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新時代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
作者:華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社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文宏;華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 辛強
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是推進新時代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的題中之義和重要命題。持續(xù)提升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素質,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十分重要意義。這就要求我們要抓緊抓實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
充分認識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
第一,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是創(chuàng)新現代社會治理的必然要求。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確定,要求我們亟需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暢通民眾的心理疏導和矛盾調節(jié)通道,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做到人民群眾的心理問題能夠及時反映、矛盾糾紛能夠及時化解、社會權益能夠得到保障。在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式、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任務時,掌握新的知識、運用新的方法來適應新的發(fā)展趨勢,化解新的社會矛盾,顯得尤為重要。而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是打造平安健康中國的“心防”工程,是平安健康中國建設工作的重要舉措,更是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的必然要求,需要廣大心理服務從業(yè)者積極探索貼合新時代社會治理需要的新模式、新思路和新方法。
第二,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迫切需要。當下我國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huán)節(jié)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chuàng)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fā)展要求,社會治理還有弱項,需著力解決發(fā)展道路上的各種難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更深層次是指心理層面的需求,是由于心理需求而逐漸形成的精神層面的需求,如民族精神、理想價值、信仰追求等。隨著我國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人民對于物質生活的需求已得到了滿足,開始逐漸追求更多心理層面和精神層面的需求。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能夠培育人民自信陽光、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tài),使得其能夠有合理便捷的渠道表達自我訴求,提升人民心理健康素質,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三,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是改善社會民生的重要基礎工程。改善社會民生工程不僅僅只是滿足人民衣食住行等物質層面的需求,更應注重精神層面的滿足。隨著全面深化改革和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的持續(xù)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進城務工,城市常住人口大幅度增加。在此過程中,大多數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基本權益得不到保障,社會地位得不到充分尊重,逐漸影響了一部分人的心態(tài)。而民生心態(tài)建設是確保社會穩(wěn)定前進的思想保障。要重視人民的精神民生,做到早發(fā)現,早改善,真正從人民的心理需求出發(fā),及時給予特定人群足夠的社會關愛,改善其生活狀態(tài),提升城市融入感和生活幸福感。因此,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不僅能夠提升人民的生活質量,更能改善社會民生心態(tài)。
持續(xù)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實踐路徑
第一,要實現心理服務網絡全覆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必須著力建立“務實化”的社會心理服務平臺,使之能夠契合社區(qū)居民的社會心理服務需求,切實增強實效性。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因心理行為異常和精神障礙患者引發(fā)的個人極端事件已成為影響社會穩(wěn)定和公共安全的危險因素。加強心理健康服務、健全重點人群心理服務體系迫在眉睫。例如,東莞市大朗鎮(zhèn)搭建了“1+28+3”基層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實現社會心理服務體系三級網絡全覆蓋,形成以“政府主導、部門配合、多方參與、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工作模式,繪制了具有大朗特色的“心靈地圖”,為人群全方位提供可及性心理支持服務。
第二,要打造心理服務專業(yè)主力軍。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必須著力優(yōu)化社會心理服務力量結構,打造專業(yè)力量與社會力量融為一體的社會心理服務多元化大格局。這就必然要求亟需多方位發(fā)展心理健康服務工作隊伍,鼓勵和支持社會工作專業(yè)人員參與社會心理服務的政策措施,并對社會工作專業(yè)人員開展社會心理服務知識的普及教育和培訓,提高其職業(yè)素質和專業(yè)水平。同時,發(fā)展醫(yī)療機構的社會心理服務隊伍,向社會廣泛招募社會心理服務志愿者,將基層網格員、人民調解員、志愿服務者、鄉(xiāng)賢鄉(xiāng)紳等納入社會心理服務志愿者隊伍之中。圍繞“以持證心理咨詢師、精神科醫(yī)生為骨干精英,多領域心理工作者為中堅力量,社會組織及志愿者為基礎細胞”的發(fā)展目標,全力組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主力軍,切實把矛盾隱患化解在萌芽狀態(tài),打造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防火墻”。
第三,要保證心理服務涉及多主體。心理問題是困擾全年齡層的問題,無論老人兒童,人人都應享有心理健康。因此,心理健康服務特別是要做好在校中小學生、老年人和特殊崗位、特殊時期相關人員的心理服務工作,逐步打造形成以公益為基礎、社會為補充,覆蓋全人群、涵蓋生命全過程的心理服務專業(yè)平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的心理服務需求。隨著社會現代化進程加快,面對青少年群體心理疾病呈高發(fā)的趨勢,需以家庭為主要抓手,社區(qū)、學校作為中間環(huán)節(jié),通過與中小學建立聯動機制,通過專業(yè)人才入駐、全面心理篩查、“衛(wèi)教融合”家校心理健康服務等方式,開展健康宣教、團體輔導、心理體驗等活動,讓多元化心理健康服務走進家庭。同時,應在村(社區(qū))建立心理咨詢服務站點,并長期開展老年抑郁和認知篩查,服務覆蓋社區(qū)全部臨界和高危人群。對于流浪乞討人員、刑滿釋放人員、戒毒人員、社區(qū)矯正人員、肇事肇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務,發(fā)現不穩(wěn)定苗頭,及時聯系心理服務團隊提前介入,并及時做好相關人員心理疏導工作,務求化解其心結。
總而言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是現代社會治理系統(tǒng)工程中的軟治理,借助意識形態(tài)引導、民主協(xié)商、文化濡染、制度規(guī)訓、道德教化、社會認同等軟性方式開展。遵循并運用心理規(guī)律,采用心理學方法和技術開展社會治理,在贏得人們理解與支持的同時,降低治理成本,實現治理效果的“入腦入心”,能夠更好地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
[責編:鄭芳芳 ]
相關知識
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 構建心理健康教育新格局
守護“心”健康——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觀察
建設健全社區(qū)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5年 持續(xù)培育良好社會心態(tài)
科學構建新時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關于推進本市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建設的通知
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社會化支持體系建設
加強社會心理健康建設
襄陽市扎實推進老年健康服務體系試點城市建設
建議構建全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網址: 全面推進新時代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 http://www.u1s5d6.cn/newsview305462.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