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別鬧了】維生素C+海鮮=砒霜?

【別鬧了】維生素C+海鮮=砒霜?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10日 02:26

謬種流傳"維生素C+海鮮=砒霜” 于康難辭其咎 本站訊:《南京廣播電視報道》2007年8月10日在“家周刊-健康”版刊登“常用藥忌口備忘錄”,其中有:維生素C---蝦(海鮮)服用維生素C前后2小時內不能吃蝦或其他海鮮。因為蝦等海鮮中含量豐富的銅會氧化維生素C,令其失效,當中的五價砷成分會與維生素C反應,生成具有毒性的“三價砷”。 類似的錯誤報道、荒謬報道在媒體在網上幾乎隨處可見,真所謂謬種流傳,貽害無窮。維生素C本來被用于解砒霜的毒,現在竟成了制造砒霜的“原材料”。我們不禁要問,如此違背科學的報道,怎么會越傳越神。筆者以為,推波助瀾的所謂營養(yǎng)學家、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于康先生,難辭其咎。 解毒功臣維生素C——駁以訛傳訛的虛假報道:維生素C+海鮮=砒霜 這里,所謂虛假報道是:“有報道指臺灣地區(qū)一位女士暴斃,死因很可能是晚餐吃了大量的蝦,同時又服用了大量的維生素C?!边@條消息查無實據,完全是杜撰。 最近兩三年來,報端常有“維生素C+海鮮=砒霜”的報道,現代傳媒,特別是網絡,已經把它傳遍了幾乎每一個角落,且言之鑿鑿,似乎確有其事。 為此,筆者就此消息開展追蹤求源調查,結果發(fā)現,原來竟是以訛傳訛的虛假報道。該虛假報道危害極大,如果再不及時糾正,勢必貽誤大眾的健康,特別是好吃海鮮一族的健康。 最早的報道來自深圳的《晶報》,時間是2003年7月1日,題目為:《維生素C+海鮮=砒霜?》文中說: “愛吃海鮮的朋友要小心了,不久前,有報道指臺灣地區(qū)一位女士暴斃,死因很可能是晚餐吃了大量的蝦,同時又服用了大量的維生素C。專家指出,大量海鮮+大量維生素C=砒霜。 現在很多人都養(yǎng)成了每天服用維生素C片的習慣,認為維生素C能提高人體免疫力,有益健康。吃海鮮更不用說了,很多人面對美味,情不自禁??蛇@二者結合竟然會造成這么可怕的后果,事實果真如此嗎? 據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臨床營養(yǎng)師于康醫(yī)生介紹,多種海產品,如蝦、蟹、蛤、牡蠣等,體內均含有化學元素砷。一般情況下含量很小,但日益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可能使這些動物體內砷的含量達到較高水平。蝦體內含有五價砷,一般情況下,這砷對人體是沒有害處的,但當高劑量的維生素C(一次性攝入維生素C超過500毫克)和五價砷經過復雜的化學反應,會轉變?yōu)橛卸镜娜齼r砷(即我們常說的“砒霜”),當三價砷達到一定劑量時可導致人體中毒。 于醫(yī)生認為,上文中提到的那位女士的情況生活中較為罕見,只有在大量吃蝦(特別是可能被嚴重污染的蝦)的同時,一次性服用500毫克維生素C片,才可能導致“砒霜”中毒。 但是,于醫(yī)生為愛吃海鮮又服用維生素C的朋友提出了一些忠告:(1)吃新鮮的海鮮。(2)在夏季氣溫較高的條件下,要謹防海鮮類食物腐敗,也應特別注意蔬菜和水果的飲食衛(wèi)生。(3)盡量由蔬菜和水果中自然獲取維生素C。(4)未經醫(yī)師允許,不要擅自吃大劑量的維生素C片。并非服用維生素C越多越好,一次性服用維生素C片超過4片(400毫克)或每日服用總量超過600毫克,不會增加藥效,吸收率也不會增高,同時還會導致結石,使一些疾病的癥狀加重,如痛風等。所以,正常情況下,日服V-C片不能超過4片,一次不能超過2片。(5)服用大量維生素C片(每日超過5片)期間,忌食海鮮。(6)金屬類元素容易沉積在海鮮的頭部,所以盡量不要吃蝦頭、魚頭?!?這里,所謂虛假報道是:“有報道指臺灣地區(qū)一位女士暴斃,死因很可能是晚餐吃了大量的蝦,同時又服用了大量的維生素C?!边@條消息查無實據,完全是杜撰。 既然事情發(fā)生在臺灣,那么,理應看看臺灣是怎么報道的。 據臺灣有關網站報道,自從這個消息流傳以后,許多網民向有關醫(yī)學網站發(fā)帖子咨詢,網站的醫(yī)生請網民提供消息來源,有網民發(fā)回帖子,查到這條消息最初是從臺灣新竹縣竹東鎮(zhèn)工研院環(huán)安中心處理組資源化室林莉玲發(fā)出的。 文章[帖子]是這樣寫的: “在繁華的街上,有家生意興隆的服裝店,它的女老板李小倩突然無緣無故的暴斃,使人們無不感到十分驚異,明明昨天還好好的,笑咪咪的接待顧客,怎么一夜之間,就奔赴黃泉呢?警局接到報案的電話,火速趕到現場,只見死者七孔流血躺在地上。經過初步驗尸,斷定為因砒霜中毒而死亡。砒霜從何而來?警員展開了深入而廣泛的調查。 鄰居有人說:李小倩昨天下午到醫(yī)院看過病,是不是開錯處方?吃錯了藥?結果-李小倩患有壞血病,即維生素C缺乏癥。這種長期缺乏維生素C所引起的營養(yǎng)缺乏癥,主要由于血管壁害,產生齒齦、粘膜、皮膚以及身體其它部位出血滲血,防治應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或服用抗壞血酸即維生素C。因此,醫(yī)生開的處方和她服的藥,無非是維生素C罷了,又哪來的砒霜? 是不是食物有問題? 李小倩昨天與家人共進晚餐,吃是一樣的飯菜,喝一樣的湯汁,家里每個人都沒有異樣,食物會有什么問題呢?經過進一步偵查的結果發(fā)現,李小倩開服裝店這幾年來,財運不錯,賺了些錢,家庭和睦,夫妻恩愛,日子過得順心,人很樂觀,同時她生性厚道,待人謙和,人際關系融洽,從未與人有過什么嫌隙,或發(fā)生過什么爭執(zhí),她怎么會自殺或被人殺害呢 ? 不久,一名醫(yī)學院的教授被邀趕來協(xié)助破案。他詢問了一下偵查情況,仔細地察看了死者胃中取物,不到半個小時,李小倩的暴斃之謎便揭曉。 教授說:李小倩既非病死,亦非自殺,更不是他殺,而是死于無知的它殺!他在紙上寫了一個大大的它字?它殺?大家莫名其妙?那砒霜是從何而來? 教授回答說:是在她腹內產生的。李小倩患壞血癥,醫(yī)生給她開了維生素C這是對癥下藥,完全沒有問題,而問題出在她晚餐吃了大量的蝦,本身沒有問題,所以她的家人吃了都沒有事,但李小倩卻同時服用了維生素C片,問題就出在這里! 前不久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實驗發(fā)現,蝦等軟殼類食物含有大種濃度較高的-五鉀砷化合物。這種物質食入體內,本身對人體并無毒害作用,但是,在服用維生素C片劑之后,由于化學作用,使原來無毒的-五鉀砷,即砷酸酐,亦稱五氧化砷,其化學式為As205,轉變?yōu)橛卸镜娜浬?,即亞砷酸酐,亦稱為三氧化二砷, 其化學式為As203,這就是人們俗稱的砒霜! 砒霜有原漿毒作用,能麻痹毛細血管,抑制巰基梅的活性,并使肝臟脂肪變肝小葉中心壞死,心、肝、腎、腸充血,上皮細胞壞死,毛細血管擴張。故中其毒而死者,常是七竅出血。所以為慎重起見,人們在服用維生素C期間,應當忌食蝦類?!?該網站營養(yǎng)保健咨詢科饒月娟營養(yǎng)師看了帖子后回答: “此篇流言乍看之下的確令多數人覺得非??植溃潇o思考之后,也許您會和我有同感,覺得它比較像一篇推理小說,但如果這是一篇推理小說,作者的想象力是很豐富沒錯,可是專業(yè)知識不足與沒有正確搜集資訊的結果變成一則危言聳聽的文章。 由于此篇文章末有署名與連絡電話,于是為了詢問文中所提及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于是撥了電話至工研院,林小姐本人不在,但她的同事轉述說明此篇文章并非林小姐所發(fā)出,而她也不知有這樣的一篇研究報告?!?臺灣陳正育營養(yǎng)師對上述報道評論說: “關于這篇網絡報導,其實根據衛(wèi)生署向臺北榮民總醫(yī)院毒藥物咨詢中心查詢相關文獻,幷無發(fā)現任何有關維生素C引起蝦類中毒的醫(yī)學報告。 此外,該中心表示,甲殼類如蝦、蟹、龍蝦及貝類如蛤、牡蠣中雖含有砷,但絕大部分以有機砷的形式存在,占百分之九十以上甚至達百分之九十九,而有機砷可以很快排出體外,幾乎沒有毒性。然而無機砷(包括三價砷及五價砷)確實有毒,若保守估計無機砷含量為海鮮含砷量的十分之一,而蝦含量若以4ppm計算的話,欲達到最低可能致死劑量二十毫克,必須一口氣吃下五十公斤的蝦,才可能致命。 此外,在學理上,已純化的維生素C與五價砷,如果在實驗室的環(huán)境下,加以化學催化作用,或許有可能使原來無毒的五價砷轉變?yōu)槿齼r砷(俗稱的砒霜)。然而餐點當中所食用之維生素C及蝦子,其分別所含之維生素C與五價砷量甚低,又無化學催化劑及適當之反應條件,實際并沒有產生砒霜的疑慮。 因此所得到的結論是:除非是一口氣吃下220~512只以上的草蝦,并且同時馬上吞下極大量的維生素C,才有可能引發(fā)中毒!其實若在短時間內大量服用維生素C,是會促使腸道蠕動過快而引發(fā)腹瀉,進而將維生素C排出體外。所以要造成維生素C+蝦類=砒霜中毒事件,是超困難度的挑戰(zhàn)?!?看來,我們大陸的消息似乎是從臺灣傳過來的。深圳《晶報》傳播虛假消息、以訛傳訛難辭其咎。 然而,這篇報道中有關對于康醫(yī)生的采訪卻是真實報道,盡管于康醫(yī)生所言充滿謬誤。 筆者于2003年曾去信給于康醫(yī)生尋求消息來源和詢問有沒有科學文獻記載,四年過去了,還沒有收到于先生回音。然而,在這兩年多的時間里,這篇虛假報道已越傳越廣,居然作為一種飲食禁忌,被多種書籍、報刊、雜志“定格”。虛假消息出來了,還有專家推波助瀾,它傳播的速度當然會更快,傳播的力度當然勢不可擋。 至于說于康醫(yī)生錯在何處,關鍵錯在對維生素C的解毒功能缺乏了解。就科學性而言,維生素C+五氧化二砷(低毒)=三氧化二砷(砒霜、劇毒),也完全是虛構。 維生素C是解毒功臣。維生素C可以解砷毒,解砒霜的毒。 1969年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農村醫(yī)生手冊》是當年非常暢銷、非常普及、非常實用的一本書。 該書第三章第十一節(jié)為“常見職業(yè)病和職業(yè)性毒害”,在第255~256頁“砷中毒”一節(jié),提到: “在以白砷制土農藥時,在熔煉砷礦石和焙燒其他含砷礦石時,均可能發(fā)生中毒。 白砷是亞砷酐(AS2O3),為白色粉末,能溶于水。毒性較砷酐(AS2O5)高,比硫化砷(如雄黃)的毒性更高?!?這里的所謂白砷、亞砷酐(AS2O3),就是俗稱的砒霜。 在治療急性型砷中毒的項下有6項措施,其中第4項為:靜脈注射加維生素C500毫克的25~50%葡萄糖溶液20毫升,必要時可隔4小時再重復注射。 對慢性型砷中毒:采用對癥狀療法、維生素療法(維生素B和C)和增加體力的措施(如營養(yǎng))?!?由此可見,在1969年之前,維生素C已是排解砷毒的有效措施。對急性砷中毒一般用量為500毫克,必要時可4小時一次。500毫克在今天看來量并不大,但是在那時已經是超大劑量了。 砒霜中毒在當時主要發(fā)生在兩個方面,一是制作土農藥時,二是服用砒霜自殺。用維生素C解砒霜毒原理何在,書中沒有講述,或許那時只是實踐經驗的總結也未可知。 在有關解毒原理方面,維生素C可以解許多化學物質的毒。 我們的肝臟是負責解毒的最大器官,其次為腸和腎。肝臟通過過濾血液、合成及分泌膽汁、中和有毒物質這三個途徑排毒解毒。 在中和有毒物質方面,解毒酶(細胞色素P450酶系統(tǒng))起到關鍵的作用。而要解毒酶有活性,據研究,需要大量維生素C(此外還需要適量銅、鎂、鋅)。 肝 臟還生產一種叫谷胱甘肽的解毒物質,許多金屬毒物和非金屬毒物都是脂溶性的,要排解必需將其轉化為水溶性形態(tài)。而谷胱甘肽即擔負這一使命。研究人員發(fā)現,維生素C可以提高機體制造谷胱甘肽的數量,從而有效參與解毒。 在解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對肝臟有傷害的自由基,而維生素C恰恰是最強力的自由基清除劑。 有關專業(yè)書籍均提到,維生素C可以解多種金屬毒和非金屬毒,比如汞、砷、鉛、鎘、鉻、苯、酒精、亞硝酸等。 2004年出版的《實用農藥中毒急救》在論述各種農藥的解毒原則時,除嘔吐、洗胃外,作為解毒(包括砷毒)藥物,首先就是維生素C,盡管用量只有500毫克。 維生素C本來可以解砷毒即解砒霜的毒,但在虛假新聞的渲染和“專家”的推波助瀾下,竟然成了制造砒霜的“禍首”。這不是把功臣打成罪犯嗎!?虛假新聞何其毒也! 有關媒體對維生素的報道出現如此大的失誤,后果是極其嚴重的,這勢必增加人們吃海鮮中毒的機會。海鮮本身所帶的五氧化二砷雖然是低毒,但畢竟是有害的,對某些人來說,也會引起嚴重過敏。加之現今環(huán)境常常被污染,海鮮河鮮都不能幸免,因此,對現代人來說,解毒是非常重要的。 綜上所述,正確的結論是:吃了海鮮要吃維生素C,因為海鮮往往有毒,而維生素C可以解毒。 在這個虛假新聞中,有所謂“一次性服用維生素C片超過4片(400毫克)或每日服用總量超過600毫克,不會增加藥效,吸收率也不會增高,同時還會導致結石,使一些疾病的癥狀加重,如痛風等。”這些都是錯誤的。 關于結石,服用維生素C不會引起腎結石,請參閱《現代營養(yǎng)學》第八版。 關于痛風,維生素 C 可將葉酸轉化成亞葉酸(folinic acid),以便儲存葉酸。葉酸是蛋白質分解成胺基酸所必需,又是核甘酸形成嘌呤 ( purines ) 所必需,若缺乏維生素C,則嘌呤代謝會失常,痛風形成機會會增加。維生素C還可降低血清尿酸的含量。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2195901.html

相關知識

“大量海鮮+大量維生素C=砒霜”,真的還是假的?
海鮮+Vc=砒霜
維生素C+蝦=砒霜?愛吃蝦的朋友們,這5個真相勸你吃之前
【食安辟謠】蝦+維C=砒霜?!“食物相克”謠言早該消停了
當心!維生素C+蝦=毒藥
螃蟹同水果一起吃:等于吃砒霜?
榴蓮+牛奶,海鮮+維C水果=中毒?都2020年了!快遠離這些朋友圈“偽科學”!
夏季吃海鮮時別喝啤酒
吃海鮮的8大注意事項
螃蟹同水果一起吃,等于吃砒霜?秋日健康吃蟹大解秘

網址: 【別鬧了】維生素C+海鮮=砒霜? http://www.u1s5d6.cn/newsview405606.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