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 吃出健康
原創(chuàng)|瀏覽:3032|更新:2017-06-27 22:05“早飯要吃飽,午餐要吃好,晚飯要吃少”,這是人類經過數千年來總結出的一條非常通俗而且實用的養(yǎng)生之道。那么,每天的一日三餐應該如何科學搭配呢?
方法/步驟
1
一日三餐時間科學一天吃三餐飯不可認為只是為了填飽肚子,而是為了保證身體的正常新陳代謝和健康,所以一日三餐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是合理的,但是要注意,兩餐間隔的時間要適宜,不能過多或過長。間隔太長會影響人的精氣神和工作效率;間隔時間如果太短會使消化器官得不到休息,影響食欲和消化。一般混合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時間大約是5個小時,因此兩餐的間隔以5小時左右最為科學。
2
一日三餐定量科學一日三餐中食調配、烹調方式都是有講究的,一般來說,主副食應該粗細搭配,其中每天都應該攝入一定量的薯類、新鮮蔬菜及豆類,動物食品也要占一定的比例。同時要根據每個人的生理狀況和工作需要來決定的??茖W的食量比例為早3、中4、晚3及3:4:3。
3
早餐科學
營養(yǎng)專家認為,早餐是一日三餐中最重要的,早餐應吃一些營養(yǎng)價值高的食物。因為人經過一夜的睡眠,營養(yǎng)已基本耗完,只有及時地補充營養(yǎng),才能滿足上午的消耗需要。應選擇易消化、吸收,纖維質高的食物為主,最好能在生食的比例上占最高。一個人如果早晨不吃早餐,血液黏度就會增高,時間長了會導致心臟病的發(fā)生。理想早餐就餐時間起床后30分鐘最為適宜,按成人計算,早餐的主食量應在150~200 克之間,熱量應為700 千卡左右。主食一般應吃含淀粉的食物,如饅頭、豆包、面包等,還要適當增加些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jié){、雞蛋等,再配以一些小菜。
4
午餐科學 午餐也是一日中主要的一餐。午餐熱量應占他們每天所需總熱量的40%左右。主食選擇米飯、饅頭、面條、大餅、玉米面發(fā)糕等。副食種類的選擇很廣泛,如:肉、蛋、奶、禽類、豆制品類、海產品、蔬菜類等,一般宜選擇50~100 克的肉禽蛋類,50克豆制品,再配上200~250克蔬菜。午餐的最佳時間為午后1點左右,此時人體所剩能量達到最低點,應及時進食。
5
晚餐科學
晚餐首要記住的是不宜吃得太飽,二要堅持以清淡為主。晚餐主要食用富含熱量的食品如米飯、面食及油脂性食物,要盡量多吃蔬菜、水果等,以保證機體有充分的維生素和無機鹽的攝入,對保持體形優(yōu)美、頭腦清醒、思考敏捷是極為有利的。晚餐最好在晚上八點以前完成,尤其不提倡吃消夜。
END
經驗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解決具體問題(尤其法律、醫(yī)學等領域),建議您詳細咨詢相關領域專業(yè)人士。
作者聲明:本篇經驗系本人依照真實經歷原創(chuàng),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