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心理科普丨大學生常見心理健康問題的識別與應對

心理科普丨大學生常見心理健康問題的識別與應對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1月28日 06:28

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的表現,健康乃是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方面良好而完滿的狀態(tài)。

一.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大學階段是一個向成熟過渡的階段,在此階段中,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尚未穩(wěn)定,心理表現比成人更為敏感復雜,受環(huán)境、情緒和社會因素等的影響,引發(fā)許多心理問題。

二.大學生一般心理問題征兆

很多人覺得有些現象不影響正常生活就不算問題,殊不知,這些問題正在體內悄悄轉化升級使你逐漸成為心理亞健康群體,來看一下你有哪些狀態(tài)是屬于一般心理異常征兆的范疇:

1.分神

心理活動能夠有選擇地指向一定事物,卻難以穩(wěn)定地集中該事物的注意失調;通常發(fā)生在對自己有特定意義或重要意義的活動中。

2.記憶減退

識記和再認、回憶發(fā)生困難,識記內容不能有效保持或保持容量明顯減少的記憶失調;記憶減退有明顯的階段性。

3.憂郁

郁郁寡歡、悶悶不樂、自怨自艾、沉默萎靡,給人一種心事重重的感覺;是彌散性的消極心態(tài),其發(fā)生通常具有明顯的情景性。

4.期待性焦慮

擔心即將發(fā)生的事情會出現最壞的的結局,時刻等待不幸的到來所表現出來的消極心態(tài);與以前遭受過的打擊、受挫、內疚等活動有關系,與在各種活動中出現的正常焦慮不同。

5.暴躁

在一定場合受到不利于自己的刺激就暴跳如雷的人格表現缺陷;有相當的情景性,與易激惹、病理性激情不同。

6.自卑

自我評價過低、自愧無能而喪失自信,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觀失望等情緒體驗的消極心理傾向;其情景性是仍然明顯,與自我排斥是不同的。

7.多疑

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消極心態(tài);一旦形成比較穩(wěn)固,不同于抑郁猜疑。

8.空虛

百無聊賴、閑散寂寞的消極心理;是不思追求、無所事事或不愿事事造成,在兩種情景下發(fā)生:物質條件優(yōu)越或者心比天高。與慵懶是不同的。

9.孤獨

孤單寂寞的消極心態(tài);莫名的孤寂、煩惱抑郁。

10.心理疲勞

心理精神上的原因導致的無精打采、懶散無力,使反應速度、靈活性和準確度降低的心理機能消極狀態(tài);在兩種情景下發(fā)生:活動緊張程度過高或者長時間從事單調、乏味而令人厭煩的活動。

三.如何識別自身是否處于心理危機狀態(tài)

心理危機(psychological crisis):是指個體在遇到了突然事件或面臨重大的困難和難處,而當事人自己既不能躲避又無法用自己的資源和應激方式來解決時所產生的心理反應。

常見的心理危機預兆有哪些呢?

1.心境(情緒)劇變

2.敏感多疑

3.個性(行為)改變

4.不尋常的信念

5.傷害自己的想法

6.對周圍事物的感知改變

7.分發(fā)重要的個人收藏物

8.嗜好改變

9.生活無價值感

10.社交興趣減退

11.安排后事

12.哭泣求助

13.精神病性癥狀—幻聽,幻視,人格解體

如何識別可能處于心理危機的同學?

1.遭遇突然打擊和受到意外刺激后出現心理或行為異常

2.學習環(huán)境等方面適應不良

3.近期失戀者

4.意外懷孕或近期墮胎者

5.情緒長期低落不與人往來者

6.有生理缺陷或長期患病者

7.極度貧困者

8.近期喪親者

9.極度自卑或自感生活能力低下者

10.性格過于內向、孤僻、缺乏支持者

11.曾患心理疾病(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等)及尚在治療者

四、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應對方式

1.拒絕“心理污名”標簽

“心理疾病污名”和“病恥感污名”是常見的兩種心理方面污名,社會給有心理問題的人打上了一個變態(tài)、不正常的烙印,然后被降格成低人一等的存在。因而,心理疾病的患者覺得自己生病就是一種“恥辱”,一種無法對外界言說的東西。這種“病恥感”繼而影響著很多心理疾病患者的求助之路。

 2.消除部分心理誤區(qū)

心理疾病是可以預防的,要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要掌握一些情緒調節(jié)的方法;看病真的不丟人,有心理困惑需要周圍人的支持,大膽的告訴身邊的親人、朋友,大膽的去尋求幫助,接納是康復的基礎;很多心理疾病患者會因為病恥感拖了很長時間,等來進行心理治療時已經相當嚴重了。

3.正確科學的緩解壓力

第一,調整自己的想法。找出導致不良情緒的消極想法;根據客觀現實,減少偏激歪曲的認識。

第二,積極尋求人際支持。選擇合適的傾訴對象,獲得情感支持和實際支持。

第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采用適量運動和健康的興趣愛好等方式調節(jié)情緒。判斷什么是科學的減壓方式,主要是看這種方式是否有利于更好的應對現實問題,是否有利于長遠的心身健康。

4.出現心理問題積極求助

往往是心理比較健康的人更能夠積極求助,他們更勇于面對問題、主動做出改變、對未來有更樂觀的態(tài)度。積極求助本身就是一種能力,也是負責任、關愛自己、有智慧的表現。出現心理問題可求助于學校心理健康中心,精神類??漆t(yī)院(各地區(qū)精神衛(wèi)生中心)的相關科室、專業(yè)的心理咨詢機構等。求助的內容包括:尋求專業(yè)評估和診斷、獲得心理健康知識教育、接受心理咨詢、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等。

5.服用精神類藥物,遵醫(yī)囑

藥物治療是針對許多心理疾病常用而有效的治療方式之一。精神類藥物種類繁多,藥物在用量、適用范圍與禁忌、副作用等方面各有特點,精神類藥物必須在精神科醫(yī)生的指導下使用,不得自己任意使用。某些藥物的濫用可能會導致藥物依賴及其他危害。在用藥期間,要把自己的實際情況及時反饋給醫(yī)生,尊重醫(yī)生的要求按時復診,聽從醫(yī)生的指導進行藥物類別及用量的調整。

6.理解關懷心理疾病患者

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經過有效治療,癥狀得到控制后,可以承擔家庭與社會等各種角色的責任。我們都應該給心理疾病患者更多的理解和寬容,不歧視,不排斥,可以的話給予一些溫暖的關懷。

相關知識

心理科普|學生心理問題應該如何干預?
鄭州精神:如何識別抑郁這種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
婦產科護理實戰(zhàn)指南:應對常見問題與挑戰(zhàn)
【科普知識】心理健康知識科普
孕婦常見心理健康問題
哺乳期媽咪常見心理問題怎樣應對
孕產期心理問題的識別與處理
哺乳期常見的心理問題
孕期常見心理問題
科學網—研究亮點丨孕期和產后的心理健康

網址: 心理科普丨大學生常見心理健康問題的識別與應對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46899.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