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診療引入“全程管理”
隨著乳腺癌診療技術的發(fā)展,乳腺癌的療效越來越好,實現治愈的患者數量越來越多,許多患者都能獲得長期生存。乳腺癌已經不是人們眼中的絕癥,而是更像一種類似于心腦血管疾病的慢性病,對于這種身份逐漸轉變的腫瘤來說,診療過程更需引入“全程管理”理念,醫(yī)療需覆蓋疾病診斷、治療、康復全過程,同時通過先進的診療技術,解決患者疾病以外的心理創(chuàng)傷修復,實現對于患者全程、全人、全方位的身心治療。
早跑“一公里” 跑出一線生機
早期乳腺癌患者手術后5年生存率超過90%以上,絕大部分患者可以說是實現了腫瘤治愈。那些被大家視為“不幸中萬幸”的乳腺癌患者,正是通過自己早跑“一公里”的方式,“跑”出了生機,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乳腺癌的發(fā)病年齡有著兩個高峰,第一個出現在45-55歲之間,另一個出現在70-74歲之間。這兩個高峰就提示我們女性,到了這些年齡“關口”,自己要繃緊一根“健康弦”,40歲以上女性每年需定期做一次鉬靶檢查。有家族史和高危致病因素的女性可以提早5年進行早期篩查。臨床上,由于年輕女性乳腺腺體組織較為致密,用乳腺B超更能發(fā)現早期病變的信號。
隨著人們對于乳腺癌研究和認識的不斷深入,乳腺癌的發(fā)生既和雌激素暴露時間的長短和水平高低有關,也和某些基因諸如BRCA1和BRCA2的陽性與否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人們在進行常規(guī)影像早期篩查中,也可以通過醫(yī)院乳腺癌遺傳咨詢門診,根據家族史的患病情況繪制家系圖,外加基因檢測等手段,來解釋和評估疾病的發(fā)生或再發(fā)風險率,提出個體化的乳腺癌早期篩查方案及合理化的干預措施。
俗話說,“要想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薄叭橄侔┮泻茂熜?,全靠醫(yī)生治”,這句話可能就不十分準確了。發(fā)現早期乳腺癌,既要社會層面的科普宣傳,也離不開每位女性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
做對“選擇題”減少心理創(chuàng)傷
乳腺癌作為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醫(yī)療技術早已不是僅僅局限于“切除”這么簡單。相反,保乳手術、乳房重建手術,都讓女性標志獲得“保留”變成一種可能。在腫瘤醫(yī)院,依托乳腺癌多學科綜合診治團隊的平臺,腫瘤醫(yī)院乳腺外科已為數千名乳腺癌患者成功進行了保乳手術。這些患者無需切除乳房,通過保乳手術加上術后輔助放療,也能獲得與根治性手術相同的治療效果。臨床實踐證明,對于尚處于早期且符合相應條件的乳腺癌患者來說,保乳手術能取得與根治手術相同的效果。而不同的是,患者在術后的自信心和生活質量卻得以大大提高。
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我們也希望患者能夠理性認識保乳手術。并非切除有病變的乳房就是明智的選擇。這好比一個蘋果,它可能只有一小部分變質了,我們只需拿刀切除腐爛部分即可,其余部分能夠被用來食用的。如果把這個蘋果直接扔了,同樣會讓人感到萬分可惜。
事實上,保乳手術也有其局限之處。諸如一些腫塊長在乳頭位置的乳腺癌患者就很難保乳,但乳房重建手術將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通常情況下,對于I、II、III期乳癌,患者全身狀況好,有乳房再造的要求,都可以進行乳房重建手術。手術并沒有特別大的年齡限制,只要沒有特別嚴重的合并疾病,各種年齡段的病人都可以做乳房再造。目前,乳房重建技術主要有兩大類,一種是使用乳房假體,即硅膠、鹽水乳房假體及擴張器等,另一種則是用自體組織進行乳房重建。
乳腺癌的診療新技術,最大的特點就是基于腫瘤根治及患者療效基礎上的一種技術革命?;颊咴卺t(yī)師的指導下,應該勇于接受那些乳腺外科新技術,做對手術方式抉擇這道“選擇題”,切勿走入“根治了疾病,創(chuàng)傷了心理”的誤區(qū),畢竟乳腺癌是一種可以獲得長期生存的腫瘤,我們在關注療效的同時更應關注患者作為一個全人在心理上的需求和滿足。
走好“康復一公里”身心需要同治
乳腺癌中有一批患者需要接受內分泌治療,她們面臨著多年服藥的問題。治療過程并非只是停留在醫(yī)院層面,患者康復和后續(xù)治療過程往往需要在家中度過。
治療康復“一公里”更需要得到專家和醫(yī)護團隊的專業(yè)指導和心理舒緩。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的乳腺癌全程管理APP上,將傳統(tǒng)的乳腺癌防治的各個主體效能融合在一個手機平臺上,通過為每位患者打造量身定制的健康護照,培養(yǎng)自我康復管理意識,具有積極作用?;颊咧恍柰ㄟ^一個拇指便能完成與醫(yī)院專家的“零距離”溝通,打破“康復一公里”醫(yī)院與患者的空間距離。
同時,依托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妍康沙龍的病友互助團隊,患者在康復期不再是一個窩在家里的“鴕鳥”,而是積極融入社會,逐漸完成從患者到康復者的身份轉變,以一種更加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面對生活,用一種“慢病管控”的理念,做好身體恢復的同時,建設好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在乳腺癌全程管理過程中,走好“康復一公里”,以期獲得更長的生存期和更佳的生活質量。
邵志敏(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乳腺外科主任、主任醫(y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相關知識
中國乳腺癌隨診隨訪與健康管理指南(2022版)
乳腺癌
乳腺癌術后,引流管如何護理?何時拔管?
乳腺癌防治需全社會關注,早篩早診至關重要
北京宮頸癌與乳腺癌早診治療率接近100%
甲狀腺癌是“懶癌”? 甲狀腺疾病要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
乳腺癌患者不同治療階段的飲食營養(yǎng)管理
哺乳期乳腺炎診療指南.docx
【世界乳腺癌宣傳日】非哺乳期乳腺炎會變成乳腺癌嗎?中醫(yī)專家為您解答→ 健康課堂
乳腺癌中醫(yī)防治:調氣活血與情緒管理
網址: 乳腺癌診療引入“全程管理” http://www.u1s5d6.cn/newsview503535.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