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是我國著名的綠茶之一,產于江蘇省吳縣太湖之濱的洞庭東西二山,又名洞庭碧螺春。以東山的澗橋、后山、湖灣等地所產品質最佳。
碧螺春原產于洞庭東山碧螺峰上的碧螺庵,原名“嚇殺人香”。據(jù)清代王應奎《柳南隨筆》記載,公元一六七五年,清康熙在江南一帶巡游,到了太湖,巡撫宋犖進“嚇殺人香”。康熙以其名不雅,改名為“碧螺春”。
碧螺春是采摘幼嫩芽葉制成的。其品質特點是:色澤碧綠,外形緊細,卷曲如螺,白毫多,香氣芬芳,滋味醇和,飲后有回甜,湯色碧綠清澈,葉底嫩綠明亮。
白毫多是碧螺春的品質特點之一。太湖洞庭山,每年清明前后開始采茶。高級碧螺春是采摘嫩梢初展的一芽一葉(又稱雀舌),葉片長約一點五厘米,嫩葉的背面密生茸毛,長約五百至七百微米,肉眼可見。隨著葉片長大,茸毛逐漸脫落。制茶時,鮮葉在鍋內揉炒,有些茸毛脫落,揉成小團,狀如棉花絮,稱為“白毫”。采摘鮮葉越幼嫩,制成商品茶白毫越多,品質越好。
飲用碧螺春茶時,不能把茶葉放入壺里或杯中用開水沖沏。因為它是用嫩芽制成的,如果沖沏,嫩芽被燙熟,就會失去淡香清雅的特點。正確的方法是:先把開水倒入壺中或杯里,然后放進碧螺春茶葉,加蓋一兩分鐘,就能保持其特有的色、香、味。
天良
2021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