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場館
體適能在家也能練
21天打卡,父母日常運動陪伴(4-6節(jié))
上期的訓練大家練得怎么樣啦?是不是感覺很輕松呢?那我們今天就來繼續(xù)挑戰(zhàn)吧!
體育,不是幾節(jié)課就能改變一個孩子,而是時間和堅持的力量。因此,我們呼吁除了每周的上課時間,孩子跟父母在家也應該一起鍛煉,保持健康狀態(tài)。而且以下訓練,不受雨天、空間限制的影響。
01
運動前熱身
每次運動前需要有個熱身過程
即準備活動,活動關節(jié)、柔韌性、平衡性。然后從低強度運動開始,逐漸進入適當強度的運動狀態(tài)。
02
運動量要適度
自我感覺是掌握運動量
和運動強度的重要指標
包括輕度呼吸急促、感到有點心跳加速、周身微熱、面色微紅、微汗,這表明運動量還是合適的。如果有明顯的心慌、氣短、頭暈、大汗、疲憊不堪,表明運動超限。
家長們需要觀察孩子在運動期間的生理表現,確保合適的運動強度,如有輕微呼吸急促,面色紅潤,后背微微出汗,與孩子對話孩子還是可以互動,那說明當下的運動量是適合孩子的。那如果孩子出現面色發(fā)白,嘴唇發(fā)紫,非常疲憊的狀態(tài)那說明運動量已經超負荷。
03
警惕運動后的不適感
后發(fā)癥狀即運動后的不適感覺
是衡量運動量是否適宜的尺度
我們可以從孩子的飲食和睡眠情況來進行運動量的評估。如飲食情況正常,比較容易入睡,那說明運動量合適;如發(fā)現胃口不佳,入睡困難,入睡后驚醒等情況,那我們就需要調整日間的活動時間與強度咯。
第四課 小袋鼠跳躍訓練
今天的內容我們設計了幾個小游戲
家長們也可以發(fā)揮想象力
帶著孩子玩起來
靜蹲站立(熱身訓練)
場景:客廳
道具:無
目的:
1.發(fā)展足踝關節(jié)柔韌性
2.促進踝關節(jié)穩(wěn)定性
3.身體的平衡
4.跳躍運動前的熱身準備
難度升降
降:如果腳后跟踩不到地,雙手可以抓住一個固定物體,輔助完成
升:雙手離地呈前平舉姿勢,眼睛平視前方,后背挺直
定點跳躍
場景:客廳
道具:呼啦圈/A4紙/彩虹墊
目的:
1.增強踝關節(jié)靈活性
2.發(fā)展連續(xù)跳躍能力
3.促進下肢肌力協(xié)調配合
4.促進心肺有氧能力的提升
5.發(fā)展快速反應能力
6.親子協(xié)作,提升膽量,建立信任
難度升降
降:不需要連續(xù)性,只要能夠雙腳起跳著地就好
升:連續(xù)跳躍,擺臂動作可以參與進去,上下肢協(xié)調配合
第五課 沖天小飛機
背部力量訓練
隨著社會科技的進步
含胸駝背問題越來越低齡化
背肌練習可以讓孩子擁有挺拔的身姿
對脊柱關節(jié)發(fā)育起到很大的幫助
力量訓練
場景:客廳
道具:爬行墊
?注意:不適合在太軟的墊子上進行練習哦
目的:
1.大腦對身體的控制,促進對身體后側鏈肌群的感知覺
2.發(fā)展背部力量
3.體態(tài)優(yōu)化,改善駝背圓肩
難度升降
降:
1.家長輔助助力完成
2.雙手放在身體兩側,只需要身體抬一點起來就好,不需要保持時間
升:
1.雙手向前伸直與耳朵平行
2.動態(tài)起落,上半身從俯臥到抬起,回到俯臥
親子小飛機
場景:客廳
道具:爬行墊
難度升降
降:雙手從孩子身體兩側穿過腋下,托住肩部
升:雙手托在腹部或者完全打開
第六課 小小不倒翁
抱膝滾動
運動需要堅持
收獲好的結果不是一蹴而就
在重復的練習過程中
孩子們更需要的是家長的持續(xù)鼓勵與陪伴
給到孩子榜樣的力量
同時獲得最佳效果
抱膝滾動
場景:客廳
道具:爬行墊
目的:
1.促進身體關節(jié)卷曲能力,加強脊椎柔韌性;
2.提高身體協(xié)調性,促進本體覺發(fā)展
3.促進動態(tài)平衡穩(wěn)定
4.提升核心力量
?注意:
1、在運動前確保環(huán)境場地的安全;
2、在運動過程中確保孩子的安全;
難度升降:
降:父母在旁一只手護著頸部和后腦勺,一只手放在踝關節(jié),幫忙來回輔助發(fā)力
升:孩子獨立完成或在起身時臀部離地
親子小飛機
場景:客廳
道具:爬行墊
難度升降
降:雙手從孩子身體兩側穿過腋下,托住肩部
升:雙手托在腹部或者完全打開
小科普:
為什么背肌訓練取名“沖天小飛機”呢?
我們都知道,飛機在起飛時是前半段先開始向上傾斜。
所以家長可以用形象的比喻去引導孩子,激發(fā)孩子去渴望像小飛機一樣飛行的需求,同時增加動作在大腦中的記憶。
在從大腦發(fā)出指令,同時帶動身體完成后,逐漸形成整體感知覺,促進感覺統(tǒng)合的發(fā)展!
我們的春期體適能課程將根據年齡段的不同設有1分鐘跳繩、50米/100米/800米1000米跑、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引體向上、實心球投擲、壘球等訓練項目!而且,也會根據天氣情況增設戶外體適能課程哦!快聯(lián)系客服把體驗課安排起來吧??!
正式課報名入口:
地址:
版權說明:資訊來源|黃龍文體培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