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血栓性微血管病的診治及進展

血栓性微血管病的診治及進展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05月08日 22:01

血栓性微血管?。═MA)致死率高,及時啟動治療可顯著改變臨床轉(zhuǎn)歸,因此對其進行早期識別和準確診斷至關重要。

在 2024 年 4 月 25 日 ~ 28 日召開的中華醫(y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 2024 年重癥腎臟病與血液凈化大會上,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新華醫(yī)院的蔣更如教授就「血栓性微血管病(TMA)診治及進展」 展開了精彩分享。丁香園特將精粹內(nèi)容整理歸納,以饗讀者~

1

TMA 的定義

血栓性微血管?。═MA)是一種病理性改變,腎臟是 TMA 最常見受累器官,其他臟器包括中樞神經(jīng)、心血管、呼吸及消化系統(tǒng)。

01

TMA 的臨床特征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MAHA):非免疫性血管內(nèi)溶血,急驟起病、Hb 下降、LDH 升高、間接膽紅素升高、血涂片較多破碎紅細胞

Coombs' 陰性

血小板減少

微血栓形成:缺血引起的相關器官功能損傷

02

TMA 的病理特征

毛細血管內(nèi)微小血栓形成 → 小動脈和毛細血管狹窄

內(nèi)皮細胞損傷、內(nèi)皮增厚、基質(zhì)擴張 → 紅細胞機械性破碎

03

TMA 的臨床分類

TMA:血栓性微血管??;HUS:溶血尿毒綜合征;TTP: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CHF:補體 H 因子;ADAMTS13:金屬蛋白酶域蛋白家族 13 號成員(來源于參考文獻 1)

04

各種類型 TMA 的比較

2

TMA 的發(fā)病機制

01

TTP 的發(fā)病機制

內(nèi)皮細胞異常釋放的超大分子 VWF(UL-VW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酶(ADAMTS13)活性缺乏

其它:補體異?;罨?、血小板異常活化等

02

HUS 的發(fā)病機制

毒素損傷血管內(nèi)皮細胞、腎小球系膜細胞、腎小管上皮細胞等。

03

aHUS 的發(fā)病機制

主要由補體替代途徑的調(diào)節(jié)基因(CFH、CFI、CD46)及補體固有成分(B 因子、C3)突變或 CFH 自身抗體所致。

3

TMA 的診斷

01

診斷流程

02

TMA 臨床表現(xiàn)

(1)出血:以皮膚、黏膜為主,嚴重者可有內(nèi)臟或顱內(nèi)出血

(2)MAHA:多為輕、中度貧血,可伴黃疸

(3)神經(jīng)精神癥狀:意識紊亂、頭痛、失語、驚厥、視力障礙譫妄、偏癱以及局灶性感覺或運動障礙等,缺乏典型表現(xiàn),以發(fā)作性、多變性為特點

(4)腎臟損害: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

(5)發(fā)熱:>37.5 ℃

(6)胸痛、腹痛、乏力、關節(jié)痛、肌肉痛等其他器官損傷

03

TTP 的診斷

(1)疑似 TTP 患者可根據(jù) PLASMIC 評分進行發(fā)病危險度評估。

注:0~4 分為低危:預測效率 <5%;5 分為中危:預測效率 5%~25%;6~7 分為高危:預測效率 60%~80%

(2)詳細的診斷流程

4

TMA 的治療進展

01

TTP 的治療策略

(1)血漿置換

適用于 iTTP 的治療和臨床中/高度懷疑 TTP 的初始緊急治療,一旦懷疑,應盡快(數(shù)小時而不是數(shù)日內(nèi))啟動血漿置換治療,無需等待 ADAMTS13 結果而延誤血漿置換!

目的:去除抗 ADAMTS13 抑制物,補充有活性的 ADAMTS13;

技術要點:血漿置換量:1 ~ 1.5 TPV,2000~3000 mL/次,40~60 mL/kg/d;置換液體:FFP,當腎功能衰竭時,可與血液透析聯(lián)合應用;頻率:每日 1~2 次;

停止指征:血小板計數(shù)恢復正常連續(xù) 2d 后可逐漸延長血漿置換間隔直至停止,連續(xù)血漿置換 5 次仍未取得臨床反應的患者不建議過早停止血漿置換,除繼續(xù)相關治療外還應積極尋找去除誘因。

(2)免疫治療

① 大劑量激素;

② IVIG:療效不及 PE,僅適用于難治性 TTP 或多次復發(fā)的病例;

③ 其他免疫抑制劑:硼替佐米、環(huán)孢素等

(3)生物靶向治療

利妥昔單抗

iTTP 急性發(fā)作期使用利妥昔單抗可提升治療有效率、降低早期死亡率、減少復發(fā)率、延長緩解期;

利妥昔單抗推薦劑量為 375 mg/m²,每周 1 次,連續(xù)應用 4 周;

小劑量利妥昔單抗治療(100 mg,每周 1 次,連用 4 周)的效果在探索中;

建議利妥昔單抗在血漿置換后開始用藥,與下次血漿置換間隔 20~24 h。

卡普賽珠單抗(Caplacizumab)

為靶向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片段的抗體。通過阻斷超巨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多聚體與血小板的相互作用,從而減少 vWF 介導的血小板黏附和血小板消耗;

適用于獲得性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aTTP)成年患者,與血漿置換和免疫抑制治療聯(lián)用;

卡普賽珠單抗首次 10 mg 靜脈輸注,次日起每日 10 mg 皮下注射,停止血漿置換后仍需持續(xù)使用 30d。

(4)器官支持治療

尚未進行血漿置換的患者不宜進行血小板輸注。

血漿置換后,如出現(xiàn)危及生命的重要器官出血時,可考慮血小板輸注。

(5)其它

NAC、抗血小板。

(6)CTTP

預防性血漿輸注(q2~3w)、重組人 ADAMTS13。

【療效判斷】

臨床反應:經(jīng)血漿置換等治療后持續(xù)血小板計數(shù) ≥100x109/L 和 LDH<1.5 倍正常值上限,并且無新發(fā)器官缺血損傷或原有器官缺血損傷加重,經(jīng) 5 次血漿置換治療仍未取得臨床反應者稱為難治性 TTP。

02

HUS 的治療

支持治療:抗生素應用仍存在爭議;

血漿置換:當累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時可使用血漿置換術,無神經(jīng)系統(tǒng)表現(xiàn)時應謹慎使用;

生物靶向治療:對于存在危及生命并發(fā)癥的患者可考慮短期免疫吸附療法和依庫珠單抗治療。

03

aHUS 的治療

一線藥物為依庫珠單抗,一旦懷疑補體介導的 HUS 盡量在 24~48 h 內(nèi)開始抗補體治療。

替代治療為血漿置換,無法獲得依庫珠單抗的患者推薦采用。

5

全文總結

(1)TMA 是一組具有共同病理特征,但病因、發(fā)病機制和治療各異的綜合征,總體預后不良;

(2)對于 TTP,及時充分的血漿置換治療是治療成功和改善預后的關鍵;

(3)HUS 包括典型 HUS 和非典型 HUS(補體相關),前者的治療要點是支持治療,后者為抗補體治療(依庫珠單抗);

(4)抗凝對 TMA 的治療意義存在爭議,無明確循證醫(yī)學證據(jù)。

相關知識

血栓性微血管病的診治及進展
最新 2024 版顱內(nèi)靜脈竇血栓形成診斷與管理:科學聲明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內(nèi)治療中國指南 2023,要點全梳理
動靜脈內(nèi)瘺血栓的預防與處理策略
吃什么可以減少血栓的形成?血栓“最怕”的5類食物
2024 “百科名醫(yī)匯-國際血友病日-血友病百城關愛主題義診”項目全面啟動
陽性一個月后肺栓塞風險增加33倍 肺栓塞治好了復發(fā)率大嗎?
吳以嶺院士發(fā)布脈絡學說研究成果為微血管病變防治提供新策略
血管老化易發(fā)疾病 老人如何護血管
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的研究進展

網(wǎng)址: 血栓性微血管病的診治及進展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5061.html

所屬分類:熱點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