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融合的健康社會工作研究
聲明
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縮寫詞中英文對照表
1 健康社會工作相關理論基礎
1.1 基本概念
1.1.1 社會工作
1.1.2 醫(yī)院社會工作
1.1.3 醫(yī)務社會工作
1.1.4 健康社會工作
1.1.5 人文主義
1.1.6 醫(yī)學人文
1.1.7 健康人文
1.1.8 大健康人文
1.1.9 科學計量學
1.2 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意義
1.3 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
1.3.1 基于人文視角的社會工作相關研究
1.3.2 基于科學計量學的社會工作相關研究
1.3.3 健康社會工作相關理論視角研究
1.3.4 健康社會工作學科建設相關研究
1.3.5 研究述評
1.4 論文框架
1.4.1 研究目標
1.4.2 研究內容
1.4.3 技術路線
1.4.4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5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1.5.1 研究方法
1.5.2 數據來源
1.6 論文的創(chuàng)新點
1.6.1 理論方面的創(chuàng)新
1.6.2 方法方面的創(chuàng)新
2 健康社會工作研究現狀的計量學分析(基于Web of Science數據庫)
2.1 數據選擇與處理
2.2 研究主體分析
2.2.1 期刊發(fā)文量年度分布基本情況
2.2.2 高產作者分析
2.2.3 高產機構分析
2.2.4 高產國家/地區(qū)分析
2.2.5 高產期刊分析
2.3 研究熱點演化
2.4 科研合作分析
2.4.1 總體合作情況和趨勢
2.4.2 作者科研合作情況
2.4.3 機構科研合作情況
2.4.4 國家/地區(qū)科研合作情況
2.5 共被引分析
2.5.1 作者共被引分析
2.5.2 文獻共被引分析
2.5.3 期刊共被引分析
2.6 討論與小結
2.6.1 國際健康社會工作發(fā)展態(tài)勢良好,并且始終是社會工作的主要研究領域,“大健康”的理念在社會工作研究中落地生根
2.6.2 健康社會工作的人文因素是一個不斷呈現的過程,人文屬性推動著健康社會工作內涵和外延不斷延伸
2.6.3 通過國際健康社會工作研究主體、共被引和研究熱點分析發(fā)現,人文精神推動服務領域和研究領域不斷延伸,研究視角、領域和內容的擴展清晰可見
2.6.4 國際健康社會工作研究分布不均衡,論文產出主要分布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以健康為中心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對各類人群的健康人文的研究是學者們比較關注的領域
2.6.5 心理學和精神病學對早期健康社會工作的發(fā)展產生重要影響,而后社會學、行為科學等開始產生影響力,國際健康社會工作呈現百花齊放,相互滲透,朝著融合化方向發(fā)展
2.6.6 國際健康社會工作目前主要有精神健康、弱勢群體、循證實踐三大研究主題,“健康管理”、“健康照顧”聚類的出現,其服務和研究領域向一般人群覆蓋,人文因素推動著健康社會工作領域的研究愈來愈廣泛而深入
2.6.7 國際健康社會工作研究的作者合作與機構合作態(tài)勢良好,但國家/地區(qū)合作率較低,美國、英國等少數發(fā)達國家的科研合作較為突出,處于合作網絡中心的健康社會工作學者人文視角研究成果豐富
3 健康社會工作研究現狀的計量學分析(基于CNKI、萬方數據庫)
3.1 數據選擇與處理
3.2 研究主體分析
3.2.1高產作者的演變
3.2.2 高產研究機構的演變
3.2.3 高產地區(qū)
3.2.4 高產研究機構地域分析
3.3 研究熱點演化
3.4 科研合作分析
3.4.1 總體合作情況和趨勢
3.4.2 作者合作分析
3.4.3 機構合作分析
3.4.4 省份合作分析
3.5 討論與小結
3.5.1 我國健康社會工作論文發(fā)表量增長較快,成為社會工作中最重要的研究和實務領域,產生了一批以人文為視角的有影響力的研究機構和學者
3.5.2 人文價值因素是健康社會工作的核心屬性和內在推動力
3.5.3 我國健康社會工作研究存在區(qū)域發(fā)展不均衡,研究和實務的人文視角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更加明顯
3.5.4 健康社會工作學者科研合作中心度不高,成為制約健康社會工作學科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合作網絡中處于核心位置的作者和機構一般都有人文視角的研究
3.5.5 我國健康社會工作研究者水平參差不齊,缺乏持續(xù)產生重要影響的重要機構和學者
3.5.6“大健康”理念和人文因素推動著健康社會工作內涵、外延的變化,醫(yī)務社會工作開始向健康社會工作發(fā)展
4 健康社會工作發(fā)展的質性研究
4.1 質性研究方案
4.1.1 研究方法的選取
4.1.2 訪談提綱和對象
4.2 訪談資料的處理
4.2.1 訪談過程的質量控制
4.2.2 訪談資料的處理過程
4.3 訪談結果分析
4.3.1 健康社會工作和醫(yī)務社會工作之間的聯系與區(qū)別
4.3.2 社會工作和健康社會工作的學科屬性分析
4.3.3 健康社會工作成為一門學科需具備的要素分析
4.3.4 健康社會工作研究基本領域分析
4.3.5 計量學角度開展健康社會工作研究的科學性分析
4.3.6 人文視角的健康社會工作本質確認
4.3.7 健康社會工作實務中價值觀的地位和倫理困境分析
4.3.8 人文視角的健康(醫(yī)務)社會工作發(fā)展趨勢分析
4.4 討論與小結
4.4.1 健康社會工作由醫(yī)務社會工作發(fā)展而來,健康社會工作包含醫(yī)務社會工作
4.4.2 健康社會工作成為一門學科是自身發(fā)展需要,但其學科屬性存有爭議
4.4.3 人文融合是健康社會工作的本質和價值基礎,健康社會工作是人文融合的更寬實現路徑
4.4.4 在健康中國建設戰(zhàn)略背景和“全人”健康理念下,大健康人文成為醫(yī)務社會工作轉向的視角選擇
5 人文視角的“醫(yī)務--健康社會工作”發(fā)展演進分析
5.1 人文與社會工作的邏輯關系
5.2 人文視角的醫(yī)務社會工作“四個維度”分析
5.2.1 醫(yī)務社會工作主要哲學價值基礎—以人為本的關懷導向
5.2.2 人文精神對社會工作者的理論知識和方法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2.3 醫(yī)務社會工作“實踐”過程中的人文需求
5.2.4 醫(yī)務社會工作研究中的人文范式
5.3 人文視角的醫(yī)務社會工作發(fā)展問題
5.3.1 醫(yī)務社會工作發(fā)展中價值觀的實現困境
5.3.2 醫(yī)務社會工作專業(yè)實踐中的價值觀偏差
5.3.3 醫(yī)務社會工作服務的過度市場化和服務流程的過度技術化
5.3.4 醫(yī)務社會工作研究中的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的割裂問題
5.4 人文視角的醫(yī)務社會工作發(fā)展轉向
5.4.1 健康文化和觀念的變遷:建立在疾病基礎上的健康到全人健康
5.4.2 人口老齡化導致的社會結構與疾病譜變化
5.4.3 過度醫(yī)療化導致健康的社會影響因素被忽略
5.4.4 生物醫(yī)學模式下現代醫(yī)療體系與就醫(yī)體驗的矛盾
5.5 人文視角的“醫(yī)務—健康社會工作”本土發(fā)展
5.6 討論與小結
5.6.1 人文和醫(yī)務社會工作關系密切,人文價值取向下醫(yī)務社會工作內涵和外延存在局限和不足
5.6.2 人文視角的醫(yī)務社會工作發(fā)展存在一些問題
5.6.3 人文視角下醫(yī)務社會工作的挑戰(zhàn)和機遇——整合型健康服務的構建
5.6.4 人文視角下當代中國“醫(yī)務——健康社會工作”的本土發(fā)展
6 討論與總結
6.1 結論
6.1.1 人文融合是健康社會工作的本質和價值基礎,健康社會工作是人文融合的更寬實現路徑
6.1.2 人文引領健康社會工作的研究方向,大健康人文成為醫(yī)務社會工作向健康社會工作轉向的視角選擇
6.1.3 健康社會工作成為社會工作中最有影響力的研究領域,但區(qū)域存在分布不均衡,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研究和實務的人文視角更加明顯
6.1.4 心理學和精神病學對健康社會工作學科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精神健康、弱勢群體、循證實踐為研究前沿,“健康管理”、“健康照顧”成為新興研究領域
6.1.5 國際健康社會工作國家/地區(qū)合作網絡呈現明顯的核心邊緣結構,我國大陸學者科研合作率較低;合作網絡中處于核心位置的作者和機構一般都有人文視角研究,我國大陸已產生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人文視角的研究機構和學者
6.1.6 人文是健康社會工作的核心屬性和內在推動力,計量學印證了健康社會工作發(fā)展中人文因素不斷呈現的過程
6.1.7 人文視角的醫(yī)務社會工作逐步轉向,健康社會工作是健康中國建設背景和全人健康理念下的必然選擇。
6.2 建議
6.2.1 加緊健康社會工作發(fā)展的頂層設計
6.2.2 組織醫(yī)務社會工作向健康社會工作轉向的研究和論證
6.2.3 強化健康社會工作的理論自覺學科建設,著手其學科體系建設
6.2.5 加大支持力度,倡導人文視角的國際國內健康社會工作研究合作
6.3 研究不足和繼續(xù)開展本研究的設想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個人簡介
相關知識
基于體醫(yī)融合的社區(qū)健康促進模式構建研究
數字融入、社會資本與老年心理健康——基于中國老年社會追蹤調查的實證研究
基于社會責任視角的消費金融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
社會工作視角下的殘疾人 社區(qū)康復發(fā)展研究
普通話能力與進城農民工心理健康——基于中國綜合社會調查的實證研究
基于慢性病的社區(qū)健康管理研究
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居民健康——基于生活方式和社會支持雙重視角的研究
基于文本挖掘的在線健康社區(qū)用戶滿意度評價研究
關于申報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2)
楊锃:培養(yǎng)“知行合一”的健康社會工作人才
網址: 基于人文融合的健康社會工作研究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221729.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