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與美的交響——漫談體育題材藝術圖像的審美變遷
作者:王煜(北京工業(yè)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教授)
體育,作為一種復雜的社會文化現象,是以身體與智力活動為基本手段的一種有目的、有意識、有組織的社會活動。考古研究表明,人類早在原始社會就將跑、跳、攀登、投擲等動作與行為作為生產和生活技能傳授給下一代,體育的初始形態(tài)與人類的基本生存需求密不可分。這一時期,繪畫憑借其存形寫象的功能,成為記錄社會生活的重要載體。如內蒙古陰山巖畫、云南滄源巖畫中描繪的狩獵場景,便標志著人類早期體育題材藝術創(chuàng)作的萌芽。此后,隨著歷史的發(fā)展,體育與藝術逐漸形成了更加緊密的關系。體育題材藝術圖像的圖式風格和其所蘊含的體育精神隨著時代的更迭而不斷變遷,這一過程也體現出人類文明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精神追求與審美取向。
全民健身(中國畫) 李傳真等
蕉陰擊球圖(中國畫) 佚名(宋代)
尚武之風與生活之趣
回望中國古代體育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似乎很難找到類似于西方藝術作品中對于強健體魄和肌肉結構的刻畫。但細細捋來,中國古典藝術中對于體育題材的表現不僅形式、風格多樣,且展現出獨樹一幟且自成體系的美學樣態(tài),飽含東方審美與智慧。
與原始社會體育題材藝術圖像多直接記錄戰(zhàn)爭、狩獵和農耕等相關場景有所不同,進入封建社會后,體育題材藝術圖像開始注重圖式的審美表達,強調創(chuàng)作者對畫面的主觀營構和自我意識的融入,即使是聚焦相同的主題,其刻畫方式與表現重點也與之前面貌迥異。如現藏于四川博物院的戰(zhàn)國時期“水陸攻戰(zhàn)紋銅壺”,其上以嵌錯工藝逐層展現了習射、采桑、宴樂戰(zhàn)舞、水陸攻戰(zhàn)、狩獵等情景。在藝術表現上,眾多人物雖姿態(tài)各異,但卻井然有序地分布在特定區(qū)域內,形成疏密有致、繁而不亂的構圖樣式,彰顯出古代工匠高超的藝術提煉與畫面組織能力。此外,在秦漢時期的青銅器、畫像磚和帛畫上,都不乏對體育題材的表現。如湖南博物院藏漢代帛畫《導引圖》中描繪有運動姿勢數十種,傳達出古人對于運動養(yǎng)生的認識。自此,體育題材藝術圖像逐漸展現出更加豐富的審美層次,除了關注身體的動態(tài),還顯現出對優(yōu)雅、健康、智慧的崇尚。
體現尚武精神,是魏晉以后體育題材藝術圖像的重要特征之一。異域的文化習俗和多樣的審美角度使得中國的尚武精神逐步完成了從審美層面到生活化的過渡。較為典型的體現便是彼時的藝術圖像對于騎射等題材的青睞。唐代繪畫中不乏騎馬、射箭、蹴鞠、角斗等兼具娛樂與競技屬性的體育項目,專為唐皇祝壽的舞馬表演也因其壯觀和華麗而被后世津津樂道。唐代畫家韋偃創(chuàng)作的《雙騎圖》和佚名畫家所作《游騎圖》等皆是典型畫例。
雙騎圖(中國畫) 韋偃(唐代)
鳶尾之夢(中國畫) 付光啟
時至宋代,體育題材藝術圖像一方面秉承了前朝彪悍的尚武之風,同時也涌現出許多反映運動與世俗生活緊密聯系的作品,更加注重風雅趣味的營造。北宋風俗畫中有大量對體育運動的描繪,如張擇端所繪《清明上河圖》與《金明池爭標圖》,前者畫面中出現了射箭、武術、對弈、釣魚、放風箏、蕩秋千等休閑運動;后者則聚焦宋代民間盛行的龍舟競渡運動。佚名畫家所作《蕉陰擊球圖》描繪了南宋時期私宅庭院中的嬰戲小景。二童子正玩捶丸游戲,一童子手持木拍正欲擊球,另一童子似乎在著急地向他喊話,畫中四人的目光同時落于小小球體上,情節(jié)生動,構思巧妙。此外,宋代類似的作品還有很多,皆是以寫實的筆法描繪民間休閑體育運動,反映市井細民的審美趣味是其主要特征。
明清時期,體育題材藝術圖像所囊括的內容愈發(fā)豐富多彩,射箭、蹴鞠、馬球、捶丸、投壺、摔跤、冰嬉等運動頗為流行。明代宮廷繪畫中有一類表現帝王生活的作品,如現藏于故宮博物院的《朱瞻基行樂圖》,便描繪了明宣宗朱瞻基在御園觀賞各類體育競技表演的盛況。畫面從右至左依次為射箭、蹴鞠、馬球、捶丸、投壺表演,場面宏大而細致入微。值得一提的是,這類繪畫由于要反映特定的地點和環(huán)境,往往會以工整細膩的寫實手法按照歷史原貌對皇宮的樓臺殿閣進行描繪,因而成為研究彼時宮廷歷史及皇家建筑的重要資料。清代的很多體育項目都受到滿族傳統(tǒng)習俗的影響,較為典型的當屬皇家冰嬉,作為彼時重要的冰上軍事典禮,它不僅承載著軍事訓練和慶典儀式的功能,更集合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習俗。金昆等人所繪《冰嬉圖》以及張為邦、姚文瀚合繪的《冰嬉圖》是該題材的代表之作,生動描繪了這一運動的盛景。如果我們將后者畫面中的建筑縱深延長,會發(fā)現該作品所采用的透視方法不再是傳統(tǒng)的多點透視,而改為一點透視,更加符合真實世界的透視原理,這充分反映出西方繪畫理念對清代繪畫的影響。
內蒙古陰山巖畫上的狩獵場景
爭分奪秒(中國畫) 陳鈺澈
多元視角詮釋中華體育精神
中華體育精神產生于中華民族長久以來的體育實踐活動中,是中華文明高度發(fā)展的體現。如果說中國古代體育題材藝術圖像記錄了中華體育精神及相關藝術圖式的演變,那么現代體育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則呈現出更加多元的發(fā)展面貌,歷久彌新的中華體育精神也在新的時代畫卷中綻放出多彩的光芒。
今天,隨著國際文化的交流和多元文明的互鑒,我國現代體育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肩負起展示中國風采、中國力量的時代使命。縱覽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屆全國美展、中國體育美展等大型展覽,其中不乏以宏觀視角展現中國體育發(fā)展面貌的作品。陳洪大的《巔峰時刻·中國女排》、鄒煜的《奪冠時刻——速度與精準》、陳鈺澈的《爭分奪秒》,以及由筆者主導并參與創(chuàng)作的《融情冰雪圓夢雙奧》,皆定格了中國運動健兒們在賽場上摘金奪銀、奮斗逐夢的瞬間。在塑造時代群像的同時,藝術家們或是注重環(huán)境的刻畫,將象征中國體育發(fā)展新貌及相關建設成就的視覺元素納入畫面;或是強調氛圍的營造,通過人物造型、畫面構圖及色調等烘托出熱烈或緊張的競技氣氛。除了各大賽場上的高光時刻,當代中國的朝氣蓬勃也體現在平凡的生活中。李傳真等人合作創(chuàng)作的《全民健身》以俯視的角度展現了一個充滿活力與秩序的運動場景,其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于藝術家日常生活中對小區(qū)、公園的觀察和體驗;周忠華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將太極拳晨練方陣與國家體育場并置,并輔以秦磚漢瓦上的運動元素,暗喻中華體育精神的源遠流長;段煉的《未來國手》則描繪了一群正在練習直排輪滑的兒童,充滿青春活力,寄托著對祖國體育事業(yè)未來發(fā)展的無限期待。
戰(zhàn)國水陸攻戰(zhàn)紋銅壺
戰(zhàn)國水陸攻戰(zhàn)紋銅壺紋飾拓片
當代藝術家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過程中,將敏銳的觸角伸向時代生活的細微之處,以微觀的視角關注大時代背景下的個體情感,創(chuàng)作出一批飽含溫度的作品。如廖志頻的《集訓》聚焦羽毛球運動,藝術家并沒有選取賽場上激烈的競技場面進行表現,而是細膩刻畫了訓練間隙的三名運動員。他們或擦拭汗水,或喝水休憩,或手持球拍仿佛正回味上一場酣戰(zhàn),細膩的心緒在藝術家的筆端緩緩流淌。
當代體育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不僅是展示國家實力、觀照個體情感的窗口,更是藝術形式語言探索的“試驗田”。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人體結構的伸展、變化與賽場上豐富的元素,本就可以產生多樣的形式趣味。藝術家們利用這一題材優(yōu)勢,充分融入巧思,造就了富有創(chuàng)新意味的當代藝術圖式。有的藝術家將花樣游泳場景提煉為帶有拼貼意味的造型組合,強調秩序感與裝飾感;有的藝術家將鳥瞰視角下的比賽場景與數個別有意味的局部細節(jié)并置一畫,以蒙太奇的創(chuàng)作手法營造出畫面的節(jié)奏感;還有的創(chuàng)作者在設計構圖時,有意將繁密的細節(jié)擠壓至畫面一隅,利用疏密對比帶來的視覺張力,營造動態(tài)感與力量感……由此,體育的開拓進取精神與藝術的銳意創(chuàng)新態(tài)度在畫面中相互激蕩,彼此成就。
回望我國體育題材藝術圖像的演變歷程,變化的是越發(fā)多元的形式與內容,不變的是其中所蘊含的不甘人后、頑強拼搏的信念和崇尚和諧、身心兼修的理念。期待藝術家們繼續(xù)以創(chuàng)作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在藝術的創(chuàng)新之路上耕耘不息,探索不止。
《光明日報》(2024年08月04日 09版)
[責編:龐聰 ]
相關知識
形體美與審美觀,讓身體線條也是優(yōu)美的藝術!
滬上美術館:文化格局孕育著藝術人生
交往的藝術:社交智商與溝通力訓練
從身體美學看審美教育
探索美食的無限魅力: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的美妙交融
審視身體與美學,更好的了解整形美容
文化變遷與健康
藝術新聲:個展背后的美育浸潤路徑及青年藝術家培養(yǎng)之光
美學陪你一起散步——藝術論
科學認識藝術形體之美
網址: 力與美的交響——漫談體育題材藝術圖像的審美變遷 http://www.u1s5d6.cn/newsview855307.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