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endium of Physical Activities:Content,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摘要: 身體活動(physical activity,PA)不足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定為全球第四大死亡風險因素,如何應對PA不足是21世紀公共健康領(lǐng)域的一個重要議題,其中,測量、監(jiān)控、評估PA的能量消耗和強度是尋求“解決之道”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之一?!渡眢w活動匯編》(Compendium of Physical Activities,CPA)對PA能量消耗進行評估和分類,其由美國Barbara Ainsworth等編創(chuàng)。CPA自1993年發(fā)布后,在國外得到廣泛認可和應用,并于2000年和2011年進行了2次更新,但其在國內(nèi)的知曉度、應用率不高,且存在漢語翻譯不統(tǒng)一、運用不靈活的現(xiàn)象。為此,在其原版主要創(chuàng)始人Barbara Ainsworth的授權(quán)下,筆者翻譯了2011年版,完成了《身體活動匯編(漢英對照版)》,并對Barbara Ainsworth進行了采訪,全面介紹和闡述CPA的發(fā)展歷程、主要內(nèi)容、漢語翻譯、情境應用與未來發(fā)展,推廣這一可直接量化PA能量消耗的工具,規(guī)范其漢語翻譯,提高其知曉度,并鼓勵相關(guān)人員使用,提升其應用率和使用靈活度,進而推進我國PA研究與實踐的發(fā)展。
Abstract: Physical inactivity is the fourth leading risk factor for global mortality.Reducing physical inactivi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opics in the public health in the 21st century.Measuring, surveilling and assessing the energy expenditure and intensity of physical activities are inevitable steps of finding solutions.The Compendium of Physical Activities, as a resource for assessing and categorizing the energy expenditure of physical activities, was invented by Ainsworth et al. in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its first publication in 1993, it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and applied abroad and it has completed two updates in 2000 and 2011. However, in China, it was not well-known and less applied with inconsistent translations.So, under the permission of Ainsworth, the main creator of the Compendium of Physical Activities, the translation group translated the 2011 version into Chinese and interviewed Ainsworth.The history, content, Chinese translation, situational application and future plans of the Compendium of Physical Activities are comprehensively introduced, aiming to promote this tool that directly quantifies the energy expenditure of physical activities, standardize its Chinese translation, promote its awareness and flexibility of applications, and finally push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activity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China.
Keywords: Compendium of Physical Activity physical activity energy expenditure metabolic equivalent adult
身體活動(physical activity,PA)是指由骨骼肌收縮導致能量消耗(energy expenditure,EE)的任何身體運動[1-2],一般分為職業(yè)、交通、休閑和家務等四大類[3]。流行病學研究[4]已經(jīng)證實,有規(guī)律的PA有助于預防心血管疾病、乳腺癌、骨質(zhì)疏松等慢性疾病,并且對降低死亡率具有積極作用。PA不足是患部分非傳染性疾?。ㄈ缧难芗膊?、癌癥和糖尿病)的主要風險因素[5]。在全球范圍內(nèi),每年歸因于PA不足的死亡人數(shù)約有320萬人[6]。世界衛(wèi)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已將PA不足認定為全球第四大死亡風險因素[7]。
為促進PA,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進行預防,WHO《關(guān)于身體活動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議》[8]倡導18~64歲成年人每周進行至少150 min中等強度的有氧PA,或每周累積進行至少75 min高強度的有氧PA,或者中等和高強度2種活動相當量的組合。2016年,全球超過1/4(大于14億)的成年人未達到WHO上述推薦建議,面臨發(fā)展或加劇患與PA不足有關(guān)的疾病的風險[9]。PA不足在對健康造成威脅的同時,還帶來巨額經(jīng)濟負擔。據(jù)估計,僅2013年P(guān)A不足直接造成的全球醫(yī)療費用便高達538億美元[10]。PA不足已成為21世紀重要的全球公共健康問題。WHO于2018年啟動了“身體活動全球行動計劃2018—2030”[11],計劃到2025年將全球PA不足率減少10%,到2030年減少15%。研究[9]顯示,2001—2016年,世界范圍的PA不足現(xiàn)象持續(xù)存在,如果照此趨勢發(fā)展,WHO倡導的2025年目標將難以實現(xiàn)。如何應對PA不足是當前全球公共健康領(lǐng)域關(guān)注的重點和亟待解決的難題。
在致力于減少PA不足的過程中,離不開對其進行測量、監(jiān)控與評價。準確的測量和合理的評價,一方面可幫助確定改善健康狀況所需要的PA量,另一方面還可幫助建立PA與其他健康結(jié)果或行為的聯(lián)系。除此之外,判斷特定的行為干預是否成功改變活動行為也需精準的測量、有效的監(jiān)控與客觀的評價[12]。PA是一個動態(tài)連續(xù)的過程,涉及活動頻率、時長、類型、時間、強度等多個維度,對其測量具有難度[13-14]。其中,PA的強度對評價其整體質(zhì)量具有重要意義,PA的強度通常通過測量其能量消耗評估。PA能量消耗的測量方法多種多樣,主要可分為主觀法和客觀法兩大類。主觀法有直接觀察法、活動日志法和以自我報告為主的問卷法,客觀法有直接測熱法、間接測熱法、雙標水法、計步器法、心率計法和加速度計法等[14]。然而,以上方法或多或少存在準確性不佳、操作復雜、價格昂貴、攜帶不便等缺陷,給測評帶來困難。
1993年,美國學者Barbara Ainsworth等[15]在美國運動醫(yī)學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 Medicine,ACSM)官方期刊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MSSE)上發(fā)表《身體活動匯編》(Compendium of Physical Activities,CPA)第1版,之后分別于2000年和2011年進行了更新[16-17]。作為對PA能量消耗進行估算和分類的一種參考,CPA匯總列出了不同類型PA的強度,適用于18~65歲成年人,具有操作簡單、攜帶方便、免費且應用靈活的優(yōu)點。CPA采用國際廣泛認可的“代謝當量”(metabolic equivalent,MET)評估PA的強度[18],并推薦使用“消耗的熱卡”(kcal)計算消耗的能量,發(fā)布后在國外得到廣泛認可和應用。檢索數(shù)據(jù)顯示,1993、2000和2011年版CPA在谷歌學術(shù)上的被引用次數(shù)分別為4 486次[19]、8 228次[20]和3 542次[21]。此外,CPA已被應用到由ACSM和美國醫(yī)學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AMA)發(fā)起的“運動是良醫(yī)”(Exercise is MedicineTM)中[17],對PA研究理論和實踐的推動均具有重要意義。
CPA從1993年發(fā)表至今,其內(nèi)容并未經(jīng)過官方授權(quán)進行全面漢化。經(jīng)檢索(檢索數(shù)據(jù)庫為中國知網(wǎng))、篩選和統(tǒng)計,截至2019年11月19日,我國運用2011年版CPA進行應用研究的中文核心期刊文獻僅1篇[22]。由此可見,2011年版CPA在我國的普及程度不高,應用也相當受限。雖然部分國內(nèi)學者在研究中介紹或引用了CPA,但存在翻譯不統(tǒng)一的現(xiàn)象,如將“Compendium of Physical Activities”翻譯為“身體活動綱要”“身體活動/體力活動概要”“人體活動能量消耗編碼表”等多種表述形式[3, 23-27]。上述現(xiàn)象可能會引發(fā)以下問題:①自行翻譯導致所用詞匯不同、詞義不一致,從而可能造成概念認知的不同或引起歧義;②應用上的局限可能會限制我國成年人PA研究和實踐應用方面的發(fā)展。為此,在原版CPA主要創(chuàng)始人Barbara Ainsworth的授權(quán)下,筆者翻譯了2011年版CPA[17],并于2019年對Barbara Ainsworth就CPA的起源、發(fā)展、未來計劃等內(nèi)容進行了采訪。通過對現(xiàn)有相關(guān)文獻的搜集、整理、閱讀和分析,以及對采訪內(nèi)容的轉(zhuǎn)錄、翻譯和分析,筆者對CPA的發(fā)展歷程、主要內(nèi)容、漢語翻譯、情境應用與未來發(fā)展進行闡釋,旨在全面介紹這一直接量化PA能量消耗的工具,為中國學者提供統(tǒng)一參考,以提高CPA的知曉度、應用率和使用靈活度,促進我國PA研究與實踐的發(fā)展。
1 研究方法
采用文獻資料法搜集和系統(tǒng)分析與CPA相關(guān)的中英文文獻,梳理和闡述CPA的歷史發(fā)展、主要內(nèi)容和應用情境,并根據(jù)文獻資料擬定訪談提綱,共包含8個問題。采用專家訪談法對CPA的起源、發(fā)展、應用和未來走向進行進一步挖掘。訪談的專家對象是CPA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Barbara Ainsworth。在訪談正式開始前,主要圍繞CPA的背景、內(nèi)容、應用和發(fā)展擬定訪談提綱。在訪談實施過程中,采用面對面訪談的形式,訪談者首先對本次訪談目的進行簡短說明。在征得訪談對象的同意后,采集并保存訪談的音頻資料。訪談全程時長約50 min,所使用的語言為訪談對象的母語(英語)。訪談結(jié)束后,訪談者將訪談音頻資料進行轉(zhuǎn)錄和翻譯處理,并將轉(zhuǎn)錄完成的文本資料與訪談對象進行核實。采用內(nèi)容分析法提取關(guān)鍵信息,作為本文的主要數(shù)據(jù)。
2 CPA的發(fā)展過程
CPA項目始于1989年,最初由4位高級研究人員發(fā)起,他們試圖通過流行病學研究證明PA對人體健康有保護作用。具體而言,即需要證明因果關(guān)系和劑量-效應。然而,當時的PA流行病學研究存在兩大問題:①不同學者對PA的測量方法不一,導致難以對因果關(guān)系制訂嚴格的流行病學標準;②不同學者使用的活動強度水平差異很大,導致研究之間難以進行比較。為此,4位主要發(fā)起人決定創(chuàng)建一個有關(guān)PA強度的等級系統(tǒng)(用MET值表示)。PA強度的數(shù)據(jù)均來自流行病學研究中所使用的問卷、日志等[15-17]。對于那些當時未被測量的具體PA行為,則使用MET的估計值表示其強度,以供參考。最初,人們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使用該系統(tǒng),直到1993年,CPA正式發(fā)表問世[15]。盡管第1版CPA尚存缺陷(如某些MET值可能過高或過低),但其問世對PA測量乃至整個PA研究領(lǐng)域的發(fā)展起到了革命性作用。1995年,Pate等[28]發(fā)表了在PA研究領(lǐng)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論文,其中引用了CPA作為參考文獻。此外,后續(xù)研究得以基于CPA,使用相同的強度單位測量PA,這提高了研究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之后,隨著研究數(shù)據(jù)的累積和越來越多不同類型的PA強度被測量,CPA進行了修訂更新,第2版、第3版分別于2000年和2011年正式發(fā)布,其影響力也越來越大。2008年,美國《身體活動指南咨詢委員會報告》引用了CPA,將其作為量化PA能耗的一種參考[17, 29]。Barbara Ainsworth在采訪中表示,一開始并未預料到CPA會進行多次更新并產(chǎn)生如此大的影響力,故而修訂更新的時間間隔并不固定。此外,得益于萬維網(wǎng)(World Wide Web)的發(fā)展,CPA的官方網(wǎng)站在2011年應運而生,從而為向全球用戶免費提供相關(guān)信息創(chuàng)建了更為便捷的渠道。
在采訪中Barbara Ainsworth還透露,CPA項目團隊目前正在推進3個方面的工作:①測量先前PA強度為估計值的活動(大部分為家庭活動);②進行文獻檢索,納入或更新已被測量活動的MET值;③測量60+、70+和80+ 3個年齡段老年人的日常PA能量消耗,目前主要在中國進行,未來可能還會測量美國的老年人。她表示CPA將在不久的將來發(fā)布第4版,并希望能添加更多具有文化特色的身體活動,如中國的廣場舞。綜上,CPA的發(fā)展歷程可概括為圖 1所示。

3 CPA的主要內(nèi)容和漢語翻譯
CPA以列表的形式呈現(xiàn),包含編碼(Code)、代謝當量(MET)、活動分類(Major Heading)和具體活動(Specific Activities)等4個部分。下文對CPA的主要內(nèi)容和漢語翻譯過程進行闡述說明。
3.1 主要內(nèi)容3.1.1 活動分類和具體活動
根據(jù)活動類型和活動目的,1993年發(fā)表的CPA第1版共包含19類活動,后在2000年第1次更新中添加了“宗教活動”和“志愿者活動”,2011年第2次更新未添加新的活動,故目前共包含21類活動(表 1)。第1版CPA共納入476個具體活動,之后每次更新,具體活動在數(shù)量上均有增加,2000年版增至605個,2011年版增至821個。CPA目前已納入21類共計821個具體活動,基本涵蓋成年人常見的PA,為其強度評估提供參考。
表 1《身體活動匯編》(2011年版)活動分類一覽[17]Table 1Major headings of 2011 Compendium of Physical Activities
區(qū)分具體活動的第一步是辨識活動分類,一旦確定,在辨識具體活動時需要注意,它們可能存在“一對多”的現(xiàn)象。“一對多”是指出于不同的活動目的,同一種具體活動會被包含在不同的活動分類里,如“坐著閱讀”這一具體活動,可能是閑暇時間進行放松式的閱讀,也可能是出于工作需要,坐著閱讀一些文件。所以,“坐著閱讀”既屬于“07不活動休息/低強度”,也屬于“11職業(yè)活動”。
3.1.2 編碼系統(tǒng)和代謝當量
CPA擁有一套自己的編碼系統(tǒng),每一個具體活動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編碼(示例見表 2)。編碼由5位數(shù)字組成:前2位數(shù)字代表活動分類,例如“01”代表“自行車騎行”,“02”代表“健身鍛煉”;后3位數(shù)字代表具體活動,例如“自行車騎行”中的“018”代表“騎自行車:休閑騎行,8.9 km/h”,“019”代表“騎自行車:休閑騎行,15.1 km/h”。此外,部分具體活動的表述后標注了“Taylor Code”,這是為了保留由Henry Taylor在20世紀70年代創(chuàng)建的“明尼蘇達休閑時間身體活動問卷”(Minnesota Leisure Time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中的原始編碼[30],以便之后的使用者進行追溯。
表 2《身體活動匯編》示例[17]Table 2The examples of Compendium of Physical Activities
每項具體活動都有相應的MET值表示強度。MET音譯為“梅脫”,指活動時代謝率相對于休息時代謝率的倍數(shù),1 MET=1 kcal·kg-1·h-1,即維持靜息代謝所需的耗氧量約為3.5 mL·kg-1·min-1,意為每千克體質(zhì)量每分鐘消耗3.5 mL氧氣,2 METs指所需的耗氧量是靜息代謝的2倍,即7.0 mL·kg-1·min-1,每千克體質(zhì)量每分鐘消耗7.0 mL氧氣[18]。在2011年版CPA中,約68%(561/821)的具體活動MET值是測量得出的,其余為估計值。在采訪中Barbara Ainsworth提到,2011年版CPA的MET值進行了舍入處理,除了個別具體活動的MET值保留了2位小數(shù)(如編碼“07030”,活動類別“不活動休息/低強度”,具體活動“睡覺”,其MET值為0.95)外,其余活動的MET值均保留1位小數(shù),且小數(shù)點后的數(shù)字無外乎0、3、5和8。另需指出的是,具體活動的能量消耗可能因人而異,這與個人的體質(zhì)量、年齡、性別等因素有關(guān)。CPA推薦使用“消耗的熱卡(kcal)=MET值×體質(zhì)量(kg)×活動時長(h)”這一公式計算消耗的能量。
3.1.3 網(wǎng)站資源
為更加便于全球相關(guān)人員使用和溝通交流,CPA目前已設(shè)立官方網(wǎng)站,網(wǎng)址為https://sites.google.com/site/compendiumofphysicalactivities/home。該網(wǎng)站有許多免費的相關(guān)資源和服務:①1993、2000和2011年版CPA文件(另有西班牙語、法語、日語、漢語等多個語言翻譯版本)和3個版本合并的跟蹤指南;②不同顏色的編碼方案和參考文獻來源,用于識別具體活動的MET值為測量值還是估計值(藍色=測量值,紅色=估計值);③應用CPA的項目鏈接(如“運動是良醫(yī)”);④在全球范圍內(nèi),向用戶免費提供評估PA的相關(guān)信息,估計特定PA的能量消耗,計算并校正MET值,為每個人提供個性化服務;⑤全球?qū)W者可自行上傳相關(guān)研究,以不斷更正和更新現(xiàn)有匯編數(shù)據(jù)庫。
3.2 漢語翻譯
2011年版CPA的漢語翻譯版本——《身體活動匯編(漢英對照版)》翻譯團隊以德國著名翻譯理論家弗米爾和賴斯提出的“目的論”[31]為理論基礎(chǔ),并考慮了中國特定的文化因素和用語習慣,使用紙質(zhì)辭書[如《牛津高階英語詞典》(第9版)、《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9版)]、電子辭書(如Google翻譯)和搜索引擎(如用Google搜索引擎搜索圖像、擴展資料等)等翻譯工具,經(jīng)過共計6個輪次的翻譯、修改、校對和多次格式修改與潤色,最終完成了翻譯工作。對于“Compendium of Physical Activities”的漢語翻譯,如前文所述,中文文獻中存在多種表達[3, 22-27],分歧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①“physical activities”如何翻譯;②“compendium”如何翻譯。對于“physical activity”的漢語翻譯,筆者贊同喬玉成[3]的觀點,認為應翻譯為“身體活動”?!绑w力活動”屬于“身體活動”的下位概念,且“體力活動”容易讓人與“體力勞動”“體力工作”等日常概念混淆,與學術(shù)概念有所區(qū)別。對于“compendium”的漢語翻譯,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9版)對該詞的解釋為“a collection of facts, drawings and photographs on a particular subject, especially in a book”(尤指書中某題材事實、圖畫及照片的匯編、概要)。根據(jù)CPA的內(nèi)容實質(zhì),它是對不同類型具體身體活動能量消耗的整合、匯總,翻譯為“匯編”比“概要”更妥當。另外,“Compendium of Physical Activities”的原名中并未出現(xiàn)“energy expenditure”(能量消耗)一詞,CPA的作用也不僅局限于為身體活動的能量消耗提供可參考的參數(shù)。綜上,筆者認為將“Compendium of Physical Activities”翻譯為“身體活動匯編”比翻譯為“身體活動綱要”“體力活動概要”“體力活動能量消耗編碼表”等更忠實于原文,并富有廣闊的含義。因篇幅限制,本文附上我國常見身體活動匯編精編表(表 3)。
表 3我國常見身體活動匯編精編表Table 3Compendium of common physical activities in China (short version)
4 CPA的應用情境4.1 可應用的實際情境4.1.1 學術(shù)研究領(lǐng)域
作為一種對PA能量消耗進行估算和分類的資源,CPA的內(nèi)容源自PA流行病學研究所使用的各種問卷、日志等,其首次被應用到學術(shù)研究領(lǐng)域具有歷史性和開創(chuàng)性意義。在美國“活動、體質(zhì)和鍛煉調(diào)查”中,PA記錄被初步進行了編碼和評分。之后,CPA還被應用于多項學術(shù)研究調(diào)查,如美國的第3次全國健康和營養(yǎng)調(diào)查[32]、1991年全國健康訪談調(diào)查等[33],在其中被用于識別PA的強度。
在我國,CPA的應用主要體現(xiàn)在比較型和應用型研究中。戴劍松[34]運用間接熱量測定法測量了20項我國常見典型的PA能量消耗。其中,有19項活動可與CPA(原文稱之為《身體活動概要》)進行比較,研究結(jié)果顯示,有15項活動測得的MET值與CPA不同,大多高于CPA的MET值,因此作者認為CPA不完全適用于中國人群。王歡等[27]研究了中國人步行的能量消耗,其中不同步速(4.8、5.6和6.4 km/h)下測得的MET值高于CPA中的參考值。羅曦娟等[22]則專門介紹了2011年版CPA(原文稱之為“體力活動能量消耗編碼表”)在運動處方中的應用,主要可應用于運動處方的制訂和實施,實現(xiàn)個性化、多樣化,而非“一刀切”的運動處方制訂,且在實施過程中可參照能量消耗值監(jiān)控運動強度以及達到既定的能量消耗目標。
4.1.2 健康管理領(lǐng)域
在全球范圍內(nèi),CPA被用于量化成年人PA能量消耗的監(jiān)測活動,并已在臨床環(huán)境中應用,以判定該具體活動的能量消耗的建議和評估是否符合個人實際。目前,其使用范圍已擴展到評估個人的PA能量消耗、體質(zhì)量管理計劃、運動指南設(shè)置等領(lǐng)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應用項目是由ACSM和AMA發(fā)起倡議的“運動是良醫(yī)”,其目的是將身體活動和鍛煉納入預防疾病和治療醫(yī)學范例中的一部分。CPA在其中被用于識別活動類型、評估身體活動強度等。例如,若1名體質(zhì)量為70 kg的女性身體活動不足,根據(jù)美國2018年版的PA指南[35],該名女性每周需要進行至少150~300 min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MET值為3.0~5.9)或75 min的劇烈身體活動(MET值≥6.0),或組合進行2種強度的身體活動,她可參照CPA的MET值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選擇性地進行合適的PA,并達成PA指南的目標。
CPA在健康管理領(lǐng)域中的另一重要應用是協(xié)助減重。為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體型、體成分等,且為了滿足從事生產(chǎn)勞動和社會活動的需要,人體必須進行能量攝入,以保持能量平衡。每個個體的能量消耗會因體型、體成分、環(huán)境、行為等的不同而不同??偰芰肯目煞譃?個部分:靜息能量消耗、用于處理攝入食物或飲食引起的能量消耗、活動引起的能量消耗[3]。個體每日的總能量消耗即每日燃燒的熱量總數(shù),保持能量攝入量與能量消耗相互平衡可以防止體質(zhì)量增加。因此,如果要減重,則需創(chuàng)造“能量赤字”,即能量消耗大于能量攝入,可從兩方面入手:①減少能量攝入;②增加能量消耗。通俗而言,即“少吃、多動”。控制飲食和增加身體活動是減重的兩大核心要素。CPA提供了每個具體活動的MET值,可通過公式“消耗的熱量(kcal)=MET值×體質(zhì)量(kg)×活動時長(h)”計算出消耗的熱量,從而幫助減重人群記錄和估算每日由活動引起的能量消耗。例如,1名體質(zhì)量為70 kg的女性在1 d當中,早上騎自行車去上班,時長為30 min;工作時,在辦公室行走,不攜帶任何物品,總時長為1 h;下午下班騎自行車回家,時長為30 min。根據(jù)這名女性1 d中的主要活動,參照CPA的“01010自行車MET值4.0騎自行車:小于16.1 km/h,休閑騎行,去工作或休閑”和“11792職業(yè)活動MET值3.5工作中的行走:4.8 km/h,在辦公室,中等速度,不攜帶任何物品”可計算出該名女性1 d的活動能量消耗約為“(4×70×1)+(3.5×70×1)=525 kcal”。另外,健身和減重教練員可使用CPA,在協(xié)助服務對象進行健身或減重的過程中,依據(jù)合適的強度選擇具體活動,或依據(jù)合適的具體活動確?;顒訌姸取?/p>
我國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疾控局在2016年5月13日發(fā)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出了符合我國居民營養(yǎng)健康狀況和基本需求的膳食指導建議,其中,也列出了常見身體活動強度和能量消耗表[36]。然而,此表所囊括的活動類型和具體項目數(shù)量有限,可能無法滿足不同年齡段、不同人群多樣的個性化需求。在最新發(fā)布的《2020中國健身趨勢》中,“減重運動”排在首位,“運動是良醫(yī)”自2018年《中國健身趨勢調(diào)查》開展以來,首次入選前20,排在第3位[37]。在采訪中Barbara Ainsworth重點強調(diào)CPA可在中國的“運動是良醫(yī)”項目中發(fā)揮重要作用:①幫助實施公共健康PA監(jiān)控,可根據(jù)人們是否達到指定的MET值范圍判斷個體是否PA不足;②健康顧問、康復理療師等可運用CPA為相應的對象提供活動建議(建議強度范圍、活動類型、具體活動)。另外,在國家倡導“體醫(yī)融合”和“體養(yǎng)結(jié)合”的大健康時代背景下,PA參與對于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健身鍛煉具有重要意義。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數(shù)量最多的國家,截至2018年底,65周歲及以上人口總數(shù)約為1.67億,占總?cè)丝诘?1.9%[38]。未來更新之后的CPA將發(fā)揮為老年人提供個性化健康服務的重要作用,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4.1.3 運動訓練領(lǐng)域
在運動訓練領(lǐng)域,包括專業(yè)運動員的運動訓練和個人的健身訓練,CPA都可用于個性化的運動訓練計劃制訂,如可用于制訂科學、客觀的運動訓練計劃以及合理評價運動訓練計劃完成的質(zhì)量。個人可根據(jù)自己的運動愛好,在教練員的指導下,根據(jù)CPA中的具體活動對應的能量消耗制訂相應的健身計劃,或根據(jù)目標能量消耗量確定實施的具體活動,并通過公式計算熱量的消耗,以評估個人的計劃能量消耗量是否達標。羅曦娟等[22]專門介紹了CPA在運動處方中的應用。
此外,CPA的參照數(shù)據(jù)可應用于可穿戴智能設(shè)備,通過科技手段免除手動計算的過程,由智能程序根據(jù)個人的體型、體成分、年齡、環(huán)境、行為等制訂個性化、安全、科學的運動訓練計劃,進行實時監(jiān)控并實現(xiàn)計劃的靈活調(diào)整。
4.1.4 教育教學領(lǐng)域
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可將CPA用作教學資源,向?qū)W生普及“代謝當量”的含義與作用、PA強度評估的重要性、使用CPA進行能量消耗計算等知識。例如,在教學中可使用“每日身體活動能量消耗記錄表”(表 4)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記錄并計算自己1 d的PA能量消耗,以使學生在實踐中切身體驗和了解CPA的用途和意義。
表 4每日身體活動能量消耗記錄表Table 4Daily physical activity energy expenditure record
4.2 應用注意事項
雖然CPA是評估各種PA強度和能量消耗的一種參考資源,但是它并不完美,在使用時應注意:①在目前的2011年版CPA中,具體活動的MET值并非百分之百由實際測量得出,其中有32%的活動MET值為估計值。在實際中,可能存在實測MET值與CPA中的MET值相差甚遠的現(xiàn)象。②并非所有具體活動都囊括在這一版CPA中,某些具體活動可能沒有或只能找到相似的活動。在這種情況下,CPA所列MET值也可能與實際的MET值存在偏差。③雖然CPA目前已能夠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但是Barbara Ainsworth表示, CPA最初并不是為個人服務而設(shè)計的,每個人的能量消耗會受到體質(zhì)量、性別、年齡、基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難以做到精準滿足每個個體的需求,MET值可能存在誤差。④目前的CPA版本僅適用于18~65歲的普通成年人,不適用于部分人群,如殘障人群。綜上,在實際使用中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4.3 國內(nèi)外應用差異對比
CPA在國外的應用已深入學術(shù)研究、運動訓練、健康管理等領(lǐng)域,相較而言,其在中國的普及程度不高,應用也相當受限。中國學者對其進行介紹和應用的研究較少,應用多數(shù)停留在學術(shù)研究層面,主要分為比較研究和應用研究兩大類,但可能尚未真正應用于實踐中,應用所涉及的領(lǐng)域也較少,多局限在運動處方中,暫未涉及教育教學、臨床醫(yī)學等領(lǐng)域。
從總體而言,CPA具有其他PA能量消耗測量方式所不具備的獨特優(yōu)勢,如攜帶簡便、換算簡單、免費、應用靈活等。在我國,今后其應用還可深入至全國性的調(diào)查研究、PA監(jiān)控、健康管理服務、“運動是良醫(yī)”與“體醫(yī)融合”項目、慢性病的預防和教育教學等方面。
5 CPA的不足和未來發(fā)展
盡管CPA在國外已應用到學術(shù)研究、臨床環(huán)境、體質(zhì)量管理計劃、運動康復等多個方面,但其作為處于更新狀態(tài)中的一種資源,仍有許多可改進完善之處:①2011年版的MET值適用人群為18~65歲成年人,不包括兒童、青少年、大于65歲的老年人和殘障人士等特殊人群。②現(xiàn)有版本中仍有32%的具體活動MET值為估計值[17],可能與實測值不符。③原版CPA數(shù)據(jù)來源于美國,一些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活動項目(表 5)并未被納入其中,且根據(jù)國內(nèi)學者[27]的研究結(jié)論,中國人的某些活動能耗MET值可能高于美國人。
表 5中國文化特色活動項目Table 5Chinese culturally specific activities
Barbara Ainsworth教授表示,CPA所追求的目標是“實證”,即目前為MET估計值的具體活動都將可能在未來進行實際測量。在即將修訂更新的第4版CPA中,CPA研究團隊將通過文獻檢索和整理,納入或更新更多具體活動MET值。此外,研究團隊目前已經(jīng)開始測量60+、70+和80+這3個年齡段的中國老年人日常PA能量消耗。Barbara Ainsworth還表達了希望能將更多具有文化特色的活動添加至新版CPA的意愿,并且希望越來越多的中國使用者將CPA應用到PA研究或?qū)嵺`中。CPA的持續(xù)更新發(fā)展與漢語版本的不斷修正,為全球使用者,尤其是中國使用者提供了用于評價PA強度的全面、精準的資源,有利于進一步推動PA學術(shù)研究和實際應用的發(fā)展。
6 結(jié)論
CPA是對PA強度和能量消耗進行估算和分類的一種工具,具有操作簡便、攜帶方便、免費、應用靈活、持續(xù)更新的特點,在國外得到廣泛認可和應用,但國內(nèi)對其了解和應用程度不夠?!渡眢w活動匯編(漢英對照版)》的發(fā)布既統(tǒng)一了漢語翻譯,提供了參考,避免不同使用者因自行翻譯導致的概念認知歧義,又有助于推廣和提高其應用度,幫助國內(nèi)使用者充分認識、挖掘和利用該工具,以促進我國PA研究和實踐的進一步發(fā)展。
致謝 感謝上海體育學院期刊中心《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編輯部對本次2011年版CPA漢語翻譯版本——《身體活動匯編(漢英對照版)》翻譯工作的支持與幫助。
作者貢獻聲明:
洪金濤:翻譯和校對匯編內(nèi)容、設(shè)計論文框架、檢索和篩選文獻、撰寫和修改論文、設(shè)計采訪提綱、實施訪談、翻譯和轉(zhuǎn)錄采訪內(nèi)容;
陳思同:翻譯和校對匯編內(nèi)容、指導論文框架、檢索文獻、指導采訪提綱、指導和修改論文、校對參考文獻、校對采訪內(nèi)容;
劉陽:校對匯編內(nèi)容、提出論文選題、聯(lián)絡專家、指導論文框架和方法論、輔助訪談、修改論文。
相關(guān)知識
Analysis of body composi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ean non
Research progress in health management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中國身體功能訓練研究的熱點、問題與展望
Organic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China: Challenges and implications
Prevalence and the correlation factors analysis of maternal morbidity for postpartum women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rnet medical
Stress and Distress During Pregnancy: How to Protect Both Mother and Child
Strategy of Fitness Qigong Integrating into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Service Industry in China
健康藍色空間設(shè)計:將接觸感知藍色空間的健康效益轉(zhuǎn)化為設(shè)計實踐的方法論框架
The influence of lifestyle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on obesity in an occupational population
網(wǎng)址: Compendium of Physical Activities:Content,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http://www.u1s5d6.cn/newsview363086.html
推薦資訊
- 1發(fā)朋友圈對老公徹底失望的心情 12775
- 2BMI體重指數(shù)計算公式是什么 11235
- 3補腎吃什么 補腎最佳食物推薦 11199
- 4性生活姿勢有哪些 盤點夫妻性 10428
- 5BMI正常值范圍一般是多少? 10137
- 6在線基礎(chǔ)代謝率(BMR)計算 9652
- 7一邊做飯一邊躁狂怎么辦 9138
- 8從出汗看健康 出汗透露你的健 9063
- 9早上怎么喝水最健康? 8613
- 10五大原因危害女性健康 如何保 7828