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心臟康復網 2020ESC運動指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運動建議 心臟康復網

心臟康復網 2020ESC運動指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運動建議 心臟康復網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23日 22:54

2020年8月29日,歐洲心臟病學會頒布《2020ESC運動心臟病學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體育鍛煉指南》(2020 ESC Guidelines on sports cardiology and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江蘇省人民醫(yī)院婦幼分院心臟科副主任劉燕榮將其中有關心力衰竭部分內容譯成中文?,F(xiàn)將譯文分享如下,供大家參考。

01

背景

大多數(shù)關于慢性心力衰竭運動康復的證據,來源于一些已接受藥物優(yōu)化治療后病情穩(wěn)定的心力衰竭病人,被證實實施運動訓練是安全的。這些研究的meta-分析顯示運動康復訓練可以顯著提高心衰患者的運動耐量和生活質量,中度降低所有原因和心衰相關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

02

危險分層和初步評估

藥物治療后病情穩(wěn)定的心力衰竭患者才考慮運動介入,在開始運動介入前應做危險分層和評估:

1.排除運動的禁忌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靜息或運動期間出現(xiàn)低血壓或血壓明顯升高、心臟病情不穩(wěn)定、心力衰竭癥狀惡化、治療后仍有心肌缺血或伴有嚴重的治療尚未優(yōu)化的肺部疾病。

2.評估心臟基線狀態(tài):完整的心臟評估包括心衰嚴重程度和合并癥情況(如完善BNP和心超)。極量運動試驗(最好是心肺運動評估系統(tǒng))對評估患者的運動功能、是否有運動誘導的心律失常或血流動力學異常,并根據峰值氧耗量(VO2peak)或靜息和運動時最大心率制定運動處方。

3.優(yōu)化心衰藥物治療:所有的患者應接受指南導向的抗心衰治療,包括需要時的器械植入。

運動方案應遵循個體化的原則,根據患者癥狀和運動試驗時獲得數(shù)據,如最大運動能力、心率反應或心律失常等情況,在數(shù)周內逐漸調整,房顫患者運動量的評估應使用主觀勞累程度(Brog’s評分)。

高?;颊咴谶\動初期更應密切關注,理想的運動康復應在運動時有全程心電監(jiān)護,無心電監(jiān)護的家庭康復階段增加運動量時更要小心。完善所有的數(shù)據測量,整體評估考慮心衰患者(包括高強度運動或嚴重心衰患者),考慮其運動風險低,根據患者的年齡和依從性采取個體化方案,并密切隨訪。隨訪的間隔時間應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和并發(fā)癥情況,至少每3-6個月隨訪一次。

高?;颊咴谶\動初期更應密切關注,理想的運動康復應在運動時有全程心電監(jiān)護,無心電監(jiān)護的家庭康復階段增加運動量時更要小心。如果完全遵循這些措施,即使是高強度運動或嚴重心衰患者,運動的總體風險也很低。至少每3-6個月復查一次心臟檢查以調整康復方案,要根據患者的年齡、依從性、病情嚴重程度和并發(fā)癥情況等采取個體化隨訪方案。

03

心衰患者運動康復形式和體育運動

心力衰竭患者經過危險因素控制和優(yōu)化治療后,應及時開始運動康復計劃。最初家庭康復訓練計劃也應接受運動處方的制定和監(jiān)測。無并發(fā)癥的心衰患者可以考慮中-高強度的娛樂性體育運動和有計劃的運動訓練平行進行。一旦制定運動處方,應在最大運動強度時加強監(jiān)護,如心率監(jiān)測。如果監(jiān)測未發(fā)現(xiàn)運動誘導的心律失?;蚱渌惓?,所有娛樂性運動項目都可以進行。

1.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已被證實在心衰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所以癥狀穩(wěn)定的心衰患者(NYHA I-III級)均應有氧運動,有氧運動的量應遵循之前頒布的ESC和AHA指南,最常用的運動方式是中等強度的持續(xù)運動(MCE)。NYHA III級的患者在最初1-2周內建議低強度運動(<40% VO2peak),根據情況逐漸增加至50%-70% VO2peak,最終達到85% VO2peak的目標劑量。

2.高強度間隙運動(HIIT)方案

高強度間隙運動(HIIT)方案可作為低危患者替代方案,最近meta分析顯示HIIT比MCE更能短期內提高射血分數(shù)下降心力衰竭(HFrEF)患者的VO2peak,但這種優(yōu)勢在等熱卡亞組分析研究中消失。HIIT可推薦給低危穩(wěn)定心衰患者從低-中強度有氧運動,回歸到高強度有氧或耐力運動的過渡。

3.抗阻運動

抗阻運動可作為有氧運動的一種補充,但不能代替有氧訓練,因抗阻運動可以阻止骨骼肌丟失和去適應狀態(tài),但對心臟不增加額外負擔。訓練的強度應掌握在可重復10-15次和主觀勞累程度 Brog’s 評分15分。骨骼肌功能改變和肌肉丟失量明顯的情況下,運動訓練最初應通過抗阻訓練,聚焦在提高肌肉量。

低危穩(wěn)定型心衰想回歸力量型運動(如舉重)者應進行抗阻訓練。一項Meta分析顯示抗阻訓練作為一項簡單運動,能提高不能參加有氧運動的HFrEF患者的肌肉力量、有氧運動能力和生活質量。同樣在嚴重心衰或運動極低的患者,訓練小肌肉群的抗阻運動是安全的。

優(yōu)化慢性心衰患者運動量(FITT)

4.呼吸訓練

呼吸肌訓練可增加VO2peak,改善呼吸困難和肌肉力量,每周數(shù)次訓練課程,強度為最大呼吸壓力的30-60%,每次持續(xù)15-30min,平均共10-12周。嚴重呼吸肌功能低下的患者,初始訓練的強度應適當降低,逐漸增加強度直至能參加常規(guī)運動康復。

5.水上運動

心衰患者不推薦水上運動,因水上運動增加血容量和心臟前負荷。然而最近的meta分析卻顯示心衰水上運動是安全和有效的。

譯者簡介:

劉燕榮:江蘇省人民醫(yī)院婦幼分院心臟科副主任,浙大學士、碩士,南京醫(yī)大博士。擅長多學科合作提高心臟病患者生活質量以及心力衰竭、高血壓、腫瘤心臟病、冠心病、孕產婦心臟病的診治。

聲明:
1.本網站所有內容,凡是注明 “來源:心臟康復網”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授權轉載時須請注明“來源:心臟康復網”。
2.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學術分享的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更改或刪除。

相關閱讀:

ACSM關于新冠病毒流行期間保持體力活動建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提高心衰患者管理質量減少發(fā)病和死亡冠心病患者運動治療中國專家共識范志清教授:心臟康復中的阻力訓練冠心病心臟康復主動與被動運動處方的研究進展

相關知識

4S呼吸肌康復訓練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響分析 心臟康復網—心臟康復領域專業(yè)學術平臺
慢性心力衰竭心臟康復中國專家共識
抗阻力運動對老年心動過緩患者的康復效果研究 心臟康復網—心臟康復領域專業(yè)學術平臺
慢性心力衰竭的康復運動包含哪些運動呢?
慢性心力衰竭運動康復適應癥及禁忌癥
2014慢性穩(wěn)定性心力衰竭運動康復中國專家共識.PDF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實施運動康復護理的效果觀察
心肺運動試驗的指標及結果解讀 心臟康復網—心臟康復領域專業(yè)學術平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的護理進展.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參與護理干預方案的構建

網址: 心臟康復網 2020ESC運動指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運動建議 心臟康復網 http://www.u1s5d6.cn/newsview759122.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