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幼兒心理健康知識

幼兒心理健康知識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1月25日 15:01

一、幼兒心理健康有哪些表現

  1.能合群,愛與小同伴交往,對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為,不隨便打人罵人,不妒忌同伴;在集體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導下,愿意為集體和所能及的好事。

  2.求知欲較強。喜歡提問題并積極尋求解答;學習時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務時,注意力集中,記憶力正常;愛說話,語言表達能力同年齡相符,無口吃情況;生活中對力所能及的事,樂于自己做,不過分依賴別人的幫助,能比較認真地完成別人委托的事。

  3.情緒基本上是愉快、穩(wěn)定的。不經常發(fā)怒,不無故摔打玩具與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時入睡,睡眠安穩(wěn),少夢魘,無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習慣;基本上能聽從成人的合理囑咐,不過分的挑食、揀穿,不經常無理取鬧。

  4.誠實而不說謊。很少說不符合現實的話;不私自拿別人的東西或損壞別要的東西;做錯事不隱瞞,肯承認錯誤。

  5.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對稱贊感到高興,對批評、指責感到羞愧,希望做受人歡迎的事,不愿做遭人責罵的事;不過分的畏難、膽怯等。

  兒童的心理健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對孩子性格、人生觀、價值觀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健康的心理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如果發(fā)現孩子有心理疾患,就要及時治療。

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方面

  一、環(huán)境適應教育

  隨著幼兒的成長,他們逐漸走出家庭,生活環(huán)境越來越廣闊。當然外面的環(huán)境與家庭小環(huán)境還是有較大的差別的,因此,必須對幼兒進行環(huán)境適應教育,讓他們逐漸適應幼兒園、培優(yōu)班、青少年宮、圖書館、公園、商場等環(huán)境。

  二、人際關系教育

  隨著幼兒生活環(huán)境的擴大,他們面臨的人際關系也就越來越復雜。相應地要對幼兒進行人際關系教育,包括:親子關系教育、師幼關系教育、同伴關系教育等等。

  三、學習困難教育

  幼兒入園之后,學習就是幼兒的一大任務了。有些孩子沒有意識到學習,或者沒有掌握合適的方法,而產生了學習困難,因此,必須加強針對性教育。

  四、情緒情感教育

  歲的幼兒,情緒情感正處于迅速發(fā)展之中,如何發(fā)展積極情感,避免消極情感是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 幼兒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時期,對孩子進行環(huán)境適應、人際關系、學習困難與情緒情感等方面的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身心健康的幼兒

三、出現幼兒心理健康問題常見的疾病

  1.咬指甲

  咬指甲是兒童時期很常見的不良行為,男女兒童均可發(fā)生。程度輕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溝炎。愛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動。

  2.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嬰兒期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到2―3歲以后,這種現象會明顯減少。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漸消失。如不消失,則是一種不良的行為偏差。

  3.屏氣發(fā)作

  是指嬰幼兒在受到刺激哭鬧時,在過度換氣之后出現屏氣,呼吸暫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嚴重者可出現短暫的意識障礙。短則半分鐘到1分鐘,長則2分鐘到3分鐘。多見于2歲以內的孩子。

  4.口吃

  是指說話時言語中斷、重復、不流暢的狀態(tài),是兒童期常見的語言障礙。約有半數口吃的兒童在5歲前發(fā)病。

  5.言語發(fā)育延遲

  是指兒童口頭語言出現較同齡正常兒童遲緩,發(fā)展也比正常兒童緩慢。一般認為18個月不會講單詞,30個月不會講短句者均屬于言語發(fā)育延遲。

  6.選擇性緘默癥

  是指已獲得語言能力的孩子,因為精神因素的影響,在某些特定場合保持沉默不語。如在學校里不講話,但在家里講話。這種心理問題多在3-5歲時起病。

  7.遺尿癥

  指5歲以上的孩子還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間經常尿濕床鋪,白天有時也尿濕褲子。多見于5-10歲的兒童,男孩多于女孩。

  8.抽動癥

  指局限于身體某一部位的一組肌肉或兩組肌肉出現抽動。表現為眨眼、擠眉、皺額、咂嘴、伸脖、搖頭、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見于5歲以上的兒童,男孩多于女孩。

  9.入睡困難

  是指兒童在臨睡時不愿上床睡覺,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動,或反復地要求父母給他講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強入睡。

  10.夜驚

  指在睡眠中突然驚醒,瞪眼坐起,驚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氣急、出汗等癥狀,多半發(fā)生在入睡后2小時內,醒后不能回憶。以5―7歲的兒童最為常見。

四、如何讓幼兒在人際交往中心理健康

  1、學會關心別人

  如果你期望被人關心和喜愛,你首先得關心別人和喜愛別人。關心別人,幫助別人克服了困難,不僅可以贏得別人的尊重和喜愛,而且,由于你的關心引起了別人的積極反應,也會給你帶來滿足感,并增強了你與人交往的自信心。

  除了關心別人以外,有了困難你要學會向別人求助,因為別人幫助你克服了困難,你的心理當然就會從緊張轉為輕松,這不僅使你懂得了與人交往的重要性;而且由于你的誠摯的致謝,別人也會感到愉快,這就溝通了人際之間的情感交流。

  2、學會正確評價自己

  在人際交往中,你對自己的認識越正確,你的行為就越自然,表現也越得體,結果也就越能獲得別人肯定的評價,這種評價對于幫助你克服自卑和自傲兩種不利于合群的心理障礙是十分有利的。

  此外,人在評價別人時難免帶有主觀印象,結果常常因此而“失真”。比如,人們常常根據對方的一些*(如籍貫、職業(yè)等)來推斷此人的性格,如認為會計總是斤斤計較,小氣萬分的。這種錯誤的人際知覺,當然使你難于與人和睦相處。因此,只要你能認識到這些人際知覺中的偏見,并不為之所囿,你就能合群了。

  3、學會一些交際技能

  如果你在與人交往時總是失敗,則由此而引起的消極情緒當然會影響你的合群性格。如果你能多學習一點交往的藝術,自當有助于交往的成功。例如,多掌握幾種文體活動技能,如打球之類,你會發(fā)現自己在許多場合都會成為受別人歡迎的人。

  4、保持人格的完整性

  保持人格完整的最好辦法,是在平素的接人待物中,把自己的處事原則和態(tài)度明白地表現出來,讓別人知道你是怎樣一個人。這樣,別人就會知道你的作風,而不會勉為其難地要你做你不愿做的事,而你也不會因經常需要拒絕別人的要求而影響彼此間的人際關系了。

  5、學會和別人交換意見

  合群性格的形成有賴于良好的人際關系,而良好的人際關系始于相互的了解,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了解又要靠彼此在思想上和態(tài)度上的溝通。因此,經常找機會與別人談談話、聊聊天,討論某些問題,交換一些意見是十分必要的。

相關知識

【幼兒園保健知識】幼兒保健知識
嬰幼兒健康素養(yǎng)核心知識——八知八會
幼兒健康育兒知識大全
嬰幼兒安全護理知識教育.docx
幼兒園兒童健康知識與健康行為調查
幼兒園保健知識(精選12篇)
幼兒園家庭育兒小知識整理
幼兒安全小知識
幼兒喂養(yǎng)健康知識講座.pptx
【幼兒園安全小貼士】幼兒園安全小知識 幼兒園安全小常識

網址: 幼兒心理健康知識 http://www.u1s5d6.cn/newsview84662.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