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老骨先衰”,沒有健壯的“身子骨”,人體這座“大廈”會面臨重重危機。骨質疏松及其引發(fā)的各種骨折風險、退行性骨關節(jié)炎、膝關節(jié)疼痛等問題接踵而來。
骨骼系統(tǒng)包括硬骨和關節(jié)軟骨,想要骨骼強健,不能光補鈣,需要多種營養(yǎng)同時補充。
維護骨骼健康的五大關鍵營養(yǎng)素
骨骼“支撐者”:鈣
骨頭就像個“鈣倉庫”,人體99%的鈣都儲存在骨頭和牙齒里,讓骨頭保持一定的強度和硬度。人的骨骼是“活”的,當鈣攝入不足時,骨骼中的鈣就會釋放到血液里,以維持血鈣濃度,導致骨密度越來越低,骨質越來越疏松,進而引發(fā)骨折、骨質退行性增生。
中國營養(yǎng)學會建議,成人每天需800-1000毫克鈣攝入量,但實際上,在普通人一天的膳食中,平均只能攝入250-350毫克鈣。
奶和奶制品是膳食鈣的很好來源,大豆及其制品如豆腐、各種深綠色葉菜和菜花也含有較多的鈣。當從正常膳食中難以獲得足量的鈣時,應補充適量的鈣制劑。
骨骼“加油站”:維生素D
維生素D能促進腸道鈣吸收,像“加油站”一樣,源源不斷地把鈣補充到骨骼中去。
人體90%的維生素D可以依靠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通過自身皮膚合成;其余10%通過食物攝取,比如蘑菇、海產品、動物肝臟、蛋黃和瘦肉等。
曬太陽是補充維生素D的好方法。不過現(xiàn)代人出門都習慣打傘涂防曬,維生素D容易合成不足,如戶外時間不足,可以在專業(yè)人士的指導下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
骨骼“軟黃金”:膠原蛋白
人的骨骼是由無機物(鈣、磷、鎂等無機鹽)和有機物(80%為膠原蛋白)構成的,鈣鹽的沉積必須在膠原纖維形成的基礎上進行。用形象的說法:膠原蛋白好比“鋼筋”,鈣鹽好比“水泥”,兩者結合才能形成有強韌度的骨骼。
膠原蛋白不僅能提高骨骼韌性,還會在骨質中形成細密的網(wǎng)狀結構,將鈣質、礦物質和多種微量元素牢牢固定在骨骼腔內,使骨骼更牢固、更強大。
相反,如果骨骼中缺少膠原蛋白,鈣質和各種礦物質元素就無法附著,這時候補鈣就像往篩子里倒沙子,邊補邊漏,達不到預期目的。
大量的科學研究表明,適量的膠原蛋白攝入對骨骼健康和關節(jié)功能有積極影響。
關節(jié)“修理師”:氨糖
氨糖全稱為D-氨基葡萄糖,又稱葡萄糖胺,是軟骨基質和關節(jié)液的正常構成成分。有研究顯示其通過調節(jié)關節(jié)軟骨的代謝和補充合成關節(jié)軟骨所需的成分,來修復和保護損傷的關節(jié)軟骨,還能夠促進軟骨再生,使軟骨變得厚實而有彈性,進而恢復關節(jié)正常的生理和運動功能。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內的氨糖含量逐漸減少。氨糖在日常的飲食結構中比較少,往往存在于甲殼類動物如蝦、蟹的殼中,靠平時的飲食很難攝取到足量的氨糖,建議日??蛇m當補充含氨糖的膳食營養(yǎng)補充劑。
軟骨“保護劑”:硫酸軟骨素
硫酸軟骨素是構成關節(jié)軟骨的主要成分之一,有促進成骨細胞增生,誘導新骨形成的作用。研究表明,外源性補充硫酸軟骨素,對促進軟骨的修復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氨糖與硫酸軟骨素合用,還能相互促進,對預防骨質疏松和骨關節(jié)炎具有積極作用。
硫酸軟骨素的主要來源是動物軟骨、結締組織和海洋生物(如鯊魚和貽貝),很難靠日常飲食攝取。建議根據(jù)個人的健康狀況,在專業(yè)人士指導下合理選擇氨糖軟骨素營養(yǎng)補充劑進行補充。
以上信息僅為營養(yǎng)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業(yè)廣告目的。文章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參考資料
[1]中國營養(yǎng)學會《中國居民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
[2]周建烈,陳悅.水解膠原蛋白的骨骼和關節(jié)效應研究進展[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0年10期.
[3]紀立偉,傅得興,等.氨基葡萄糖的藥理作用及安全性[J].中國藥學雜志,2007(19):1513-1516.
[4]劉志強,車兆義,等.氨基葡萄糖治療骨關節(jié)炎的藥理作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01):44-45.
[5]林洪,姬勝利.硫酸軟骨素的藥理作用及應用研究進展[J].食品與藥品,2006年第8卷第12A期.
[6]李崇陽,李艷,牟德華.氨基葡萄糖硫酸軟骨素促進骨骼健康作用研究進展[J].食品科學,2015年23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