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世界水日|水,你真的會喝嗎?送你這份科學飲水指南

世界水日|水,你真的會喝嗎?送你這份科學飲水指南

來源:泰然健康網 時間:2024年12月06日 23:29

2023年3月23日,不僅是第三十一屆“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六屆“中國水周”的開幕之日!今年“世界水日”主題是“Accelerating Change”(加速變革)。

我國紀念2023年“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活動的宣傳主題為“強化依法治水 攜手共護母親河”,旨在提醒我們:珍惜水資源,科學用水,健康飲水,才能讓我們的生命之源更加持續(xù)、更加美好。

今天,我們將一起探討健康飲水這個話題,為你的健康生活保駕護航!

什么是安全飲用水?

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第四版《飲用水水質準則》所述,安全飲用水指的是一種人們可以長期飲用而不會對健康產生任何危害的水源。安全飲用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無論是飲用、烹飪還是個人衛(wèi)生等方面都需要用到。

為了保障人民的健康,我國目前實施的《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5749-2006以及即將實施的GB5749-2022,都明確規(guī)定生活飲用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化學物質和放射性物質更是嚴格禁止,而且生活飲用水的感官性狀也必須良好,需要經過消毒處理。同時,針對生活飲用水的水質相關指標以及消毒劑余量等方面也提出了具體要求。

每天喝多少水合適?

考慮到個體差異性,每個人每天所需的飲水量也是有差異性的,通常情況下,成年男性飲水量在1700ml左右,成年女性飲水量在1500ml左右,也就是每天大概6-8杯水這樣的一個程度。

但這個建議并非完全適用于所有人,因為個人的身體情況、活動水平、氣候和健康狀況等都會影響每天所需的水量。 經常運動、工作環(huán)境炎熱或身體容易出汗人群,則需要喝更多的水來保持身體水分平衡。相反,如果有腎臟疾病或其他健康問題,水的攝入量則需要有所限制。

在飲水方式上,要講究少量多次,這樣可以幫助身體更好地吸收水分,同時還能避免過度飲水導致的不適感。

此外,建議飲水的適宜溫度在10~40℃之間。過熱或過冷的水都不利于身體健康。

最后,建議大家用白水或茶水替代含糖飲料。含糖飲料中的糖分會增加身體的熱量攝入,容易導致肥胖等健康問題。

如何判斷身體是否缺水?

1- 口渴:口干舌燥,這是身體明顯缺水的信號。2- 排尿次數和尿液量:如果你的排尿次數和尿液量比平時減少,說明你的身體缺水了。3 - 尿液顏色:正常的尿液顏色應該是透明黃色或是淺黃色,如果顏色太深,說明你的身體缺水了。健康飲水,從清晨第一杯水開始

我們的身體70%都是水,每天需要飲用足夠的水來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轉,而在整晚睡眠的過程中,我們的身體會流失大量的水分,所以清晨空腹飲水可以幫助我們補充水分,讓身體保持水平衡。此外,清晨空腹飲水還能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液凝結,預防心血管疾病。

餐前1小時空腹飲水也有很多好處。首先,它能夠刺激胃部分泌胃液,為進食做好準備,幫助消化。其次,餐前空腹飲水還能夠增加飽腹感,減少進食量,有利于控制體重。不過要注意的是,餐前空腹飲水最好不要喝太多,以免影響消化。

總之,清晨空腹飲水和餐前空腹飲水都是非常好的習慣,如能堅持這一好習慣,無疑會給你的身體健康帶來不少的益處。

高溫和運動條件下,如何正確補水?

夏季高溫或是運動條件下,身體大量出汗后,補水很關鍵,需要根據出汗的多少來進行補充,有條件應立即補水。

在運動前,我們可以提前適量補水,以保證身體在運動時有足夠的水分儲備。此時飲用清水、礦泉水、淡鹽水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在運動中和運動后,我們需要根據出汗量和運動時間及時補水。如果出汗量較大,可以選擇含有電解質的飲料,如運動飲料或椰子水等。這些飲料含有適量的糖分和電解質,可以幫助身體更好地吸收水分,同時也能夠補充身體流失的礦物質和能量,達到更好的補水效果。

對于長時間的耐力運動,比如長跑、騎行等,單純的水分攝入可能不足以滿足身體的需求。此時可以選擇含有高糖和電解質的運動飲料,在補充水分的同時,也能夠為身體提供足夠的能量支持。

溫馨提示:

針對腎臟和心肺功能不佳的人群,飲水需求有所不同,在飲水方面需要格外注意,建議在醫(yī)生的指導下,調整飲水習慣。這樣可以有效降低腎臟和心肺方面的風險,提升身體健康水平。

相關知識

世界水日:水喝錯了也傷身?這份科學飲水指南請收藏
水是生命之源,你真的懂得喝水嗎?看看這些科學的飲水指南!
「世界水日」多喝水不如會喝水,get健康的飲水知識!
守護健康“喝水之道”:一份喝水指南請收好
每天都在喝水的你,真的知道如何健康飲水嗎?
健康飲水:你真的會喝水嗎
世界水日,科學健康飲水,要謹記
飲水新篇章:世界水日特別推薦——科學飲水!
科學飲水:你真的喝對水了嗎?
世界水日

網址: 世界水日|水,你真的會喝嗎?送你這份科學飲水指南 http://www.u1s5d6.cn/newsview323000.html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