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guān)注我們↑↑↑
生命在于運動,運動需要科學。科學的身體活動可以預防疾病,愉悅身心,促進健康。
1
了解運動對健康的益處
建議個人提高身體活動意識,培養(yǎng)運動習慣。將身體活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掌握運動技能,少靜多動,減少久坐,保持健康體重;科學運動避免運動風險。
2
動則有益,貴在堅持
不同人群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強度和運動量,減少運動風險。
3歲以上幼兒的體育游戲應以模仿性和故事性為主,如“貓捉老鼠”。4歲以上幼兒的體育游戲注重目的性、規(guī)則意識和社交互動性。多重角色扮演和情節(jié)發(fā)展的游戲不僅可以豐富幼兒的想象力,還能增加其與同伴互動、追逐的機會。5~6歲幼兒的體育游戲以合作和競爭的集體游戲為主,如“老狼老狼幾點了”,幼兒選擇“老狼”角色,進行游戲活動,游戲中反應迅速的幼兒能輕松逃掉,而動作稍慢的幼兒就會被捉。
青少年保持運動,在強身健體的同時還能集中注意力。推薦有氧運動如跑步、游泳,增強心肺功能,加快血液循環(huán),給大腦帶來更多的氧氣和養(yǎng)分;團隊運動如足球、籃球,不但能培養(yǎng)青少年團隊合作和社交技能,而且是一種很好的注意力訓練。還有國際象棋等智力體育項目需要深度思考,可以訓練青少年在復雜情況下保持專注和冷靜。
健康成年人每周應進行150~300分鐘中等強度或75~150分鐘高強度有氧運動,每周應進行2~3次抗阻訓練。以跑步為例:每周累積跑步75分鐘是能帶來積極健康價值的最低水平運動量,即每周跑步3次,每次跑25分鐘左右,跑3~4千米。每周跑步10~12千米,每月跑步40~50千米,是保持健康所需要的最低運動量。
3
老年人規(guī)律訓練
增加肌肉量
肌肉力量的增齡性減退可導致老年人身體出現(xiàn)功能受限,甚至失能,保持良好的肌肉力量對老年人的健康至關(guān)重要。規(guī)律的力量練習也是延緩老年人肌肉力量衰退的重要措施。
建議以腿部、胸部、背部、腰腹等大肌肉群練習為主,每周進行2~3次。每個大肌肉群至少間隔一天再進行下次鍛煉,保障肌肉得到充分的恢復。老年人力量練習重在循序漸進,從極低到低強度練習,多重復次數(shù)(如10~15次/組)。
除了規(guī)律的力量練習,老年人盡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散步和做家務等,避免久坐,同時增加平衡性訓練,如金雞獨立等,有助于肌肉骨骼健康,減少跌倒風險。
4
特殊人群運動
遵循專業(yè)建議
特殊人群建議在醫(yī)生和運動專業(yè)人士的指導下進行運動,如孕婦、慢性病患者、殘疾人等,建議在醫(yī)生和運動專業(yè)人士的指導下進行運動。
單純性肥胖患者至少要達到一般成年人的運動推薦量??刂企w重每天要進行45分鐘以上的中低強度的運動。在減低體重過程中,建議強調(diào)肌肉力量鍛煉,以避免肌肉和骨骼重量的下降。提倡運動與飲食控制相結(jié)合來降低體重。
5
體力勞動為主的人群
注意勞逸結(jié)合
避免“過勞”,通過運動促進身體的全面發(fā)展??稍诠ぷ饕欢螘r間后換一種放松的運動方式,減輕肌肉的酸痛和僵硬,消除局部的疲勞,但運動量和強度都不宜過大。
五個常見的健身誤區(qū)
01.鍛煉時間越長越好
質(zhì)量永遠比數(shù)量重要。關(guān)節(jié)和肌肉在每次運動后,都會進行自我修復,如果運動頻率太高,關(guān)節(jié)和肌肉無法及時恢復,就容易造成損傷。
此外,過量運動時,人體消耗過大,會出現(xiàn)機能抑制,如過度疲勞、渾身無力等,長期過量運動,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
02.大量出汗后立刻補水
運動中出汗多,需飲用的水量自然大,但不能一次喝足,要少量多次。另外飲水速度要慢,不可過猛。鍛煉出汗量大,無機鹽流失,補水應以溫淡鹽水為主。
03.只要多運動便可減肥
運動雖能消耗人體內(nèi)的熱量,但僅靠運動減肥效果并不明顯,要想獲得持久的減肥效果,除了進行運動外,還應從飲食上合理調(diào)控。
04.運動就是要“痛并快樂著”
如果在運動中感到肌肉或關(guān)節(jié)疼痛,應該立即停止。疼痛是肌肉或關(guān)節(jié)向人體發(fā)出的危險信號,如果忽視這種信號,繼續(xù)運動可能會造成難以預料的運動損傷。
05.重復可以熟能生巧
如果長時間重復相同的鍛煉項目,你的身體就只能鍛煉某一兩個部位,其他的部位和肌肉群可能就得不到充分鍛煉。
來源: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
慢性病自我管理指南
自我管理正當“食” 自護好力吃出來 運動收獲健康 健康守護美好 負面情緒從心起 管理調(diào)節(jié)解千愁 交流溝通有技巧 自我管理更高效 慢性病自我管理很重要 輕松運動也能防治慢性病
關(guān)注慢性疾?。?/p>
向不良的生活行為方式說不!
成為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分享、在看與點贊,至少我要擁有一個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