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飲食如何調節(jié)健康和疾病?同濟團隊29頁綜述詳解|熱心腸日報

飲食如何調節(jié)健康和疾病?同濟團隊29頁綜述詳解|熱心腸日報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1月24日 08:51

圖片

圖片

同濟大學:一文讀懂飲食如何調節(jié)健康和疾?。ňC述)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38.104]

① 現有的飲食調節(jié)手段包括:禁食、熱量限制、宏量營養(yǎng)素干預、氨基酸干預(如甲硫氨酸限制)、微量營養(yǎng)素干預、代謝產物干預(如補充亞精胺);② 飲食主要通過兩種機制調節(jié)健康與疾?。籂I養(yǎng)介導的機制(代謝調節(jié)因子、營養(yǎng)代謝途徑、表觀遺傳機制、生物鐘)、飲食應答效應器(飲食-內分泌、免疫、腸道、衰老及神經軸);③ 飲食干預已用于代謝綜合征、心血管疾病、腸道功能障礙、腎病、內分泌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及癌癥的臨床試驗中。

【主編評語】

同濟大學的王平團隊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發(fā)表的一篇綜述文章,概述了在臨床前模型及臨床試驗中使用的各類飲食干預手段,并詳細介紹了飲食干預調節(jié)健康與疾病的兩種主要機制:營養(yǎng)介導的機制及飲食應答效應器。(@aluba)

【原文信息】

Dietary regulation in health and disease

2022-07-23, doi: 10.1038/s41392-022-01104-w

天津醫(yī)科大學:超加工食品或增加癡呆風險

Neurology——[11.8]

① 納入72083位基線無癡呆的受訪者, 根據飲食問卷評估超加工食物(UPF)的攝入量,研究UPF與癡呆之間的關聯;② 中位隨訪10年期間,共確診518例癡呆,其中287例為阿爾茨海默癥,119例為血管性癡呆;③ 在校正后模型中,UPF攝入量每增加10%,與癡呆、阿爾茨海默癥、血管性癡呆的風險分別增加25%、14%及28%相關;④ 將攝入的10%UPF替換成等比例的未加工或微加工食品,與癡呆風險降低19%相關。

【主編評語】

天津醫(yī)科大學的王耀剛團隊在Neurology上發(fā)表的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結果,對7萬多名中老年受試者進行10年左右的隨訪后發(fā)現,超加工食品的攝入與癡呆風險增加相關,使用未加工或微加工食品替代部分超加工食品與癡呆風險降低相關。(@aluba)

【原文信息】

Association of Ultraprocessed Food Consumption With Risk of Dementia A Prospective Cohort

2022-07-27, doi: 10.1212/WNL.0000000000200871

南昌大學:綠豆皮多酚與腸道菌群的互作

Food Chemistry——[9.231]

① 結腸發(fā)酵綠豆皮的多酚釋放量要遠高于消化過程,在12 h的時候達到峰值,并呈現更高的抗氧化活性;② 共鑒定出49種多酚及代謝物,包括槲皮素、香草醛、兒茶酚以及對羥基苯甲酸等,并對其生物轉化途徑進行推測;③ 并且,結腸發(fā)酵綠豆皮過程中,有益菌(比如乳酸菌和擬桿菌)的相對豐度增加;④ 因此,文章認為,腸道菌群有利于綠豆皮中多酚的釋放,并且這些多酚及其代謝物和綠豆皮中的膳食纖維一起可以調控腸道菌群組成,并促進SCFAs的合成。

【主編評語】

南昌大學余強團隊研究成果。文章利用體外模擬消化與結腸發(fā)酵的方式探究綠豆皮多酚的釋放及抗氧化活性。研究結果顯示,結腸發(fā)酵更有利于綠豆皮多酚的釋放,且釋放的多酚協同相關代謝物和膳食纖維等成分,反過來又可以促進有益菌的增殖。因此,文章認為,綠豆皮多酚可能有利于胃腸道和結腸健康。(@Bingbing)

【原文信息】

Catabolism of polyphenols released from mung bean coat and its effects on gut microbiota during in vitro simulated digestion and colonic fermentation

2022-07-16, doi: 10.1016/j.foodchem.2022.133719

排除飲食可輕微改善特應性皮炎

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In practice——[8.861]

① 納入10項隨機對照試驗(共599名患者)進行薈萃分析,總結排除飲食對特應性皮炎的療效;② 排除的食物包括雞蛋、牛奶、花生、腰果、鱈魚、小麥等,干預時長2-32周;③ 與對照組相比,低質量證據表明,排除飲食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濕疹嚴重程度(改善百分比分別為50%及41%)、瘙癢及失眠;④ 缺乏足夠數據以明確消除飲食的安全性,間接證據提示消除飲食可能增加IgE介導的食物過敏的風險。

【主編評語】

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In practice上發(fā)表的一項薈萃分析結果,總結了10項隨機對照試驗(共包含599名特應性皮炎患者)的數據后發(fā)現,排除飲食可輕微改善特應性皮炎患者的濕疹嚴重程度、瘙癢及失眠。(@aluba)

【原文信息】

Dietary elimin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2022-07-18, doi: 10.1016/j.jaip.2022.06.044

健康植物性飲食與老年非裔美國人的認知衰退減緩相關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8.472]

① 納入3337名受試者,其中60%為非裔美國人,64%為女性;② 基于飲食問卷評估受試者的植物性飲食指數(PDI)、不健康植物性飲食指數(uPDI)及健康植物性飲食指數(hPDI),非裔美國人與白人的飲食模式不同;③ 更高的hPDI與非裔美國人的整體認知、知覺速度、情景記憶的衰退減緩相關,但在白人中無此關聯;④ PDI及uPDI與非裔美國人或白人的認知衰退速率無顯著關聯。

【主編評語】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發(fā)表的一項最新研究結果,在3300多名受試者中發(fā)現,在非裔美國人(而非白人)中,健康植物性飲食與認知衰退減緩相關。(@aluba)

【原文信息】

A Healthy Plant-Based Diet Was Associated With Slower Cognitive Decline in African American Older Adults: a Biracial Community-Based Cohort

2022-07-29, doi: 10.1093/ajcn/nqac204

南京農大:BMI或可預測肉類飲食變化后宿主響應

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8.462]

① 招募45位中國青年男性志愿者,分為身體質量指數(BMI)高中低三組,進行2周牛肉膳食后轉為2周雞肉膳食;② 膳食轉變后,低BMI組的糞便代謝組變化更大,中高BMI組的糞便蛋白組和血液指標變化更大;③ 糞便菌群在門和屬水平無顯著變化,但擬桿菌屬內物種變化較大,且糞便中免疫球蛋白下調;④ 中高BMI組炎癥相關的血液指標下降;⑤ BMI可預測腸穩(wěn)態(tài)對于不同肉類飲食的反應變化;⑥ 牛肉膳食或在中國的中高BMI人群中導致更多過敏和炎癥相關反應。

【主編評語】

這是發(fā)表在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上的一份工作,作者通過16S 擴增子、代謝組、蛋白組對不同身體質量指數(BMI)的中國年輕男性經歷牛肉/雞肉膳食結構轉變的整體反應進行了探索。有趣的是,不同BMI的人群在代謝組、蛋白組和血液指標上的變化程度不同,其中中高BMI人群炎癥相關血液指標下降。在雞肉/牛肉膳食結構的轉變過程中,糞便菌群主要發(fā)生變化的是擬桿菌屬內物種,且與血液中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相關。BMI作為指標可預測不同人群腸道穩(wěn)態(tài)變化以響應肉類消費的整體響應。(@Johnson)

【原文信息】

Body weight index indicates the responses of the fecal microbiota, metabolome and proteome to beef/chicken-based diet alterations in Chinese volunteers

2022-07-12, doi: 10.1038/s41522-022-00319-7

國內團隊:攝入維生素A或可降低中國成人的糖尿病風險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6.134]

① 納入17111名中國成人,評估維生素A(包括β-胡蘿卜素及視黃醇)的攝入量與糖尿病風險的關聯;② 平均11年的隨訪期間,共有519名男性和531名女性確診糖尿?。虎?在全性別中,較高的膳食總維生素A攝入與較低的糖尿病風險相關;④ 男性(而非女性)的膳食β-胡蘿卜素和視黃醇攝入量與糖尿病風險呈負相關;⑤ 劑量反應分析表明,男性的膳食總維生素A、β-胡蘿卜素和視黃醇攝入量與糖尿病風險分別為L型、倒J型和線性關聯。

【主編評語】

中山大學的房愛萍團隊與北京大學的李可基團隊在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上發(fā)表的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結果,在1.7萬名中國成人中進行超過10年的隨訪后發(fā)現,較高的維生素A攝入與較低的糖尿病風險相關,在男性中,較高的β-胡蘿卜素和視黃醇攝入與較低的糖尿病風險相關。(@aluba)

【原文信息】

Dietary Total Vitamin A, β-Carotene and Retinol Intake and the Risk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 with Plant-Based Diets

2022-07-22, doi: 10.1210/clinem/dgac439

開菲爾對健康的影響(綜述)

Nutrition Reviews——[6.846]

① 檢索4個電子數據庫,納入18篇論文,共16項隨機對照試驗,評估服用發(fā)酵乳開菲爾對人體健康或疾病的影響;② 開菲爾在減少口腔變異鏈球菌以降低齲齒風險,以及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方面,或有作為補充治療的潛力;③ 開菲爾也可能幫助改善成人血脂異常和高血壓,但證據非常有限;④ 僅5篇論文進行了安全性評估,12項研究有高偏倚風險;⑤ 總體來說,開菲爾對健康人群是安全的,然而其健康益處仍需更多高質量人體試驗來檢驗。

【主編評語】

開菲爾(kefir)是一種傳統發(fā)酵乳飲品,Nutrition Reviews近期發(fā)表文章,基于現有的隨機對照試驗,對開菲爾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進行了系統評價。(@mildbreeze)

【原文信息】

The effects of kefir consumption on human health: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2022-08-01, doi: 10.1093/nutrit/nuac054

冠狀病毒在冷藏及冷凍魚肉制品中的長期存活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5.005]

① 在冷藏和冷凍30天后,檢測魚和肉制品上的脂質包裹RNA噬菌體Φ6以及兩種動物冠狀病毒——鼠肝炎病毒、傳染性胃腸炎病毒(作為新冠病毒替代物)的存活率;② 相比-20℃,4度時雞、牛肉、豬肉和三文魚上的病毒替代物存活率更低,而高濃度的病毒在冷藏和冷凍下的存活期均延長;③ 需更多措施防止病毒污染食物、食物加工表面、工人的手部、食物加工工具(如刀),且需在包裝前對食物進行足夠的消毒處理。

【主編評語】

在活體農貿市場、屠宰場及肉類加工廠等環(huán)境下,新冠病毒可能通過肉類、禽類及海鮮傳播。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上發(fā)表的一項最新研究結果,在不同儲存條件(冷藏及冷凍)下,對魚及肉制品上的冠狀病毒存活率進行了對比分析。(@aluba)

【原文信息】

Persistence of Coronavirus Surrogates on Meat and Fish Products during Long-Term Storage

2022-06-07, doi: 10.1128/aem.00504-22

每天1個雞蛋,有助于冬天維持維生素D水平

Journal of Nutrition——[4.687]

① 51名25-40歲的澳大利亞人隨機均分為三組,每周分別攝入2個、7個及12個雞蛋,干預為期12周;② 干預結束后,每周攝入7個雞蛋組及每周攝入12個雞蛋組的平均血清25(OH)D濃度無顯著變化,而每周攝入2個雞蛋組的平均血清25(OH)D濃度顯著降低了28.6 nmol/L;③ 干預結束后,每周攝入2個雞蛋組的平均血清25(OH)D濃度顯著低于每周攝入7個雞蛋組及每周攝入12個雞蛋組;④ 三組之間的血脂無顯著差異。

【主編評語】

維生素D缺乏是冬天常見的健康問題。雞蛋中富含維生素D,包括維生素D-3及25-羥基維生素D-3(25(OH)D3),后者增加血清25-羥基維生素D(25(OH)D)的能力更強。Journal of Nutrition上發(fā)表的一項隨機對照試驗結果,在51名澳大利亞年輕受試者中進行為期12周的干預后發(fā)現,相比于每周只吃2個雞蛋,每周吃7個或12個雞蛋可抑制冬天的血清25(OH)D濃度降低。(@aluba)

【原文信息】

Dose–Response Effect of Consuming Commercially Available Eggs on Wintertime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Concentrations in Young Australian Adults: a 12-Week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2022-02-26, doi: 10.1093/jn/nxac044

每日補充抗性淀粉可降低Lynch綜合征患者的上消化道癌癥風險

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3.296]

① 918名Lynch綜合征患者隨機隨機分為兩組,463名每日補充30g抗性淀粉,455名每日補充安慰劑,最多干預4年;② 在最長20年的隨訪期間,抗性淀粉組及安慰劑組分別有52名及53名患者確診結直腸癌,兩組之間無顯著差異;③ 抗性淀粉組有27名患者確診其它Lynch綜合征相關癌癥(胰腺癌、十二指腸癌、卵巢癌、泌尿系統癌癥等),顯著低于安慰劑組的48名(HR=0.54);④ 抗性淀粉組的上消化道癌癥風險顯著低于安慰劑組(確診人數:5 vs. 21)。

【主編評語】

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上發(fā)表的一項隨機對照試驗的10年隨訪結果,每日補充30g抗性淀粉對Lynch綜合征患者的結直腸癌風險無顯著影響,但可降低非結直腸癌癌癥的風險(尤其是上消化道癌癥)。(@aluba)

【原文信息】

Cancer Prevention with Resistant Starch in Lynch Syndrome Patients in the CAPP2-Randomized Placebo Controlled Trial: Planned 10-Year Follow-up

2022-07-25, doi: 10.1158/1940-6207.CAPR-22-0044

感謝本期日報的創(chuàng)作者:aluba,Rustypotatis,Bingbing,阿當,xinyan

相關知識

《自然·醫(yī)學》重磅:70%的糖尿病與不良飲食有關?。鼰嵝哪c日報
Lancet綜述:炎癥性腸病患者的孕期指南
濟寧社會
如何給瘦身團隊取名字
新聞中心-健康報網——健康門戶
節(jié)后綜合征如何緩解 這些方法要學會
飲食健康調查報告(通用10篇)
官渡區(qū)健康營養(yǎng)師咨詢熱線「庚泉供應」
科學網—抗氧化劑在健康與疾病中的作用機制【自然綜述】
醫(yī)學營養(yǎng)療法:通過個性化飲食建議和干預來管理疾病

網址: 飲食如何調節(jié)健康和疾病?同濟團隊29頁綜述詳解|熱心腸日報 http://www.u1s5d6.cn/newsview51403.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