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碳水化合物攝入五大原則

碳水化合物攝入五大原則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01日 10:45

碳水化合物是三大常量營養(yǎng)之首(其它兩者是蛋白質(zhì)和脂肪)。一來,它物美價廉,容易獲取。二來,它供能量效率高,吃完身體就用得上。

有人說,蛋白質(zhì)也很重要?。〔诲e,但把純粹地蛋白質(zhì)作為主要能量來源攝入是昂貴的,也是效率低下的。

蛋白質(zhì)分解為氨基酸后仍然需要糖分來進行運輸,且碳水化合物還具有蛋白質(zhì)保護效應。簡而言之,想要蛋白質(zhì)物盡其用,還是離不開碳水的。

盡管如此,錯誤的時間攝入錯誤的碳水化合物,會適得其反。吃多了,體脂高居不下;吃少了,精神萎靡,訓練沒狀態(tài)。

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五個碳水化合物攝入的原則,讓你吃得更加科學、放心。

1.少吃精制的谷物

白米白面不是你的敵人,但不計前提地隨意享用就會有問題。這些幾乎不含有膳食纖維的谷物是快速能量的來源,但過多、不合時宜地食用,會導致胰島素的驟然升高,對于維持體脂肪是不利的。

另一方面,總是去刺激胰島素分泌,會導致細胞對胰島素產(chǎn)生抗性。換而言之,這就像你總是喊“狼來了”,細胞就會免疫,拒絕接受糖分。久而久之,肥胖等各種內(nèi)分泌疾患就會找上門來。不僅失去了美好的體型,還患上了疾病,得不償失。

正確的做法是在訓練前后,或者是早餐中攝入一部分精制碳水,而在其它非活躍時間段攝入一些富含膳食纖維的五谷雜糧。

2.少吃加工過的碳水

天然土豆泥和炸土豆片你選擇哪個?灌裝黃桃和新鮮水蜜桃你選擇哪個?顯然,你應該選擇那些沒有經(jīng)過深加工的碳水化合物。

食品加工業(yè)的意義在于:

· 增加食品的貨架效期

· 豐富/最優(yōu)化食品的口味

· 可以標準化生產(chǎn)

因此,廠家會通過一切加工、烹飪手段來達到以上目的。在這期間,食物不僅會流失很大一部分營養(yǎng)物質(zhì),還會被額外添加一些“作料”,這包括但不限于過量的鹽、味精、高果糖玉米糖漿、氫化植物油 ,等等。長期攝入這些作料,會給你的血糖、血脂,以及整體健康產(chǎn)帶來副作用,就更不要提那些多余糖分和油脂帶來的熱量了。

3.請選擇富含纖維的碳水化合物

膳食纖維嚴格意義上也是一種糖,但這種糖是無法被腸道所消化吸收,也不產(chǎn)生能量的。不僅如此,纖維還能夠延緩糖分在腸道中的吸收,平緩餐后血糖。

其次,纖維還是心血管的保護神。水溶性纖維可以降低血液膽固醇,對于維護心血管健康是簡單有效的。

與此同時,膳食纖維還能夠促進腸道的蠕動,也是腸道中有益菌的糧草。這些特性讓它變得對消化系統(tǒng)十分友好。

腸道實際上是人體中很大的一個免疫系統(tǒng),而一個良好的腸道,或者說免疫系統(tǒng),能夠讓身體應對更多復雜困難的情形。

4.選擇一些深色的碳水

深色的碳水化合物食物,例如一些藍莓、紫薯、李子等等,都富含抗氧化物。不管是維他命C,還是原花青素,都能起到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對抗身體的皮質(zhì)醇和自由基。身體中的皮質(zhì)醇和自由基越少,皮脂就越容易保持在一個良好的水平,對于整體免疫力也是一種提升。

5.不要暢飲“碳水“

碳水存在于任何形態(tài)的食物中,甚至是飲品中。如果說,你能夠很好地控制固體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那你往往容易忽略存在于液體中的碳水,比如:飲料。

小小一聽可樂的碳水含量堪比一碗米飯,一根雪糕中的碳水可能勝過一碗米飯。即使是用于補充水分和糖分的運動能量飲大多也富含碳水。如果你毫無顧忌地把它們當水喝,恭喜你,你一天可能會吃10+碗米飯!那是一個很嚇人的數(shù)字。

盡量用飲用水替代不必要的“碳水飲料”,這是保持體質(zhì)最簡單的方法。你會發(fā)現(xiàn),當你停止或者減少飲用某一種飲料的時候,你的體重可能就會出現(xiàn)明顯的下降,甚至不用刻意去控制食物的攝入。

還可以選擇PS海德力多重碳水運動飲作為運動中的能量補充,每份不僅含有50克快、中、慢三重吸收碳水矩陣,持續(xù)供能。并富含豐富的電解質(zhì)和維生素,保證肌肉在訓練中的水合狀態(tài)。

營養(yǎng)關鍵詞回復

碳水 蛋白質(zhì) 脂肪 補劑 蛋白粉 支鏈氨基酸

盈奧原創(chuàng) www.tricore.com.cn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知識

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的危害
瘦人增肥怎么吃(1):增肥期間碳水化合物攝入指南
什么是碳水化合物(低碳水化合物減肥食譜)
說吃碳水化合物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
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會低血糖嗎 導致低血糖的5個因素
低碳水化合物
健身飲食五大原則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好不好?
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有哪些?

網(wǎng)址: 碳水化合物攝入五大原則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83035.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