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3
農(nóng)歷八月十七 周六
實時天氣 ·晴 21°/12°
隨著餐飲行業(yè)的復蘇,城市的大街小巷熱鬧起來,久違的煙火氣也漸漸回歸。受疫情影響,人們對安全飲食的要求愈加強烈,各地倡導公勺公筷。無論從現(xiàn)代文明飲食習慣出發(fā),還是從疾病預防角度而論,使用公勺公筷、推行分餐制都是一場亟待深化的“餐桌革命”。疫情防控是對病毒的戰(zhàn)斗,也是對生活方式的檢驗、健康習慣的重塑、文明素養(yǎng)的培育。
公勺公筷,是專用于夾取菜的筷子勺子,不用于往口里吃,為了方便夾菜。公勺公筷就更人性化,更適合我們中國人的特點。比如會餐制,大家圍坐一桌,分別用自己的筷子去夾菜,尤其是蘸醬菜,他也蘸、你也蘸,蘸第一下還無所謂,蘸完咬了一半再蘸,是非常不衛(wèi)生的。公勺公筷正好解決了這些問題。
公勺公筷屬于共用
一定要注意手衛(wèi)生
所以飯前洗手很重要
而且提倡要用七步洗手法來洗凈雙手
用餐實行分餐制或使用公勺公筷的好處
用餐實行分餐制或使用公勺公筷可以預防疾病的傳播。杭州和寧波疾控中心通過餐前餐后公勺公筷對比,使用公筷要比不使用公筷菌落總數(shù)少。此外,幽門螺旋桿菌可以通過消化道傳播。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一個特點就是在家庭成員內(nèi)部相互感染,即家庭聚集性感染。在不使用分餐制和公勺公筷吃飯的過程中,幽門螺旋桿菌會從感染者的筷子上傳到盤子里,再從盤子里傳到其他人。
此外,人體的唾液里有很多呼吸道的分泌物,呼吸道的細菌、病毒可能在吃飯的時候沾染到筷子上,用筷子再去夾取食物時可能會傳染給其他人。除了剛提到的幽門螺旋桿菌之外,每個健康人口腔內(nèi)都有一種相對的、維持動態(tài)平衡的菌群,不同人口腔中的菌群是不同的,你的菌群一旦移位到別人身上,就有可能打破動態(tài)平衡變成致病菌。
在外就餐“自帶筷子”的好處
據(jù)有關資料顯示,3000雙一次性筷子等于一棵20年的大樹。我國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億雙,耗費木材166萬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約2500萬棵大樹,減少森林面積200萬平方米。(北京日報)(石家莊新聞網(wǎng))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養(yǎng)成隨身帶一雙筷子的習慣,那么我們會為子孫留下更多的樹木和綠色。因此我們提倡:在外用餐自帶筷子,既環(huán)保,又衛(wèi)生!但要注意:每次用餐后筷子及時刷洗,儲存時盡量保持干燥和封閉,減少病菌的滋生。并建議定期更換。
隨著在不同人群中
開展“文明用餐”持久深入的宣傳
廣大市民會逐漸提高健康意識
改變不健康的行為習慣
全社將逐漸形成良好的用餐風尚
讓我們一起努力
為擁有一個美好的“健康中國”而行動
轉(zhuǎn)載請按以下格式注明來源
來源: 大連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大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