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漢代胎教中的慎感、慎始、正性、及飲食

漢代胎教中的慎感、慎始、正性、及飲食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02日 13:25

漢代胎教中的慎感、慎始、正性、及飲食

發(fā)表時間:2020/2/26   來源:《學習與科普》2019年39期   作者:王夢蝶

[導讀] 每一個層面的理論都有其前瞻性與合理性,但同時也存在著時代的局限性,本文將探討這四個層面的內(nèi)容及其價值。

浙江師范大學  杭州幼兒師范學院  杭州
        摘要:胎教理論初步形成于漢代,歷史源遠流長,其中包括居處良好、慎始正本、精神愉悅、合理飲食這四個層面的核心內(nèi)容,每一個層面的理論都有其前瞻性與合理性,但同時也存在著時代的局限性,本文將探討這四個層面的內(nèi)容及其價值。
        關(guān)鍵詞:漢代;胎教;胎教之道

                 “胎教之道,書之玉板,藏之金匱,置之宗廟,以為后世戒”①。這是漢代學者戴德在其《大戴禮記?保傅》中所著,由此可見漢代政府對胎教的重視,而此種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與漢代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以及社會現(xiàn)實等因素不可分割。
        漢初,由于連年的戰(zhàn)爭不僅使國家經(jīng)濟蕭條,而且人口也大幅度的銳減,統(tǒng)治者為了鞏固封建王權(quán),確保自己的統(tǒng)治能夠長治久安,開始重視繼承人的各方面發(fā)展,與此同時,社會中亂倫、早婚等現(xiàn)象使弱智、不孕等問題加?、冢N種因素使得漢代的思想家在教育領域開始關(guān)注胎兒教育。
        一.居處良好、有所慎感的大環(huán)境
        漢代胎教理論中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便是強調(diào)了良好的外在環(huán)境對孕婦的重要性,其中的核心觀點便是倡導孕婦居處良好、有所慎感,如大戴禮記補注中曾記載到“古者胎教,王后腹之七月而就宴室,自王后已下有子,月震、女史皆以金環(huán)止御。王后比七月就宴室,夫人、婦嬪即以三月就其側(cè)室,皆閉房而處也。王后以七月為節(jié)者,君聽天下之內(nèi)政。自諸侯已下妻同之也。太師持銅而御戶左,太宰持升而御戶右。比及三月者,王后所求聲音非禮樂,則太師缊瑟而稱不習?!雹圻@段話意為王后懷孕7個月后,就要住到“宴室”,即正室旁專門用于王后分娩的屋子,夫人婦嬪在王后懷孕三個月時就在側(cè)室陪同,并且太師、太宰、女史侍衛(wèi)在左右,王后要求聽的樂曲不符合禮的標準,太師便不會去演奏。這是當時漢代學者戴德以西周王后在懷孕期間對居處、對禮樂的要求來說明孕婦需要安靜和諧的居處環(huán)境以供待產(chǎn)。
        而漢朝的另一位思想家劉向則從“慎感”的角度出發(fā),以大任生文王來說明孕婦所處外在環(huán)境的重要性,他得出“故妊子之時,必慎所感,感于善則善,感于惡則惡。人生而肖萬物者,皆其母感于物,故形音肖之”的觀點④。這句話強調(diào)了孕婦在懷孕時要謹慎的感受外在的環(huán)境,因為孕婦常常感受善良美好的事物則胎兒也會變得善良美好,反之孕婦只感受丑陋污穢的事物則胎兒也會變得品行不端,這都取決于母親懷孕時所接觸的環(huán)境與事物,除此之外,長沙馬王堆的《胎產(chǎn)書》中也提到胎兒由于“未有定義(儀)⑤”會“見物而化⑥”,并還記載到“是故君公大人,毋使朱儒,不觀木侯”⑦,這意為母親在懷孕期間對外界環(huán)境的感觸會對胎兒的相貌有很大的影響,因而提倡孕婦孕期應多見品行端正的君子,不要接觸侏儒、也不要觀看猴子等丑陋的動物。
        二.慎始正本、擇優(yōu)配偶的優(yōu)生觀
        漢代胎教理論中另一個重要的內(nèi)容便是“慎始”的觀念,所謂“慎始正本”即古代的優(yōu)生優(yōu)育的思想,賈誼在《新書》胎教篇中記載到:“《易》日:正其本而萬物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故君子慎始?!洞呵铩分?,《詩》之《關(guān)睢》,《禮》之冠婚,《易》之乾坤,皆慎始敬終云爾。素成,謹為子孫婚妻嫁女,必擇孝悌世世有行義者。如是,則其子孫慈孝,不敢淫暴,黨無不善,三族輔之。故鳳凰生而有仁義之意,虎狼生而有貪戾之心,兩者不等,各有其母?!雹噘Z誼以《易》、《春秋》、《詩》、《禮》中的例子強調(diào)了君子需慎始,進而論證胎兒的教育與父母雙方一開始的選擇就密切相關(guān),如“世世有行義者”生下的子孫是“慈孝”的,而虎狼的孩子生而貪戾,可見只有慎重的選擇婚配對象才能撫育好下一代。
        上述慎始正本、擇優(yōu)配偶的優(yōu)生觀被許多漢代的思想家所提及,成為了漢代胎教的核心內(nèi)容之一。
        三.精神愉悅、品行端正的好性格
        漢代胎教之道中不僅強調(diào)了外在環(huán)境的重要性,同時也指出了孕婦自身精神的舒暢與品行的端正也與胎兒的發(fā)展是息息相關(guān)的。
        戴德在其《大戴禮記》中記到周后妃懷成王:“周后妃任成王于身,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獨處而不倨,雖怒而不詈①”的胎教原則,他認為孕婦在懷孕期間應保持平靜、愉悅的心態(tài),切勿大喜大悲;王充在其《論衡》一書中也指出了孕婦懷胎時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如果孕婦懷胎時“心妄慮邪②”,就會導致“則子長大,狂悖不善,形體丑惡”。王充將孕婦的情緒與胎兒的身形與品性都聯(lián)系到了一起,除此之外,王充還強調(diào)了父母“正性”對胎兒的積極影響。在其《論衡》本性篇中寫到:“人生目輒眊瞭,眊瞭稟之于天,不同氣也,非幼小之時瞭,長大與人接乃更眊也?!雹鬯赋鎏撼錾鷷r眼睛的明亮與昏暗即孩子未來的善惡德行與父母給他的“氣”有關(guān),并不完全是孩子長大后所接觸的環(huán)境導致,秉性正直的父母所含之氣與秉性惡劣的父母所含之氣截然不同,因而生下的孩子德行自然不同,所以為人父母應首先要端正自身的品行。


        同樣有關(guān)孕婦需品行端正的觀點也出現(xiàn)在劉向的《列女傳》母儀篇中,他記載了古者婦人在懷孕時的狀態(tài):“古者婦人妊子,寢不側(cè),坐不邊,立不蹕,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于邪色,耳不聽于淫聲,夜則令瞽誦詩,道正事。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過人矣?!雹懿⑦€以西周文王之母大任為例寫到:“大任之性,端一誠莊,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溲于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圣,大任教之,以一而識百,卒為周宗。君子謂大任為能胎教。⑤”其中不論是文王之母大任還是尋常百姓家中的婦人,在懷孕時一言一行都要符合“正”與“禮”的要求,如席子沒有擺放端正不能入座、夜間要朗讀詩句、說正事、眼耳要接觸美好的事物等等禮儀規(guī)范,劉向認為孕婦只有遵守這些禮儀,才能讓孩子生下來就有良好的德行。
        上述幾位思想家的胎教理論概括而言即為孕婦在孕期需要有精神愉悅、品行端正的好性格,這樣的胎教觀延續(xù)到如今的時代仍是具有一定的科學性。
        四.合理飲食、有所忌口的生活習慣
        除了上述的觀點之外,漢代學者在孕婦的日常生活飲食中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孕婦不僅需要合理的安排飲食,而且在飲食中還有許多忌口之處。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胎產(chǎn)書》中就記載了關(guān)于孕婦飲食的諸多嚴格的要求,如“一月名曰留(流)刑(形),食飲必精,酸羹必(熟),毋食辛星(腥),是謂財貞”“二月始膏,毋食辛臊......”“(四月)而水受(授)之,乃始成血,其食稻麥......”“七(月而)木受(授)之,乃始成骨,居燥處,毋使(定止),飲食辟(避)寒......”⑥等等規(guī)定,基本上詳細的安排了孕婦每個月的飲食:懷孕頭一個月時飲食一定要注意精細,肉湯一定要煮熟,忌吃辛辣之物,才能是吉利的;懷孕第二個月時,胎兒剛剛固定在腹中,一定要忌食腥騷之物;懷孕第四個月,可多食用稻和麥等谷類食品......除了《胎產(chǎn)書》中孕婦飲食的記載外,王充的《論衡》命義篇中還提到“故妊婦食兔,子生缺唇⑦”,認為孕婦不能食用兔肉,這會使孕婦遭受惡物的屬性,使生下來的胎兒嘴唇畸形;賈誼在《新書》胎教篇中還記載到王后懷孕時“所求滋味者非正味,則太宰荷斗而不敢煎調(diào),而曰不敢以侍王太子⑧”,賈誼以王后飲食的例子強調(diào)孕婦飲食中口感合適、滋味適中的重要性。
        上述的種種史料記載都不約而同的強調(diào)了飲食構(gòu)成了胎教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有甚者認為飲食會影響胎兒的性別,雖然其中有些觀點剖為荒謬,但毋庸置疑人們在漢代就非常注重孕婦飲食的精細性。
        五.結(jié)語
        漢代的胎教理論是中國胎教文化中璀璨的明珠,它不僅開啟了中國胎教理論的先河,而且總結(jié)了先秦時期的胎教理論,也為唐宋時期胎教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成為了胎教發(fā)展史上一塊不朽的豐碑。但在肯定其價值的同時,我們也需要清晰的認識到其中的許多觀念仍然是存在著一些不合理與不科學之處。
        如在孕婦的環(huán)境與居所方面,劉向提出的“慎感”思想雖然關(guān)注到了孕婦需要選擇良好的外在環(huán)境,但是卻夸大了孕婦在孕期時外在環(huán)境的作用,認為孩子的相貌甚至德才善惡完全取決于母親孕期時對外在環(huán)境的感受,而忽視了后天教育的作用,使其觀點過于主觀與極端,因而劉向的“慎感”的胎教思想并不值得完全借鑒的,需要辯證的去看待;而賈誼、戴德等學者提出的“慎始正本、擇優(yōu)配偶”的思想中雖然包含了現(xiàn)代的“優(yōu)生優(yōu)育”觀念,與現(xiàn)代的科學胎教觀相契合,但其中的有些觀點又過分的強調(diào)了婦女所在家族的重要性,認為婦女家族中只要有不符合“禮”的人或行為出現(xiàn),便絕不能被娶進門,這樣的思想又過于極端與片面,并且一味的夸大了母親對孩子的遺傳作用。
        此外,在孕婦的性格方面,王充等人倡導孕婦需保持愉悅的心情等,這一觀念在現(xiàn)代社會就得到了科學的解釋,現(xiàn)代研究表明孕婦的負面情緒不利于胎兒的發(fā)育,因為不良的負面情緒會導致孕婦體內(nèi)激素水平的上升與有毒化學物質(zhì)的增加,這些激素與化學物質(zhì)會隨血液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nèi),嚴重的負面情緒可能會導致胎兒的畸形甚至流產(chǎn),而遠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人們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可見漢代的胎教觀具有一定的先進性與超前性,但在對孕婦孕期的品行要求方面,漢代的胎教觀對孕婦言行舉止的要求又過于嚴苛與迷信,它要求孕婦的一言一行必須符合“禮”與“正”的規(guī)范,這給孕婦日常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并且這種以封建禮教束縛孕婦的觀念也是不值得提倡。
        除上述內(nèi)容之外,由于時代的局限性,人們對孕婦飲食上也存在著許多不合理的看法,如上文所提到的觀念中有認為孕婦吃兔肉會使胎兒缺唇,飲食的不同會導致胎兒的性別不同等,這些觀念都毫無科學的依據(jù),完全是人們杜撰而成,存在著許多弊病,但《胎產(chǎn)書》中記載的孕婦勿食用辛辣腥臊的食物,飲食精細等內(nèi)容在現(xiàn)代的科學胎教觀中仍然是被極其重視,科學證明母親的營養(yǎng)狀況直接影響到胎兒的發(fā)育,可見漢代人們的胎教觀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總而言之,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本文闡述的漢代胎教之道的四個核心思想中既有其科學的因素也有著許多不合理的弊病,我們應結(jié)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去看待它的內(nèi)容,用全面辨證的角度去評價它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黃暉.論衡校釋[M].北京:中華書局,2017.58
        [2]賈誼撰,閻振益,鐘夏校注.新書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0.390-3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轉(zhuǎn)寄朋友 留言編輯 收藏文章

相關(guān)知識

漢代孕婦飲食禁忌略論
孕婦慎用胎教音樂
孕期注意事項 女性孕期的健康教育需謹慎
現(xiàn)代的科學胎教理論
孕婦禁用和慎用的中草藥
“幼教雜說”之三:《中國傳統(tǒng)胎教措施仍可繼續(xù)沿用》
胎教應從孕早期開始
孕期的胎教 胎教中正確有效的方法
國家級中醫(yī)藥專家俞慎初,精研古代中醫(yī),擅治疑難雜癥,療效顯著
孕婦養(yǎng)生禁忌:慎食補藥

網(wǎng)址: 漢代胎教中的慎感、慎始、正性、及飲食 http://www.u1s5d6.cn/newsview210608.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