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奧運選手傷了又傷,運動醫(yī)學如何延長競技生命?

奧運選手傷了又傷,運動醫(yī)學如何延長競技生命?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1月28日 08:10

文/凌馨 辛穎 孔欣慰

編/王小

圖片越來越多普通人開始向專業(yè)人士咨詢科學運動知識 圖/受訪者提供

2021年8月5日晚,東京奧運會賽場上,中國女乒在團體賽中以3:0戰(zhàn)勝日本,實現奧運四連冠。原本要出戰(zhàn)此賽的國手劉詩雯,也在看臺上鼓掌,她因肘傷復發(fā)在8月1日臨時宣布退賽。

在她身旁的中國乒協主席劉國梁,轉身和她碰拳慶祝。30歲的劉詩雯手握世錦賽冠軍、五屆世界杯冠軍,在可能是她最后一次奧運之旅,收獲一枚混雙銀牌。

男子跳水運動員王宗源貼滿膠布奪冠的樣子,在某社交平臺受到至少2500萬人次“圍觀”。人們再次憶起劉翔的阿克琉斯之蹱,大呼“我們欠你一個道歉”。

讓追看奧運會的觀眾心疼的,還有女排主力朱婷、體操選手孫煒等許多運動員,滿身“膠布”的王宗源成功奪金。來自中國頂級醫(yī)院的運動醫(yī)學專家們,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有隊醫(yī)被運動員和教練稱為“手握半塊金牌的人”。

有最好的醫(yī)生,運動員為何總是舊傷復發(fā)?

劉翔的跟腱,為何傷了又傷?

“我看了劉翔的片子,跟腱有一處杏仁核大的鈣化點?!痹蝿⑾桕犪t(yī)的蓋學志告訴《財經·大健康》,“幾乎競技體育的所有運動員都有一點傷。”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yī)院骨科醫(yī)生葉庭均曾為15歲的小將陳芋汐和31歲的老將黃雪辰看診,深知運動員維持競技生命的不易。

圖片葉庭均為陳芋汐診治。 圖/受訪者提供

陳芋汐在8月5日下午的東京奧運會跳水女子單人10米跳臺決賽中,獲得銀牌。此前,她和張家齊共同摘得了女子雙人10米跳臺金牌,實現中國跳水隊奧運會該項目“六連冠”。

此前的8月4日,黃雪辰、孫文雁奪得了女子雙人花樣游泳銀牌。

每一塊獎牌都得來不易。

早在2018年,年僅12歲的陳芋汐已有足踝和腕部傷病。“她有拇趾外翻,這是長期踮腳起跳造成的。手腕傷病來自長期倒立支撐引發(fā)的肌腱勞損。”葉庭均介紹。

當年已是老將的黃雪辰傷勢更重,葉庭均發(fā)現,她全身至少有五處傷病需要檢查。經過瑞金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治療師張宏仔細檢查,其中三處需要重點治療,分別是右腕損傷、腰背肌肉勞損以及髖關節(jié)水腫。

多次為上海花游、跳水運動員診治,葉庭均發(fā)現,他們的傷病往往是系統性的。比如手腕疼痛,醫(yī)生會順便查一下肘關節(jié)、肩關節(jié),會發(fā)現都有問題。

“運動員是在長期大量訓練的基礎上帶來的損傷,老百姓很難想像這個關節(jié)要承受成千上萬次的訓練?!比~庭均說。

從事不同的運動,運動員受傷的部位不同,但都是在該運動中受力最頻繁的部位,朱婷的手腕、劉詩雯的手肘,也是類似情況。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也曾為本次奧運會出戰(zhàn)的蹦床團隊提供醫(yī)療服務。副院長陳衛(wèi)衡通過醫(yī)協云平臺向《財經·大健康》介紹,運動的損傷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關節(jié)內的損傷,“反復運動,提前磨損??赡芪覀?0歲才會骨質增生,他們30歲就骨質增生了。更多的還是軟組織,因為他們要用爆發(fā)力不停去牽扯肌肉、韌帶”。

運動損傷包括急性和慢性,急性損傷包括大家常見的摔傷、撞傷等,而很多慢性損傷醫(yī)學上叫over use,就是過度使用。

比如劉翔的跟腱,“他跑了很多年,跟腱變得很薄弱,在某個瞬間就斷掉了”。上海第一人民醫(yī)院骨科運動醫(yī)學主任醫(yī)師陳疾忤對《財經·大健康》分析。

跟腱斷裂只是劉翔暴露在人前的“大傷”,他的跟腱問題不止于此。

陳衛(wèi)衡介紹,劉翔反復訓練以后引起跟腱磨損。肌腱長在根骨上,彼此間的接觸可能正常人是一個“點”,訓練后肌腱變得粗一點,骨頭也變得大一點,跑動時力量更大,但兩者的接觸就是“面對面”了。這種增生帶來的鈣化點和骨刺,正是劉翔2008年不得不退出北京奧運會男子110米欄決賽的原因。

“他的疼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痹H眼看劉翔跟腱下杏仁大的鈣化點,蓋學志難掩心疼。

做手術是運動隊比較忌諱的事

2008年12月,劉翔赴美接受跟腱手術,取出了3個鈣化物和1個骨刺。術后復出,他在2012年跑出了12秒87的好成績。

孰料同年8月,在參加倫敦奧運會期間,劉翔跟腱斷裂,再次手術并取出了2個鈣化物、1個骨刺,從此再未回到巔峰。

多位受訪者對《財經·大健康》指出,選擇做手術,對運動員來說都是“萬不得已”。雖然也有劉翔首次術后復出的成功案例,但總體來說,做手術是運動隊比較忌諱的事。

“專業(yè)運動員和普通人不一樣,競技生涯是很短暫的,他們必須對自己的身體、對培訓她的體系負責,不會去輕易選擇高風險的治療。”和運動員接觸多了,葉庭均比一般的醫(yī)生更能理解運動員,他不會輕易給出手術建議。

畢竟,手術要花不少時間康復。但運動員的訓練都是隨著奧運會、世錦賽、全運會安排的。一旦出現手術,整個訓練計劃就可能被打亂,讓他們難以在重大賽事期間達到最佳狀態(tài)。

何況,運動員的大部分傷病,都不是能靠一次手術解決的。就像劉翔,他的傷情是長期過系統性過度使用和運動特性造成的,即使通過手術矯正,在長期大強度訓練下,又會復發(fā)。

怎么延長運動員競技生命?

產后復出的黃雪辰,選擇通過運動醫(yī)學康復治療輔助恢復。

2016年里約奧運會后,“三朝元老”黃雪辰手握三銀兩銅退役,結婚生子。2018年,她產后復出,每天過著上午練體能、下午訓練、晚上蒸桑拿的生活,成功減重30千克。

但是,已是二次復出的黃雪辰,無法獨自戰(zhàn)勝傷病?!斑@孩子練得太苦了,背部隨便一碰,她就疼得直皺眉。”瑞金醫(yī)院康復科主任謝青回憶道。經歷反復治療,她甚至能參與醫(yī)生進行醫(yī)療方面的交流。

經過骨科運動醫(yī)學和康復科會診,瑞金醫(yī)院給黃雪辰開出了處方。除了運動員中常見的體外沖擊波、物理因子治療和中醫(yī)手法處理,還在康復訓練中,加強她的部分肌肉力量,并通過懸吊治療激活軀干的核心穩(wěn)定,解決左右兩側發(fā)力不平衡的問題。

“運動醫(yī)學的理念是‘功能至上’?!标惣测柘颉敦斀洝ご蠼】怠分赋?,治療的目的不僅是緩解疼痛,還要讓運動員能夠重返運動場。這就需要把人體當作一個運動的“系統”來對待,而不是腕痛醫(yī)腕、腳痛醫(yī)腳。

以同時困擾黃雪辰、陳芋汐二人的腕傷為例,如果是普通人,醫(yī)生可能會要求他們少用手腕。但葉庭均在仔細觀察過跳水、花游隊員的訓練后發(fā)現,倒力支撐是這兩項運動中不可避免的動作。這需要通過訓練,幫助他們改變發(fā)力的方式,“加強背肌和核心肌群的作用,就能減輕手腕關節(jié)負擔、緩解疼痛,讓他們發(fā)揮更高水平。”

強化關節(jié)附近軟組織,同樣有此功效。比如膝關節(jié)的半月板處在核心位置,如果它的疼痛嚴重,周邊的韌帶軟組織也不會太好。或者說,很多疼痛就是來自周邊軟組織,把周邊的癥狀解決了,半月板的疼痛也會大大緩解。

多年服務于田徑隊的蓋學志認為,這種做法對普通的跑步愛好者,同樣有效。

使用支具也是一個選項。為了緩解陳芋汐拇趾外翻合并扁平足的問題,葉庭均建議她,在訓練之余使用功能鞋墊和拇趾支具,“因為長期外翻非常疼痛,我們要想辦法給她更好的支撐,讓她日常生活中的疼痛減少,來延長她的運動壽命”。

這次讓不少觀眾感到心疼的“膠布”,也是運動醫(yī)學發(fā)展后的產物。它的全名是“肌內效貼”,即平常運動員們慣稱的“肌貼”。

做了十多年隊醫(yī),“打肌貼”曾是蓋學志的日常工作之一。他每天會隨著隊員們“下場地”,指導運動前后的拉伸,根據各自傷情不同給運動員打好肌貼。在訓練中,則要隨時發(fā)現問題并修復。

肌貼可以被理解為一種高彈性的膠布,通過拉起皮膚擴大皮下間隙,讓血液和淋巴循環(huán)更通暢,滲出液更易吸收,同時也能起到支撐和穩(wěn)定作用。簡單而言,肌貼有助受損部位恢復,即使沒有受傷,也可以起到的保護作用。

NBA所有球員上場前,不管腳踝有沒有傷,都要打三層肌貼用于固定。蓋學志還記得,剛做隊醫(yī)的時候,在國內還沒有肌貼。后來是重點運動員可以用,因為肌貼是消耗品,2010年前一卷要六七十元,一個基地幾百運動員都用有點吃不消。

現在,國內所有一線運動員都可以用肌貼。

從“特種”到普及,運動醫(yī)學漸受親睞

中國對運動員的保障正變得日益系統化。

蓋學志說:“上海田徑隊的隊員,現在每周會接受一次檢查,有傷的,我會根據情況建議調整運動量,或是降低難度。沒傷的,也會給些建議預防,比如哪里肌肉緊張要加強防護?!边@是以往運動隊中沒有的安排。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健身,更多普通人開始向蓋學志這樣的運動醫(yī)學從業(yè)者求助,“運動前熱身,運動后如何加快乳酸代謝,包括運動損傷的常識,我會經常給大家灌輸些科學運動的理念”。

奧運期間,瑞金醫(yī)院每周三上午的專病門診,也多了些慕名而來的患者,都是因為運動或勞損傷及肩袖、手肘、膝蓋等部位的,很多人還是長年的老病痛。

就連醫(yī)院里的同事,都會趁著中午休息找到葉庭均咨詢,“常年背痛,傷科骨科都看過,醫(yī)生全部說沒問題,連抗抑郁的藥也吃過了,一直不好,這是什么問題?”

從2010年開始專注運動醫(yī)學的葉庭均覺得,主動問及術后康復訓練,或是選擇保守治療恢復運動能力的患者越來越多了。十年前,只有一些臺灣和香港地區(qū)病人才會主動問醫(yī)生,復健怎么做。

現在,指導或轉介患者接受康復訓練,成了葉庭均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圖片韌帶微創(chuàng)手術之后,葉庭均指導患者進行簡單的訓練。 凌馨/攝

過去,訓練康復在中國不是很受重視,這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運動醫(yī)學的發(fā)展。實際上,在一些知名大醫(yī)院,運動系統手術量甚至比國外的醫(yī)院更大。但像劉翔這樣的頂級運動員,仍會選擇前往國外治療,主要原因可能就是美、德等國能提供更加系統的康復訓練。

運動醫(yī)學是一個交叉學科,在中國,最早是由一批骨科和康復科醫(yī)生創(chuàng)建,以關節(jié)鏡下的微創(chuàng)手術為主要特色,近幾年,對運動醫(yī)學的觀念逐漸發(fā)展到貫穿運動計劃制定、實施和保障,以及損傷修復、康復訓練全程。

在多數公立醫(yī)院,運動醫(yī)學仍是骨科下的一個分支,康復醫(yī)學部分獨立建科,部分則與神經科、骨科聯合組建。隨著學科越分越細,一個足踝疾病,可能需要同時尋求運動醫(yī)學、足踝科、康復科等多個科室的幫助。

不只是大醫(yī)院,運動醫(yī)學還將深入社區(qū)。8月初,國務院印發(fā)了《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著重提出了“體衛(wèi)融合”的概念。要求全社會共同參與“運動促進健康”,支持在社區(qū)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中設立科學健身門診,推廣常見慢性病運動干預項目和方法,并要樹立典型經驗。

原本隱居幕后的運動醫(yī)學,方興未艾。

【版權聲明】本作品的著作權等知識產權歸【財經·大健康】所有,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享有本文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知識

奧運點燃運動熱情?防損傷牢記八點
運動員如何預防運動損傷
生命在于運動,運動卻會讓人受傷?運動損傷到底應該怎么辦?
“健身潮”警惕五種運動損傷|與奧運同行
淺談運動醫(yī)學
跑步到底傷不傷膝蓋?專家建議重視“運動處方”
如何避免運動損傷
如何預防運動損傷?常見的運動損傷有哪些?如何處理?
武磊膝傷不斷,何以避免運動員的職業(yè)傷病危機?
想要快樂運動,如何避免損傷?!

網址: 奧運選手傷了又傷,運動醫(yī)學如何延長競技生命?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48787.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