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無償獻血,人人有責”“定期獻血,救人不絕”等口號隨處可見,眾所周知,無償獻血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人,甚至可以拯救別人的生命,可是許多人對于無償獻血既熟悉又陌生,對于真正的獻血知識知之甚少,網絡上也一直存在關于獻血的流言:有人認為獻血會導致人發(fā)胖,也有人認為空腹獻血可以達到減肥的目的,還有人認為獻血會危害身體健康。那么,事實真的如此嗎?針對以上問題,中國數字科技館采訪了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輸血研究所副所長馬峰。
山西太原舉辦的高中生無償獻血成人禮(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韋亮/攝)
發(fā)胖不是獻血惹的禍,與身體代謝等相關
馬峰表示,獻血會使人發(fā)胖這一說法沒有科學依據。獻血會使人體血容量在短期內丟失,我們國家的獻血法規(guī)定,每人每次獻血的血容量在200~400ml之間,大概占人身體血容量的百分之十,這些血容量的損失一般對人體沒有危害。獻血時,醫(yī)務人員會篩選一些身體健康的人進行采血,每個采血站在采血完畢后都會給獻血者一定的營養(yǎng)補償,而人體發(fā)胖主要跟身體代謝、暴飲暴食等相關,跟身體血容量的減少沒有實質性的關系。
空腹獻血減肥并不靠譜,血容量幾小時就可補回
對于空腹獻血會減肥這一說法,馬峰表示,這種說法也不靠譜。獻血丟失的血容量很少,幾個小時就可以將丟失的血容量補回來,這跟脂肪代謝和能量代謝以及減肥沒有必然聯系。之所以采血站要求獻血者空腹獻血是因為空腹時血液會相對“干凈”,如果暴飲暴食,血液的脂肪顆粒,腎臟、肝臟代謝的毒素等會影響血液質量。
獻血不僅不會危害身體,反而對身體有益
有人認為獻血會危害身體健康,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輸血科主任、教授李碧娟在接受《長沙晚報》采訪時曾表示,適當獻血不會影響身體健康,正常人總血量約為4000~5000毫升(約占體重8%),平時有20%儲存在肝臟、脾臟等臟器中。獻血后,這部分儲存血液會很快釋放入外周血,參與身體的血液循環(huán)。而且,人體細胞也在不斷地進行新陳代謝,如紅細胞的壽命為120天,血小板為8~10天,獻血可以促進血液的新陳代謝,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另外,李碧娟還表示,人在獻血后72小時內就會恢復原有的血容量,而血小板在健康人體內則數量充裕,捐獻后24~48小時內,血小板數量就可以恢復到捐獻前水平。因此,血小板捐獻的間隔期為2周。長沙地區(qū)每年都有近15萬人次的健康獻血者,他們都以親身經歷證明了獻血無損健康的事實。
既然獻血對身體沒有危害,那么,人們在獻血后應該注意些什么?馬峰提到,我們國家相關的獻血法有很細致的規(guī)定,比如一定要在指定的血站來進行獻血,當地的血站都有相應的配套措施,如提供休息區(qū),為獻血者發(fā)放牛奶、雞蛋、餅干等補充能量。獻血者休息幾個小時后,體內的血容量就會恢復正常。(景晨龍)
受訪專家: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輸血研究所副所長 馬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