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幼兒期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

幼兒期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1月26日 11:56

 精 幼兒期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

不知道寶爸寶媽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社會心理疾病越來越多,而很多心理疾病患者表示,家庭對他們的影響很大。

為了讓寶寶們身心健康成長,父母有必要儲備相關知識。今天,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怎樣的孩子才稱得上是心理健康的孩子。

充滿好奇

心理健康的兒童會隨心隨意觀察四周環(huán)境,并做出積極的探索。可能會通過看、聽、嗅、嘗、摸來嘗試和探索。有時候成人以為他們“多手多腳”、“愛管閑事”,其實是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好奇才會主動地去探索,這是心理健康的表現(xiàn)。

與人親近

心理健康的兒童喜歡與人相處。從嬰兒時期,安全感足夠的兒童,會喜歡看人,成人逗他,跟他說話,他會微笑。3歲的孩子,更喜歡與人親近,跟人一起玩。他們比較喜歡跟一些愿意遷就他們的大人在一起,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時常逗他們開心的人。

流露情感

心理健康的孩子會自然流露內心真正的感受,不會壓抑情緒。他跌倒弄痛了會哭,被玩伴戲弄會生氣,爬到高處會驚慌,當然,看見喜歡的東西會笑。他完全不保留地流露喜、怒、哀、樂的情緒,高興、討厭、不耐煩、疑惑,等等,把什么都寫在臉上。

與人同感

心理健康的孩子會理解別人的感受,會受感染,同感共鳴。他看見別人開心,自己也會開心。在嬰兒時期,看見爸媽在笑,聽見他們的笑聲,也就會咧嘴而笑。3歲的孩子,看卡通片,會在有趣的情節(jié)時笑,看小朋友在公園玩得開心,自己臉上也會露出笑容的。當看到別的小朋友哭,自己也會難過。

樂于表達

心理健康的孩子喜歡與人溝通,溝通方式包括身體語言與口頭語言。他會喜歡表達自己,在嬰兒期,想抱的時候,伸出小手;不要喝奶,便把頭轉開,很自然的用身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

足夠自信

心理健康的孩子會相信自己的能力,會努力去做想做的事。公園里的鋼架,他以為自己可以攀得上,便會去攀爬,不會躊躇不前。看見小狗,覺得有趣,就會伸手去摸。這是孩子有自信的表現(xiàn),是一個心理健康的表現(xiàn)。

接受變化

心理健康的孩子不會過于固執(zhí),能夠比較靈活地適應環(huán)境變化。他們因為享受與父母的親密關系而具有安全感,而不需要依靠固定的環(huán)境和一成不變的生活習慣來獲得安全感。所以他們的生活具有彈性,可以靈活地適應各種變化。

行為表現(xiàn)與年齡相符

一個心理上健康的孩子,他的行為表現(xiàn)應當與同年齡孩子相當。比如注意力明顯比同齡兒童差、控制力明顯低于同齡兒童者,心理上不能算健康。

行為表現(xiàn)與所處文化相符

人是社會的人,行為受社會文化因素影響并接受其制約,所以人的行為應該與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相適應。

相關知識

嬰幼兒的生長發(fā)育標準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判斷標準是什么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案合集
嬰幼兒生長發(fā)育標準表
免費心理健康咨詢: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有標準嗎?
怎么樣才算健康兒童 告訴你健康兒童標準是什么
幼兒健康管理師是干什么的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標準你知道嗎?
最有意義的嬰幼兒健康標準–BMI身體質量指數(shù)

網址: 幼兒期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07549.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