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長期腹瀉不見好轉(zhuǎn),并伴隨體重下降、水腫,要小心這個病

長期腹瀉不見好轉(zhuǎn),并伴隨體重下降、水腫,要小心這個病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5年01月01日 18:11

原創(chuàng) 鏡如人生 醫(yī)學(xué)界消化肝病頻道 收錄于話題 #“腹”里乾坤 70個內(nèi)容

*僅供醫(yī)學(xué)專業(yè)人士閱讀參考

慢性腹瀉患者特別多,今天帶你看一例特殊的。

慢性腹瀉是消化系統(tǒng)疾病常見的臨床癥狀,病因多且復(fù)雜,依據(jù)病因分為腸道感染、腸道非特異性炎癥、小腸吸收不良、腫瘤及功能性腸病等,要及時正確地做出診斷并不容易,科學(xué)縝密的臨床思維的是正確診斷和治療的基石。希望通過今天這個病例的分享,大家在遇到慢性腹瀉的患者時,不要忘記這個病因。

多次治療,仍未好轉(zhuǎn)!

老年男性,71歲,漢族,因“間斷性腹瀉伴消瘦、納差1年余”于2018年6月4日入院。

該患者1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腹瀉,呈間斷性,為水樣便,4-5次/天,不含未消化食物,以夜間為著。無便血、發(fā)熱、惡心、嘔吐、腹痛、里急后重,與進食無關(guān)。

2次就診于當?shù)蒯t(yī)院,查血常規(guī)示:白細胞:5.89×109/L,血紅蛋白(Hb):138g/L,肝功:ALT90U/L,AST:63U/L,Alb:33.7g/L,大便常規(guī):潛血弱陽性。

予以止瀉、益生菌效果欠佳,癥狀易反復(fù),嚴重時便次4-5次/天,持續(xù)4-5天,便次可自行減至1-2次/天,緩解期持續(xù)5-9天。

2018年5月出現(xiàn)腹瀉次數(shù)增多伴納差、厭油膩、惡心、嘔吐,飯量減少1/2。就診于某三甲醫(yī)院,行胃鏡示:食管白斑(考慮霉菌性食管炎),慢性萎縮性胃炎。涂片后查細菌示:G+球菌(++),G-球菌(++)。大便潛血弱陽性。予以“固腸止瀉丸”“艾司奧美拉唑”口服,癥狀仍反復(fù),精神萎靡,體力食欲差,自發(fā)病以來,體重減輕約15kg。

患者為行進一步診治收入我科。

▌ 既往史:

2003年因“背部脹痛”于我院發(fā)現(xiàn)胸腺占位,行開胸手術(shù),病理示“胸腺瘤”,術(shù)后要求放療1次,未規(guī)律復(fù)查胸部CT,余無特殊。

▌ 入院查體:

T:37.4℃、P:87次/分、R:20次/分、BP:111/72mmHg、Wt:41kg、Ht:170cm、BMI:14.2kg/m2。體型消瘦,神志清楚。前胸可見散在色素脫失斑,舟狀腹,未見腸型及蠕動波,腹部無壓痛、反跳痛,肌緊張,未觸及明顯包塊,肝脾肋下未觸及,移動性濁音(-),肝腎區(qū)無叩痛,腸鳴音4次/分。脊柱無畸形,雙足對稱輕度凹陷性水腫,無發(fā)紅、皮溫升高(圖1)。四肢肌力V級,肌容積減少,雙側(cè)膝腱反射對稱引出,Babinski征、Hoffman征(-)。

圖1患者重度營養(yǎng)不良:體重低于正常均值的40%,面部及下肢皮下脂肪消失,雙足對側(cè)輕度凹陷性水腫。

▌ 輔助檢查如下:

白細胞:5.4×109/L,Hb:142g/L,生化全套:白蛋白29.2g/L,K+:3.24mmol/L,貧血標記物:維生素B12:172ng/L↓,葉酸(FOL):2.36μg/L↓,甲狀腺功能:FT4 16.69Pmol/L↑,腎功能: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 :1.23mg/L、β2微球蛋白:5.1mg/L↑,腫瘤標記物未見異常。炎癥標記物:PCT :0.2mg/mL,CRP:12.8mg/L,IgG:2.02g/L,自身免疫性抗體譜(-),糞培養(yǎng)、糞寄生蟲無明顯異常。胸片未見明顯異常。

胃鏡示:舌面潰瘍;霉菌性食管炎;慢性萎縮性胃炎;結(jié)腸鏡檢查未見明顯異常。全腹部+盆腔CT示:肝血管瘤;肝囊腫、脾臟多發(fā)囊腫,腹膜后、腹股溝多發(fā)小淋巴結(jié)。骨密度示:骨質(zhì)疏松,高度骨折風(fēng)險。

圖2患者胃鏡檢查(A)舌面可見大小約5×5mm潰瘍。(B)食管全段可見密布豆渣樣霉菌斑塊

考慮為1.慢性腹瀉;2.低蛋白血癥;3.真菌性食管炎;4.慢性萎縮性胃炎;5.胸腺瘤切除術(shù)后;6.肝囊腫、脾臟多發(fā)囊腫。

予以止瀉、益生菌制劑、補充電解質(zhì)、調(diào)節(jié)腸道動力、補充維生素、抗骨質(zhì)疏松及腸內(nèi)營養(yǎng)支持治療,進食量增加,腹瀉次數(shù)減至2次/天,大便仍不成形,體重增加1.5kg。

層層剖析,確定真兇

10日后,腹瀉癥狀再次加重,大便次數(shù)增加至10次/d,并出現(xiàn)低熱(Tmax 37.5℃)、伴鼻塞,偶有咳嗽、無痰。行胸部CT示:雙肺多發(fā)淡片、斑片及索條影;考慮呼吸道感染可能。

于是,復(fù)查血常規(guī):白細胞:8.55×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89.4%,血紅蛋白:85g/L。炎癥指標示:hsCRP82.85mg/L,ESR:49mm/h。CMV-1gG(+),CMV-IgM(-),CMV-DNA:17000copies/mL。TB細胞亞群11項:B細胞比例升高,NK細胞比例降低,CD4+T細胞比例正常,CD8+T細胞比例正常,CD4+/CD8+T比值正常;純真CD4+細胞比例降低。痰培養(yǎng)、痰涂片、呼吸道病毒抗體、GM實驗均陰性。

▎思考:

1.患者為老年男性,長年以腹瀉為主要癥狀,腹瀉程度時輕時重,未曾停止,繼發(fā)腸道吸收不良和嚴重營養(yǎng)不良,對癥治療改善效果有限,近期出現(xiàn)發(fā)熱、肺部感染癥狀。

2.合并低丙種球蛋白血癥,炎癥因子升高,NK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減少及巨細胞病毒感染提示機體可能存在原發(fā)性或獲得性免疫缺陷。

3.患者有胸腺瘤切除病史。

根據(jù)上述提示,經(jīng)查閱文獻及全院多學(xué)科會診討論,考慮為Good綜合征(GS,Good syndrome)。

好不容易找到的Good綜合征是什么?

GS為胸腺瘤產(chǎn)生的副腫瘤表現(xiàn),由Good在1954年首次報道,以低丙種球蛋白血癥和淋巴B、CD4+T細胞減少為其主要特征,大部分患者(83%)病程中存在反復(fù)感染癥狀,以呼吸道為著,伴隨免疫低下表現(xiàn),如合并霉菌性食管炎、口腔苔蘚。少部分患者以消化道的慢性腹瀉為主要表現(xiàn)(見圖3)。

圖3Good綜合征診斷標準

GS機制可能與下述機制相關(guān):

(1)GS患者可能易遭受各類病原菌感染,如沙門菌屬、彎曲桿菌屬、藍氏賈第鞭毛蟲以及巨細胞病毒等。

(2)部分患者可檢測到腸內(nèi)細菌過度生長。

(3)大量水樣便的分泌性腹瀉特點和部分患者腸道可發(fā)現(xiàn)腸黏膜絨毛萎縮,提示自身免疫性因素參與其中。

本文中患者由于是老年男性,起病隱匿,病程較長,主要表現(xiàn)為頑固性腹瀉,初始感染癥狀不突出,盡管多次就診,因臨床醫(yī)師對GS認識不足,未得到明確診治,導(dǎo)致入院時一般狀況極差,處于低容量狀態(tài)伴重度營養(yǎng)不良。

入院初雖給予積極對癥及營養(yǎng)支持治療,但腹瀉癥狀仍未減輕,相關(guān)檢驗檢查未發(fā)現(xiàn)可以解釋腹瀉癥狀的病因,使診治過程陷入僵局。隨病情進展,呼吸道感染表現(xiàn)逐漸顯出,才使我們調(diào)整策略,借助多學(xué)科會診機制,得以明確診斷,說明了綜合診療模式在診斷老年人難治性腹瀉中的重要性。

關(guān)于GS的治療方面,定期免疫球蛋白輸注是改善免疫缺陷,提高機體免疫力的有效替代治療方案,有研究建議維持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水平不低于5g/L??紤]GS累及多個器官,對于繼發(fā)細菌、病毒及真菌感染,可予以相應(yīng)抗感染治療以遏制感染癥狀。營養(yǎng)不良及消瘦患者應(yīng)加強營養(yǎng)支持治療,應(yīng)用易吸收的中鏈脂肪乳、限制含乳糖飲食可減輕腹瀉,水溶性、脂溶性維生素和鐵劑可明顯緩解貧血癥狀。

患者確診為Good綜合征后,在原治療基礎(chǔ)上加以左氧氟沙星+更昔洛韋+膦甲酸鈉氯化鈉抗感染,丙種球蛋白輸注(10g/天)+營養(yǎng)支持治療7日,病情好轉(zhuǎn),腹瀉減為1-2次/天,大便部分成形,為黃色狀便。復(fù)查IgG 6.01g/L,CMV 1600coopies/mL。

隨訪至今,患者多次出現(xiàn)腹瀉咳嗽、咳痰癥狀,體質(zhì)逐漸消瘦,因經(jīng)濟原因,僅抗感染治療,未持續(xù)性行丙種球蛋白支持治療。

臨床總結(jié)

GS的臨床表現(xiàn)無特異性,對于病史中有胸腺瘤或曾經(jīng)行“胸腺瘤切除術(shù)”的患者,仍要考慮到此病可能,以利于早期診斷和正確治療。因此,對于腹瀉的病因診斷來說,“病史”是臨床思維的核心內(nèi)容,將“病史”從感性歸納上升到與疾病關(guān)聯(lián)的理性認識,再通過“檢查”來不斷驗證和修正,得到正確指導(dǎo),并在治療中得到驗證?!案篂a”癥狀看似簡單,所涉及的疾?。▽W(xué)科)或許是一種或許是多種,當遇到難以解釋病因(癥狀)時,需要借助多學(xué)科參與。

參考文獻:

[1]惠娟,劉曉峰.肝性腦病合并席漢綜合征1例[J].肝臟,2021,06:709-710.

[2]Liu K,Cowlishaw JL.Beware of the Patient with Thymectomy:Good's Syndrome in a Patient Presenting with Diarrhea[J].ACG Case Rep J,2013,1(1):33-35.

[3]Chen X,Zhang JX,Shang WW,et al.Aberrant Peripheral Immune Function in a Good Syndrome Patient[J].J Immunol Res,2018,2018:6212410.

[4]Rawat A,Dhir V,Gupta A,et al.Good’s syndrome presenting with recurrent giardiasis”[J].J Clin Immunol,2014,34(7):751-752.

[5]Joven MH,Palalay MP,Sonido CY.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on Good's syndrome,a form of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associated with thymomas[J].Hawaii J Med Public Health,2013,72(2):56-62.

[6]Mancuso A,Gentiluomo M,Vangeli M,et al.Diarrhea as sole presentation of Good's syndrome mimicking Crohn's disease[J].Clin Immunol,2013,147(1):9-10.

[7]Verne GN,Amann ST,Cosgrove C,et al.Chronic diarrhea associated with thymoma and hypogammaglobulinemia(Good's syndrome)[J].South Med J,1997,90(4):444-446.

[8]Khanna S,Kumar A,Tandon R.Good's syndrome:an unusual cause of chronic diarrhea[J].Indian J Gastroenterol,2004,23(4):152-153.

本文首發(fā):醫(yī)學(xué)界消化肝病頻道

本文作者:鏡如人生

本文審核:楊衛(wèi)生 景德鎮(zhèn)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副主任醫(yī)師

責任編輯:XU

版權(quán)申明

本文原創(chuàng) 如需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授權(quán)

- End -

醫(yī)學(xué)界力求其發(fā)表內(nèi)容在審核通過時的準確可靠,但并不對已發(fā)表內(nèi)容的適時性,以及所引用資料(如有)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諾和保證,亦不承擔因該些內(nèi)容已過時、所引用資料可能的不準確或不完整等情況引起的任何責任。請相關(guān)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為決策依據(jù)時另行核查。

閱讀原文

相關(guān)知識

腹瀉會導(dǎo)致體重下降嗎
吃山野菜中毒上吐下瀉伴有低燒肚子水腫咋辦
腹瀉好轉(zhuǎn)后要怎么選擇飲食?
小兒腹瀉期間飲食護理的重要性
小兒腹瀉護理
治療兒童腹瀉,這 7 個坑不要踩
消化科主任提醒:慢性腹瀉,這5種情況要小心腸癌!
體重突然下降15斤,不放心去醫(yī)院,一查竟然是腸癌,這是為什么?
預(yù)防腹瀉,飲食衛(wèi)生好重要
體重驟降是減肥成功?小心這5種疾病

網(wǎng)址: 長期腹瀉不見好轉(zhuǎn),并伴隨體重下降、水腫,要小心這個病 http://www.u1s5d6.cn/newsview981659.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