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聊聊與校園霸凌相關的心理話題

聊聊與校園霸凌相關的心理話題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5年01月08日 09:06

  開欄語

  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從來沒有如此被關注過——從去年4月教育部、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央宣傳部等十七部門印發(fā)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通知,到今年全國兩會不少代表和委員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熱烈而深入的探討,這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一股溫暖的力量在匯聚,同時還深刻地思考,在這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我們到底要怎樣去培養(yǎng)身心健康的孩子。

  我們的孩子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與困擾——學業(yè)的重壓、人際關系的復雜、網(wǎng)絡信息的沖擊、未來的不確定性……每一個問題都可能成為他們心中的“絆腳石”。孩子們在面對挑戰(zhàn)與困境時,他們渴望被理解、被關愛;渴望在迷茫中得到指引,在困惑中找到答案;渴望有一片寧靜的港灣,可以停泊心靈,重新整裝待發(fā)。而身為家長,是不是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心理問題并給予有效的支撐和幫助?

  為了全方位聚焦孩子成長中的困惑與掙扎,為家長和孩子提供實用可行的情緒宣泄通道和心理調節(jié)的方法,更加緊密地鏈接學校和社會心理服務,羊城晚報全媒體平臺即日起推出“細說心語”專欄,為孩子、家長及老師搭建一個撫平心里痛點、癢點、糾結點的溝通交流平臺,讓家校社攜手同行,用心去呵護和灌溉每一位孩子的心靈之花。

  策劃:龔丹楓 陳曉璇

  統(tǒng)籌:衛(wèi) 軼 何寧 羊城晚報記者 何寧

  本欄目與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全省心理教研員及心理健康老師共同打造

  一周熱話題

  近日,河北省邯鄲市肥鄉(xiāng)區(qū)初一學生王某某遭3名同學殺害一事引發(fā)全社會關注。此次事件涉案學生都是十一二歲的少年,由于他們的行為太過惡劣,令社會上不少學生和家長都對隱藏在身邊的“惡魔”表示了恐懼和擔憂,為什么校園霸凌事件頻繁發(fā)生?為什么孩子要去欺負別人?什么樣的學生更容易被欺負?遇到校園霸凌事件,到底該如何應對……本期“細說心語”熱話題邀請了幾位一線的中學心理老師,一起來分析和探討校園霸凌背后的心理話題。

  對惡性事件感到恐慌怎么辦?

  “邯鄲這個少年被同學殺害并且還被埋尸,殺人者心理素質之好,簡直看得人頭皮發(fā)麻。原本以為只有在東野圭吾的小說里才能看到的案子,沒想到就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上演。一想到自己的孩子如果遇到這樣的同學,或者遭遇校園霸凌,該怎么辦???我真的感到特別害怕?!奔议L胡女士了解這次邯鄲發(fā)生的少年被殺案后,特別擔心同樣的事情會發(fā)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東莞中學專職心理老師、東莞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楊柳表示,此次邯鄲校園霸凌事件由于作案人是年齡尚小的初中生,手段卻非常殘忍,這種極端惡性事件本身具有嚴重威脅性和不可預測性,容易引起大家的恐慌是很正常的?!翱只判膽B(tài)能讓學生和家長增強安全意識,提高對潛在危險的警覺性,重視防范和避免霸凌事件出現(xiàn)在自己身邊,做好自己和家人的安全防護??只徘榫w也可以激發(fā)我們的行動力,讓我們在面對突發(fā)事件的時候,能夠果斷地采取措施,更快速有效地應對。”

  但是,在面對極端事件時如果持續(xù)處于恐慌狀態(tài),或過于恐慌,會帶來消極影響。楊柳提醒道,如果學生和家長過于恐慌,認知和決策能力會受到影響,以致難以理性思考和做出明智的行動?!按蠹铱赡軙刂撇蛔〉厣暇W(wǎng)搜索相關負面信息,盲目相信和傳播不實信息和謠言,增加社會恐慌;學生可能不敢上學,家長可能會對孩子過度保護,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和學習?!?/p>

  支招

  對于極端新聞事件產生恐慌和焦慮心理,該如何緩解呢?楊柳給出了幾個小貼士:

  首先,加強親子溝通,家長和孩子一起討論新聞事件,傾聽孩子的心聲,了解孩子可能會有什么樣的擔憂和恐懼,孩子對這個事件是怎么看的,對孩子的看法和感受都表達理解和接納,并提供支持;

  其次,給孩子提供安全感,告訴孩子,家長和老師都很重視他們的安全,也會想辦法為孩子提供安全的環(huán)境,如遇到危險,一定要告訴家長和老師,或尋求其他人的幫助,大家會和他們一起面對困難并尋求解決辦法;

  再次,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與孩子一起討論,如果遇到校園暴力或霸凌需要怎么應對,可以通過哪些途徑和方法來尋求幫助,讓孩子更有信心去應對不確定事件;

  最后,尋求專業(yè)支持,如果家長或孩子受到此事件影響,焦慮和恐慌的情緒難以緩解,可尋求正規(guī)機構的心理咨詢師或心理醫(yī)生的幫助。

  孩子遇到事情

  為什么不愿意跟家長說真話?

  據(jù)CCTV《熱線12》欄目官方微博報道,此次邯鄲被害少年的姑姑提到,孩子最近老是說不愿意去上學,要錢才愿意去學校,“必須得拿5元、拿8元、拿10元,拿了就很高興地去上學,咱們以為孩子就想買好吃的,沒想那么多……現(xiàn)在回想,都是有點異樣的?!?/p>

  可惜這些孩子發(fā)出的異常信號家長并未意識到。由此,人們不禁想問,孩子碰到事情,為什么不向父母和老師求助?為什么不跟家長說真話呢?

  事實上,青少年越來越不愿意與家長溝通并非個案,而是青春期孩子家長普遍反映的現(xiàn)象。

  云浮市心理教研員陳蓉表示,很多遭遇校園霸凌的孩子不敢對大人說真話,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耙皇呛⒆颖皇┍┱咄{和恐嚇。施暴者可能會威脅孩子,不讓他們告訴家長或老師,否則會遭受更嚴重的報復,比較膽小的孩子因此心生惶恐,再害怕也不敢輕易告訴家長,獨自默默承受一切。二是孩子對家長缺乏足夠的信賴。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家長在得知孩子被同學欺負后,第一件事不是安慰孩子,而是大聲地質問孩子,‘當時為什么不立即還手打回去’,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無能。也有些家長不問清楚情況就直接數(shù)落孩子,‘為什么他們就欺負你?’這會讓孩子覺得問題出在自己身上。也有家長在知道自家孩子被欺負后,直接沖去學校鬧,找老師要說法。這種做法讓孩子既緊張又害怕,擔心事情鬧大了,老師、同學會另眼看待自己。因為這種種原因,孩子可能產生一種錯覺,即告訴了家長也沒用,不相信家長能幫助與保護自己,因此選擇不告訴家長而獨自承受。”

  陳蓉補充道,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青春期孩子的自尊心和羞恥感很強?!扒啻浩诘暮⒆佑袕娏业某扇烁?,獨立自主意識越來越強,喜歡自己決定與處理事情,覺得遇到事情找大人幫忙是不成熟的表現(xiàn),如遇到矛盾就找老師,會被同學認為‘打小報告’;遇到問題找家長,也容易被當成長不大的‘巨嬰’或‘懦夫’。這種錯誤的認知導致一些孩子被欺負后不愿意向大人求助?!?/p>

  特別值得家長關注的是,家長對孩子缺乏足夠的關心與有效的支持也是導致孩子不敢說真話的原因?!霸谌粘I钪?,不少家長忽略了關心孩子的心理、情感、人際關系等,不能有效識別孩子的求助信號并給予支持。一些孩子曾經試圖與家長溝通過類似問題,但家長可能因為工作繁忙、家務繁瑣等原因而對孩子說的問題重視不足,不能理解孩子的處境,未充分地支持與幫助孩子,慢慢地孩子就不愿意再向家長求助了。還有些家庭環(huán)境不夠溫馨,家長對孩子過于嚴厲或缺乏有效支持,孩子可能會因為害怕被責罵或懲罰而不敢說?!?/p>

  支招

  陳蓉建議家長要多關心孩子,可以觀察孩子是否有以下異常行為,如果有,那可能遭遇了校園霸凌。

  一是突然不愿上學。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信號,原來并不排斥學校的孩子突然表現(xiàn)出不愿上學,孩子可能在學校遇到了不知該如何處理的問題。

  二是情緒變化大,變得悶悶不樂,或原本活潑開朗的孩子變得敏感易怒,情緒很不穩(wěn)定。更小一些的孩子可能還會變得特別黏人。

  三是抱怨有同學針對他。這很有可能是孩子的求助信號。

  四是出現(xiàn)睡眠問題,失眠,易驚醒,睡著后頻頻做噩夢,更小一些的孩子可能原本不尿床卻出現(xiàn)尿床現(xiàn)象。

  五是身上出現(xiàn)傷痕。孩子的衣服臟了,身上還有傷痕,即使孩子說是自己不小心摔的,家長也不能忽視。

  陳蓉說:“如果孩子有以上表現(xiàn),家長一定要重視,及時關心孩子,耐心詢問孩子,積極傾聽,接納共情,再根據(jù)情況給予孩子支持與幫助?!?/p>

  Ta為什么會去欺負別人?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納悶,有的孩子為什么要去欺負別人呢?那些欺凌的同學到底是怎樣的心理?

  廣州市第二中學南沙天元學校心理老師李瑩瑩分析,欺凌者的行為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有的青少年欺凌他人是出于模仿,有的欺凌者是認為自己可以逃脫懲罰,有的青少年通過欺凌行為來獲取權力和同伴地位,有的青少年則通過欺凌他人來避免自己成為被欺凌的目標?!?/p>

  支招

  家長如果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孩子會欺負別人,“不要震驚、懷疑和不知所措,家長更重要的是與孩子一起努力,讓孩子‘改邪歸正’?!崩瞵摤摻o出了五點建議:

  第一,家長要先和孩子聊聊Ta的某些行為被認為是欺凌行為的原因。溝通的目的一方面是澄清其中是否存在誤解,孩子是否知道自己的某些行為被其他同學視為是欺凌?是否還有其他人參與到這些行為中?另一方面是幫助家長理解孩子的行為動機,特別是,如果欺凌行為是最近才出現(xiàn)的,需要觀察孩子的生活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因為有時孩子的行為是為了應對Ta正在經歷的某種創(chuàng)傷體驗,比如憤怒和失落。在此過程中,家長需要盡可能保持客觀,避免因憤怒導致溝通受阻。

  第二,當家長觀察到孩子的欺凌行為或收到來自學校老師的反饋信息時,不要低估欺凌行為的嚴重性。任何孩子都可能做出欺凌行為,承認事實才是幫助孩子解決欺凌問題的第一步。

  第三,如果確認孩子參與了欺凌,家長要讓孩子對自己做出的不當行為負責。家長對欺凌行為的態(tài)度是孩子的重要榜樣,家長需要嚴肅地告知孩子,欺凌是不被允許的不當行為,幫助孩子理解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是一種承認錯誤的方式。家長可以和孩子商議通過哪些必要行為來承擔責任,例如向受害者鄭重地道歉,監(jiān)護人支付相關賠償?shù)鹊取?/p>

  第四,如果是存在誤解,或是家長想引導孩子對欺凌行為保持警惕,可以激活孩子的同理心,并鼓勵孩子善待他人。幫助孩子在換位思考中理解欺凌行為的不當性,比如問問孩子:“如果這些行為/這件事發(fā)生在你身上,你會有什么感受?”“在這種情況下,你會怎么做呢?”“如果其他同學遇到這種情況,你可以做些什么呢?”教導孩子正確的人際互動行為和問題解決方式,幫助孩子發(fā)展情緒管理、問題解決和社交的技能。

  第五,在對欺凌行為進行初步干預后,家長應當和學校及老師、相關監(jiān)管部門保持溝通,以便盡可能全面地監(jiān)控欺凌行為的變化。通過家校協(xié)同共育和聯(lián)合監(jiān)管,促使孩子的欺凌行為減少直至消除。當孩子表現(xiàn)良好時,家長也要及時地關注到并給予鼓勵,來強化孩子恰當?shù)娜穗H互動行為。

  心理老師日志

  當傷口被看見……

  廣東汕頭華僑中學 許禧娜

  下課后我正在整理上課用品,一個女生紅著眼問我……

  內向就該被欺負嗎?

  她叫小寧,是家中獨女,她的爸爸在外地工作,媽媽也隨爸爸生活,只留給小寧一個保姆和一個司機。

  小寧從小內向,不懂主動和別人交往,入讀寄宿學校后不久就經常被同宿舍的幾個女生欺負。她們不是弄亂弄丟她的東西,就是說她壞話。她告了幾次老師,結果被欺負得更兇,連班里其他同學也不和她玩了。她和媽媽說想轉學,媽媽鼓勵她勇敢一點,先不理她們,等七年級不同班了就好了??傻搅似吣昙?,那群女生找到了她新班級的“大姐大”,慫恿“大姐大”一起欺負她。

  那些年,她無心學習,每天只想著怎樣才能躲過欺負。直到九年級,她在宿舍用小刀劃破了自己的手,醫(yī)生診斷她抑郁發(fā)作,她才逃離了這所學校??墒?,因此回到她身邊照顧她的媽媽還是怪她太懦弱,面對這點小事就要生要死。

  小寧幾乎沒和其他人講過這些事,直到那天課上聽到我講性格內向也是一種優(yōu)勢,她才決定找我說說她的遭遇。她到現(xiàn)在還想不明白,她為什么會被欺負,她不想成為媽媽的負擔。

  內向的力量,你無法想象

  在和小寧聊了幾次后,我發(fā)現(xiàn),小寧有一種信念,認為內向是她自己的問題,只要她沒有這個問題,她就不會被欺負,就算被欺負,她也能勇敢地反抗;而若她沒有這個問題,媽媽就不用回來照顧她,她也不會成為媽媽的負擔。

  我發(fā)現(xiàn),小寧這個信念以及因為這個信念而產生的情緒,與她的媽媽有很大的關系。我一邊向小寧征求意見,希望她的媽媽也一起來幫助她,一邊向她表示我的好奇——好奇她怎么這么勇敢,才上小學就愿意離開媽媽生活,甚至一直忍受舍友的欺負;好奇她在勇敢地將舍友對她做的一切告訴老師后,她遭到舍友更厲害的報復和被更多的同學孤立,但她還是很堅強,沒想回到家人身邊,只是要求轉校;好奇她在轉校的要求被否定后,仍舊沒想媽媽回來,甚至愿意每天機智地思考躲過同學們欺負的辦法;好奇她雖然最后實在想不到更健康的、能讓自己恢復正常生活的辦法,用了一個傷害自己的辦法脫身出那個恐怖的環(huán)境,但她還是堅強又善良地希望自己能有些改變,這樣媽媽才不用因為自己生病而回來照顧自己。

  面對我的這些好奇,小寧發(fā)現(xiàn)了一個不同的自己,也愿意將心中的秘密告訴我。原來她的媽媽去到爸爸身邊,是去守護他們的家庭。我和她約定,我會在她媽媽面前守護她的守護,也希望她在守護媽媽、守護家庭的同時,也分一些精力出來看看那個不知不覺成長的自己??赡芩诳匆娮约旱某砷L后,會有更多的辦法來面對這些事情。

  幾天后,小寧的媽媽來到輔導室,我將小寧對內向的解讀及對自己造成她負擔的愧疚反饋給她,她淚流滿面。她說自己也是個內向的人,因為內向,她吃了虧,所以她不希望女兒和自己一樣吃內向的虧。我和她分享了小寧這些年的成長,也和她說,小寧的這些成長,有些是內向的力量。我邀請她不妨也找找自己內向的力量,必要時可以請專業(yè)人士幫助自己,和小寧一起成長。

  隱形的傷口被看見

  是治愈的開始

  欺凌,并不都會留下外顯的傷口。甚至,這些隱蔽的傷害可能更大、更久,久到可能離開欺凌者很多年了,傷口仍淌著血。然而,制造隱形傷口的欺凌者,卻比制造外顯傷口的欺凌者易藏匿,更不需要承擔法律的責任。隱形傷口也不是都能被及時發(fā)現(xiàn),這就需要我們會識別、懂療愈。

  當孩子們進入學校學習,意味著他們開始接觸社會、準備學習怎么邁進社會,這個過程中,他們也要學會獨立于家庭的保護。因此,我們會看見,被欺凌的孩子,有些為了能融入團體,一直忍受著;有些為了不讓家長擔心,也一直不敢發(fā)聲;當然也有些曾經告訴老師家長后,得到的反饋讓自己更難受,再也不發(fā)聲了。

  我們要告訴孩子,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被更有力量或影響力的人惡意傷害、威脅、恐嚇、孤立,哪怕沒有傷口,也一定要告訴信任的大人。這不是他的錯,不用擔心被大人指責。

  當孩子告訴我們他忍受著惡意的傷害時,我們一定要重視,不能否定傷害,更不能在他們身上找他們會被傷害的原因。我們除了關注有形的傷口,更要理解他內心的擔憂和恐懼,想辦法重建他被瓦解的自信。在孩子內心被安撫以后,可以和他一起商討合理、有效應對欺凌的辦法;當孩子暫時沒能力自己應對欺凌時,我們要協(xié)助聯(lián)系老師、學校幫忙,甚至訴諸法律。

[責編:李然 ]

相關知識

15歲女兒遭多次霸凌孕期被砍傷,校園霸凌是誰在縱容惡行?
網(wǎng)絡霸凌: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嚴重性及應對策略
心理咨詢=聊聊天嗎?
聊城建成首座健康主題公園
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校長講話稿(通用6篇)
「心理健康」從心理學視角聊聊目標的制定與實現(xiàn)
聊城凱萊希 模特·空乘學校電子書
減肥群聊名稱
二胎,要還是不要?心理醫(yī)生跟您聊
心理自助書籍推薦:《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

網(wǎng)址: 聊聊與校園霸凌相關的心理話題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051643.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