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Lens WeLens
1986 年 3 月 20 日,麥當勞在羅馬“西班牙廣場”附近開出其在意大利的第一家店,并很快在當?shù)啬贻p人中流行起來。
年輕人們津津有味吃漢堡的樣子,被路過的意大利美食專欄作家、記者卡爾洛·佩特里尼(Carlo Petrini)看到。他觀察到快速工業(yè)化造就的食物開始風靡全球,而自然生長、營養(yǎng)均衡的新鮮食材卻受到冷落。
不久后他提出了“慢食”(Slow food)的概念,反對流水線上的過度加工食物,提倡在地性且營養(yǎng)均衡的干凈飲食。這一理念得到了許多人的擁護,佩特里尼也于 1989 年 12 月 10 日正式成立了國際慢食協(xié)會,logo 是一只蝸牛。
從那時起,反潮流而行之的“慢食”走過了 30 多個年頭,但依舊適合這個時代──若你想要在紛繁的現(xiàn)代飲食中保持健康體魄,適當?shù)穆硶屔硇亩嫉玫阶甜B(yǎng)。
吃飯這件事,
可以更幸福
“慢食”有其字面意思上的慢慢吃飯,更深食物的優(yōu)質、純凈、公平。
佩特里尼對食物的專注來自于祖母,在他的回憶中,祖母經常在吃過飯后收集桌上散落的面包屑,盡其所能地利用食材。她的烹飪也帶給童年的佩特里尼對于意大利鄉(xiāng)村菜肴的最初認知。
佩特里尼還很推崇美國“農夫詩人”溫德爾·貝瑞的一句話:“吃是一種農業(yè)行為”,消費者以其選擇來引導農業(yè)市場與生產的側重,無形中也成為了生產者的一部分。他想要通過更有滋味的食物,去維護人類不可被剝奪的享受快樂的權利,同時抵制愈來愈流行的快餐和售賣大量工業(yè)化食物的超級市場對于生活的沖擊。
這聽起來似乎很理想主義,但換到我們普通人的生活場景中,便不難理解。
如今食品工業(yè)的發(fā)展,讓全世界人的口味都在變得統(tǒng)一,人們品嘗到的味覺差異正在越來越小。經過育肥催產得到的肉蛋類、讓你快速烹飪的醬料和速食,讓食物的味道變得模式化,不再有手工制作的差異,營養(yǎng)成分也更單一。
不得不承認,在吃這件事情上我們確實更方便,也更“飯來張口”了,但與之而來的是食物的樂趣也大大減少,健康問題相應而來。
如今相比于 30 年前,慢食的概念也在與時俱進。
最新的理念之一是保護世界各地快要絕跡的多樣化農牧產品,譬如少見的蔬果、禽畜等。之二是協(xié)助推廣那些堅持著飲食文化理想的小規(guī)模農場和食品加工者,幫助他們增加收入的同時,也讓更多人見識到大規(guī)模生產之外的物種多樣性。
我們作為消費者,或許應當主動去選擇那些當?shù)胤N植,利用傳統(tǒng)方式制作的食物──它們普遍比快速生產食物的育成周期更長,但滋味卻更足更鮮美,食用的過程中,幸福感很強。
食物的“來處”
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米其林名廚、餐廳老板艾麗絲·沃特斯和她的“Chez Panisse” 餐廳被稱為是美國慢食運動的先驅者。
艾麗絲在新澤西州長大,她有許多和家人一起深入自然的童年記憶。春秋季一起去看花朵盛開、樹葉變黃,夏季則在自家的農田中收獲成熟的番茄和玉米。這些與自然的聯(lián)結在她看來,是往后日子里的治愈時刻,更是生活意義的一部分。
長大后,艾麗斯去了英國和法國學習廚藝,在那里她看到了歐洲人對于新鮮食材的執(zhí)著,1971 年回國后,她便在加州伯克利開了一家名為 Chez Panisse 的餐廳,打出所有食材均是“從農場到餐桌”的招牌。
這間餐廳提供的菜品不多,時常會根據(jù)時令更換食材,且這些食材全部從當?shù)剞r民們手中采購?!拔铱傁胫朗澄锸侨绾畏N植的以及它來自哪里,而不僅是其中有什么最新流行的營養(yǎng)成分?!卑惤z說道。
Chez Panisse 餐廳開設之時,正是美國快餐最流行的年代。在艾麗斯看來,快餐帶來的不僅是食物,更是一種趨同的價值觀。
無論去到哪個城市,快餐總代表著標準化。
在紐約吃的熱狗應該和在洛杉磯吃的一樣,如果味道有差池,說明品控出了問題。誠然,標準化的食物能帶來安全感,讓我們在不同的地方品嘗到熟悉的味道。但這也減少了去嘗試新事物的可能──至少在吃東西這件上是這樣。
艾麗絲對于慢食的思考更加深刻恒遠,將目光投向當下的食品界,其面臨的問題遠不止“標準化”,更多與環(huán)保、氣候環(huán)環(huán)相扣。
奶酪是英國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最近奶酪生產的方式和生產者都發(fā)生了實質性的改變。現(xiàn)在英國市場上大部分奶酪的原材料都選用巴氏殺菌牛奶和精致發(fā)酵粉,從農場到餐桌上要經過很長的鏈條。為了抗衡這種趨勢,2019年英國奶酪展將聚集生乳奶酪生產者,他們是對抗工業(yè)生產邏輯最有力的證明。照片中,Joe Schneider是唯一一個使用生乳制作Stichelton奶酪的生產商(或者應該被稱為“Stilton”,但歐洲原產地名稱保護規(guī)定制作這種奶酪一定要使用巴氏殺菌奶,但使用生乳才是最正宗的做法,我們只能稍稍為它改個名字)。
根據(jù)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2020年的統(tǒng)計數(shù)字,全世界每年約有三分之一用于人類消費的糧食被損失或者浪費。
與浪費糧食一同出現(xiàn)的,還有越來越普遍的“暴食”(overeating)和那些很快讓人感到飽腹的精細食物。這些食物往往生產快速,為了增加風味加入了大量鹽、糖和油脂,對于任何年齡階段的人來說,都是“垃圾食品”。
高油高脂、速成生長的飲食也讓健康亮起紅燈。
在追求快速的食品工業(yè)下,一只雞由原先1年的成長期縮短到45天就出欄上市,豬則由原來的2年縮短到現(xiàn)在的4個多月長成;以往只有某個季節(jié)能吃到的水果蔬菜,因為大棚的存在變得全年唾手可得。而在這些農產品生長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各種激素制劑,即便符合了各國相關農業(yè)部門的要求,依舊會被人類吃進肚子里吸收進身體。
土耳其的“慢橄欖”。采摘只是橄欖在變成食物前的一個小步驟:在制作橄欖油時,橄欖需要被壓榨;當被作為菜肴時,橄欖需要提前浸泡鹽水,經過處理后才能被食用。
2050年,全球人口預計將增至近100億人,土地、水源正在越來越被擠占,人類進步的速度越來越快,對于每日吃進的食物,卻關心得越來越少。
“你吃什么,就是什么”
從三十多年前到現(xiàn)在,慢食也曾經被扣上“精英主義”的帽子,受到抨擊。
一個重要原因是,無論國內外,“慢食”所提倡的在地農業(yè)(比如上海買菜時經??吹降摹俺缑魇卟恕保绕胀ǖ霓r產品價格貴出約30%,這直接導致大部分收入普通的人群會優(yōu)先考慮價格,再考慮是否要履行“慢食“理念。
對此,佩特里尼在2015年的一次采訪中表示,雖然現(xiàn)在大部分的人在購買食物時還是只看價格,但這個世界正在改變,飲食對于身體的影響正在不斷顯現(xiàn),加之年輕人中環(huán)保意識的增強,都讓他覺得需要讓更多人懂得“便宜的代價”——對于食物的敷衍,可能導致之后花更多的醫(yī)藥費,對于環(huán)境修復的成本也更高。
因此對于大多數(shù)理性而實際的慢食主義者來說,慢食并不是365天都去有機農場買菜,它更希望人們從忙碌的生活中抽身,認真審視并珍惜自己碗盤里的食物,思考它真正的來處;以及細品每種食物應當有的本味。
一周七天里,抽出幾天關掉外賣app,嘗試著自己做些清淡飯菜;假日里和親朋好友去城市邊緣的農場果園,感受食物是如何生長出來。
圖片版權??ins, slowfood_international
原標題:《世界上最難的事情之一,是“慢慢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