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科普營養(yǎng)】控血脂飲食之三:低脂生活的要點和烹調妙招!

【科普營養(yǎng)】控血脂飲食之三:低脂生活的要點和烹調妙招!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1月27日 05:41

作者:范志紅

圖片

中國農業(yè)大學營養(yǎng)與健康系研究員,北京食品營養(yǎng)與人類健康高精尖中心崗位科學家,食品科學博士,注冊營養(yǎng)師。

“范志紅_原創(chuàng)營養(yǎng)信息”自媒體作者;中國食品科技學會理事;中國營養(yǎng)學會食物與烹飪營養(yǎng)分會副主委;中國老年學與老年醫(yī)學學會老年營養(yǎng)與食品分會副主委等。教授食品化學、食品營養(yǎng)學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食物血糖反應、烹調加工對食物營養(yǎng)健康價值的影響、營養(yǎng)環(huán)境評價等。主編教材6本,參編教材12本,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fā)表科技論文133篇,出版食品營養(yǎng)科普書籍25本,撰寫食品科普文章被報刊雜志轉載超過6000篇。

本文來源:范志紅_原創(chuàng)營養(yǎng)信息

已授權《中國臨床營養(yǎng)網》發(fā)布

夏天很多人都忙著減肥,同時也在努力控制血脂。其實,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減肥和控脂本來就是一體的目標。《成人高血脂食養(yǎng)指南》中建議「調控脂肪,少油烹飪」。怎么才能做到低脂少油呢?很多人認為,只要不吃肥肉、葷油,少吃油炸食品,就能做到低脂少油。其實還差得很遠呢。要做到少油,最要緊的是這幾項。

圖片

(圖片來源: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要點一:遠離那些脂肪很多的甜點糕餅和香酥零食。凡是口感很「酥」的食物,一咬就掉渣的那種,毫無疑問,都是高脂肪的。比如說,那些酥性餅干、曲奇、華夫餅、江米條、桃酥、鳳梨酥、各種酥點,等等。又香又軟的口感,也提示其中脂肪含量很高。比如薩其馬、派、蛋撻、小蛋糕、起酥面包等。凡是「分層」的狀態(tài),都說明加入了很多油脂。有些食品一望而知脂肪不少,比如外裹奶油的蛋糕;有些則看似脂肪不多,非常有迷惑性,必須認真鑒別。 比如說,雪米餅、大麥米花等食物,誰會想到它們含有 20% 左右的脂肪呢?哪怕是粗糧、全麥的,也一樣納入了很多脂肪,甚至更多。酥脆的食品,很多都是油炸制成。比如蟹黃蠶豆、酥脆豌豆、脆棗等。又比如芋頭條、紅薯條、香蕉片之類「綜合果蔬干」,看起來是很健康的樣子,誰會想到它們的脂肪含量比油炸方便面還要高,是貌不驚人的油脂大戶!而且,其中的脂肪往往是以棕櫚油、或植物起酥油為主,飽和脂肪比例很大。這是因為,液體的油脂稍微多用一些,就會向外滲油,而且不能保持酥脆狀態(tài),使產品質地口感不佳。但是,飽和度高的脂肪在室溫下呈現(xiàn)半凝固狀態(tài),可以讓產品的口感更為酥軟或酥脆,而且吃起來沒有油膩感,油也不會沾到手上。但是,只需用一片紙巾把這些食品包裹起來,壓或攥兩分鐘,馬上就會看到紙巾已經被油滲透了。這就是高飽和度油脂帶來的效果。油炸的時候,為了避免油脂氧化聚合,也為了冷卻后仍然保持酥脆口感,通常會使用棕櫚油。棕櫚油中的飽和脂肪比例,比豬油還要高一點。別看棕櫚油是貨真價實的植物油,但棕櫚油中的脂肪酸大約有一半是棕櫚酸,它是 16 碳的飽和脂肪酸,對血脂健康并不友好。有多項研究發(fā)現(xiàn),體內紅細胞膜和血漿中的棕櫚酸含量高,與血脂異常和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有正相關。這些食品中往往同時含有相當多的精制糖或精白淀粉,和飽和脂肪相配合之后,非常容易帶來甘油三酯上升的問題,除非你能做到每天大量運動。要點二:主食盡量不加油,盡量吃原味。要控制脂肪的量,日常主食也是關鍵之一。很多人都喜歡酥餅、燒餅、千層餅之類加了油的主食。沒有較多的油,是做不成這類產品的。這里再鄭重重復一遍:只要是分很多層的,只要是口感酥、味道香的,都是高脂肪的。哪怕號稱是全麥、粗糧做的也一樣。那些有名的傳統(tǒng)燒餅當中,不是加了豬油,就是加了植物油。在聚餐時,人們吃了很多好吃的菜肴,最后還不滿足于白米飯,要再吃加了脂肪的主食。炒飯、餃子、包子、餡餅、酥餅、小面,哪個都需要加油加鹽或加肉餡,都比白米飯的脂肪含量高。圖片

(圖片來源: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所以,控血脂時應注意盡量吃原味主食,如加了部分雜糧的米飯,不加糖的雜糧粥,全麥饅頭,加入雜糧粉的饅頭、煎餅、發(fā)糕等。要點三:少吃加入肥肉糜的丸子和肉餡,去掉雞皮鴨皮。很多人都喜歡吃丸子,特別是牙齒不太好的中老年人,覺得丸子軟軟的,又鮮又香又好嚼。用肉餡做成的各種加餡食物,也是很多人的心頭好。但是,丸子和肉餡往往都是高脂肪的。純瘦肉的丸子口感不佳,至少要有 30% 的肥肉,吃起來才會細膩柔軟。蟹粉丸子的肥肉比例超過一半,而四喜丸子、紅燒丸子都要用油炸過。很多丸子中加入淀粉,瘦肉的比例低了,但肥肉仍然必不可少。淀粉和肥肉相結合的細膩口感,再加點肉香和肉類香精的香味,是它們的賣點。所以對丸子和肉餡中的脂肪比例一定要高度警惕。最好自己制作低脂丸子,用土豆泥、荸薺、熟海帶碎等食材替代大部分肥肉,可以起到降低脂肪含量,同時維持良好口感的作用。雞鴨類的皮脂肪較多,去掉之后可以大大降低脂肪含量。但是,在煲湯的時候,皮中的脂肪和膠原蛋白對湯的口感和香氣十分重要。這時可以帶皮煲湯或燉煮,取其香氣,然后需要控血脂的人把皮撕掉再吃,喝湯時要去掉浮油,即可控制脂肪含量。要點四:通過烹調措施減少肉類的脂肪。如果已經選擇了高脂的原料,如排骨、雞翅等,還可以用烹調措施來減少食材中的脂肪。例如,先把肉類放在電燉鍋中,慢燉出油,然后去掉浮油。也可以留下少量浮油來煮高纖維的蔬菜,從而省去煮菜的油。又如,脂肪高的原料可以加蒸肉米粉一起蒸軟,部分油脂會被米粉吸收,只需不吃米粉部分,就可以少吃進去一些肉類的脂肪。還有一個好辦法,就是在烤制、紅燒之前,先把雞翅中等高脂肪食材煮一下,去掉一部分脂肪,然后再拌入調料烤制或紅燒,脂肪就少多了。煮出來的湯可以用來烹調蔬菜。要點五:魚類盡量選擇清蒸、烤箱烤等烹調法。魚類對控血脂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有益,主要是因為有 ω-3 脂肪酸的優(yōu)勢。如果烹調魚類時加入太多的烹調油,就會引入過多的 ω-6 脂肪酸,失去其健康優(yōu)勢。而且 ω-3 脂肪酸本來就容易因受熱而發(fā)生氧化損失。所以要避免吃油炸魚、油煎魚、干燒魚等,推薦清蒸、清燉、烤箱烤之類烹調方法。紅燒的時候,用少量油輕輕煎一下就可以了。

圖片

(圖片來源: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要點六:烹調蛋類時盡量少加烹調油。蛋類本身的脂肪含量并不很高,但吸油能力特別強,所以應當盡量選擇少油烹調方法,如整煮、煮荷包蛋、蒸蛋羹等?!?煎蛋的時候盡量用不粘鍋,煎得嫩一些,最好盡量保持蛋黃的完整性,避免蛋黃直接接觸熱油?!?nbsp;炒蛋的時候,可以少放油,減小火力,不要翻動,先讓蛋液凝成嫩嫩的蛋餅,不要讓內部吸到油?!?nbsp;在蛋餅變老之前,盡快撈出來鏟碎,再和炒熟的其他蔬菜混合。這樣只需用少量油就可以做成一盤雞蛋炒蔬菜了。最壞的烹調法就是焗蛋黃。用油煸炒蛋黃,會吸入大量的油脂,而且蛋黃暴露在熱油中容易發(fā)生膽固醇氧化,而氧化的膽固醇對血管的危害非常大。要點七:烹調蔬菜要注意控油。蔬菜減油烹調并不是少放油那么簡單,因為很多炒菜油放少了的確不好吃。換掉烹調方法才是解決之策。推薦常用以下幾個減油烹調方法:※ 一是直接蒸熟,或加少量面粉蒸后蘸汁食用;※ 二是白灼(焯熟后要少淋明油);※ 三是水油燜;※ 四是涼拌或焯拌(拌的時候也要少加油而不是泡在油里);※ 五是蘸醬或蘸調料吃(但也要少加醬,避免過咸)。在 2022 和 2023 年營養(yǎng)周的科普報告中,我都講解了水油燜的方法。這里再講一次。水油燜的關鍵是三個:一是少放水,避免水溶性營養(yǎng)素流失。絕對不是放在水里煮。比如做 400 克的菜,只需要半小碗水就夠了。二是控制油量,不過多也不過少。300 克的菜放 1 湯匙油,大概是 6 克。 草酸多的菜,比如菠菜,可以先焯燙半分鐘,再做水油燜。三是先加油,后放菜。這樣才能軟化纖維素,改善口感,也幫助菜里的維生素 K、葉黃素等脂溶性營養(yǎng)素吸收利用。不加油直接燜,則菜會很筋,會塞牙。如果能做到以上各條建議,膳食中的脂肪數(shù)量就能大幅度地下降,不僅有利于控制血脂,長期執(zhí)行下去,還可以減肥瘦身。可能有些朋友說:這么多高脂肪飯菜都不能吃了,也是很遺憾的??!偶爾吃一點也沒關系,只要有足夠的運動配合就好。食養(yǎng)指南和膳食指南中都說到,吃動要平衡。血脂異常的人群,更要加運動。切實增加體力運動,就能讓我們在正常享用三餐的前提下,能保持更好的代謝能力。

健康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我們改變生活習慣,長期堅持努力。和大家一起共勉!


《中國臨床營養(yǎng)網》編輯部

相關知識

健康科普▏飲食少糖低脂是降脂關鍵
【科普營養(yǎng)】三大營養(yǎng)素是如何轉化為身體脂肪?令身體發(fā)胖的?!
節(jié)后減肥方法 刮油又消脂減肥妙招
7個小妙招 輕松控制血糖
低碳飲食讓你的生活和生命更健康
陳小麗:孕期知識科普:營養(yǎng)均衡飲食、科學控制體重
男性養(yǎng)生的14個妙招?男人要學會從飲食上保養(yǎng)身體
高脂血癥如何健康飲食 高脂血癥的飲食療法
【科普營養(yǎng)】脂肪——從生理功能到均衡飲食的全解析
國家領導人養(yǎng)生的飲食妙招

網址: 【科普營養(yǎng)】控血脂飲食之三:低脂生活的要點和烹調妙招!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26754.html

所屬分類:熱點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