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接納自我,才能做更好的自己

接納自我,才能做更好的自己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01日 15:41

今天,是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旨在提醒大學生關愛自我,了解自我,接納自己,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靈成長。在網(wǎng)絡上,5月25日也被稱為“悅己日”(諧音“我愛我”)。在心理學家看來,自我接納程度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但自我接納就是放任自己嗎?什么才是真正的自我接納?如何才能做到自我接納?

    自我接納的力量

    澳大利亞人尼克·胡哲天生沒有四肢,可是卻成為“走”遍世界的勵志演講大師。就是這位被稱為“海豹人”的小伙子,憑借自己的努力獲得會計和財務規(guī)劃雙學位,并創(chuàng)辦兩家非盈利機構和一個基金會,以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積極樂觀的尼克·胡哲給許多人帶去信心和勇氣,用他平凡的人生給這世界注入不平凡的聲音。不少人都感嘆他由內而外的自信幽默——有些身體健全的人尚且自怨自艾,悲嘆生活的艱難與不易,為什么他卻能笑對與生俱來的身體殘缺,并綻放讓人驚嘆的生命光彩?

    究其原因,主要是尼克·胡哲對自己足夠的接納,他接納自己的所有,尤其是接納自己的身體,接納身體帶給自己的種種不便,以及接納因此與他人完全不同的特別的生活方式。而正是這種對自己的無條件接納,使尼克·胡哲迸發(fā)出令人吃驚的人格魅力,激勵了全球無數(shù)在痛苦和黑暗中迷茫的生命,2012年2月更抱得美人歸,與一位日裔美女結為夫婦。

    什么是自我接納?

    百度百科對“自我接納”的解釋是:“個體對自我及其一切特征能夠采取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

    這是一個并不全面的定義,因此也給人們帶來不少的誤解。

    有些人會擔心“自我接納”是一種對自己的放任,因為“對自我的一切都能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那意味著人們可以蓬頭垢面去出席商務宴會,卻不認為這是一種很不得體不禮貌的做法;還有些人則擔心所謂“自我接納”,不過就是安于現(xiàn)狀或不負責任的借口。比如從事一份無法養(yǎng)家糊口的工作、讓子女衣不蔽體的男人,卻僅僅用一句瀟灑的“我要自我接納”就可以不要付出努力去改變現(xiàn)狀。

所以自我接納的定義應該補充為“個體對自我的特征和感受、生活經(jīng)歷等與自我相關的一切內容采取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以促發(fā)自我的整合與成長”。這個定義的核心是“以促發(fā)自我的整合與成長”,有了這句話,才能真正涵蓋“自我接納”的全部意義。

    自我接納的最終目的是讓個體正視并擁抱真實的自己,然后在現(xiàn)有基礎上整裝出發(fā),去進一步完善自己。

    自我接納的人

    更容易抵達幸福

    不能自我接納或不能完全自我接納的人,常常也無法體驗到充分的幸福感和成功感。因為不能自我接納會導致深深的自卑感,無論他們在客觀上顯得多么的優(yōu)秀多么的成功,都是如此。那些明明臉蛋漂亮身材修長的女孩卻總是想去整容,那些明明已在大企業(yè)身居要職收入不菲的男人卻依然感到低微渺小,都是不能自我接納所致,而不是他們不識好歹。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一位心理學家發(fā)表過一篇報告,認為人們越是感到社會不夠接納自己,他們的負面情緒就越嚴重,使得幸福感降低。但這篇報告并沒有提及,當人們感到社會不接納自己時,那往往是他不能自我接納的內心現(xiàn)實的外化,即所謂的“自我證實”。正如一個自認為是失敗者的人,在開始做某事之前就總是擔心自己將再次失敗,并因此而焦慮,眾所周知的是焦慮之下人最容易犯錯,于是他一次次地證明了自己是失敗者。以此類推,可以想見,一個總是擔心周圍人不歡迎自己的人,由于過多在意周圍人的反應而顯得緊張不安,或太希望被人喜歡而顯得曲意逢迎,最后別人真的就不喜歡他了。

    此外,當一個人自我接納程度不足夠時,他將花費更多的精力用于處理內心的糾結,從而影響他在社會競爭中的發(fā)揮,在獲取物質財富、情感關系和個人成就方面自然也就大打折扣。眾所周知的是,以上三個因素與一個人的幸福感是息息相關的。而那些自我接納程度較強的人,有著穩(wěn)定的自我觀,可以對自己做出客觀現(xiàn)實的評價,信任自己的想法和感覺,那么他們在人際關系中就會更加游刃有余,也更容易獲得幸福感和成功感。此外,不可否認的是,由于人類單一個體的弱小,那些善于與他人合作的人,其社會適應性會更好,這無疑會反過來促進一個人的自我接納程度。

    自我接納不需要條件

    近些年來,隨著心理學的快速發(fā)展,“自我接納”這個詞語的出現(xiàn)頻率越來越多。可是有些對這個詞語一知半解的人始終心存疑惑:一股腦地接納自己的所有?可是如果他做過很多的錯事乃至是壞事呢?可是如果他性格上有很多讓人難以容忍的缺點呢?可是如果他實在沒有一絲優(yōu)點,差勁到極致呢?可是如果他一輩子都沒有做過一件有價值的事呢?可是如果他……

    人們的疑問完全可以理解,因為大部分人已經(jīng)習慣了有條件地愛和被愛。當一個人還是小嬰兒的時候,他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壞,他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應該得到愛,并且那時他確實是完美的,無論他是不是滿臉滿手都沾著米粒,無論他是不是將大便拉在褲子里,一切都不會影響他的可愛和他存在的價值。隨著小嬰兒的逐漸長大,他的父母和社會逐漸告訴他:如果你這樣做,我就愛你,否則我就冷落你;如果你那樣做,我就贊美你,否則我就懲罰你;天長日久之后,他便開始明白:事情有對錯好壞,如果我做對或做好了某事,我就是可愛的和有價值的;如果我做錯或弄糟了某事,我就不可愛和失去價值。

    正是這些判斷好和壞的標準讓人們在不知不覺中禁錮了自己的心靈。于是人們總要與周圍人進行比較,卻忘了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不具備可比性的;誤以為自我批評是大大的美德,卻忘了自我批評的前提是先對自我有足夠的接納;過于關注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卻沒想過別人是按照你希望別人看到的樣子來看你的;總以為所有人都在看著你的表現(xiàn),卻不知道每個人都在盯著自己其實根本無暇去看別人。

    每個人都應該明白的一件事是:愛自己和接納自己不需要任何條件。無論你曾經(jīng)做過什么,無論你是怎樣的,擁有什么樣的外貌特征、聲音體味,無論你來自什么樣的文化和家庭背景,作為這個世界的一份子你都是獨一無二的,唯一的,你的使命是來讓這個世界因你的存在而更多元更豐富,所以你天然地就應該被接納被珍愛,尤其是被你自己所接納和珍愛。

    自我接納不是自我欺騙

    有些人在自我接納的道路上步入歧途。比如明明對自己極不滿意,內心里充滿對自己的抱怨和批評,卻每天自我催眠般地只看自己愿意看的部分,一遍遍地強化自己的優(yōu)越之處,而將那些自認為的缺點忽視或掩藏起來。這種做法實則是一種自我欺騙,除了給當事人帶來各種焦慮和不安的情緒,還常常讓他不得不糾結于面具被戳穿的擔憂之中。

    真正的自我接納需要經(jīng)歷以下漫長的過程:

    首先是坦然正視真實的客觀的自我,包括身體特征、家庭背景、成長經(jīng)歷、個性特點等等一切與自我相關的內容,此時僅僅是正視,不做任何好或者壞的評價。就像是看著一棵樹,僅僅是看著它,看到它的高度、大小、枝丫數(shù)量等,而不去評論它是否高大是否蔥綠。

    其次,在正視真實自我的基礎上,再審視自己還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甚至不怕來一場自我批評,但之后就要將這種不滿轉化為對自己的合理寄望。就像承認你內心里確實嫌棄那棵樹的枝丫不夠漂亮,樹葉不夠繁茂,同時將這種“嫌棄”轉化為你對那棵樹的寄望,你期待它的枝丫更加整齊,她的樹葉更加繁茂。

    再次,真正的自我接納是一系列的行動,在真實自我的基礎上,一步一步去塑造期待中的自己,按照自己喜歡的樣子。就像是給那棵樹澆水施肥、修剪枝丫,以使它長成你期待中的樣子。

    最后,真正的自我接納,除了要接納自我本來的樣子,要接納對自己的寄望,還要接納完成對自己的寄望是個并不短暫的過程這一事實,更要接納在完成對自己的寄望的過程中,那個可能時進時退或者原地徘徊的自我。也就是說,當你在給那棵大樹澆水施肥時,你需要接納那大樹不是“立刻”枝繁葉茂,而是一點一點地蛻變而來。

相關知識

《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減肥越減越肥的心理學原理
如何接納焦慮的自己
如何擺脫自卑心理,自我提升和自我接納是關鍵
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小學生自我意識的培養(yǎng)分析
[心理健康]悅納自己.ppt
肥胖與自我接納:重塑健康心理的旅程
如何提高自己的自我認知能力
擺脫焦慮:胖女孩的自我接納與健康之路
對自己的接受與尊重:如何建立健康的自我認知和自尊
怎樣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自我形象和個性品質

網(wǎng)址: 接納自我,才能做更好的自己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87953.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