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后,媽媽就無時無刻不在關注孩子的生長發(fā)育,擔心太瘦或太矮,總覺得沒有 “別人家的孩子”長的好。這是因為很多媽媽,只注重孩子某一時刻的生長情況,并沒有從整體去觀察。那么如何去評估孩子的生長情況才是正確的呢?嘟媽今天就來教大家看生長曲線。
什么是生長曲線?
孩子的生長過程是連續(xù)動態(tài)變化的,而且受到基因、營養(yǎng)、環(huán)境、疾病等多方面的影響。因此,我們不能僅憑借某個時間的測量數(shù)據(jù),就說孩子長的好或者不好。而是觀察孩子整體的生長趨勢,從而判斷生長發(fā)育是否正常。生長曲線就是通過描繪孩子不同時間的生長指標,來判定寶寶生長發(fā)育狀況的工具,也是目前最科學和準確的工具。
目前國內使用的生長曲線是WHO制定的生長標準曲線。有人認為它不適合中國的孩子。實際上,WHO的最新生長曲線標準,是基于巴西、加納、印度、挪威、阿曼和美國等6個國家,8440名兒童樣本研究制定的。這些孩子處于適應生長的最佳環(huán)境里,其中包括母乳喂養(yǎng)、疫苗接種和良好的衛(wèi)生保健,以及孕期和哺乳期避免吸煙等條件。根據(jù)目前的研究,當孩子的營養(yǎng)、健康和護理需求達到滿足時,各地都呈現(xiàn)類似的生長模式。因此,從出生到5歲的兒童,無論種族、地域、社會地位,都適用WHO的這套生長標準曲線。
曾經我們國家某些地區(qū)也制定了相應的生長標準曲線,可惜由于普遍數(shù)值偏高,從而導致曲線往高和胖的趨勢偏離。本來發(fā)育正常的孩子,如果使用這套標準,就可能誤判為發(fā)育不良。所以,目前依然建議使用WHO的這套生長標準曲線。
生長曲線能告訴你哪些信息?
生長曲線包括身長/身高、體重、BMI(體重指數(shù))和頭圍的曲線,可以告訴我們孩子的生長發(fā)育情況是否正常。由于生長標準曲線是匯總了正常、健康寶寶的發(fā)育情況,因此,通過和他們同齡孩子之間的比較,可以判斷孩子目前處于什么樣的水平。更重要是,還可以和孩子自己上次體檢的結果進行對照,從而判斷這段時間的發(fā)育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可能存在的問題。
判斷孩子生長發(fā)育是否正常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百分位法,另一種是Z評分法。目前國內用的比較多的是百分位法,理解起來也相對容易些。
可以看到圖中有五條線,從上到下分別是97%、85%、50%、15%、3%。這代表了孩子的發(fā)育情況分為5個等級,但無所謂哪個等級更好。就好像100個孩子按照高矮排隊,每個孩子只代表了自己所處的位置,并不代表哪個孩子發(fā)育好或者不好。
所以,不用太在意孩子的生長曲線處于哪個百分位線上,只要處于97%到3%之間,并穩(wěn)定生長,就是正常的。比如,孩子的生長曲線位于15%百分線,說明有15%的孩子比他矮,而有85%的孩子比他高。但這并不代表他比處于90%百分線的孩子發(fā)育差。
另外,當前的生長發(fā)育情況,并不能代表成年后的身高或體重,還取決于基因。生長曲線只是幫助醫(yī)生判斷孩子是否存在某些問題,從而給予及時的關注和處理罷了。
國際上常用Z評分法來判斷孩子的生長發(fā)育情況,其實和百分位法是一樣的,只不過是通過與中間值做對比得來的差值來評估,如下圖所示:
Z評分的編號為+3、+2、+1、0、-1、-2、-3,其中+2和-2的曲線,可以分別等同于百分位法中的97%和3%。也就是說,如果使用Z評分法,只要孩子的曲線在+2至-2Z評分線之間就是正常的。
哪些情況需要引起重視?
當孩子的生長曲線處于97%至3%百分線之間,并于某一條曲線平行,則代表生長發(fā)育是正常的。但是如果發(fā)育特別快,超出了曲線97%百分線,或者特別低,低于3%百分線,那么就需要引起重視了,可能存在肥胖、超重、發(fā)育不良、疾病等問題,如下圖:
很多時候,孩子的生長曲線并不像標準曲線那樣漂亮,可能出現(xiàn)平緩的上升或者下降,導致曲線呈梯形,但只要整體趨勢是沿著某一條曲線進行的,也被認為是生長發(fā)育正常。但是,如果生長曲線大幅度變化,就可能有問題了。如下圖:
圖中的曲線1,雖然在97%百分位線上上下穿梭,但整體來看,依然是圍繞著這條曲線的軌跡變化的,而且未來的變化趨勢也是如此。因此,曲線1認為是正常的。
圖中的曲線2,它正在遠離預期的生長軌跡,雖然曲線依然在15%和3%百分位線之間,但處于下降過程中,如果按照這種方式繼續(xù)發(fā)展下去,未來將穿越3%百分位線,因此預示著存在生長發(fā)育問題的風險,就應該給予及時關注和處理了。
下面再來看幾個例子:
舉例1
這條身長曲線已經從15%百分位線下降到3%百分位線,跨越了兩條百分位線,說明她的生長速度變慢了,可能存在發(fā)育不良,要及時就診,找到原因并給予處理。
舉例2
可以看到,這個體重曲線在孩子10-11個月的時候出現(xiàn)了急劇下降,其原因是發(fā)生了腹瀉,導致體重下降。幸運的是,當疾病恢復后,曲線又呈現(xiàn)上升趨勢,恢復了之前的體重。
舉例3
這個寶寶在7-8個月、1歲4個月-1歲7個月出現(xiàn)了生長停滯,之后曲線呈下降趨勢,原因是患有瘧疾,并反復發(fā)作。應給予相應的醫(yī)療干預措施。
因此,如果孩子的體重或者身長/身高,隨著年齡的增長保持不變,則提示可能出現(xiàn)了問題,應給予關注。特別是對于6個月以下快速生長期的寶寶,哪怕是1個月的生長停滯期,都應引起重視。
這里需要提醒的是,不要頻繁的測量寶寶生長情況,因為寶寶的生長發(fā)育并不是直線上升的,而是階梯形生長,頻繁測量可能導致“生長停滯”。對于0-6個月的寶寶,每個月測量一次;6-12個月的寶寶,每2月測量一次;超過12個月的寶寶,每3個月測量一次即可。
舉例4
圖中BMI曲線雖然處于下降趨勢,但卻說明是個好的現(xiàn)象。為什么?因為當BMI超過85%的時候,就認為是超重了(超過97%則認為是肥胖)。這個孩子開始處于超重的狀態(tài),之后逐漸趨近于中位數(shù),說明已經恢復正常狀態(tài),因此說,這是一種好的現(xiàn)象。
BMI不像體重和身長/身高那樣,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而是在出生到6個月期間,BMI和身高體重一樣呈快速增長變化。但是隨后出現(xiàn)了回落,可能與活動量增加有關。2-5歲時,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
當孩子的體重超標時,應該關注BMI曲線,從而判斷是否存在超重或肥胖的問題。在分析孩子是否有超重風險的時候,父母的體重也是參考項。因為父母肥胖,會增加孩子超重的風險。如果父母中一人肥胖,孩子肥胖的可能性是40%,如果父母都肥胖,那么概率上升到70%。尤其要注意的是,超重和肥胖可能和發(fā)育遲緩相并存。
總結
當生長曲線出現(xiàn)以下情況時,應給予關注:
1. 生長曲線超過97%百分位線;
2. 生長曲線低于3%中百分位線;
3. BMI曲線超過85%百分位線;
4. 生長曲線出現(xiàn)大幅度的波動,甚至跨越一條百分位線;
5. 生長曲線出現(xiàn)平坦(停滯期),也就是說體重或身長/身高一段時間沒有增加。
這些情況無需擔心:
1. 生長曲線平穩(wěn)增長,過程中伴隨緩慢的上升或下滑;
2. 生病時生長變緩慢或體重下降,但疾病恢復后呈現(xiàn)“追趕式生長”;
3. 當孩子處于超重或者肥胖狀態(tài)時,體重或BMI呈現(xiàn)緩慢下降或者停滯,以便達到正常狀態(tài),同時身高在正常增長。
雖然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沿著最高的生長曲線發(fā)育,但這是不可能的,總有長的高長的壯的,也有長的偏矮偏小巧的。但只要孩子沿著自己的軌跡平穩(wěn)生長,媽媽們就無需擔心了。生長曲線你會看了嗎?分享出去,讓更多的媽媽,從容面對寶寶的高、矮、胖、瘦吧!
▏參考資料:
1. WHO.Training Course on Child Growth Assessment.
http://www.who.int/childgrowth/training/module_c_interpreting_indicators.pdf?ua=1,2008.
2. Babycenter. Growth charts: Understanding the results.
https://www.babycenter.com/0_growth-charts-understanding-the-results_5251.bc,2017.
3. Babycenter. How often should I get my baby weighed and measured?
https://www.babycentre.co.uk/x25014661/how-often-should-i-get-my-baby-weighed-and-measured,2015.
4. AAP. How to Read a Growth Chart: Percentiles Explained.
ttp://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health-issues/conditions/Glands-Growth-Disorders/Pages/Growth-Charts-By-the-Numbers.aspx,2015.
每天一篇科普原創(chuàng),0-3歲育兒問題講明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