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風險有多大?我需要擔心嗎?
自新冠疫情流行以來,“是否會反復感染”一直是人們普遍關(guān)心的問題。
近日,隨著“新十條”的推出,防控措施有所調(diào)整,新冠感染者和康復者人數(shù)漸漸增多,這個問題再度引起關(guān)注。
不少人在問:得了新冠康復以后,還會再得嗎? 二次感染的風險有多大?該如何預防?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在詳細解答之前,先上結(jié)論:
1、新冠患者康復后可能會再次感染,但目前具體概率還不好判斷;
2、與其他新冠變異株相比,感染過奧密克戎毒株者再次感染奧密克戎的風險更高;
3、無論病毒如何變異,前一次感染產(chǎn)生的抗體,可以明顯降低后一次感染的住院率和死亡率,癥狀也會比上一次輕;
4、老年人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可能會加重癥狀和增加死亡率;
5、曾經(jīng)感染過新冠病毒仍然需要接種疫苗,才能更有效預防二次感染。
1、什么是新冠病毒二次感染?新冠感染者核酸轉(zhuǎn)陰后又出現(xiàn)陽性,是不是就意味著二次感染呢?
答案:不一定。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二次感染”和“復陽”這兩個概念。
二次感染指的是前一次感染新冠病毒康復后,再次感染新冠病毒;
而“復陽”實際上是患者并沒有徹底康復,病毒尚未完全清除,而是處于一種慢性攜帶的狀態(tài),只是病毒量較少,檢測不出來。
當免疫力降低,不足以抑制病毒,就可能出現(xiàn)病毒量反彈的情況,再次檢出“陽性”。這種情況的“陰轉(zhuǎn)陽”并不屬于二次感染。
(COVID-19感染周期和時間軸,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關(guān)于“二次感染”,各研究機構(gòu)的判定標準不同: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建議,將“二次感染”定義為在初次感染后至少3個月后核酸檢測陽性。如果在間隔不到3個月,但發(fā)現(xiàn)了感染不同分支的證據(jù),也可判定為二次感染[2]。不過目前我國對二次感染還沒有一個被普遍接受的診斷標準。
2、新冠康復者,是否還會二次感染?感染風險有多大?
答案:有可能。新冠感染自然痊愈后,無法獲得終身免疫。接種疫苗可以降低感染風險。
2022年3月,瑞典于默奧大學在《柳葉刀-感染病學》(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發(fā)表了一篇關(guān)于重復感染的研究。
該研究隨訪了超過五百萬瑞典人口,持續(xù)長達20個月[3]。
研究結(jié)果顯示:在自然免疫的基礎上接種疫苗,能進一步降低感染和住院風險。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3])
與未接種疫苗且未感染的人相比,自然免疫(未打疫苗、自然感染產(chǎn)生的免疫力)人群,二次感染的風險降低了95%;與自然免疫相比,感染后接種1劑和2劑疫苗,二次感染風險可以進一步降低58%和66%。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3])
研究還發(fā)現(xiàn),在長達20個月時間里,重復感染者的住院風險仍然很低,其中既往感染+2劑疫苗接種者的住院率最低。不過這項研究并沒有區(qū)分不同毒株對二次感染的影響。
幾乎同時,《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NEJM) 發(fā)表了一項來自卡塔爾研究機構(gòu)的重要研究[4]。
該研究發(fā)現(xiàn),在感染新冠病毒279天后,感染不同變異株對預防該變異株再感染的保護力分別為:阿爾法變異株(90.2%)、貝塔變異株(85.7%)、德爾塔(92%)、奧密克戎(56%)[4]。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4])
結(jié)果顯示,曾經(jīng)感染過奧密克戎的人,之后再次感染奧密克戎的機率明顯比其他毒株高得多。不過,先前感染產(chǎn)生的抗體可以有效預防再次感染時發(fā)展為重癥。
3、二次感染癥狀會不會更嚴重?
答案:總體而言,二次感染的癥狀普遍會更輕。
2021年底發(fā)表的一項研究,調(diào)查了卡塔爾的1304例的再感染者(當時主要流行毒株是德爾塔變異株)。研究顯示再次感染時發(fā)生嚴重、危重或致命疾病的幾率比初次感染低90%[5]。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5])
4、感染新冠病毒后,保護性抗體可以持續(xù)多久?再感染何時發(fā)生?
答案:感染新冠病毒產(chǎn)生的保護性抗體最長可持續(xù)9個月,康復后三個月內(nèi)二次感染的風險非常低。
2020年6月19日發(fā)表在《自然》(Nature)上的一項研究顯示,新冠患者康復后,體內(nèi)的抗體只能維持2~3個月,無癥狀患者對新冠狀病毒感染的免疫反應可能更弱,抗體維持時間會更短。研究表明康復數(shù)周后,40%無癥狀患者體內(nèi)幾乎檢測不到抗體[6]。
此后兩年多時間,又有多項相關(guān)研究發(fā)表。綜合來看,目前的研究結(jié)果是:新冠病毒感染人體后,產(chǎn)生的保護性抗體持續(xù)存在的最長時間為9個月。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感染科教授崇雨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新冠康復者對病毒有抵抗力,在短時間內(nèi)對同一種毒株,一般不會出現(xiàn)二次感染[6]。
5、如果二次感染,應該怎么辦?
答案:可以居家隔離治療。
如果沒有任何癥狀或癥狀輕微,可以參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指南》進行居家自我健康監(jiān)測和對癥治療。
一旦癥狀嚴重,例如出現(xiàn)呼吸困難、經(jīng)藥物治療后體溫仍持續(xù)高于38.5℃等情況,就要引起注意,應盡早轉(zhuǎn)至相關(guān)醫(yī)院進行治療,以避免病情惡化。
6、預防二次感染,我們能做什么?
答案:接種疫苗。
未接種疫苗的人是發(fā)生二次感染的高風險人群。接種疫苗不僅可以降低感染風險,也能降低感染后進展為嚴重的風險。如果你還沒接種疫苗,請盡快安排接種。
同時,要繼續(xù)做好各項個人防護措施,如堅持科學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盡可能避免與有呼吸道疾病癥狀(如發(fā)熱、咳嗽或打噴嚏等)的人密切接觸,并做好自我健康監(jiān)測。
審稿專家:李鑫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yī)院感染科主任醫(yī)師
參考文獻
[1]ASciscent BY, Eisele CD, Ho L, King SD, Jain R, Golamari RR. COVID-19 reinfection: the role of natural immunity, vaccines, and variants. J Community Hosp Intern Med Perspect. 2021 Nov 15;11(6):733-739. doi: 10.1080/20009666.2021.1974665. PMID: 34804382; PMCID: PMC8604456.
[2]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351761/WHO-2019-nCoV-Surveillance-Guidance-2022.1-chi.pdf
[3]Nordstr?m P, Ballin M, Nordstr?m A. Risk of SARS-CoV-2 reinfection and COVID-19 hospitalisation in individuals with natural and hybrid immunity: a retrospective, total population cohort study in Sweden. Lancet Infect Dis. 2022 Jun;22(6):781-790. doi: 10.1016/S1473-3099(22)00143-8. Epub 2022 Apr 1. Erratum in: Lancet Infect Dis. 2022 Apr 8;: PMID: 35366962; PMCID: PMC8971363.
[4]Altarawneh HN, Chemaitelly H, Hasan MR, Ayoub HH, Qassim S, AlMukdad S, Coyle P, Yassine HM, Al-Khatib HA, Benslimane FM, Al-Kanaani Z, Al-Kuwari E, Jeremijenko A, Kaleeckal AH, Latif AN, Shaik RM, Abdul-Rahim HF, Nasrallah GK, Al-Kuwari MG, Butt AA, Al-Romaihi HE, Al-Thani MH, Al-Khal A, Bertollini R, Tang P, Abu-Raddad LJ. Protection against the Omicron Variant from Previous SARS-CoV-2 Infection. N Engl J Med. 2022 Mar 31;386(13):1288-1290. doi: 10.1056/NEJMc2200133. Epub 2022 Feb 9. PMID: 35139269; PMCID: PMC8849180.
[5]Abu-Raddad LJ, Chemaitelly H, Bertollini R; National Study Group for COVID-19 Epidemiology. Severity of SARS-CoV-2 Reinfections as Compared with Primary Infections. N Engl J Med. 2021 Dec 23;385(26):2487-2489. doi: 10.1056/NEJMc2108120. Epub 2021 Nov 24. PMID: 34818474; PMCID: PMC8631440.
[6]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66986163514460.html
*騰訊醫(yī)典內(nèi)容團隊出品
相關(guān)知識
多次感染新冠對身體的危害有多大?重癥高風險人群要提高警惕
我國對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實施“乙類乙管” 新冠病毒是乙類傳染病嗎?
新冠二次感染會咽喉疼痛嗎?聯(lián)防聯(lián)控回應二次感染相關(guān)問題
第二輪新冠疫情要來了?疾控中心:大部分陽性感染者為初次感染
收快件會感染新冠病毒嗎?如何才能避免被快遞攜帶的病毒感染
?西班牙一女子20天內(nèi)兩次感染新冠 重復多次感染新冠的概率有多大?
新冠二陽風險高嗎?二陽后的癥狀會不會變輕
下一波新冠疫情又要來了嗎?張文宏建議防范新冠二次感染
二陽后會拉肚子嗎?新冠二次感染要注意哪些事項
《自然》子刊:再次感染新冠后住院風險將翻3倍 死亡風險將翻倍
網(wǎng)址: 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風險有多大?我需要擔心嗎? http://www.u1s5d6.cn/newsview360105.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