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絡健康之耳鳴、耳聾、痤瘡拔罐療法(十一)
?
辛村夜話
10月22日
耳鳴、耳聾拔罐療法
耳鳴是聽覺功能紊亂而產(chǎn)生的一種臨床癥狀,患者自覺耳內(nèi)有聲,鳴響不斷,時發(fā)時止,重者可妨礙聽覺。引發(fā)耳鳴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有藥物中毒、急性傳染病、噪聲損傷、顱腦外傷及老年性耳聾等。耳聾是指不同程度的聽力減退,輕者耳失聰敏、聽聲不遠或聞聲不真,重則聽力消失。本病常因內(nèi)耳迷路炎、中耳炎、耳硬化、耳內(nèi)腫瘤、藥物中毒、內(nèi)耳震蕩及老年性耳聾等引發(fā)。一般分為風熱侵襲和肝膽火旺2型。
一、風熱侵襲
(一)癥狀
起病較速,突發(fā)耳鳴耳聾,伴鼻塞流涕,或有頭痛、耳脹悶,或有惡寒 發(fā)熱、身疼。
(二)治法
(1)選穴 風池、大椎、風門、下關、支溝、外關。
(2)定位 風池: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
大椎:在背部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
風門:在背部,當?shù)?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大椎穴往下推2個椎骨,其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同 。
下關:在面部耳前方,當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閉口,由耳屏向前摸有一高骨,其下方有一凹陷,若張口則該凹陷閉合和突起,此凹陷為取穴部位 。
支溝: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3 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
外關: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
(3)拔罐方法 閃罐法,每穴閃罐20~30次,每日1次,5次為1療程。
二、肝膽火旺
(一)癥狀
情志抑郁或惱怒之后,突發(fā)耳聾,伴偏頭痛、口苦、鼻咽發(fā)干、便秘、尿黃、面紅目赤、易怒。
(二)治法
(1)選穴 曲池、支溝、外關、行間、太沖。
(2)定位 曲池:在肘橫紋的外側端,屈肘時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仰掌屈肘成45°,肘關節(jié)橈側,肘橫紋頭為取穴部位 。
?
支溝:見前。
外關:見前。
太沖:在足背側,當?shù)?跖骨間隙的后方凹陷處[由第1、第2趾間縫紋向足背上推,至其兩骨聯(lián)合緣凹陷中(約縫紋頭上2橫指)處,為取穴部位。
行間:在足背側,當?shù)?、第2趾間,趾蹼緣的后方赤白肉際處。
(3)拔罐方法 刺絡閃罐法。用梅花針對上述各穴進行輕叩刺,以皮膚微微出血為度,之后給予閃罐,每穴閃罐20~30次,每日1次,5次為1療程。
三、注意事項
(1)預防本病,應避免水、淚進入耳內(nèi),擦鼻涕時兩鼻翼用手指交替壓緊釋出。
(2)耳鳴患者特別要注意調(diào)適情志,不大喜大悲,不暴怒暴怨,保持心態(tài)平衡,心情舒暢。
(3)加強營養(yǎng),勞逸結合,睡眠充足,節(jié)制房事。
(4)拔罐治療耳聾對聽力尚未完全喪失的患者有一定的療效,對聽力已經(jīng)完全喪失的患者療效較差。
(5)治療期間要多注意休息,避免接觸有高分貝噪聲的環(huán)境,必要時要結合中西醫(yī)綜合療法治療。
(6)早期治療,鼓膜可愈合,聽力能恢復,多可治愈,如治療不當,可轉為慢性或變?yōu)樗C。
(7)經(jīng)久不愈者常需要手術根治。
四、病例
某 女 ,65歲。平素性格暴躁,與鄰居吵架后突發(fā)耳聾3天,伴有脅肋部脹悶疼痛,頭痛,口苦口干,面紅目赤。穴取曲池、行間、下關、中渚、外關,采取刺絡閃罐法。用梅花針對上述各穴進行輕叩刺,以皮膚發(fā)紅或微微出血為度,之后給予閃罐,每穴閃罐20~30次,每日1次,5次為1療程。治療1療程后,聽力較前有所恢復,繼續(xù)鞏固2療程,諸癥悉愈。
痤瘡的拔罐療法
痤瘡是指人體的面部、胸部、肩頸部、背項部的局部皮膚表面出現(xiàn)的,形如粟米,分散獨立,分布與毛孔一致的小丘疹或黑頭丘疹,用力擠壓,可見有白色米粒樣的汁液溢出,且此愈彼起,反復出現(xiàn),又稱肺風粉刺。痤瘡是青春期常見的皮脂腺疾病,因青春期性腺成熟、睪丸酮分泌增加、皮脂腺代謝旺盛、排泄增多,過多的皮脂堵塞毛囊口,經(jīng)細菌感染而引發(fā)炎癥所致。本病也可因過食脂肪、糖類、消化不良等因素而引發(fā)。在青春期過后,約30歲大多可自然痊愈。一般分為肺經(jīng)蘊熱、胃腸濕熱、瘀血阻滯3型。
一、肺經(jīng)蘊熱
(一)癥狀
粉刺初起,紅腫疼痛,面部瘙癢,可有口干口渴,小便黃,大便干燥。
(二)治法
(1)選穴 大椎、風門、肺俞、曲池、合谷。
(2)定位 大椎:在背部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
風門:在背部,當?shù)?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大椎穴往下推2個椎骨,其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
肺俞:在背部,當?shù)?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大椎穴往下推3個椎骨,即為第3胸椎,其下緣旁開約2橫指 (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
曲池:在肘橫紋的外側端,屈肘時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仰掌屈肘成45°,肘關節(jié)橈側,肘橫紋頭為取穴部位 。
?
合谷:第1、第2掌骨間,當?shù)?掌骨橈側的中點處(以一手的拇指掌面指關節(jié)橫紋,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的指蹼緣上,屈指當拇指尖盡處為取穴部位。
二、胃腸濕熱
(一)癥狀
粉刺此起彼伏,連綿不斷,可以擠出黃白色碎米粒樣脂栓,或有膿液,顏面出油光亮,伴口臭口苦,食欲時好時壞,大便黏滯不爽。
(二)治法
(1)選穴 大腸俞、天樞、曲池、合谷、內(nèi)庭。
(2)定位 大腸俞:在腰部,當?shù)?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兩側髂前上棘之連線與脊柱之交點即為第4腰椎棘突下,其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天樞:在腹中部,距臍中2寸。
曲池:見前。
合谷:見前。
內(nèi)庭:在足背,當?shù)?、第3趾間,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
(3)拔罐方法 刺絡拔罐法。曲池、內(nèi)庭兩穴用梅花針輕叩刺,以皮膚微微出血為度,之后在曲池穴上拔罐,以有較多血點冒出皮膚為度。余穴用單純拔罐法,留罐10分鐘,每日1次,3次為1療程。
三、瘀血阻滯
(一)癥狀
痤瘡日久,粉刺、膿包都有,質地堅硬難消,觸壓有疼痛感,或者顏面凹凸如橘子皮,女性可有月經(jīng)量少、痛經(jīng)、經(jīng)期痤瘡加重等癥狀。
(二)治法
(1)選穴 膈俞、合谷、血海、委中、太沖。
(2)定位
膈俞:在背部,當?shù)?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
合谷:見前。
血海:屈膝,在大腿內(nèi)側,髕底內(nèi)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nèi)側頭的隆起處(坐位,屈膝成90°,醫(yī)者立于患者對面,用左手掌心對準右髕骨中央,手掌伏于其膝蓋上,拇指尖所指處為取穴部位 。
委中:在腘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
太沖:在足背側,當?shù)趌跖骨間隙的后方凹陷處[由第1、第2趾間縫紋向足背上推,至其兩骨聯(lián)合緣凹陷中 (約縫紋頭上2橫指)處,為取穴部位 。
(3)拔罐方法 刺絡拔罐法。膈俞、委中、太沖3穴用梅花針輕叩刺,以皮膚微微出血為度,之后在膈俞、委中兩穴上拔罐,以有較多血點冒出皮膚為度。余穴用單純拔罐法,留罐10分鐘,每日1次,3次為1療程。
四、注意事項
(1)嚴禁用手擠壓皮疹,以免引起繼發(fā)感染,遺留瘢痕,有礙美容。
(2)本病以脂溢性為多,治療期間禁用化妝品及外擦膏劑,宜用溫水硫磺肥皂洗面,以減少油脂附著面部而堵塞毛孔。
(3)治療期間多休息,避免過食脂肪、糖類食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戒除煙酒,多食新鮮蔬菜及水果,保持大便通常。
五、病例
某 女 ,26歲。面部紅疹發(fā)癢半年,此消彼起,持續(xù)不斷,搔破后灼熱疼痛,伴有口干口苦,大便秘結。查體:面部皮疹紫紅、油光發(fā)亮,大者如綠豆,小者如米粒,邊緣清楚,有的皮疹可見有白色膿點。穴取內(nèi)庭、大腸俞、天樞、曲池、合谷,采取刺絡拔罐法,上述各穴用梅花針輕叩剌,以皮膚發(fā)紅或微微出血為度。上述各穴(除內(nèi)庭外)拔罐后留罐10分鐘,每日1次,3次為1療程。共治療4療程后痊愈,1年后隨訪未見復發(fā)。
相關知識
十二條經(jīng)絡.doc
五官氣功保健法之耳功
中藥調(diào)理耳鳴
肚子上拔火罐能減肥嗎?可以每天拔嗎?
中醫(yī)針灸治療耳聾:傳統(tǒng)針法與現(xiàn)代研究的碰撞
中醫(yī)怎么針灸治療痤瘡
拔罐減肥食譜
有哪些防止耳鳴小方法
拔罐方向的醫(yī)學
防風通圣丸治療耳鳴
網(wǎng)址: 經(jīng)絡健康之耳鳴、耳聾、痤瘡拔罐療法(十一) http://www.u1s5d6.cn/newsview624358.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