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夏季健身謹防運動性中暑

夏季健身謹防運動性中暑

來源:泰然健康網(wǎng) 時間:2024年12月23日 22:03

跑步、騎行、游泳、飛盤、廣場舞……炎炎夏日也擋不住大家對運動的熱愛。不過進入三伏天,尤其是在“大暑”時節(jié),全國多地開啟高溫高濕“燜燒”模式,在這樣天氣下運動要特別警惕中暑等意外的發(fā)生,避開高溫時段、合理防曬、適度健身,科學運動才能收獲健康。

進入三伏天標志著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潮濕悶熱的日子來臨了,今年的三伏長達40天。俗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但是三伏天溫度高、濕度大、氣壓低、風速小的天氣特點也給不少人健身帶來風險和挑戰(zhàn)。

科學認識“夏練三伏”

“夏練三伏”源于中醫(yī)冬病夏治的說法。在中醫(yī)理論中,三伏天是人體血脈運行充盈,氣血比平時旺盛的時期,因此非常有利于吸收氧氣養(yǎng)元固本,易于藥物吸收?!叭N”“三伏天灸”等就是基于此原理祛風驅寒,達到養(yǎng)生作用。不少運動愛好者還特意追求“夏練三伏”的高效狀態(tài),那么“夏練三伏”有沒有道理呢?

對此,體育總局科研所國民體質與科學健身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張彥峰科學解釋了“夏練三伏”的原理,“‘夏練三伏’表達的一種節(jié)氣狀態(tài)下的鍛煉方式”,夏季三伏天特點是氣溫高和悶熱,在氣溫高的情況下,機體的基礎代謝會增高。機體為了適應高代謝狀態(tài)的能量需求,主要表現(xiàn)就是冠狀脈會增粗,來提高心臟的功能,從而全身的血液供應也能增加。而通過三伏天運動,可以使其效果放大。例如供血量充足之后,其交感神經系統(tǒng)興奮性會下降,副交感神經興奮性提高,能夠有效降低心率,減少心臟代謝。

其次由于三伏天氣溫高,大氣壓強變低,在呼吸過程中由于外界大氣壓強變低,其入肺的空氣量就會下降,導致出現(xiàn)“悶”的現(xiàn)象。然而運動過程中,機體需要更多的氧氣來滿足機體運動時所需,所以在運動中不僅會出現(xiàn)呼吸加快的現(xiàn)象,還會出現(xiàn)呼吸加深。而呼吸的加深加快就會調動肺的功能,經過長時間調動肺的活性,久而久之呼吸系統(tǒng)的功能也會上升,使氣體交換更加充分,血液中氧含量增高,就更好地保證了人體新陳代謝的需要。

最后,由于心肺功能在運動中能有效地提高,由此產生了一些連帶效應,也有助身體健康。例如,在運動之后能夠提高食欲、促進消化、改善代謝等。經過長時間的運動還能夠提高骨、關節(jié)和肌肉等運動器官和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減低疾病風險,保護身體健康。

運動選擇合適時間

“不過‘夏練三伏’并不是表示要在中午的烈日下進行鍛煉,”張彥峰特別提醒:“運動要選擇合適的時間,在天氣相對比較涼爽的時間段進行戶外活動,避免中午及下午時段,也就是11時至16時這段時間,最好選擇清晨或者太陽落山以后的時段進行運動,并遵循長期、系統(tǒng)、科學的運動原則,同時注意運動前、運動中補水,對于一般的運動愛好者來說,普通的礦泉水或白開水就足夠,少量多次飲用,一般每次補充150毫升為宜。如果覺得出汗量相對比較大的話,可以補充一點淡鹽水。另外,如果在運動當中出現(xiàn)中暑,感覺自身不適,要及時進行休息,出現(xiàn)運動損傷,要及時采取措施?!?/p>

專家表示,在運動項目的選擇上,大家可選擇游泳、羽毛球、瑜伽等在場館內進行的運動會更加舒適。運動方式上應該選擇有氧運動與抗阻運動相結合,不要忽視肌肉力量的練習。另外提醒大家注意,運動結束以后,一定要有一個放松的過程,做5至10分鐘的低強度有氧鍛煉和拉伸,提升健身效果,在運動前應做好熱身活動,根據(jù)身體情況適當降低運動強度,有利于運動健康,避免運動傷害發(fā)生。

謹防運動性中暑

中暑指因為高溫導致人體體溫調節(jié)功能障礙,體內熱量難以散發(fā),引發(fā)神經系統(tǒng)受損,從而出現(xiàn)中暑的癥狀。當溫度超過32攝氏度或濕度超過70%的時候,就要謹防中暑。中暑輕者會出現(xiàn)頭暈、乏力、嘔吐等癥狀,重者會產生痙攣、暈厥、衰竭、休克等,嚴重時危及生命,尤其是老年人、冠心病患者、體弱者及強體力活動者長時間在戶外高溫環(huán)境下最容易中暑,一次傷害對人體機能的不良影響可能會持續(xù)一周左右。而運動性中暑主要是肌肉運動時,產生的熱量超過身體能散發(fā)的熱量而造成體內的過熱狀態(tài)。表現(xiàn)為發(fā)熱、潮紅、干燥、伴有出汗,并出現(xiàn)意識不清、精神錯亂,嚴重時出現(xiàn)癲癇、抽搐和昏迷。

專家提醒,夏季健身要注意衣著舒適,選擇佩戴太陽帽以遮擋陽光,這樣能避免陽光直射人體,同時還應穿著一些淺顏色、透氣性良好、寬松的衣物,材質以吸汗速干面料為首選,在運動后,應及時換下被汗水浸濕的衣物。運動后千萬不要立即洗澡,因為這時機體受到熱水刺激后,會導致肌肉和皮膚的血管擴張,使流向肌肉和皮膚的血液進一步增加,從而導致其他器官供血不足。運動前后,應多補充蛋白質、維生素,少吃油膩食品,這樣可以有效地保持人體機能平衡,有利身體健康。

中暑了怎么辦?

中暑后可以采取4步急救措施:

1. 通風放松

將患者搬至通風陰涼處平躺,解開衣扣、腰帶,雙腳抬高。

2. 快速降溫

及時進行降溫,可分為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

物理降溫:用冷毛巾捂住患者額頭,有條件情況下還可以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擦拭全身,然后用扇子或者電風扇吹風,以加速散熱。

藥物降溫:服用解暑片或藿香正氣丸。

3. 避免脫水

等患者清醒后補充水分,若患者清醒,應為其補充含鹽分或者小蘇打的清涼飲料,避免脫水,但不要給予大量冷飲,也不宜大量補充水分,不然會引起腹痛、嘔吐和惡心等不適癥狀。

4. 及時就醫(yī)

若患者失去知覺,可按壓人中穴和合谷穴,使其恢復意識;若出現(xiàn)高熱、昏迷、抽搐、呼吸心跳驟停等意外,應立即就醫(yī)。

另外,除了身體中暑外,也要提防“情緒中暑”,又叫夏季情感障礙綜合征,即長時間暴露在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中從事體力或腦力活動,導致人體體溫調節(jié)功能紊亂,從而引發(fā)如認知功能下降、情緒不穩(wěn)定、行為異常等癥狀。

長期睡眠不佳、工作壓力大、高溫天氣下長時間作業(yè)、性格爭強好勝以及本身就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疾病等人群是“情緒中暑”的高危人群,對此有如下建議:

調節(jié)心情,保持開朗樂觀的心態(tài);

清晨或傍晚天氣涼爽時適當運動;

吃一些清淡開胃的食物,及時補充水和維生素;

保證充足的睡眠;

避免在炎熱的時候外出,同時避免在封閉的空間中久待。(轉自7月27日《中國體育報》05版)

相關知識

夏季戶外運動怎么預防中暑
夏季防中暑吃什么水果 夏天如何預防中暑
夏季跑步會中暑嗎 如何預防中暑
幼兒夏季防暑有哪些健康小常識
?夏季防暑降溫的小妙招
夏末貪涼快 謹防陰暑傷身
老人夏季要如何預防中暑?
夏季高溫預防中暑的飲食原則
夏季防暑小知識 遠離中暑就該這樣做
夏季悶熱難耐 防暑小技巧來防身

網(wǎng)址: 夏季健身謹防運動性中暑 http://www.u1s5d6.cn/newsview758239.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