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對健康的關(guān)注越來越多,糖對健康的危害也越來越被大家認識到。各式各樣的「無糖食品」應運而生,還經(jīng)常伴隨著「更健康」「適合糖尿病人」「幫助減肥」等極具吸引力的營銷語言。
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無糖食品」。
何為「無糖食品」?
首先,「無糖食品」是有明確的國家標準的。
在我國國家標準中,是指 100 克固體或者 100 毫升液體中所含的糖不超過 0.5 克。此外,還有一個「低糖食品」的概念,中國標準是每 100 克固體(或 100 毫升液體)中不超過 5 克糖。
除此之外,還需要強調(diào):
1. 這里的「糖」并不僅僅是蔗糖(我們常說的白砂糖),而是指有甜味的、所有單糖和雙糖的總稱。
除了蔗糖,常見的還有果糖、葡萄糖、乳糖、麥芽糖等等。蜂蜜和高果糖漿都是果糖和葡萄糖的混合物,也是國標中所說的「糖」。
2.「低糖」「無糖」也并不僅僅指加進去的糖,食物中天然存在的糖也需要計算在內(nèi)。
比如桔子或蘋果的果汁中,天然的糖含量就可達 10% 左右。這意味著即便是「100% 無添加」,它們不滿足「低糖」「無糖」的定義。
無糖食品熱量更低嗎?
一種食物含有多少熱量,跟它是否「無糖」沒有必然聯(lián)系。
糖在食品加工過程中,首要作用是產(chǎn)生甜味,一些食物還要靠它改善質(zhì)感。「無糖」的食物是不是熱量更低更健康,取決于用什么來代替糖的作用。
比如在無糖飲料中,使用低熱量的甜味劑來代替糖產(chǎn)生甜味,的確可以降低熱量。而且,糖對牙齒的腐蝕、葡萄糖導致的血糖升高、以及果糖引發(fā)的代謝綜合征,也都可以避免。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認為無糖飲料熱量更低、更健康。
不過,甜味劑不像葡萄糖那樣能誘導身體產(chǎn)生的飽足信號,不利于人們控制食欲——簡單來說,就是你喝無糖可樂不容易感覺飽。如果控制食欲自制力不足,那么無糖食品有可能讓你吃得更多。
用甜味劑代替糖,對飲料來說容易操作,但對于固體食物中就沒這么簡單了——不用糖,就得用用其他成分去填補糖的位置。
食物中的宏觀成分除了糖,還有淀粉等「復雜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質(zhì)和脂肪。
如果是用脂肪來代替糖,那么不過是「才出虎口,又入狼窩」,熱量比糖更高;
如果用蛋白質(zhì)來代替糖,在營養(yǎng)上倒是不錯,不過在價格和口味上都會完全不同;
如果用淀粉或糊精來代替糖,有助于降低食物的升糖指數(shù),但也并不能降低熱量——淀粉、糊精甚至蛋白質(zhì),跟同等質(zhì)量的糖熱量幾乎相同;
如果用膳食纖維去代替糖,由于我們無法消化這些物質(zhì),倒是可以降低熱量,而且還有其他的健康價值,比如有助于通便、降低膽固醇等等。不過,膳食纖維的理化性質(zhì)跟糖相比相差太大,取代起來難度很高。
糖尿病人應該選無糖食品嗎?
不一定。
糖尿病人的飲食,最關(guān)鍵的是控制血糖的大幅波動。
一般而言,如果在食品中用糖醇代替了葡萄糖或者麥芽糖,升糖指數(shù)會比相應的含糖食品要低。但需要注意的是,某些食品廠家會在無糖食品中加入糊精、精制面粉、米粉等,在導致血糖波動方面比蔗糖好一些,但也只是五十步與一百步的關(guān)系。
所以,「無糖」并非就高枕無憂,糖尿病人也還是不能掉以輕心的。
請關(guān)注食品包裝上的這些信息:
除了在包裝上的 「無糖」標簽,還應該去看看配料表。
如果其中有淀粉糊精、環(huán)狀糊精、精制面粉、米粉等,就需要小心對待,這些成分在配料表中排名越靠前,就說明其含量越高。
無糖食品可以減肥嗎?
不少人為了減肥,選擇無糖食品。
其實,從飲食角度,減肥的關(guān)鍵在于控制總熱量攝入和膳食平衡。所以,是否「無糖」不是關(guān)鍵,無糖之后「有什么」才是關(guān)鍵。
如果有減肥需求,無需糾結(jié)是否應該選無糖食品,而更應該關(guān)注食品標簽上標示的「能量」值。
添加的甜味劑安全嗎?
如果想要甜味又不想要熱量,就只能使用甜味劑。一說到甜味劑,就和其他的食品添加劑一樣,總有人質(zhì)疑其安全性。
實際上,能夠產(chǎn)生甜味的物質(zhì)很多,但要拿到「上崗證」成為甜味劑,需要經(jīng)過重重考驗。而且,國家對于這些「上崗」的甜味劑都限定了嚴格的「安全使用量」。
除了甜蜜素,其他常用的甜味劑(比如糖醇、阿斯巴甜、安賽蜜等)的「安全使用量」相當于每天幾百克蔗糖產(chǎn)生的甜度,想要「超標」也很困難。
所以,對于正規(guī)廠家生產(chǎn)的無糖食品,無需擔心甜味劑的安全性。
(本文是丁香園專稿,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