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戶外運動安全常識

戶外運動安全常識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1月28日 08:03

戶外運動自90年代初期在我們國家興起以來,得到了蓬勃的發(fā)展和壯大,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感受自然,親近自然。戶外運動主要包括野營探險、攀巖、登山等項目,這項目鍛煉的是人的獨立,健康,團結,合作等能力,也越來越受到當代大學生的青睞。

一、活動前的準備

  戶外運動本身就是一個體驗大自然、鍛煉身體、和享受生活的過程,但是由于它的特殊性和其他一些情況,使得活動中存在著很多不安全的因素,對于參加者的人身財產安全有可能有一定的影響,這就要求同學們在組織活動前要進行精密的計劃。

  1.購買保險

任何戶外運動都會存在一定風險,所以出行前必須購買意外傷亡等相關特種保險,這是對你也是對你家人的負責。

2.制定方案

很多戶外活動是臨時組織、個人發(fā)起的,有可能參加者之間并不熟悉和相互了解。所以,每次活動出發(fā)前2~3天,應該集合所有參加者召開面對面的“商討”,以討論并確定線路安排、活動計劃并統(tǒng)一意見,以及提出注意事項及相關要求并同時熟悉、了解所參加隊員 以培養(yǎng)隊員之間默契等。作為領隊(或發(fā)起者及組織者,無論是臨時發(fā)起或是AA制情況等,雖目前在法律上暫不負責任,但也應對所發(fā)起的活動及參加者負有一定組織和協(xié)調、道德上等相關責任。)出行前也應對其所有參加隊員身體狀況、經驗等相關方面加以了解,以便協(xié)調和安排分組并做到心中有數。(如有新加入隊員或經驗等不足者應安排新老搭配或男女搭配等方式保持隊伍的統(tǒng)一和協(xié)調性。)
  3.準備好裝備

所有裝備以實用、適用自己為主。必須盡可能想像各種將會面臨的境地,以便準備相應的技能和裝備。你如何裝備自己可能就已決定了你會成功還是失敗。

在開始任何戶外活動、探險(或旅行)前開個裝備清單,同時問自己以下問題:
  ◎我將去多久?這段時間我需要多少食物?要帶水嗎?
  ◎我?guī)У囊路m合相應氣候嗎?一雙鞋子夠用嗎?考慮到路途狀況和行走路程,我應該另帶雙備用嗎?
  ◎我需為相應地形和環(huán)境攜帶什么特殊類型裝備呢?
  ◎帶何種醫(yī)藥品最合適?
  ◎常用裝備帶了沒有?

穿著有護踝及鞋底有凹凸紋的防滑的登山徒步鞋。(99式中幫軍用迷彩鞋比較適合低海拔山區(qū)從林穿越和溯溪徒步等且成本較低,25RMB左右)
  有可能的情況下,攜帶登山手杖。(因人因地形而異,在如公路等地形平坦長途行進時,你會發(fā)現他是你的第三條腿,但在攀爬或下山坡度較大時,及在河谷中有較大石頭溯溪行進中,將并不實用,因為常被卡在縫隙中)
  穿著適合遠足用的衣服和鞋襪,避免短衣短褲(建議快干衣、褲,在從林中也防止掛傷,在開闊地帶可以做為短衣短褲)。戴好帽子,夏天遮陽,冬天保暖。
  手機可說是最為快捷的求助工具了,但應注意其信號覆蓋范圍。在某些山嶺間特別是山谷內,往往是沒有信號的。(扎營時也應適當考慮)。如遇險情你應該到達離你最近的山頂或置高點。此外,也要注意節(jié)省手機的電源。

★小提示:有時爬到樹上會有些隨風飄動的較弱信號,特殊地形和情況下,你可以試試往空中拋出手機并同時發(fā)出求救短信。
  隨身物品:例如刀(穿越時的開山刀;另瑞士軍刀應隨身攜帶)、打火機(火種: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對于生存至關重要。)地圖、指北針、水、防蚊水、食物(干糧)、頭燈(手電筒)、備用電池、雨具、急救藥箱(即常備藥:云南噴霧劑{對扭傷等有十二分實用}、感冒藥,鎮(zhèn)痛藥、腸道鎮(zhèn)定藥、抗生素類藥、漂白粉、高錳酸鉀,蛇藥等)哨子、手機(注意防水防震,最好裝在防水袋內以免關鍵時候讓你大失所望)、記事簿和筆,收音機等。(如果是團隊從林穿越等應安排攜帶一條20~30左右路繩,有時做保護繩,關鍵時刻他將十分有用 )
  ★小提示:在山里(漂流、過河、潛水時)有時氣候變化無常且濕氣較重情況下,手機、電筒,錢包等防水也很重要,塑料袋是件實用且簡單的防水裝備

二、活動途中

尊重領隊的經驗,依從其決定和指示,沿途設置統(tǒng)一標記物。 控制隊伍行進速度,保持節(jié)奏,以免首尾脫節(jié),首尾通過對講機保持聯系。切勿逞強好勝,遠足者必須清楚本身的體力和健康狀況,量力而為?;顒又斜苊鈫为毿袆?,堅決反對個人的冒險行為,因為這是對其他隊友的不負責任留意周圍環(huán)境變化,事先收聽電臺天氣和新聞報告,以便盡早采取應變措施。如遇天氣變壞,應審慎考慮縮短或取消所計劃的行程;如遇緊急事故或天氣突變而未能依時回程,應設法通知參加者的家人或由聯絡人代轉。切勿隨意更改既定路線或嘗試行走雜草叢生的捷徑,不要隨意冒險。對于隊員的個人冒險行為要堅決予以制止。切勿采摘野生果實食用或飲用不確定的水源(緊急情況下除外);勿離開現成的山路而隨意步入草叢或樹林;勿在非指定地點生火或煮食,此舉極易引起山火,亦屬違法行為。免站立崖邊或攀爬石頭拍照或觀景;免行走在濕滑石面,泥路或布滿沙粒的劣地上。

三、意外事件的處理

1.山火

在干燥的天氣,山火于較斜的草坡上順風向上蔓延速度極快,遠足者絕不可輕視山火的威力。 為己為人和保護大自然的生物及美景,任何時間都應小心火種。切勿在非指定的燒烤地點或露營地點生營火煮食;吸煙人士應避免吸煙;煙蒂和火柴必須完全弄熄才可拋棄于垃圾箱內或帶走。由于山火于日間比較難于看見,應隨時留意飛灰和火煙味。如發(fā)現山火,盡速遠離火場。緊記山火蔓延速度極難估計,如發(fā)現前路山下遠處有山火,也不應冒險嘗試繼續(xù)行程,以免為山火所困。遇到山火時應保持鎮(zhèn)靜,切勿驚慌。估計以下情況,以便迅速離開火場。
a.山火的蔓延方向,避免跟山火蔓延的同一方向走避。
b.附近小徑的斜度,選較易逃走的小徑。
c.附近植物的高度及密度,選擇少植物的地方。沿現有的小徑逃生會比較少障礙,且走得更快。若山火迫在眉睫又無路可逃,則應以衣物包掩外露皮膚逃進已焚燒過的地方,這樣可減輕身體受傷的機會。如情況許可,切勿往山上走,因會消耗體力。切勿走進矮小密林及草叢,山火在這些地方可能會蔓延得很快而且熱力也較高。

2.斜滑的山徑

比如濕滑的石面、泥路或布滿沙粒的干爽劣地,容易在下坡時滑倒受傷。在滑倒受傷時,檢查有沒有扭傷、擦傷或其它傷勢,需要時,立即進行急救。有時骨折并不容易由表面察覺,若發(fā)現傷處紅腫或痛楚,傷者可以繼續(xù)行走,用手杖幫助或隊友扶持,不可以強行獨自行走,以免加重傷勢。在扭傷或行動困難時,利用手機或派人求救,并將傷者移至陰涼而平坦的干爽地面上,用衣物覆蓋保溫,等待救援人員到達。

3.山洪暴發(fā)

不應低估山洪暴發(fā)的威力和速度,小溪的流水往往由于上游降下大雨,雨水會集涌而下,于數分鐘內演變?yōu)榫薮笊胶?,如游人適在溪中,極易為洪水沖走,引致傷亡。除非是有準備的溯溪活動,否則不要沿溪澗河道遠足。夏天雨季,或暴雨后切勿涉足溪澗,不要逗留在河道休息,尤其在下游。開始下雨時應迅速離開河道,往兩岸高地走,切勿嘗試越過已被河水蓋過的橋梁,應迅速離開河道。發(fā)現流水湍急,混濁及夾雜沙泥時,是山洪暴發(fā)之先兆,應迅速遠離河道。如果不幸掉進湍急的河水里,應抱或抓緊岸邊的石塊,樹干或藤蔓,設法爬回岸邊或等候同伴救援。

★小提示:如被湍急的隔離在水中央如大石頭等時,及時發(fā)出求救信號并向同伴或其它過路者發(fā)出求救信號(如齊聲大喊等),并保持所有隊員的鎮(zhèn)靜不要驚慌失措,同時利用繩子等一切可利用之物將被困者轉移到安全地帶。注意:有時,強烈的生存欲望和有計劃自救能力及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成功自救的關鍵。

4.山體塌方

暴雨時或經連日豪雨,天然或人工斜坡經滲進大量雨水后,極易引致山泥傾瀉,引發(fā)山體塌方。斜坡底部或疏水孔有大量泥水透出時,顯示斜坡內的水份已飽和,斜坡之中段或頂部有裂紋或有新形成的梯級狀,露出新鮮的泥土,都是泥傾瀉的先兆,應盡快遠離這些斜坡。如遇山泥傾瀉阻路切勿嘗試踏上浮泥前進,應立刻后退,另尋安全小徑繼續(xù)行程或中止行程。 如隊友被山泥掩沒,切勿隨便嘗試自行拯救,避免更多人遇到傷亡,應立刻通知有關部門準備適當工具進行救援。

5.迷路

于天氣不佳或準備不足的情況下,最容易引致迷途。選用有明確路標的山徑及于出發(fā)前詳細計劃行程,都可以減少意外的發(fā)生。選用有明確路標的山徑及于出發(fā)前小心計劃行程。應留意當天的天氣報告,避免在天氣情況不佳時進行遠足。緊記帶備必需物品,例如地圖、指南針、水、食物、頭燈(手電筒)、雨具、收音機、急救藥箱、 哨子、手機、記事簿和筆等。應利用指南針及地圖設法找出所處位置。設法記憶曾經走過的途徑,并經原路折回起點。若不能依原路折回起點,應留在原地等候救援,切勿再往前進,以免消耗體力及增加救援的困難。若決定繼續(xù)前進,尋路時應在每一路口留下標記,如未能辨認位置,應往高地走,居高臨下較易辨認方向,亦容易被救援人員發(fā)現。切忌走向山澗深谷,身處深谷不易辨認方向,向下走時雖容易,但下山危險性高,要再折回高地時也困難,以致消耗大量體力。如果天氣寒冷而御寒裝備不足、雷雨時或遇到山火,可暫離高地待情況好轉時,再到較高位置等候救援。

★小提示:朋友常說:如果在從林或山里迷了路,千萬不要驚慌失措,隨手折來小樹枝按一定方向和規(guī)律放置路邊和你經過之處,做為延路標記也可讓救援者發(fā)現。

6.暴寒

身處寒冷的地方又沒有足夠的衣服,致體溫下降,久了甚至會致命,稱為體溫過低(失溫)。 即使在夏天,因突然而來的寒雨或暴雨,致氣溫急降,也容易引致暴寒。暴寒的征象:疲倦、無精打采、皮膚冰冷、步履不穩(wěn)、發(fā)抖、肌肉痙孿、口齒不清、產生幻覺等。出發(fā)前吃一頓豐富有營養(yǎng)的飽餐,途中可吃高熱量食物,如朱古力。帶上備用保暖用的發(fā)熱袋、睡袋或御寒衣服、備用一套干衣服,以備更換。除非拉練之類的活動,否則勿帶過重的物品,以免消耗體力。行程中有適當的休息,不應過勞,以免消耗體力,找地方躲避風雨,迅速更換濕衣服。用衣服或發(fā)熱袋、睡袋把頭、臉、頸和身體包裹以保暖,以熱飲及高熱量食物,保持體溫。

★小提示:行進途中,如被雨水淋濕(涉水等)臨休息前如條件充許應生火烤干衣服和鞋子為第二天前進作準備,且休息時應該更換干燥貼身衣服,保持體溫以防降低休息質量和感冒。另:如果方便可在出發(fā)前準備些白酒,在臨睡前適量飲用,除了可增加聊天氣氛外更重要的可驅寒并預防感冒。(如小只裝北京二鍋頭,便宜且隨處可買到)

7.蛇咬

差不多所有的蛇都非常怕人,除非它們認為受到威脅,否則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只要給予機會,它們多數會逃走。遠足者應穿著長褲和有高幫的鞋,沿有現成的小徑行走,切勿自行闖路,走草叢和雜樹林。遇蛇時,保持鎮(zhèn)定不動,讓受驚的蛇盡快逃走。蛇的視力很好,受到快速動作刺激時,多數立刻反擊。如被蛇咬后,應注意的事為:

a. 除非專業(yè)人士,否則不要割開傷口的皮膚吸吮或洗滌。讓傷者躺下,停止傷處活動,但不要抬高傷處。如果帶有蛇藥,應盡快內外服用。

b. 在可能情況下,用繃帶縛扎傷口以上的部位。如傷口在手腳,可用寬闊的繃帶包裹傷口以上的部位。

c.應安慰傷者。

d.盡快到醫(yī)院求治。如有可能的話,辨別毒蛇的種類,顏色和斑紋,如咬人的蛇已被捕捉,應一并送往醫(yī)院,以便醫(yī)護人員辨認,使用適合的血清。

8.蜂螫

在山野地方,經常會發(fā)現蜜蜂、大黃蜂或馬蜂的出沒,小心避免誤觸蜂巢,引致蜂群的攻擊,而受螫傷。使用現成的小徑,切勿自行闖路,避免走蕨叢,那里通常是昆蟲和黃蜂聚居的地方,不要打擾蜂窩,切勿以樹枝等拍打路邊樹叢。在身體和衣服上噴涂防蚊油,避免使用芬芳味的化妝品,因為可能吸引蜜蜂。若遇蜂巢擋路,可繞路前進。若遇一、兩只黃蜂在頭上盤旋,可以不加理會,照常前進,如有螫針,可用鉗子拔除,但不要擠壓毒囊,以免剩余的毒素進入皮膚。若遇群蜂追襲,可坐下不動,用外衣蓋頭、頸,以作保護,卷曲臥在地上,待蜂群散開后,才慢慢撤離。嚴重螫傷應盡快求醫(yī),可以冷水濕透毛巾,輕敷在傷處,減輕腫痛。

9.危險植物

山野間常見有些植物會對遠足者構成危險。例如:漆樹-令皮膚過敏,兩面針-剌傷手腳,野菇/野果-有毒、進食會致命,避免走入生長茂密的叢林中。遠足時應帶上手套,必要穿過叢林時,用手巾或衣物包裹頭面,或外露的皮膚。切勿用手接觸漆樹,用手抓植物時,留意是否有針刺,不可隨便采摘野菇/野果食用。接觸漆樹,引起皮膚敏感時,應立刻求醫(yī)診治。 誤食野菇/野果中毒,應立即求醫(yī)診治。

10.野外求救與營救

遇有山友或任何人士在山野嚴重受傷時,應立即進行救援。 發(fā)出國際山難求救訊號(見附錄),直至有救援人員到達為止。在可能情況下,應安排一名伙伴陪伴及照料傷者,另外兩人結伴往求救。為免延誤救援工作,前往求救之人員應將意外之詳情、地點及傷者之狀況用紙筆記錄,如有可能,記下地圖坐標,減低求救者因緊張、迷途受困,或口頭傳訊含糊不清致求救訊息不能準確地傳達。

如于登山遇有意外而需救援,求救時要盡量提供下列數據:
a.意外性質/肇事原因。
b.肇事時間/地點。
c.位置/方格坐標/最近之標距柱號碼。
d.附近地形或特別參照物。
e.傷者數據,包括姓名、年齡、性別、電話、地址。
f.傷勢。
g.已施行之急救。
h.天氣情況。
i.同行者情況/動向。
j.其它事項。

附:國際山難求救訊號

在一分鐘內,連續(xù)發(fā)出6次長訊號,停頓一分鐘后,重復同樣訊號,不要中斷直至有救援人員到達為止。(即使已被救援人員從遠處發(fā)現,也要繼續(xù)發(fā)出訊號,使救援人員知道求救者之正確位置。)發(fā)出訊號的方法:
  a.吹哨子。
  b.用鏡或金屬片發(fā)出。
  c.夜間用電筒發(fā)出閃光。
  d.揮動顏色鮮艷明亮的衣物。 SOS求救訊號
在可能情況下,在平坦的空地上用石塊或樹枝堆砌SOS大字母。


相關知識

給戶外運動系上“安全帶”
戶外運動要熱情,更要安全
給戶外運動系上“安全帶”(縱橫)
戶外運動如何更規(guī)范、更安全
戶外運動
戶外運動有哪些?為你盤點最全面知識
戶外健身運動指南
體育運動安全常識
“商團”野蠻生長 戶外探險活動如何更安全
健康戶外運動,健康戶外運動文案

網址: 戶外運動安全常識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48653.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