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非物質文化遺產角度審視中國婦女的“坐月子”習俗
中國特色“坐月子”系列開篇!
母乳喂養(yǎng)對媽媽和嬰兒有很多好處,“坐月子”又是中國的傳統(tǒng)習俗,不同地域習俗各異,那么各地如何“坐月子”?“坐月子”期間又有何禁忌?怎么做既保證乳汁分泌又促進產婦身體復原?這系列話題引起大家的廣泛熱議及關注!在8月份母乳喂養(yǎng)周即將來臨之際,中國國營養(yǎng)學會特意組織各地數十位營養(yǎng)專家共同來探討這個話題,那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各地營養(yǎng)專家怎么說?
從非物質文化遺產角度審視中國婦女的“坐月子”習俗
作者:汪之頊 中國營養(yǎng)學會婦幼營養(yǎng)分會副主任委員
“坐月子”是民間對婦女生產后度過產后恢復期特定生活方式的一種俗稱?!白伦印钡牧曀字饕餍杏诎ㄖ袊趦鹊膩喼抟恍﹪液偷貐^(qū),當然以中國最為突出。 “坐月子”概念的本意是指在產后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里,通過保持特定生活方式,實現產婦身體復原,發(fā)揮防病甚至治病的作用。從現代醫(yī)學角度講, “月子”實際上是指的婦女生產后的產褥期(即從分娩結束到產婦身體恢復至孕前狀態(tài)的一段時間,現代婦產科學規(guī)定為產后六周);“坐月子”可以理解為以不同于平常的特別生活方式度過產褥期,以追求最大健康效益。
“坐月子”的歷史
“坐月子”傳統(tǒng)形成的源頭和歷史發(fā)展脈絡并不十分清晰,有文獻認為 “坐月子”的歷史記載最早可以追溯至西漢《禮記內則》,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稱之 “月內”,是一種產后必須進行的儀式性行為。在此后的歷代有關婦產科疾病的中醫(yī)文獻中也不斷提及相關內容,包括產后病、產后調理和生活禁忌。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婦女 “坐月子”傳統(tǒng)和習俗,除了原始認知中人們認為女性經血不潔、分娩污穢,恐懼觸怒神佛、招致疾病和災難外,更大的影響和依據來自中醫(yī)對于妊娠與分娩身體虛弱的看法,需要在飲食和護理環(huán)境等方面必須有一定的禁忌保護。中醫(yī)為 “坐月子”提供的醫(yī)學依據,是“坐月子”習俗主要流行于以中國為主的亞洲地區(qū)的原因。千余年來,隨著中醫(yī)理論與實踐的發(fā)展,以及與生育相關的身體觀念的變化,日益形成了今天廣為人知的 “月子”觀念與 “月子禁忌”,后者構成了中國產婦 “坐月子”的具體內容。
由于地域、氣候和民族習慣等等不同,中國不同地區(qū)婦女 “坐月子”習俗的細節(jié)內容存在差異,但歸納起來發(fā)現其行為習慣的核心基本一致,可以概括為飲食禁忌,行為禁忌和環(huán)境禁忌。
飲食禁忌的常見例子有“產婦坐月子不能吃蔬菜、水果及生冷食物”,理由是吃生冷食物會傷脾胃、傷牙齒,應專吃雞蛋、小米粥、雞線面、紅糖糯米飯和油炸糯米丸等單一的熱性食物,而且只能是吃母雞;還有“月子里不能讓產婦喝白開水,只能喝雞湯、桂圓湯、紅糖水”等。
行為禁忌方面如 “產婦坐月子不能洗澡、洗頭”,因為產后頭皮骨縫和毛孔大開,加之氣血兩虛,洗頭洗澡易使?jié)裥昂秃扒秩腩^皮內及體內、關節(jié)中,并滯留于此,日后會經常頭皮痛、頭痛、全身關節(jié)疼痛、周身氣血凝滯、月經不調?!霸伦永锂a婦不能刷牙、梳頭”,如果產婦刷牙、梳頭會引起牙齒松動、脫落及頭皮痛。“產婦坐月子不能下床活動,要躺在床上”,認為這樣身體才能恢復得快、恢復得好。
環(huán)境禁忌方面,“月子里產婦不能外出見風,即使臥床也要遮擋嚴實,以防中風”,所以月子產婦須深居室內、臥床不起、緊閉門窗,即使在炎熱的夏季,也須包頭蓋被、穿長褲及長衣、長襪,并扎緊袖口和褲腳。“產婦坐月子生人不能入室”,認為讓生人進屋會帶來邪氣。
西方的傳統(tǒng)
與中國婦女中廣泛存在的“坐月子”習俗相比,現代醫(yī)學沒有“坐月子”的說法,西方發(fā)達國家婦女也沒有“坐月子”的習慣?,F代婦產科學將產婦從胎盤娩出至全身器官(除乳腺外)恢復或接近懷孕前的正常狀態(tài)所需的時間稱為產褥期,一般為6周。
產褥期內,要求產婦需要得到良好的休息和適當的營養(yǎng),并進行一定的身體鍛煉。而除了避免托舉重物的要求外,現代醫(yī)學對于婦女產后恢復的系統(tǒng)理論和臨床經驗與中國傳統(tǒng)“坐月子”習俗的依從和禁忌要求之間,存在廣泛而尖銳的矛盾。
以美國為例,雖然美國醫(yī)生也認為產婦“無論是順產或者剖腹產,都需要時間去恢復”,但其建議的“身體護理”、“營養(yǎng)攝入”和“情緒健康”恢復措施中,“坐浴洗澡”、“飲食簡單化”、“把最喜歡的食物凍起來,需要的時候放到微波爐加熱就行了”、“盡量每天出門,找朋友喝咖啡或加入新媽媽支持小組”、“散步和游泳是很好的選擇”、“每天洗澡”、“充分的鍛煉和足夠的新鮮空氣”等等,都與中國“坐月子”習俗的要求格格不入。
在西方醫(yī)學體系的影響下,在西方發(fā)達國家,婦女基本沒有“坐月子”習俗,包括移民西方國家的亞洲甚至中國裔婦女,生產后不“坐月子”,休息幾天就開始上班工作。
為什么要“坐月子”,它科學嗎?
中國婦女 “坐月子 “習俗在這種傳統(tǒng)依據與現代醫(yī)學矛盾,國內外觀念沖突中備受關注、爭議甚至批判,當然也在不斷地發(fā)生著變化。當前,無論是婦幼保健專業(yè)人員,還是普通百姓,都在面對和參與討論著這樣一些問題:為何西方國家的產婦不用“坐月子”?“坐月子”到底有無醫(yī)學根據?“坐月子”有什么優(yōu)缺點?等等。
從歷史發(fā)展上看,中醫(yī)對婦產科疾病的觀點和實踐是“坐月子”習俗演化、形成的最重要基礎。但目前中醫(yī)從業(yè)人員仍然認為并強調“坐月子”傳統(tǒng)是有其醫(yī)學根據的,不能隨便拋棄。更有中醫(yī)從業(yè)人員借助傳統(tǒng)理論,進一步演繹“坐月子”適應于現代生活的外在形式。
與之對應的是,國內圍產保健專業(yè)人員在沒有現代醫(yī)學理論支持的情況下,并不認為“坐月子”是必要之舉,但卻仍然在某種程度上幫助維持這一傳統(tǒng),或者說對“坐月子”習俗保持了適度的妥協(xié)。最顯露這一態(tài)度的做法是,包括產科醫(yī)師在內的圍產保健從業(yè)者進行了大量的調查性研究,探討“月子禁忌”的科學性與相關影響。
但不可否認,這些探討基本都是由質疑和否定 “坐月子 “合理性的壓力推動的,目的在于調查陋習的流行和存在程度,尋找措施消除所謂“陋習”,以更好地落實產褥期衛(wèi)生保健。也就是說,盡管西醫(yī)體系內保健從業(yè)者對“坐月子”習俗保持了一定妥協(xié),更多人深層的看法是否定和摒棄,認為 “坐月子 “是傳統(tǒng)陋習,即使眼前受傳統(tǒng)習慣影響不能完全擺脫,但長期看沒有保持的必要,更沒有推動發(fā)展的動力。
產婦和家庭成員作為“坐月子”主體和載體,總體上認可“坐月子”的合理性,一般深信其作用。尤其是在廣大農村和非核心都市區(qū)的城鎮(zhèn)居民中,“坐月子”傳統(tǒng)和相關生活禁忌依然保持活力。目前絕大部分中國家庭愿意而且也會很好地遵從 “坐月子 “習俗。
例如
2006年報告河北某農村村莊被訪產婦中有 90%較少或不吃水果, 91%不接觸涼水, 97%的不洗澡或次數明顯減少; 96%不出家門;
2006年報道的湖北農村產婦在月子里不吃奶類、水果、內臟的比例分別為 95.9%、90.9%、55.9%。
2010年對寧夏銀川市和海原縣 843名產婦的調查結果顯示, 39.1%的婦女在月子里居室從不通風, 56.0%從不曬太陽,44.1%不洗澡, 21. 6%不洗腳, 37.8%不洗頭, 22.1%不刷牙,其中漢族婦女尤其突出, 66. 2%不洗澡,31.3%不洗腳,56.2%不洗頭。
即使 2013年報道的在經濟較為發(fā)達的浙江紹興市越城區(qū)某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城市社區(qū))進行的調查顯示,仍然有 51%產婦在月子里不洗澡,其中低文化程度者不洗澡的比例高于 60%;整個月子內“不下床”的比例達到 1/4。
上述“坐月子”行為的現狀,是在沒有任何現代支持(包括衛(wèi)生保健人員建議、媒體輿論等支持)的情況下的客觀存在,而且或多或少經歷了摒棄“坐月子”陋習的宣教后的結果。在中國各地無論城鄉(xiāng),無論文化程度,“坐月子”傳統(tǒng)根深蒂固,縱使現代年輕產婦厭煩“月子”,但也不得不聽從家庭中年長者尤其是婆婆和娘家媽媽等年長女性的建議 ,耐心“坐月子”。這說明“坐月子”習俗依靠其自身某些特殊的力量頑強地存續(xù)。
移居西方國家的華裔女性“坐月子”的例子則可以很好地說明“坐月子”習俗的驅動力。那些在國外生活、懷孕生產的婦女,盡管完全籠罩于西醫(yī)話語與醫(yī)療環(huán)境下,大多依然也沒有放棄“坐月子”的習俗,最多是針對某些具體禁忌做靈活調整,或者克服醫(yī)療和社會環(huán)境限制,盡量去做,在吃喝方面盡量注意。這些事實說明,“坐月子”習俗的驅動力,并不真正來源對衛(wèi)生保健的追求,而是受傳統(tǒng)文化的驅動,盡管這種傳統(tǒng)文化源自于中醫(yī)養(yǎng)生的長期熏染。
“坐月子”與家庭
作為由傳統(tǒng)文化驅動的 “坐月子”習俗,其真正效益可能并不在于更快、更好的產褥期機體恢復,而可能更多體現在彰顯家庭倫理與和諧,突出婦女權利和地位。例如傳統(tǒng)“坐月子”中多由家庭年長女性提供照顧,她們根據自身的經驗和知識實施護理、提出指導,從中可體現年長者的權威;反過來對照顧者權威的信賴又體現出產婦家庭關系重要性的認同。這種家庭信賴關系既是“坐月子”傳統(tǒng)得以持續(xù)的原因,也是保持“坐月子”傳統(tǒng)追求的結果。
此外,“坐月子”傳統(tǒng)為女性提供了一個在男權體系內突出權利和地位的有效途徑。人口生產是家庭和社會的重要任務,但在男權社會,婦女在孕育過程中付出的巨大辛勞往往容易被忽視,通過”坐月子”過程中更多的休息、接受照顧等,婦女在家庭獲得更多尊重和認可,獲得充分休息和自我決定的權利。
心理健康更有可能是“坐月子”習俗的另外一個重要收益。畏懼心理和從眾心理也是“坐月子”習俗得以不斷維持的重要因素。千百年來民間輿論對“坐月子”重要性的極度渲染,使產婦在心理上潛伏了遵從“坐月子”習俗的依賴,并通過心理因素影響機體健康。因此遵從“坐月子”的各種生活要求,不管其合理性如何,都會給產婦心理健康來帶積極影響。研究顯示,由婆婆等夫家人照顧月子的產婦,產后抑郁的發(fā)生風險明顯高于自己母親等娘家人照顧者;此外,丈夫照顧月子的滿意程度也是產后抑郁的風險因素。
未來該怎么做?
綜上所述,“坐月子”傳統(tǒng)及相關生活習俗不是一個單純的產后保健的話題,而是具有巨大社會學價值的民俗化生活準則,帶有強烈的社會屬性、文化屬性和生活屬性。
隨著現代科學的發(fā)展和日趨強烈的國際化影響,地域性或民族性風俗習慣會受到強烈沖擊乃至消亡。如果僅僅從產后護理和圍產保健角度看待 “坐月子”習俗,會嚴重損傷其價值,甚至使其走向滅亡和消失。“坐月子”習俗作為亞洲地區(qū)特別是中國民間極受重視的傳統(tǒng)習俗,具有很強的民族特色,完全有必要從挖掘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角度,給予充分的認識、保護和引導。
反過來看,“坐月子”習俗畢竟是針對婦女產褥期身體恢復和健康保健的特定生活方式,不管其外在表現形式如何,必須符合促進健康的大方向,至少不應阻礙健康促進,這是“坐月子”習俗得以保持和發(fā)揚光大的最重要前提條件。這些特點需要得到全社會的關注,尤其是衛(wèi)生保健專業(yè)人員。從保護文化的高度,引導“坐月子”習俗的合理繼承和發(fā)展創(chuàng)新,對此衛(wèi)生專業(yè)人員責無旁貸。
參考文獻1. 茍文麗 ,著.婦產科學 (第 8版).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 2013.2. 從 “治未病 “理論談中國特色 “坐月子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 2010(11),12(11):97-98.3. 月子習俗的儀式分析與禁忌解讀 .牡丹江大學學報 . 2014(8), 23:113-115.4. 劉兵 ,盧衛(wèi)紅 .”坐月子 “的性別文化研究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09(11), 31:51-60.5. 周穗贊,王曉莉,王燕,等 .河北省某村婦女產褥期傳統(tǒng)行為及相關疼痛性疾病研究 .中國婦幼保健 . 2006, 21:2708-2710.6. 崔艷杰,毛麗梅,劉兆強,等.湖北農村婦女產褥期飲食習慣與健康關系的調查分析 .中華護理雜志 . 2006(1), 41(1):43-44.7. 陳起燕 , Joanna R.福州地區(qū)部分產婦 “坐月子 “傳統(tǒng)習俗的調查 .福建醫(yī)科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07(3), 8(1):28-31.8. 李寧喬慧郭文琴,等.寧夏地區(qū)婦女產褥期行為調查 .中國公共衛(wèi)生 . 2011(11),27(11):-14601459(,).(,)9. 400例產褥期婦女保健調查分析 .現代診斷與治療 . 2013, 11(8):2556-2557.
圖片來源于網絡
相關知識
中元節(jié)的習俗
女人產后為什么要坐月子
中國婦女哺乳期膳食意義、影響因素和營養(yǎng)原則
中國茶文化與茶健康
中元節(jié)常見的四大習俗
中國孕期婦女和哺乳期婦女膳食指南最新版本(42頁)
形體透視生活:中國城市女性形體健康管理狀況調查報告
探索非遺,向重慶出發(fā),在歷史文化中感受巴渝獨特魅力
產婦坐月子生活安排,日常飲食、行為指南分享
產婦如何坐月子 正確坐月子六部曲
網址: 從非物質文化遺產角度審視中國婦女的“坐月子”習俗 http://www.u1s5d6.cn/newsview84399.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