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蜂的別名有很多,例如竹蜂、竹蜜蜂、熊蜂、烏蜂和留師等。竹筒蜂的外形非常肥大,體長在25毫米左右,顏色為黑色,絨毛柔軟且多。竹筒蜂經(jīng)過一定的加工后可以入藥,在小兒驚風、清熱止痛和消腫等方面療效都很顯著,下面小編就介紹下竹筒蜂的形態(tài)、加工方法及功效和用途都有哪些。
竹筒蜂蟲較大,長25~29mm。竹筒蜂的身體及足部密被黑色絨毛,中胸及翅下方,腹部各節(jié)背板兩側(cè)和腹末端毛長而濃密,顏面為棕色絨毛。竹筒蜂的翅基部藍紫色,向外緣頂部呈黃銅色,均有金屬光澤。
將盛有竹筒蜂的竹筒加熱。把竹筒蜂悶死,然后剖竹取出。用網(wǎng)兜捕到的竹筒蜂,則放入布袋內(nèi),置于沸水內(nèi)燙死。然后放在0.6%一1%的鹽水腌漬2~3小時,撈出,滴干水,攤在竹篩上曬干或用炭火烘干。成品置于玻璃瓶內(nèi)。加入適量樟腦餅,密封瓶口,以防蟲蛀。商品以足干,原個,蜂體鈍圓肥大,長約3厘米,黑色,密生柔軟黑絨毛,腳黑而短,翅膀紫藍色有金色光澤,竹筒蜂的尾部半透明,無破碎、蟲蛀、霉壞者為佳。
竹筒蜂具有清熱化痰,定驚,主治小兒驚風,咽喉腫痛,乳蛾,幾瘡,風水痛腫的功效與用途。
1、《廣西中藥志》:“清熱瀉火,祛風。治齒蟹,口瘡,咽痛,小兒驚風。”
2、《常見藥用動物》:“祛風止驚,開竅消痰,清熱止痛?!?
3、《廣西中藥志》:“虛寒無火者禁用?!?
4、《陸川本草》:祛風化痰,行氣消腫,治風痰閉竅,氣喘腹脹,風水浮腫,小兒急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