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體式修習的哲理、醫(yī)理、原理
一、瑜伽體式的哲理
練習瑜伽不可強求,身有練,簡單中見無數豐富的內容;心有境,讓你感受自然而平靜;思有悟,讓你打開身體的能力源泉。懂得了這些,你就練懂了瑜伽。提示:瑜伽不是去做難度動作的雜技。
具備豐富的瑜伽學識,和各種瑜伽的教習之道,懂得了這些,你就可以做到一名出色合格的瑜伽老師了。提示:瑜伽不是雜技。瑜伽的理學是頭腦的調養(yǎng),當我們頭腦得不到調養(yǎng)時,我們的身體無法整體健康。
人的心靈就像是一座寂靜的古寺,座落在自然風景秀麗的山巒之中,幽靜而古樸,清新而典雅,我們不需要用各種難度技巧的體位法來裝飾它,我們需要的只是讓其內在原有的美,無瑕地顯現出來。
人體瑜伽的體位法,是一種既簡單而又方便的智慧,讓我們在既簡單又方便的姿勢與行為上,把影響我們自身健康障礙的問題去除掉,讓健康、自然本來的氣質和美麗心境,自然的呈現出來。
瑜伽體位法又是把人類健康生存的本能意識,用肢體有氣息的動作表現出來的一種方式。同時,它更要求人們把精神的欲求肢體化,因此又是一項精神氣息高尚的健康運動項目。
瑜伽的所有動作,都是以自己的本能知覺作為基礎,它的練習不需要難度的技巧,也不需要刻意的死板,瑜伽體位法自然而靈活,順勢而舒暢,通過不斷的練習,然后才逐漸地將其變?yōu)橐环N健康積極向上的信念,從安靜的心態(tài)背景下,動作發(fā)展到積極的身體形態(tài),最后,才能達到自覺化的個體行為階段。
從初期的學體式,到刻意的擺體式,進展到練習體式,如今該是如何用體式的練習了。運用體式首先要學習人體的生理學和人體基礎辨證學。如今的瑜伽練習,單靠會擺個難度的姿勢,已經是不夠的了。我們要會運用人體,而不是讓人體去練習體式。懂得人體的運用,你基本也就掌握了人體到姿勢上的奧妙。
人體的體式運用,不是單純的一個姿勢,也不是體式組合起來有多少,而是懂得人體基礎的辨證學,運用辨證的道理去運用。辨證的道理在古典瑜伽數論學就定義了人的二元對應,在哈他瑜伽經里也闡述了人體左右脈的道理。
比如,我們練習體式前,要先學會身體放松,讓氣血和呼吸與肌體都調和好,人體放松,氣息和氣血就順暢,肌肉肌體就自然柔順,沒有了僵硬的死力,如此以便練習時能夠任意展開;另外,做好心態(tài)調整同樣重要,以便專注和減少人體的障礙。而放松的本身就是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調整,同時,也消除了你日常的緊張、疲勞。
放松后,我們對人的人體,可以練習收縮,而收縮不是緊繃的意思,而是有限度的去收縮,既運用收束法等運用,去練習筋骨的收縮,氣脈的收縮,肌肉的收縮,包括人體各局部的收縮。比如,我們人體在走路十分疲勞時,你蹲一會,你會瞬間感受到收縮的休息,人體有十分的暢意感。這種收縮叫做蓄積人體的能量,目的讓氣血停止和休息一下,否則,氣血如同機械一般,總也得不到休息和調養(yǎng),那么,氣血過度的流動本身就是給人體帶來一種消耗。
因此,我們說,練習瑜伽要適度,這個適度本身就是一種平衡;你知道了人體的需要,你的當下就處于平衡狀態(tài),平衡狀態(tài)和動作平衡不是一個概念。把握了自我的平衡狀態(tài),你的人體就處于基礎辨證的狀態(tài)里,比如,向左練習要用一點力,那么,向右練習則要柔和一些,為什么呢?因為我們人體左右不平衡的緣故。左邊弱,那就氣力對待,右邊強,那就柔和對待。如此,對應之道,才是瑜伽科學、合理的辨證練習。
假如,我們練習瑜伽時,左右用的氣力是一樣的,那么,我首先告訴你,這本身是不可能的,因為人體左右脈能量屬性不同的緣故,這點在哈他瑜伽經里記載。在我們沒有經歷過長時間的瑜伽訓練,我們人體左右氣力是不肯能一樣的。所以,我們練習體式時,要區(qū)別稍加對待一下,對人體的均衡有十分健康的好處。
人體有很多部位和環(huán)節(jié)又各自不同,故而,運用氣力,氣息、動作的幅度和角度,都會因此不同。由于這些不同性,因此出現了體式的不同,各自對應部位的練習,或者是調整,或者是調養(yǎng),或者是安靜。懂得了這些,你也就懂得了人體的辨證之道,因此,瑜伽練習不是單純的、盲目的練習,它是有人體的道法。
很多人把瑜伽練成了高難度,其實,這本身就是對瑜伽的一種歪曲,以為不做難度練習,就不是瑜伽。其結果,只是把瑜伽引路到“瑜伽雜技”的性質上了。還有的把瑜伽刻意形成幾個難度的級別,把人體所謂的超越當作對人體的一種控制,若是這樣的話,體操、雜技、柔術、武術都可以做到的。
人要學會控制的不是動作,而是人體的意識和情緒,這才是瑜伽的真實目的??刂迫梭w的意識和情緒,可以通過體式動作表達出來。
體式可以調養(yǎng)人體,也可以調和感官,更可以舒筋活血,而這些都是在人體自然體式的狀態(tài)下完成的。比如,腰部酸痛,脊柱疲勞的人,可以緩慢的練習,目的是為了讓呼吸有力的深入,而不是體式的伸拉。體式展開時,在一呼一吸的主體作用下,氣息有效深入體內,給身體大幅度的供氧,依次解除疲勞。氣息的深入柔和有力,可以給脊柱提供氣血的能量供應,而不是你單純的拉長脊柱,就對脊柱有好處。
說到人體辨證的練習道理,我們舉個列子,比如:有一些人問:先練頭倒立再練冥想好,還是先練冥想再練頭倒立好?我的觀點是:先看人體的辨證吧,你的頸椎有問題嗎?你的氣息散亂嗎?你的平衡感如何?了解了這些,有問題就先進行問題的訓練,訓練好了,再談倒立和冥想的選擇。
倒立和冥想的選擇,誰先誰后,我先告訴你一個人體的規(guī)律知識,意識先行,氣息在后,動作才開始。先練習冥想的氣息專注,既訓練了意識,也訓練了氣息,如此,你更容易控制人體和動作。明白了,就先冥想訓練吧。練習倒立前,先會活動下頸椎吧,別急著去倒立哦。
讓我們學會智慧的、快樂的去練習瑜伽吧!
瑜伽體式的目的意義是由人體的定到動的一個空間拓展,這個空間可大可小,任你在自己身體條件允許的范圍內,自由自在的發(fā)揮;在保持快樂和自然心態(tài)的背景下,你可以找到自己的身體動和靜之間的空間,讓自我把二者之間相互統(tǒng)一協(xié)調起來。
體式不是難度練習,也不是恪守定義某個動作,依照人體的生理規(guī)則進行,由定到動,再由動回歸到定,如此你就完成了你需要的人體動作。它對人體有著積極健康的益處和對身心協(xié)調的調養(yǎng)、調整。
在瑜伽練習中,練習者首先要戰(zhàn)勝的不是以體式動作為目的,而是自我本身的問題障礙。因為在人的性格中有大膽與怯弱之別,在性情上有勤奮與懶散之分,而無論前者還是后者,在瑜伽練習中,都要避免給自身肉體帶來的疼痛、疲勞,只有讓身體進入到喜悅和舒暢的知覺里,才有可能不斷克服自身的種種負面,如此,自然達到喜歡堅持的境界。
很多教練教習簡單的動作擔心會員不喜歡,因此,辛苦的去教習一些有難度的體式練習;結果,自己又傷身又傷氣,日久,身體健康自然日漸況下。其實,這是對瑜伽不明的緣故,瑜伽體位法簡單的動作包含了更多的內容,可惜,教練們不會教習而已。
比如:人的手臂很靈巧,腕關節(jié)、肘關節(jié)和肩關節(jié)。一條手臂可以有不同的作用,一個腕關節(jié)就可以調整肩部、胸部、背部、腹部,腰部等部位,看這腕關節(jié),那么神奇,真的有這樣的作用嗎?回答是肯定的,關鍵是你會不會呢?依此類推,肘關節(jié)和肩關節(jié),作用就更多了。
瑜伽體式依照人體的辯證法去練習,去運用,那么,產生的效能就是無數個;假如你練習瑜伽不是按照人體的生理辨證進行的,只是知道練習而練習,那么,就如同廣播體操練習,所謂的作用就沒有了益處。
瑜伽的本身說的是連接,那么,我們連接什么呢?就是理智的思維和知覺的反應統(tǒng)一起來,就能夠達到我們說的瑜伽的本意,包括駕馭和控制你的身體。很多人靠動作去駕馭身體,其實這是一個巨大的誤區(qū),駕馭身體靠的是你的理智思維來達到的,而不是體式的動作。有了理智的思維意識,你可以通過身體的動作去表現出來,運用體式而不是練習體式。
瑜伽士之所以成就為瑜伽師,就是通過這些智慧的運用和練習,才達到了自己想要的成果。單一的那種練習,不過是學會了動物般的模仿,基本等同于退化之路。因此,古典瑜伽學科把瑜伽稱作為:知覺運動走向覺知【智慧】的修習。
知覺是人體的反應系統(tǒng)功能,其包含了種種的身體欲望的本能,假如我們的意識覺知不給予它駕馭和控制的話,那么,這些知覺般的欲望就像猛獸一般,會吞噬我們的健康和文明,由此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多不必要的痛苦和煩惱。
我們舉個例子,這是一個平躺的體式圖片,我們一般練習者和教練者,基本會以為就是放松和休息,或者冥想。我給你們一個答案,這個平躺的動作,除了放松和休息,或者冥想,其練習作用和內容,遠不止這些,有很多。
動作練習開始:
1、讓我們平躺在墊子上,雙臂展開延伸出頭部,與肩部齊寬,身體自然放松;緩慢的吸氣,做【氣息懸息收氣法】,腰部收縮,抬起,慢慢的呼氣,腰部放松回到平面位置上,注意,腰部自然收緊抬起時,手腳要保持自然放松。依次練習三次,目的是讓氣息充滿腰腹,利用氣機的能量活動和舒展我們的腰部,氣血通暢我們的腰部經絡,對腰部的虛弱有很好的應激恢復功能,對腰寒有非常好的排除療效。
2、運用【腰腹收束法】練習三次。讓我們繼續(xù)平靜的躺好,意識專注在腰部,輕松而又緩慢的吸滿氣息充滿腰部,現在,手和腳稍加用點力,慢慢的呼氣,進行腰部的上臺,腰部不要刻意的用力,保持自然力并輕松的上抬,保持一秒到兩秒,慢慢的吸氣,讓腰部自然的放下來,感受氣血的回流和集束{蓄積的意思}。
3、好,讓我們繼續(xù)練習,緩慢的吸氣,做【手腳氣力的收勁法】,既:雙手十指交叉向頭部上方牽伸,雙腳伸直向下方牽拉,形成手和腳對拉,目的是讓身體脊柱和身體整個部分得到大幅度的伸展,然后,緩慢的呼氣,手腳放松和全身自然緩慢的放松,依次練習三到五次。
4、我們運用【腰腹氣機收束法】練習,先讓我們進行緩慢的吸氣,感受氣息遍滿全身,非常的舒暢;好,讓我們慢慢的吐氣,腰腹收束用力,四肢完全放松不要作力,我們可以感受到氣血的沖賬,然后,吸氣全身自然放松,感受氣血能量的運行和腰腹肌肉的舒暢感,將此動作練習一到兩次即可。
5、練習完畢,保持平躺的姿勢,進行自然呼吸的放松,讓氣血自然流動,疏通身體脈絡。
看著這么一個簡單的、平躺的人體姿勢,其作用不小,練習的內容還有很多……
瑜伽練習中,身體力量施于的沉重與放松,形式變化的主動與被動,無不包含著矛盾的對立與統(tǒng)一,在處理自身這些瞬息萬變的矛盾中,體式動作固然重要,而理智的思維和知覺的反應更能化被動為主動,這也是瑜伽中注重的使自己的心態(tài)達到無瑕地的境地,即:心里無我而身體知我。
瑜伽體式的姿勢,可以是一種對生命體式的健康冥想,冥想既是觀心,每個體式里韻含著一種自我反省的體態(tài)和對應練習的方法,觀心在前,反省在后。觀心是實際體悟的需要和展現,靜靜地觀看自己的身和心,驅除那些影響你健康的障礙,你會有許多健康與美好的所得。
瑜伽體位法的練習很柔美,它充分體現了一個人,意境心態(tài)的“人體寫真”與身體動作的“動感知覺”結合,我們練習體位法,不僅是注重表現人體動作的“內在美”,而且這種體式動作的“內在美”是通過自我的精神、氣質、氣息所展示出來的,是一個自始至終貫穿著專注自我知覺下能動性的過程,通過富有啟導性和象征性的身體語言和肢體動作,來顯示時間的流程和身心空間的拓展。
瑜伽體位法練習時,強調“體式有斷層則意境連接,氣勢有度數則氣息連綿”,通過姿勢動作形態(tài)和生活的情景,創(chuàng)造出一種人性健康形象般的人體藝術場景,真可謂是“身外之意”中包含著“心內之境”。我們練習時,可以感受到,人體體式進展既是飄逸的,如仙鶴振翅而起,輕靈飛揚;又是靜意的,如韋陀低眉合十,心如止水;最終目的是為了塑造人體知覺的智慧以構成完美。
瑜伽體位法練習所創(chuàng)造的這種意境之美,令人神往,耐人尋味;學會瑜伽練習體式動作并不需要有難度,但深入練習之后,你會發(fā)現,身體內外的高度協(xié)調,身心統(tǒng)一的充分體現,心神意間的密切配合,以及它所賦予體式動作內涵的深邃哲理,讓人玩味無窮;如此,這需要練習者仔細地去體悟體會,方能心領神會。
比如,我們可以看到,有人練瑜伽時如入忘我之境,舉手投足之間意味深長、意韻悠遠,動作既簡單又高效,但也有人練得干巴僵硬,味同嚼蠟,動作既難度又疲勞;如此出現這么大的差別,關鍵就在于對瑜伽體式的理解不夠,同時又是追求的利益各自有所不同,前者為健康,為身心和諧之意;后者為利益,為利益展現需要,如此,一種人健康受益了,一種人健康受損了。
瑜伽體位練習不僅是一種強身健體的修練方法,它更是一種心靈健康文化,一種精神層次的人類文明與覺知。瑜伽練習中的身體與環(huán)境的“融合”這一深刻的哲理,它體現著印度古老的瑜伽文化的精華,這一道理蘊含著宇宙之中萬事萬物彼此關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達到一種平衡、和諧的完美。
因此,瑜伽體位練習,首先練的心情愉快就是作用,而不是在于技巧和難度。練習的開心了,心態(tài)自然的調整好了,如此,你的氣息就順暢,氣息順暢了,氣脈就柔軟,氣脈柔軟了,你的動作和肢體就自然能夠柔軟下來,那些伸拉韌帶的并不是柔軟,除了拉開之外,與柔軟無關。有快樂,就會有力量,身體的力叫做氣力,不是力量;力量是一種意志,是品質,而不是身體的氣力。
瑜伽練習包含著人體四大{地、水、火、風}這一古樸的哲理,通過統(tǒng)一合化一切身心對立與矛盾,通過調整需要得到結合與平衡,甚至水火可以共生共存:將身心調整到“水“的清朗,明澈似山間的溪流,平靜若無風的湖面,而這水中又包含著彌漫全身的溫暖,光明如日月星辰,溫暖則來自于對萬物的關愛。水與火不再互制互克,而是相互包容依存;而是水中有火,火中有水,水火共同蘊育冶煉出品質清濂、潔如蓮花的內心。當把自身融入千變萬化的萬事萬物之中,那怕只是企圖或暫時,我們體會到的將是一種升華。
古典瑜伽修煉者說:“通過意識的轉變,我們就能找到精神行動的力量,并且尋找需要的是一種行動的手段。我們通過主動的反映而引起身心的變化?!惫湃司毩曡ょ?,沒有單純的依靠頭腦去復制工作,而是靠更實際、更能感受到的一種過程,就是呼吸。
從出生到死亡,我們不斷地要呼吸,而且我們吸的過程的通過脊髓繼續(xù)到頭腦中去,使頭腦不斷跟著呼吸而動。這個過程是自然發(fā)生的,可是練功的人就要有意識地去感受它,為了感受,他就需要改變自己的呼吸方式。他感覺到的,就是呼吸與思考所引起的物質過程之間的關系、然后是呼吸傳播思考的過程、最后是精神在整個身體里起作用的過程。這樣,精神和思考就不是一種邏輯抽象的東西,而是一種身體里到處都能感覺到的力量。
二、瑜伽體式的醫(yī)理!
故事:古婆羅門一弟子修習瑜伽,問師傅:我要怎樣練習,才算進入瑜伽的真理呢?師傅問:你會呼吸嗎?你的脈搏在跳動嗎?你的身體會動嗎?你的兩耳會聽嗎?
弟子答曰:都會啊,師傅?可我不知道怎么去修啊。
師傅意味深長的對弟子說到: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脈博跳動就是能量,身體會動便是修煉,兩耳聆聽就是智慧,這一切你都有,關鍵在你是否轉變了自己的意識呢?
弟子當下有悟……
瑜伽經開篇就講解了:什么是瑜伽?瑜伽就是控制你意識的轉變,這個當下既是瑜伽。其實,瑜伽很簡單,又智慧。這里,我們要問:你是否轉變了自己的觀念呢?!
古代的瑜伽養(yǎng)生醫(yī)理認為,人的惰性從意識開始生,因此,人體的健康與我們的意識觀念的轉變有極大的關系。當人惰性產生時,人體的惰性就從兩足開始了,嬰兒與小孩的活動都在兩足,人到中年以后,腰部以下和足腿就漸感無力,喜愛疊足或蹺足而坐,疊足并感覺足腿的酸麻,正是說明足腿神經與血脈不通暢,同時證明健康上存在隱患。
人的衰老也是從腿足開始而逐漸至軀干與頭部,人的兩腿雙足,好象是植物枝葉的末稍;人過中年后,氣血到達兩腿雙足的力度不足,經脈氣血不暢通,足腿神經反應遲鈍,長期的氣血供應不足,導致足腿部肌肉骨骼老化,腿足變得不靈活了,人體的鍛煉就減少了活動,使得健康越來越少了。
瑜伽體式是人體的動功,要求思想意識和身體處于放松狀態(tài),調身、調心、調息,雙腿在行立中,身心在動靜中結合,神經系統(tǒng)得到了調整和鍛煉。使人身全身血管系統(tǒng)得到柔和的鍛煉,從而增強了血管的彈性,有益于血液的新陳代謝和循環(huán)。
瑜伽體式練習時要求氣韻腹部,用的是腹式呼吸,在運動中,緩慢、均勻的深吸入氧氣,排出廢氣,促進了心肺和身體的新陳代謝,也增強了心、肺和呼吸器官的彈性。體式練習使腸胃等消化器官得到磨擦、蠕動等鍛煉,從而有助于消化。
瑜伽體式練習起來時,使關節(jié)靈活,肌肉、韌帶有彈性,骨骼健康,可以推遲腿部關節(jié)、骨骼、肌肉、韌帶的衰老??梢哉{節(jié)和強化足部及全身經脈的健身功能。通過不斷的體式鍛煉,可以促進足部及全身血液循環(huán),調節(jié)和改善氣息、氣脈異常與病態(tài),使之趨于正常,防治疾病,增強人體體質和抗御疾病的能力,以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瑜伽體式是依靠人體自身的能力,通過姿勢的調整、呼吸的調節(jié)和意念的運用,來增強人體各部分機能的。練習瑜伽體式的總體要求是:心靜體松、呼吸自然,動作層次分明,單個動作體現了人體坐標氣脈的循行和知覺的平衡。實踐證明,瑜伽體式練習能有效促進人體內的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對于人體脈輪和氣脈的疏通,包括體液分泌也會起到積極的平衡作用。
瑜伽體式是一種柔和緩慢、動靜相兼的運動,長期從事瑜伽體式鍛煉可對骨骼肌肉運動系統(tǒng)形成良性刺激,可有效地減少體內礦物質的自然流失,使骨密度保持穩(wěn)定,并有效地調節(jié)骨鈣、血鈣之間的動態(tài)平衡,從而改變骨質疏松的癥狀。試驗和實踐結果還表明:瑜伽體式對骨骼畸型、肌肉萎縮及其退行性變化等癥狀,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這些又對練習者身體平衡能力高低產生直接良好的影響。
在瑜伽體式單式練習中,視覺的運用對于維持身體動態(tài)平衡和瞬間的靜態(tài)平衡有著重要意義。生理學實驗表明:當練習者睜眼做樹式單腿站立,一般能保持較長的時間;而讓練習者閉眼做同樣動作,則往往只能維持很短的時間,這說明視覺影響著肌肉調節(jié)平衡的能力。同樣,視覺對肌肉的協(xié)調性、準確性和韻律感等方面,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人的身心平衡能力主要是由人的知覺認知能力和情緒調節(jié)能力決定。人的知覺認知能力是心理平衡的基礎,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人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而人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又影響著人的知覺認知能力的發(fā)展,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構建著人的心理平衡狀態(tài)。
學練瑜伽體式的過程是人不斷接受新事物的過程,在教與學的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中,練習者通過觀察教練員的特定動作或口令提示,注意力集中在動作自身的練習中,下意識地提高了人觀察事物的能力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瑜伽體式義理內涵豐富,動作素材多樣,練習者掌握瑜伽體式功法,需要在觀察、注意的基礎上,不斷增加記憶內容,提高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從而在觀察——注意——記憶——思維的動態(tài)學習過程中發(fā)展了自己的人體知覺認知能力。
從瑜伽體式練習本身的基本特點來看,形正體松、呼吸自然、身心放松是練習的基本要求,人在這種特殊的身體狀態(tài)和心理狀態(tài)下進行健身鍛煉,有助于提高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尤其是從事瑜伽體式鍛煉,講究上下相隨、左右對稱、動作協(xié)調、身體平衡,十分利于習練者調節(jié)左右大腦的協(xié)調與平衡。
瑜伽體式練習對人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有著十分良好的影響。瑜伽傳統(tǒng)養(yǎng)生醫(yī)學早已論證了人體情緒致病的內因,現代醫(yī)學也證實了人的情緒變化會導致人體功能{如呼吸、循環(huán)、內分泌等}發(fā)生一系列變化,這種變化導致人體生理功能失衡,從而誘發(fā)各種疾病,所以保持良好的情緒對人的健康非常重要。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是整天都會處于愉快的情緒狀態(tài)之中的,不良情緒人人都會有,每天都會遇到,關鍵是一旦出現不良情緒;學會瑜伽體式有效控制和及時調節(jié),這是保持情緒穩(wěn)定、身心健康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瑜伽體式練習強調動作要緩慢靜氣、體姿需要輕靈沉著;心境要不急不躁;神態(tài)要自然隨意、舒展安詳。如此使得瑜伽體式練習不僅具有抗衰祛病的健身功效,而且具有平衡心態(tài)、修身養(yǎng)性的作用??旃?jié)奏的現代都市生活,給人們帶來精神緊張,情緒煩躁,思緒紊亂等負效應,影響身體的健康,練習瑜伽體式練習能夠使人身體和精神獲得最大限度的放松,有利于消除煩惱,獲得心理平衡,而且隨著習練水平的不斷提高,練習者的每一次練習都成為一次感悟、自我凈化和自我完善的過程。所謂“心無意,身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這是瑜伽體式練習對心理調節(jié)的最高境界。
比如,你肩酸痛,很多人則直接去練習這個部位,其實,這是錯誤的,因不懂人體生理結構和瑜伽人體辨證的道理,結果,直接練習這個部位不但無益,而且更受傷害。肩酸痛,首先要活動胸和背,而不是肩膀,肩膀周邊不放松,氣血就無法活絡起來,那么,對肩膀的酸痛就無法產生有效的氣血運行。只有周邊活絡起來了,再進行肩膀的活動,周邊的氣血就容易通活肩膀酸痛部位,如此才是正確和有益的。
三、瑜伽體式的氣機原理!
人體運動的實質是氣血運動,氣血為能量,和現代醫(yī)學理論肌肉運動是血液供給能量和氧氣的道理完全一致。氣是在人體不斷運動著的具有強活力的精微物質,它流行全身臟腑,經脈及各組織器官,時刻推動和激發(fā)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血在脈中循行內至臟腑外達皮肉筋骨,不斷對全身組織細胞起著充分的營養(yǎng)和滋潤作用;氣是人體功能活動的動力,血是濡潤滋養(yǎng)的源泉。氣推動血,血又是氣的載體,兩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所以將氣血視為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也可以認為氣血是人體主要的動力源泉之一。
所謂氣機是經由人體五臟六腑轉化成身體能量的傳感作用,將呼吸和肢體運動作良好的配合,人體藉由強化氣能量的動作,促使身體機能的良性導向。比如,喉呼吸可以運用在人體的氣機傳導,可針對不同的部位和器官加以鍛煉,其動作原理可主導人體運動樞紐的踝、膝、胯、腰、胸、頸、肩、肘、腕等九大關節(jié),透過扭轉、前后、開合、上下等四個原理,鍛煉肌肉組織與關節(jié)韌性,繼而以靜心、專注、放松、傳感等四個原理,讓動作、呼吸及意識三合一,達到強化人體能量系統(tǒng)的目的。
人體氣機有正向的,也有逆向的,有正行的,也有逆行的。有上行,也有下行,有平行,還有遍身行。這些都是在行氣時,氣機傳導產生的不同作用。
人和其它有生命的東西(動物、植物、微生物)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內在能力,這種能力,激發(fā)推動生命活動,可稱為“生命力”,它推動生命按一定人體規(guī)律的運動、變化、發(fā)展{人體的生長、發(fā)育、生殖},是一種自發(fā)的內在的“生命能量運動”。這種生命能量運動所具有的獨特規(guī)律性也有生命節(jié)律性,這種運動一般潛在、緩慢、不易被人直接覺察,是一種長時、漸進、有節(jié)律的運動。主要由人體的遺傳系統(tǒng)控制、通過內分泌系統(tǒng)調控、按一定的自然節(jié)律發(fā)生。
呼吸是一個人體內“氣息”運行的動力,而“氣”又是人體血液運行的動力,呼吸的練習,可以促進體內“氣”的發(fā)生、發(fā)展及全身血夜的運行和輸送,起到行氣、活血的作用。所以,瑜伽練習中的呼吸方法非常多,如:鼻吸鼻呼、鼻吸口呼、左右鼻呼吸、胸式呼吸、腹式呼吸等。在瑜伽具體功法習練的過程中,瑜伽總體注重的是自然呼吸,而哈他瑜伽則則重腹式呼吸。因此,在瑜伽練習的過程中,應該按照具體功法的習練要領和要求,并在專業(yè)的老師指導下進行練習。
瑜伽體式的氣機鍛煉通常分為兩種:一種叫呼吸鍛煉;一種叫人體內部氣的運用。
1、呼吸鍛煉。呼吸鍛煉是指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有順呼吸,逆呼吸。自然練功時所指的呼吸鍛煉,是指順呼吸鍛煉,就是呼時小腹向下縮進,吸時小腹突起。另一種“潛呼吸”則是呼吸時不著重于腹部的起伏,實際是用高度柔和的呼吸,不斷影響小腹微微起伏的呼吸。一般未練者,正常的呼吸,男性一分鐘十八次,女性為二十次,通過練功后,呼吸會減慢,一分鐘一般可以練到五至六次,練功深者,甚至可以達到一次或二次。
呼吸鍛煉有強調“練呼”和“練吸”不同。練呼可以解除胸悶緊張,古代把它的作用叫做“釋放”,既放寬的意思;練吸則可以加強氣血流通,增強體質,古代叫作“蓄積”,既補養(yǎng)的意思。呼吸鍛煉是練功中不可缺少的,但它還只是一種手段,通過呼吸鍛煉,從而把人的內在力量,引導到經絡上去,起到調節(jié)人體內臟的作用。
2、第二種是人體內部氣的運用鍛煉,它指練功時,人體內部產生一種氣體流動的感覺。通過自然呼吸,使人體內部氣血逐漸加強旺盛。故氣的運用鍛煉是瑜伽術練功中很關鍵的一環(huán),它能使人體內在的氣流,通過氣的運用的鍛煉,增強人體內部的氣血更有規(guī)律的流動更好地達到“氣機遍身、氣息順體、氣暢流動、氣柔身悅”的效果。使瑜伽練習者能夠身心內外通達,健康強身的目的。
瑜伽有三脈七輪,脈輪是人體生命氣機的傳輸系統(tǒng),人體全身有七千二百條分支型粗細脈絡,分布在人體各個區(qū)域。這就象一個城市的交通建設狀態(tài),分爲主干線街道和支線街道以及街巷弄堂。街道的寬窄和交通的科學管理是交通是否暢通的關鍵。交通流暢,則生機勃勃百業(yè)興旺。
古瑜伽師把各種“氣息”協(xié)調生成看作的生成是建立在臟器物質基礎上的生成,瑜伽所講的“氣”的含義,不僅是表達對人體精微物質的認識,更是選用“氣”的含義,來表達一種無形的生成,是對人體物質機體所釋放的“信息”描述。人體脈輪經線是物質能量載體輸送“氣息”的通道,其中,脈輪所指結處是人體中多項“氣息”在運行中交會生成治療功效的部位,在這些部位易出現結交,臃塞。
瑜伽認為,人體中生成的“氣息”存在著質量與運行的變化,“氣息”的變化能影響人整體陰陽的不平衡,也是造成經脈紊亂的原因?!皻庀ⅰ钡牧孔兯斐傻倪\行變化在人體中能體現出氣盛、氣虛、氣弱等現象,因此,練習種要關注這一點;如,現在一些練習者因不當的姿勢練習,使自己在身體和氣息的交會時能形成氣臃,氣閉等不良現象;把握呼吸的平衡行氣,可以通過人體氣息的行氣調節(jié)人體平衡,來達到氣息暢通,修復身體健康的療效。
人體的脈絡有粗有細,直徑有大有小,充盈飽滿度存在著各自的作用與差異。正常人脈絡基本暢通,但是內部氣機的飽和度和流量并不是十分充足,局部還可能存在著狹窄瘀塞,影響著氣機的循環(huán),這些都是氣瘀血滯産生疾病的因素。
所以瑜伽練習者早期正確的方法就是疏通全身經脈,對脈絡進行氣機擴容,增加通透性和傳輸性能,清除瘀滯阻塞,確保它們暢通無阻,無有障礙;正氣、清氣能順暢地在脈輪中的雜物、渾濁物、濁氣、病氣能及時地排出體外,同時體表門窗的脈輪自如地開啓關閉,外部環(huán)境的清氣、正氣能流暢地進入內環(huán)境不斷地補充損耗,體內產生的濁氣和病氣能及時排出體外,這是人體健康的前提,所以初入門者要掌握好這兩個瑜伽修煉的關鍵進行實踐。比如;練習時產生的喜悅感,令身體感受氣機暢通,氣息遍身的舒暢,我們的眉心是舒展的,這就表達了眉心輪處的開合。
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源動力,它象血液、體液一樣,是生命的能源,雖然它暫時是具有不可見性的一種無形物質,但是它們卻是無形而有質,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間萬物皆有氣,只是氣量大小和質量高低不同的差異。人體內本身存在著多種生物氣,但是由于多種原因,每個人氣的質和量都存在著很明顯的差別,直接影響人體健康和生命的活力。人體的內氣,由于各種生命活動的消耗和各種原因的損耗,總體而言是不充沛的,急需不斷地補充。
人體門戶開,道路暢通后,必須大量從自然外界攝能補充。補充的方法眾多,氣機的能的獲得必須用恭敬心、平等心、慈愛心、仁愛心、博愛之心自然獲得,大地自然表達了這些理念之心的奉愛呈現,哪怕是一草一木,也是我們賴以生存環(huán)境給予我們營養(yǎng)的補充之一,因此,我們都需平等相待,公平交換。瑜伽練習者切記保持善念,慈心為本,學會愛護環(huán)境等于愛護自己,如此健康才無后顧之憂。
瑜伽氣機的運用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求在動靜結合的規(guī)律運動中,自覺體察生命動力之氣運動,總結人體自我生命運動的客觀規(guī)律,從而能夠主動順應生命氣機運動的節(jié)律,調節(jié)身心,舒暢氣血,強本節(jié)用,煉心強身。對于目前其它西方傳播的,力量瑜伽等類似體育運動則不同,它們大多以身體技能強身為終始,缺乏主動的生命氣機的身心調節(jié),以能量耗竭為結果。
氣機導引可提升人體免疫力,完成體式動作要在意識支配下調動人體氣血為主體作用,氣到血到,血到氣力到;說明人類在生產實踐和運動中用意識調動人體能量,通過練習反復的強化這種路線才能建立動作的自然氣機動力,用意識控制人體動作按脈輪氣血下為上用,上下結合;人體左右脈陰陽互補,相互協(xié)調;如此具備了瑜伽連接意義的,有正確意識思維形象才能有人體正確體式動作的運動效果。
在瑜伽體式練習時,我們初期可以有意識的提高關節(jié)轉動質量促進人體氣血運行,體式練習過程中,在人體肌肉和氣力作用下,關節(jié)產生運動、轉動,關節(jié)轉動促進氣血運轉,關節(jié)是氣血循環(huán)通過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需要關節(jié)周圍的肌肉參與關節(jié)運動,肌肉參與的范圍越廣,氣血通過的能力就越強;所以關節(jié)的運動和轉動的質量,是保證能量傳輸的關鍵。假如你選擇了難度技能的練習,這些保障就很可能化作危險,那么,瑜伽練習作用的效能也就無從談起,更有可能化作損傷。
人體肩、髖與關節(jié)是能量上下傳輸的樞紐及轉折點,肩、髖轉動在體式中至關重要,人體肩、髖與關節(jié)是三軸關節(jié),需要有一定限度的范圍的三軸轉動,有限度范圍轉動作用,能夠傳輸足夠的能量,維持體式動作中的動態(tài)平衡;肩、髖與關節(jié)轉動將人體脈絡氣力調動組合成形形色色的人體運動動作,髖的轉動質量表現下肢和驅干的運動質量,肩的轉動質量表現上肢的動作質量,從足到腹,由腹到胸,到臂手都是在髖、肩、關節(jié)相互協(xié)同的配合下,在腹肌和氣血作用下共同用力才能完成。
相關知識
古代印度瑜伽哲學:身心合一的修行之旅
瑜伽修習堂【瑜伽是個嚴謹的體系】
瑜伽的養(yǎng)生原理
瑜伽理論復習資料基礎知識大全.doc
中醫(yī)理論與瑜伽養(yǎng)生理論的比較與融合,中醫(yī)養(yǎng)生論文
調理健身瑜伽
瑜伽——健康的生活哲學
瑜伽養(yǎng)生與中國傳統(tǒng)養(yǎng)生的理論基礎
瑜伽理論基本知識大全
如何理解瑜伽的三位一體原則
網址: 瑜伽體式修習的哲理、醫(yī)理、原理 http://www.u1s5d6.cn/newsview180778.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5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