他們雙方進行即時的溝通和交流。這種溝通和交流的方式能夠縮短兒童和老師之間的距離,可以促進他們之間的相互理解,在這種理解和溝通中,他們的心理特別的積極,孩子們感到特別的放松,老師也叫的特別的積極主動,這樣互相促進,可以讓雙方受益。積極的情緒,可以幫助孩子們的性格的培養(yǎng),讓他們保持一種活潑開朗的態(tài)度,而且這樣有助于他們對老師的信任,很愿意接受老師的幫助。除此之外,兒童和老師的交流,可以傳遞兒童的感情,心理活動,這樣也有利于老師對兒童的了解,可以及時的去幫助他們,可以給他們適當?shù)慕ㄗh和指導。這樣他們之間可以建立起一種互相信任的關系,這樣有利于他們的發(fā)展。而且,老師也應該盡可能的去包容和接納孩子們調皮的個性,對他們存在的差異不應該有任何的歧視,以平等的眼光對待每一個兒童。這樣他們才不會有心理上的疾病,這樣他們才能樹立信心,在有利于他們發(fā)展的環(huán)境中,他們才能夠構建自己的心理活動,這樣他們才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3、加強教師心理環(huán)境建設
        教師的環(huán)境建設也就是教師的心理衛(wèi)生保健和心理素質的提高。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對幼兒的學習和身心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教師的人格對于幼小稚嫩的心靈而言,是至關重要的,而且教師的健全的人格也是保障和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因此,幼兒教師應當加強自我的心理環(huán)境建設,提高自己抗壓能力。面對繁瑣的日常工作時,應該保持一顆積極健康向上的心,不把生活中的煩躁帶到教學活動中去,也不把自己的焦躁煩悶施加到孩子的身上去。只有這樣,作為人才培養(yǎng)者的幼兒教師,才能真正地幫助祖國的花朵們修枝剪葉,茁壯成長。
        (二)在領域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理念
        新《綱要》明確要求:“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guī)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lián)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與生活、游戲中?!?br>         這表明,教師在進行對幼兒的教育時,應該把保護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發(fā)展作為工作的重心。也就是說,應當把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滲透融合到其他各個學科的教學當中。
        1、目標中的融合
        在教師設定教學活動的目標計劃的過程當中,應當依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他們的經(jīng)驗知識的儲備量,把心理健康的目標充分滲透到學科教學目標當中。例如,在對幼兒的“尊重他人”的教育當中,就圍繞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等內容,有的放矢地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進行教育。 例如在一項名為《克隆小壽星》的藝術活動當中,活動的目標就是讓幼兒感受到尊重他人,與他人合作的樂趣所在,同時還能在展現(xiàn)自我創(chuàng)造力的基礎之上,對自我和他人都作出較為正確和客觀的評價,最終起到幫助幼兒學會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教學目的。
        2、內容中的融合
        教學內容的融合要以目標為前提,以幼兒原有的經(jīng)驗為基礎,抓住各領域教學內容中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融合的結合點,挖掘領域間新的更多的聯(lián)系線索。例如,在教幼兒進行加減法運算的同時,還要注重對其中人文精神的挖掘,比如說,可以告訴幼兒加法的真諦在于把單個的力量加在一起就可以增加力量,從而是孩子明白團結互助的重要性等,這樣一來,就把理性的數(shù)學知識和感性的人文主義關懷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從而有利于幼兒身心的健康發(fā)展,也有利于幫助他們樹立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
        3、評價中的融合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能夠幫助幼兒在查漏補缺并對自己有一個較為客觀的評價和認識。但是,教學評價應當以尊重幼兒為前提,多肯定,適當?shù)姆穸ǎūM量不用否定),從而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和自我認同感,同時這也有利于幫助幼兒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幼兒終身發(fā)展都有著較大的現(xiàn)實意義。此外,教師自己也應當通過教學評價這一環(huán)節(jié)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能夠對幼兒的學習行為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洞察力,積極發(fā)現(xiàn)幼兒行為當中所反映出來的信息,從而對教學活動和教學目標作出相應的調整,努力使指定的教學活動和教學目標能夠適應幼兒心理發(fā)展的水平,并能起到促進幼兒身心發(fā)展,推動幼兒教育更加完整、協(xié)調、全面的發(fā)展。
        結論
        幼兒的三個階段都有著自己的特點。其中,處于初期的幼兒(3~4歲)往往行為具有強烈的情緒性,但是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處于中期的幼兒(4~5歲)玩心較強,并且開始形成具象思維。最后發(fā)展到幼兒晚期(5~6歲)的兒童,都有著對世界強烈的好奇心,抽象思維較強并形成了自己鮮明的個性特征。根據(jù)幼兒的這些心理特征,我們可以因材施教的選擇教育方式,但是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下幾點。首先是要注重兒童的教育和環(huán)境的相互交融,其中環(huán)境指的是物質環(huán)境、兒童心理環(huán)境和教師心理環(huán)境三者的有機結合。其次,還要在教學領域中逐漸滲透心理教育的理念,這包括心理教育在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教學評價三者當中的滲透。只有把握了這幾點,才能夠從根本上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發(fā)展,并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知識,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振宇.《學前兒童心理學》[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1
[2]羅家英.《學前兒童發(fā)展心理學》[M].科學出版社,2007
[3]鄭旭慶.《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解讀》[M].江西高校出版社,2010
[4]丁連信.《學前兒童家庭教育》[M].科學出版社,2007
[5]孫瑞雪.《捕捉兒童敏感期》[M].中國婦女出版社,2010

相關知識

兒童發(fā)展與家庭教育研究院
學前兒童健康教育
【兒童教育】如何進行兒童教育
幼兒發(fā)展與健康管理專業(yè)學什么?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課件 第四章 指導胎教與優(yōu)生.pptx
家庭育兒方式與兒童心理衛(wèi)生
兒童生長發(fā)育管理概述
兒童保健與心理健康中心
兒童早期發(fā)展與保健指導
健康是兒童發(fā)展的前提,如何確保兒童健康

網(wǎng)址: 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http://www.u1s5d6.cn/newsview84633.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